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种传病害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日渐认识到种传病害在植物检疫上的重要意义。1982年10月11—16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种子病理学术讨论会。现根据这次会议内容,将种子病理学及种子检疫方面研究动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田国忠 《植物保护》1986,12(3):45-46
一、研究种传植物病毒的意义 较早以前,人们认为病毒的种传问题远不及真菌、细菌等病原的种传普遍和重要,在植物病毒病的流行过程中不是主要因素。但隧着植物病毒学和种子病理学发展,及各种检测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已报道的种子传带病毒数量,和由种子带毒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大(见表)。种子传毒逐渐引起了植病、  相似文献   

3.
《种子病理学》是丹麦专家保尔,尼尔高博士(Paul Neergaard)著。由狄原勃教授等译,农业出版社1987年出版。全书共分5大部分,32章。作者以种子为中心,全面收集了大量有关种传真菌、细菌、病毒等丰富资料,系统地阐述了种子病理学原理,分析了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尤其是病害流行特点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系统地建立了植物病理学一个新的分支——种子病理学。书中还介绍了种子检验与防治的各种具体方  相似文献   

4.
受动植物检疫总所委托,由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和上海动植物检疫所联合举办的“华东片口岸杂草检疫讲习班”于1991年3月27至4月17日在南京农业大学开班。讲习班由著名植物学家李扬汉教授组织主讲,主要内容为历年截获杂草种子(43科、400余  相似文献   

5.
种子可以随时把病原体带进新农区,存活于生长季节并作为新菌系留传于植物群体。评价种子健康状况需要了解种传病原体的经济重要性及其发展条件。种子健康检测是发现和鉴别种传病原体的唯一方法,在实施健康种子生产体系过程中,它对建立管理程序和制止病原体传播十分重要。通过特定检疫使种子交换符合于防除严重危害的种传病原体的要求,提供种子证书是保证种子高质量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豆花叶病的流行因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设置流行观察圃,以4个品种、4种播期、两种种子传毒率的种子,系统观察各因素对病害流行的作用。另设综合防治田,品种与观察圃相同;采取隔离种植、种传率低、适期播种及早期拔除病苗等措施。1986年用相同的4个品种,设5个隔离试区,各播种不同种传率(0—33%)的种子,测定播种种子传毒率对流行的影响。结果证明:传毒种子是当地最主要的侵染来源,田间杂草不传病,蚜虫传播距离多在100米以内,花期以后被侵染的植株,其种传率显著降低。播种种子传毒率与田间流行程度及收获种子传毒率相关显著。所用防病措施效果明显,可控制田间病情指数为4%、种传率为0%、种子斑驳率低于4%。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目前我国西瓜生产中西瓜蔓枯病、细菌性果斑病、黄瓜绿斑驳病毒病等重要的种传病害,阐述了其发生与危害;讨论了国内外在病原物种子传带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种子健康传统检测技术与现代分子检测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总结现有的种子处理方法,最后提出了尚未明确和亟须研究的问题,为西瓜种传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比较8个采自病株的种子的传病情况,结果是母株病指高于35.65的4个品种查到病株,而母株病指低于2.89的4个品种未查到病株。这说明,种子是否传病以及传病程度与产种母株的病情密切相关,产种母株发病重,种子带菌率高,发病就重;产种母株发病轻,种子带菌率低,发病就轻;当产种母株发病轻到一定程度时,种子也可能不表现明显地传病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疫病种子传病研究简报周肇蕙严进(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北京100029)大豆疫病种子带菌传病是国际上长期没有澄清的问题。作者在种子带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种子传病的试验研究,现在种子传病研究已获得成功,简报如下。试验方法采取病种子直播和健康种子播于病...  相似文献   

10.
季良 《植物检疫》1993,7(4):288-302
1 种传病毒在检疫上的重要性种传病毒有两个含义,一是狭义的种传病毒——即只指通过植物种子传带的病毒。另一是广义的种传病毒——即凡是通过繁殖材料(包括种子及无性繁殖的块茎、鳞茎、球茎、块根、接穗、砧木、苗木、试管苗)传播的都包括在内。本文所谈的主要指狭义的种子传播的病毒。  相似文献   

11.
进口甜瓜种子中的南瓜花叶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将美国进口甜瓜种子及用该种子在内蒙制种田繁殖的甜瓜种子播种后出现典型症状的病苗,进行生物接种和蚜传实验。该病毒只侵染葫芦科寄主,不蚜传。经电镜和免疫电镜观察,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外壳蛋白分子量测定,表明病毒粒体形态和外壳蛋白亚基诺带与南瓜叶病毒基本一致,血清学反应结果为阳性,实验证明两种甜瓜种子均带有种传的南瓜花叶病毒,种子带病毒率为1%~3.2%。  相似文献   

12.
搞好稻种处理预防种传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稻种处理预防种传病害李家荣(云南省植保站昆明650034)水稻种子上带有很多病原菌,可在稻株生长的各个不同时期、阶段,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害症状。农业科技上人们把这类由种子表面、或种子内部带菌,并传染而引起发病的病害,叫种传病害。种传病害发生后,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中所提到各种种传病原物是指做为种子表面传染物的和内部系统侵染的种子所携带的各种植物病原物。1981年的植物检疫法规中列有140种禁止传入马来西亚的植物病原物,其中已知有35种是种传的。即有真菌19种、病毒11种、细菌3种和线虫2种。其它具有检疫意义的种传病原物因有关种子进口的用途而予以输入的限制程度而有所不同。对为研究目的而进口的种子,除常规检疫措施之外,对其种传病原物的阻隔,还包括有:生长季节检验、室内检测、处理、中途检疫和入境后筛选等。然而,马来西亚的执行机  相似文献   

14.
1983年9月19日至10月5日,在苏联举行了“沙丘固定讲习班”。讲习班由联合国环境规划委员会举办并提供经费,委托苏联主办。除主办国苏联以外,有亚洲和非洲的14个国家参加。我国的两名代表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程心俊和兰州沙漠所高前兆。讲习班在苏联土库曼共和国首都阿什哈巴德举行开幕式和结业,并发给结业证书。讲习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我国杂草科学的研究水平,由中国农科院科技开发中心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研究会共同举办的杂草科学讲习班,于1988年1月4日至23日在北京举办。讲习班邀请了全国科研、教学等系统从事农田杂草科学及防除研究的11位知名专家、教授授课。参加讲习班的有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科  相似文献   

16.
1983年5月16日~28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及荷兰植保所(IPO)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举办禾谷类作物病害研究方法讲习班。这种讲习班从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西瓜生产中一种幼苗新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分离纯化获得菌株XG1601,并测定其致病性,利用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及干热处理西瓜种子对该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结合形态特征及rDNA ITS序列技术分析最终确定菌株XG1601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该病原菌为种子传带,引起西瓜种传枯萎病,西瓜种子种皮和种胚的带菌率分别为5.4%和1.7%,在温室中播种30 d左右,幼苗的发病率可达35.7%~41.1%。种子处理对该病害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种子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7.0%和68.6%,80℃干热处理种子72~96 h的防治效果均为100.0%,且对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出苗率和鲜重均无不利影响。说明80℃干热处理种子72~96 h对西瓜种传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带毒种子是大豆花叶病初侵染的唯一来源,种子带(传)毒率高低影响田间发病基数和病害的扩展流行,也是评价品种抗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摸清和掌握大豆品种的带(传)毒情况及检测方法,在生产中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为此,我们在筛选种传率低的品种过程中,对此项工作做了初步摸索。  相似文献   

19.
在防虫网室内,对1245份入库花生品种资源材料带病毒情况进行检测,其中707份材料(占56.8%)种子传带花生条纹病毒(PStV),平均种传率5%以上。带毒材料主要来源于北方PStV病毒流行省(市);63份材料(占3.4%)种子传带黄瓜花叶病毒(CMV),分别来源于辽宁大连、河北唐山和山西汾阳。辽宁大连带CMV病毒材料比例最高占(47.6%),平均种传率达3.6%。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检疫工作实践为基础,总结介绍了进境大豆检疫中几种常见种传病害的病粒症状、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通过对大豆带病种子的直接检验,可现场识别部分种传病害,大大提高检验检疫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