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利用发酵玉米秸秆粉养鹅,如从1月龄至4月龄出栏,每只鹅可节约粮食3千克;如喂后备母鹅3个月,每只鹅可节约粮食13.5千克,而且生长速度较快。其方法是(按发酵100千克秸秆饲料计算):1.30千克玉米糠麸加0.2千克秸秆生物制剂,拌匀。2.将拌匀并加入生物制剂的玉米糠麸再加入到69.8千克  相似文献   

4.
辛学 《农村新技术》2006,(10):18-18
利用发酵玉米秸秆粉养鹅,如从1月龄至4月龄出栏,每只鹅可节约粮食3千克;如喂后备母鹅3个月,每只鹅可节约粮食13.5千克,而且生长速度较快。其方法是(按发酵100千克秸秆饲料计算):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线性模型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一般理论,给出了以方差分析为主要目的和回归分析为主要目的的协方差分析问题的统一的处理方法——回归分析法,并以一个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具体算法。  相似文献   

6.
用发酵玉米秸秆粉养鹅.如从1月龄到4月龄出栏.每只鹅可节约粮食3千克,如喂后备母鹅3个月,每只鹅可节约粮食13.5千克。而且生长速度也较快。其饲喂方法是(按发酵100千克秸秆饲料计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图像显著性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能够反映图像不同区域显著性程度的显著图,利用图像显著图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图像中的视觉显著区域。图像的区域协方差分析将图像块的多维特征信息表述为一个协方差矩阵,并用协方差距离来度量两个图像块特征信息的差异大小。结合区域协方差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图像显著性检测方法。方法 该方法首先将输入的图像进行超像素分割预处理;然后基于像素块的区域协方差距离计算像素块的显著度;最后对像素块进行上采样用以计算图像像素点的显著度。结果 利用本文显著性检测方法对THUS10000数据集上随机选取的200幅图像进行了显著性检测并与4种不同方法进行了对比,本文方法估计得到的显著性检测结果更接近人工标定效果,尤其是对具有复杂背景的图像以及前背景颜色接近的图像均能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结论 本文方法将图像像素点信息和像素块信息相结合,避免了单个噪声像素点引起图像显著性检测的不准确性,提高了检测精确度;同时,利用协方差矩阵来表示图像特征信息,避免了特征点的数量、顺序、光照等对显著性检测的影响。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到显著目标提取和图像分割应用中。  相似文献   

8.
温泉县近年来大力推广畜牧机械,当年引进打捆成套机械27台,对收获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初次打捆试验,分别对搂草机、打捆机、配套动力和人工费用作了分析,通过分析玉米每捆打捆成本1.92元,平均每天对玉米秸秆打捆2000余捆,机械收入效益非常可观,很受农机户欢迎。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禁止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秸秆综合利用,2014年小麦收获期间颍州区程集镇普遍开展了小麦秸秆还田工作,焚烧小麦秸秆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和病虫草害发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该文主要分析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及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平刚 《农家科技》2007,(10):30-30
<正>1.原料。玉米秸秆、玉米芯、红薯藤、花生藤(壳)、稻壳、各种树叶等无毒、无霉变、不涩的各种植物秸秆均可用于制作发酵料原料。2.原料加工。用粉碎机将秸秆粉碎成细糠状或用刀切碎,越细越好,最好三种以上植物混合。3.配制发酵料。秸秆粉70%、玉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液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英  梁凌云  徐凤英  滕占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428-13429
[目的]优化玉米秸秆液化工艺。[方法]以液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适宜的液化剂和催化剂,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液化工艺。[结果]EC和EC+EG的液化效果较好,液化60min时液化率就接近于踟%;EG的液化效果较差,液化100min时液化率才达到70%。以浓硫酸为催化剂,EC和EC+EG为液化剂的玉米秸秆的液化率接近80%;以磷酸为催化剂二者的液化率接近50%;以浓盐酸为催化剂,EC为液化剂的玉米秸秆的液化率不到24%,EC+EG为液化剂的玉米秸秆的液化率只有11%;以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玉米秸秆的液化率不到5%。较优液化工艺为添加3%催化剂在160℃下液化1.0h,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的液化率为90.56%。[结论]液化温度是影响液化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催化剂用量,影响最小的是液化时间。  相似文献   

12.
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常用计算机操作技能,对日后的社会工作或学术深造是非常有帮助的,而理解与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大量的上机实践.通过对实验课程认知,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实验的考核方式是影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坤  李会宣  李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27-1329
[目的]探究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对降解玉米秸秆的影响。[方法]以白腐真菌(P-6和L-9)为供试菌株,采用分光光度法、DNS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等,分别测定两菌共同降解玉米秸秆时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酶活力、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增加率,并与两菌分别培养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菌共培养的最佳条件为pH值5.5、含水量60%、菌量(L-9/P-6)1∶3、含氮量2.5%;共培养后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35.6%和3.6%,粗纤维含量降低了21.3%。[结论]从总体思路考虑,两菌共培养优于单独培养。该试验同时获得了1种高蛋白、多营养的饲料载体,为研究玉米秸秆饲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进行方差分析,需要消除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时以变量的形式出现,称为协变量。利用二次型解决了双协变量的方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胡敏酸变化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红外示差光谱、13C-核磁共振波谱和激光解吸质谱对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胡敏酸(HA)的谱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HA的变化具有阶段性,在开始的60 d,主要是以秸秆含有的类胡敏酸物质(秸秆HA)为基础,腐解产物发生聚合作用形成新的与秸秆HA相类似的HA,并且秸秆分解形成的小分子中间产物与土壤原有的HA发生作用而进入HA结构中。而在施入60 d后,碳水化合物和酰胺化合物以木质素分解的残体为核心发生聚合作用形成新HA,且在90 d后进入HA中的亚甲基成分发生了转化,并伴随有甲氧基和甲基的产生。玉米秸秆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与土壤HA发生聚合反应,一部分形成为亚稳态的聚合体。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HA的芳香度降低,芳香碳减少,而烷基碳和烷氧碳增加,HA的脂肪族特性增强,同时,羧基碳减少,土壤HA的氧化程度下降,HA的平均分子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differential spectroscopy, 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 Matrix-assisted laser r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humic acids of the soil applied with corn stal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incorporation of corn stalks into the soil, the soil humic acid (HA)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stages. During first 60 days, new HAs were formed by polymerization and seems to be similar to that of initial HAs from composting corn stalk, some little molecular organic matters also reacted with soil HAs and turned into parts of soil HAs. After 60 days of the corn stalk residue incorporation, new HAs were formed by polymerization of decomposed lignin molecules, some methylenes transformed into methyls and methoxyls since the 90th day. Application of corn stalk led to the increase of aliphatic components in soil HAs, the decrease in aromatic components of soil HAs and the suppression in oxidation degree of soil HAs.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soil HAs also declined because of application of corn stalk.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量及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载学  穆楠  李万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37-938,941
从吉林省是玉米大省也是玉米秸秆拥有量最多的省份入手,根据吉林省玉米秸秆可利用资源量,强调对玉米秸秆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配置。介绍了目前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新技术及效益情况,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吉林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秸秆型育苗基质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67-8968
[目的]筛选最佳的紫背竹芋育苗基质。[方法]以紫背竹芋为供试材料,玉米秸秆、草炭和园田土为育苗基质,对紫背竹芋幼苗在各种秸秆型育苗基质上的理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随着玉米秸秆的腐解和作物的生长,不同配比的玉米秸秆与园田土制成的育苗基质的容重和总孔隙度逐渐降低。基质中氮、磷、钾元素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以配比比例为玉米秸秆:园田土=3:7的处理中各元素含量下降的速度较快,而且通过对紫背竹芋幼苗外观长势观察发现,幼苗在此处理下的育苗基质中逐渐适应生长环境,长势健壮,发育较好。[结论]玉米秸秆:园田土=3:7的基质是紫背竹芋良好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9.
发酵和酶解共处理玉米秸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源  王修俊  孙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84-10485,10488
[目的]探究发酵和酶解共处理玉米秸秆效果。[方法]利用有效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并对发酵后玉米秸秆进行酶解。采用单因素法,考察温度、pH值、酶与底物比、处理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发酵和酶解单独处理玉米秸秆,效果均不理想;有效微生物群可以软化秸秆,利于酶解。在温度为50℃、pH值为4.8、酶与底物比为15g/kg、处理时间为72h的条件下,纤维素酶酶解发酵后的秸秆所得总糖有较大幅度提高,还原糖提高较小。[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及饲料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玉米植株秸秆的总可消化养分产量考虑,确定植株的适宜收刈时间可有效利用秸秆饲料资源,【方法】为此本试验大田试验种植4个早中熟玉米品种,包括农大108、高油298、冀丰58、郑单958,在生长期的92d、96d、100d和104d收刈秸秆,研究收刈时间对秸秆营养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收刈时间明显影响玉米秸秆的有机物、蛋白质、纤维性物质和可消化有机物产量,【结论】所选种的玉米品种秸秆蛋白质和可消化有机物产量在100d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