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农村实用科技》2005,(1):42-43
以前生产腐竹。多用吊白块来增筋和漂白。但现在吊白块已被禁用了。那还能正常生产腐竹吗?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全子叶腐竹生产工艺。[方法]通过超微粉碎的方法来制作全子叶腐竹,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豆水比、煮浆时间、p H、均质压力和揭膜温度对全子叶腐竹色差、得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并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试验确定出全子叶腐竹最佳工艺条件为豆水比1∶8、煮浆时间15 min、p H 8.0、均质压力50 MPa和揭膜温度85℃。在此工艺条件下可使生产的全子叶腐竹得率达到60.03%,亮度65.23,拉伸强度2.26 MPa,延伸率12.01%。对此腐竹进行品质分析,各项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结论]研究可为豆类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腐竹生产的工艺条件对腐竹筋力的影响。[方法]精选5个大豆品种,探讨大豆各组成含量与腐竹筋力的关系;选取腐竹提膜温度、浆液pH值、煮沸时间、浆液浓度4个主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腐竹膜拉伸力为考察目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分析确定腐竹生产的优化工艺参数。[结果]东农42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生产的腐竹膜拉伸力最大,达0.726 N。4个主要因素对腐竹筋力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浆液浓度、浆液pH值、腐竹提膜温度、浆液煮沸时间。在煮沸时间3 min、腐竹提膜温度90℃、浆液pH值7.5、浆液浓度6%的工艺条件下,生产的腐竹膜拉伸力最大,为0.743 N。[结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可以增强腐竹的筋力,改善腐竹的口感,为企业生产安全优质腐竹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腐竹品种单一,丰富腐竹品种,试验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传统习惯,研发出以本地特有的青皮豆为原料的新型腐竹,具有蛋白质含量更高、豆香味更浓郁、口感更好的特点,一经上市即获得广大客户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6.
7.
腐竹是一种高蛋白大豆制品。腐竹加工,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是一个家庭致富的好项目。现将其生产工艺介绍如下:1.精选原料制作腐竹的主要原料是黄豆。为突出腐竹成品的鲜白,须选择皮色淡黄的大豆,而不采用绿皮大豆。同时还要注意选择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无霉变、无虫蛀的新鲜黄豆,通过筛选清除劣豆、杂质和沙土,使原料纯净,然后置于电动万能磨中,去掉豆衣。2.浸豆磨浆把去衣的黄豆放入缸或桶内,加入清水浸泡,除去浮在水面上的杂质。水量以豆子刚好浸没为度。浸豆时间,夏天浸20分钟,然后捞起置于箩筐中沥水,并用布覆盖在黄豆上面,让豆片膨胀;…  相似文献   

8.
腐竹加工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深秋 《新农村》2006,(3):21-21
腐竹是一种高蛋白大豆制品,原料易得,其加工工艺如下。1.精选原料腐竹的主要原料是黄豆,为突出腐竹成品的鲜白,须选择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无霉变、无虫蛀的新鲜黄豆,清除劣豆、杂质和砂土,然后置于电动万能磨中,去掉豆皮。2.浸豆磨浆将去皮的黄豆放入缸或桶内,加清水浸泡,水量  相似文献   

9.
①选料 选择颗粒饱满、色泽黄亮、无虫害、无霉变的新鲜大豆,辅料和添加剂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毛霉(Mucor)和红曲霉(Monascus)分别进行前发酵后,按合适比例混合进行后发酵制作霉豆渣。结果表明:毛霉与红曲霉产a-淀粉酶的能力均很弱,且毛霉的产蛋白酶能力高于红曲霉,毛霉与红曲霉发酵豆渣的氨基酸态氮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都比较接近;霉豆渣经后发酵后,呈天然淡红色,具有独特的香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带式输送机弹性滑动和打滑原理的研究分析,得出SFZCX125型腐竹结膜成型机输送装置打滑的具体原因,并提出解决输送带打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上海市豆制品行业的大豆原料供应的历史和现状,认为大豆原料供应不稳定是目前豆制品行业所遇到的困难之一。针对本市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我市大豆原料应采取“外省调运为主,适量进口为辅,自建基地调节”的方针。最后,还讨论了在市郊建立豆制品专用大豆生产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改善大豆原料供应状况的近期应急措施和长远发展计划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optimize the appropriate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SSF)conditions.[Method] The optimization of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using a mixture substrate of bean curd residue and the marc with Bacillus natto was developed.[Result] The best fermentation condition optimized by the test of single factor and the orthogonal design respectively was mixing ratio of bean curd residue to marc 2∶1,substrate pH value 6,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39 ℃,inoculum volume 10% and fermentation time 48 h.Under this optimized fermentation condition,the content of crude fiber in the substrate decreased from 107.8 mg/g before SSF to 56.2 mg/g after SSF,and the degeneration rate of crude fiber was 47.87%.[Conclusion] The bean curd residue in its palatability was enormously improved by SSF with Bacillus natto strain,which could be expected to be widely used as raw material of health foodstuff.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乡市无公害食品菜豆(四季豆)种植、管理、收获生产实际,确定了新乡市无公害食品菜豆(四季豆)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酿酒酵母对豆酱发酵过程及豆酱质量的影响,提升传统豆酱人工接种发酵生产技术。[方法]试验在现代酱厂工业化米曲霉制曲的基础上,就豆酱生产过程中的几个工艺操作点进行了工艺条件的选择与优化。[结果]试验得出,大豆最适蒸煮条件为大豆原料含水量49.75%,蒸煮压力0.14 MPa,蒸煮时间21 min;制曲粉碎加盐水量为90%可使得发酵后豆酱品质较佳;发酵中后期加入酿酒酵母进行继续发酵可提升豆酱品质,酿酒酵母接种量为0.05%,发酵温度为37℃,酵母接种时间为发酵开始之后的第7天进行接种。[结论]研究可为豆酱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森林工程专业的《优化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认为该课程的特点主要是系统性和科学性、逻辑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多学科性和交叉性。结合相关教学实际,总结出《优化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教学内容不够深入,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实践教学与传统教学脱节,考核方法不恰当。在此基础上,针对《优化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主张在课程改革方面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实际应用,加强实践教学,以及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氧水作为漂白主剂对桦木单板进行漂白正交试验,以各组成药剂质量分数和染色工艺作为试验因素,对漂白后单板白度的变化值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双氧水最佳质量分数为4%,最佳漂白温度为90℃,磷酸钠最佳质量分数是0.7%,最佳漂白时间为30min,适宜的浴比是10∶1。该结果对提高桦木单板的仿真染色效果及其附加值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淀粉液化芽孢杆菌抗菌脂肽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产脂肽类抗菌物质的产量。【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 Design对影响B. amyloliquefaciens ES-2-4产脂肽类抗菌物质产量的13个因子进行筛选,在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再运用Uniform Design(均匀设计)对关键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通过回归方程求解得到最高产量时各关键因子的最优组合。【结果】影响抗菌物质产量的关键因子为葡萄糖、L-谷氨酸钠、转速和温度;获得最佳产量时关键因子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42 g•L-1)、L-谷氨酸钠(14 g•L-1)、温度(27℃)、转速(200r/min),在此条件下,产量从优化前的4.84 g•L-1 提高到了6.76 g•L-1,增长了39.7%。【结论】B. amyloliquefaciens ES-2-4抗菌脂肽发酵培养基筛选与优化的过程中,采用Plackett-Burman Design和Uniform Design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显著,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