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经过3~4年实验室内和生产中的应用试验,证实N.b炭素凝集反应不仅能应用于原种补正检微,还能应用于1~3龄稚蚕期迟、小、弱蚕的预知检查。经三年750个样品的试验研究,N.b炭素凝集反应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大,能检出镜检不能检出的低浓度微孢样品,经三次试验的证实,N.b炭素凝集反应检出微孢样品浓度范围是3.1×10~3、粒1ml~7.5×10~6粒/ml,故用炭素凝集反应检微比镜检检出的有微样品数多5.1倍。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 1.家蚕微孢r~IgG致敏炭素母液:用西  相似文献   

2.
应用N·b炭素凝集反应进行家蚕原种补正检微捡出微孢效果显著。经西农大蚕桑系蚕病组实验室内和五个示范种场捡出原种的验证:微孢检出率均在82.98%—100%的范围内;检出原种微孢浓度最小是1~5×10~3个/ml,最大是10~4—10~5个/ml,是一种适合捡含微量少的检微好方法。不仅如此,N·b炭凝反应检微的适用范围广,只要微孢的表面抗原与N·b抗血清相同,既能捡母蛾,又能捡原种中感补正蚁蚕及苗、尾蚁、转青死卵的微孢,还可进行1~3龄迟蚕,病弱蚕的预知捡微,但以捡原种中感补正蚁蚕及苗、尾蚁,转青死卵和1~3龄迟蚕,病弱蚕的捡微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家蚕微病母蛾与下一代微粒子孢子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本试验用两年的时间多批次单蛾镜检37 160只母蛾,按照母蛾微粒子孢子的密度将对应卵圈划分为"+"、"++"和"+++"三种类型,从中提取810个卵圈,分别用生产上常用的多个方法进行检验,调查成品卵的微粒子孢子检出率。结果发现,母蛾微粒子孢子的密度是影响下一代是否带病的重要因素。当母蛾微粒子孢子密度为"+"时,成品卵检出率是母蛾的10%左右;母蛾微粒子孢子密度为"++"时,成品卵检出率是母蛾的40%-50%;母蛾微粒子孢子密度为"+++"时,成品卵检出率是母蛾的70%-80%;综合来看,成品卵的平均检出率约是母蛾的42%。  相似文献   

4.
柞蚕1~3龄用消特灵主剂0.15%,4~5龄用消特灵主剂0.3%(不加辅剂)药液喷施柞叶对柞蚕防病效果好,蚕期血液型脓病发病率下降18%,镜检各龄迟眠蚕、弱小蚕、病蚕、死笼茧、病蛹,制种后全部镜检母蛾,微粒子孢子检出率大大下降,蛾期微粒子孢子检出率降低16%,蚕期无毒性反应,大大提高结茧率、上茧率、茧层率、良卵率,对单蛾产卵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应用N.b炭素凝集反应进行家蚕原种补正检微是一种适合检含微孢量少的检微方法。为了弄清该法检出的有毒原种有无微孢,除用有毒蚕卵孵出蚁蚕及转青死卵等镜检验正外,还应用该法检出的有毒原种进行孵蚁饲育、上蔟结茧、化蛹化蛾。再按蚕、蛹、蛾各发育阶段调查微孢发生的数量及规律,从而证实应用N.b炭索凝集反应检查含少量微孢蚕种的必要性和准确性。故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蚕病组于1992年秋蚕在病理实验室内进行了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炭素凝集反应法和常规镜检检微法用于蚕种生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炭素凝集反应与常规检微法比较,炭素凝集反应法具有更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在补正检查,稚蚕预知检查上其微孢检出率约高于常规检微法.最后调查,其蚕蛾感染率,母蛾胚种传染率均低于常规检微法,表明炭素凝集反应法推广应用于蚕种生产上是可行的,并能有效地克服现今蚕种生产上普遍存在的有毒种漏检问题.  相似文献   

7.
蚕种生产中如何预防家蚕微粒子病是直接关系蚕种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上因微粒子病烧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如母蛾出现错检、漏检,不但影响大面积生产,还造成扩毒的危害,所以,如何做好母蛾抽检工作,各省、市都发了不少明文规定以保证蚕种质量.重庆直辖后已发了《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18-1998蚕种质量》等文件.下面笔者就专谈从母蛾收烘蛾盒到镜检时各段对N.b孢子的检出率问题.  相似文献   

8.
家蚕母蛾集团磨蛾镜检是目前确定蚕种是否存在微粒子胚传的主要手段,其结果反映蚕种场防微的水平,也暗示蚕种场环境中微粒子污染状况,关系到蚕种场的切身利益.为此,提高检种的准确度,提高母蛾镜检微粒子检出率,就成为蚕种质量检验机构的工作目标,也一直是蚕种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就此进行简略分析,并探讨有关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前盲家蚕母蛾镜检是防止微粒子病,杜绝胚种传染的关键措施。目前对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法是采用:七个蛾腹合磨(留下蛾头复查用)蛾液离心沉淀,点三样本镜检,发现病毒复检蛾头,按实际检出毒蛾数计算病毒率。这种方法,检出毒蛾数目清楚,计算病毒率准确,但花工费时,检种效率低,为了进一步改进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法,一九九○年省丝绸公司下达任务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和蚕种繁殖试验所对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方法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0.
用铬变素2R法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染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铬变素 2R法 (Chromotrope 2R)染色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N .b)孢子和绿僵 (Nomuraearile yi)孢子、曲霉 (Aspergillusflavus)孢子、花粉粒 (Pollengranule)等与N .b孢子形状相似物 ,结果表明 :Chromotrope 2R法特异性地将N .b孢子染成粉红色 ,绿僵孢子、曲霉孢子、花粉粒未被染成红色 ,初步认为Chromotrope 2R法可应用于母蛾镜检的N .b鉴定 ,能明显提高N .b的检出率与准确性 ;染色N .b孢子的最佳时间与温度为 4 0min ,30℃。鉴于本染色法的条件、技术操作简便 ,染色特异性强 ,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一些蚕病工作者对柞蚕母蛾的镜检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弄清了不同部位取样、制片方法对检出率的影响:证明了轻症蛾除脂肪组织制片外,其他组织很难发现孢子,该类蛾漏检率几乎达100%.为此从1986年开始,各柞蚕场都实行小蚕压片镜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如何提高有毒蚕卵的检出率,对3个品种和12个有毒母蛾所产的12圈蚕卵进行了蚕卵、蚁蚕和卵壳镜检。其结果是:蚕卵、卵壳共检5次,检出微粒子孢子的有9圈,检出率为75%;蚁蚕镜检1次,检出微粒子孢子的有12圈,检出率为100%。根据镜检蚁蚕检出率高的特点,我站1991年春的原种补正检查,采取了以改检转青卵为检蚁蚕为主的“五改”办法,避免了原种漏毒而导致胚种传染,在同往季一样进行严格消毒防病的情况下,合格蚕种率由去春的79.8%提高到了98.5%。  相似文献   

13.
家蚕种病卵率检疫方法的可靠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病蛾率与病卵率检验结果两者关系的分析,初步得出病蛾率检疫结果与病卵率检疫结果未必完全相关[1],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两者未必完全相关是否与目前的病卵率检验技术“不过关”有关,即目前的病卵率检验方法是否可信。我们对大量的病卵率检验方法可靠性的试验结果表明:现行的病卵率检疫技术及方法是基本可行的,影响和制约家蚕成品卵微粒子孢子(简称N.b)检出率的因素,主要由供检样液中所带N.b量的多少决定;我们围绕N.b密度、集团大小、是否离心以及观察视野多少等几个方面情况进行了检测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在桑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中,显微镜观察样本时,视野里所能看到的微粒子孢子的数目很少、孢子密度极低。据研究认为,当样本中的微粒子孢子数目在3~10^3 N.bmL-1以下时,镜检到孢子的概率接近于0。因此桑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存在着因样本所带微粒子孢子数量极少而镜检不到的事实。为了防止漏检,提高检出率,我们创新无毒样本复检技术,该技术从2008年开始应用于三级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效果显著。2012年的复检结果统计,原原种复检检出率是0.10%,原种复检检出率是0.23%。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温度、时间和不同漂白粉的浓度下,通过对家蚕微孢虫进行冬季消毒实验.结果表明;对家蚕微孢子虫消毒效果影响的大小次序为:时间>温度>浓度,其最佳组合为:16℃×60分×1.3%,但结合冬季气候的实际情况,其有效组合为:12℃×60分×1.0%.  相似文献   

16.
在容量为46μl的受精液滴中,(一)滴内精子浓度固定为1.2~1.7×100/ml,每滴分别加入1、10、25、50枚体外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二)每滴内放入10枚成熟卵母细胞,加入不同量的精子,使滴内精于浓度分别为0.64×10~6/ml、1.6×10~5/ml、3.2×10~6/ml和4.8×10~6/ml。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均按Lu等报导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受精液滴内精子浓度为1.2~1.7×10~6/ml,活率达0.45时,每滴加50枚卵母细胞进行受精,对分裂率和胚胎发育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受精滴内含10枚卵母细胞,加入活率为0.45的精子,较合适的精子浓度为0.64×10~6/ml~1.6×10~6/ml。精于浓度高于1.6×10~6/ml时,对分裂率虽无影响,但对分裂球进一步发育至囊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家蚕微粒子病蛾不同制种日分布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94个原种带毒批微粒子病母蛾在不同制种日之间的分布状况做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72 4 6 %的带毒批在不同制种日之间微粒子孢子带毒集团检出率未见显著差异 ;2 7 5 4 %带毒批在不同制种日之间微粒子孢子带毒集团检出率有显著差别 ,制种首、末日带毒蛾数的多少没有明显的规律。在家蚕母蛾微粒子病抽样检查时 ,应采取逐日分层抽样方法 ,以提高送检样本对全批毒率的代表性。如果有选择地在某一天袋蛾 ,不仅不能正确反应该批的微毒情况 ,反而可能使检验样本的毒率增高 ,造成合格蚕种的误淘汰 ;也有可能造成检验样本的毒率降低 ,导致不合格蚕种流入市场。  相似文献   

18.
模拟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蚕卵、蚕蛾PCR检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比较研究不同浓度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N .b)孢子与模拟染毒N .b孢子蚕卵、蚕蛾的模板DNA制备方法的基础上 ,选用MP1/MP2和V1F/ 5 30R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为 :碱性条件预处理N .b孢子后再抽提的DNA ,其得率略高于常规方法抽提的DNA ,但两者的模板质量相同 ;MP1/MP2和V1F/ 5 30R两对引物均可有效地检出N .b孢子DNA ,前者的检测灵敏度为 1μL 3× 10 6mL-1以上浓度的N .b孢子DNA ,后者为 1μL 3× 10 5mL-1以上浓度 ;对不同浓度N .b孢子DNA与蚕蛾DNA混合后进行PCR检测 ,V1F/ 5 30R引物的检测灵敏度为1μL 3× 10 6mL-1N .b孢子DNA。  相似文献   

19.
裳卷蛾变形孢虫(Vairim orpha ceracessp.nov.)对家蚕为敏感性感染,感染中量(IC50)为1.2×104,可广泛寄生各种组织,其中丝腺与马氏管被严重寄生,病蛾胚传率为2.69%,孢子发育形态明显偏向二孢子母细胞(d is-porous)发育。以2×107~4×107粒孢子/mL对每尾红鲤(red carp)添食0.5 mL,饲养40 d后解剖全部鱼体,约有10%~20%的试验鱼出现了明显的组织病变,在寄生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的梨形未成熟孢子和少量的成熟孢子,但未观察到八孢子囊(octosporous)形态,病变组织疑似孢子免疫荧光检测为阳性,3次独立重复试验均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表明高浓度裳卷蛾变形孢虫可能对红鲤发生了机会性感染。试验结果对探讨微孢子虫的感染与感染适应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母蛾第一、二样本检验结果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NY/T327-1997)规定桑蚕一代杂交种病蛾率合格的蚕种--按批病蛾率小于0.5%、置信度大于98.5%,根据批量(母蛾数)对应的检验第一样本量(母蛾集团数)和允许的病蛾集团数,若第一样本检出的病蛾集团数不大于允许的病蛾集团数C1则判定该批蚕种合格;若第一样本检出的病蛾集团数大于第一、第二样本累计允许的病蛾集团数C2则可判为不合格;若介于C1与C2两者之间则需检第二样本--且第一、第二样本检出病蛾集团数之和不大于其允许的病蛾集团数C2则判为合格,反之则为不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