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菌灵残留量,研究了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手动)、固相萃取(自动)及快速溶剂-固相萃取4种不同提取净化方法在不同类别蔬菜中对多菌灵残留量测定的影响。结果发现,液液萃取的提取效果最低。新鲜蔬菜中,固相萃取(手动)、固相萃取(自动)及快速溶剂-固相萃取效果基本一致;干制蔬菜中,固相萃取的提取效果约为快速溶剂-固相萃取的90%~95%,2种方法准确性及检出浓度均能满足GB/T 23380—2009的要求。结果表明,固相萃取(手动)适用于新鲜蔬菜中多菌灵残留量的测定,干制蔬菜推荐用快速溶剂-固相萃取。该研究简化了新鲜蔬菜提取净化步骤,降低多菌灵残留测定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
实验确定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小麦、稻谷、面粉、馒头、大米及米饭中的仓储磷残留回收率皆在90%以上。以15ppm 剂量机械喷雾于储藏稻谷,施药后药剂收率约50%,经12个月储藏期原粮上残留约1ppm,以10ppm 剂量处理小麦,施药后乳剂及粉剂收率分别为50%及65%左右,经12个月储藏原粮上残留2—2.5ppm,在整个储藏期间面粉上残留<2ppm,大米<0.5ppm,馒头<0.5ppm,米饭上为痕迹量。  相似文献   

3.
储藏稻谷用甲基嘧啶硫磷(0—[2—二乙氨基—6—甲基—4—嘧啶]0,0—二甲基硫代磷酸酯)处理,其方法分为二种:(1)喷雾法5、10、15ppm;(2)砻糠载体法5、10ppm。防虫磷处理浓度为15ppm,作为对照。上述六个处理各十万斤,分别装在六个仓库中。另一仓作对照样品。储藏时间为一年。在一定的间隔时间里,检查害虫的发生情况,并扦样测定稻谷中的残留。实验结果表明:用5、10、15ppm。喷雾处理后的稻谷经一年储藏后,在原粮中分别可检出2.82;7.11和6.25ppm;用5、10ppm砻糠法处理后的稻谷在原粮中可检出3.29和5.89ppm;用马拉硫磷15ppm处理的稻谷为5.28ppm。一年后的碾米产品中其残留情况为:喷雾处理的三种浓度在加工大米中分別检出0.36;0.44;0.49ppm;细糠中分别为9.63;18.48;18.66ppm,砻糠法处理的稻谷加工后的大米中分别检出0.26和0.26ppm,在细糠中分别为13.80和14.66ppm。用上述加工的大米制成米饭后在所有浓度下均不能检出有甲基嘧啶硫磷存在。  相似文献   

4.
苹果汁中多菌灵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苹果汁中多菌灵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旋转蒸发仪浓缩,氮气吹干甲醇定容后,采用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的HPLC测定,外标法定量。在添加水平为0.5,1,1.5,3mg/kg时,多菌灵的添加回收率为93.2%~102.7%。该方法对苹果汁中多菌灵的检出限为0.02mg/kg,可以满足苹果汁中多菌灵的残留限量检测要求,并利用该方法对农贸市场上苹果汁中的多菌灵残留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品种马铃薯中氯苯胺灵的降解试验,揭示氯苯胺灵残留量的变化规律及其降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氯苯胺灵在薯皮上的残留量远大于全薯,而且在降解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吸收特点 氯苯胺灵在全薯上的平均半衰期约为44天,在薯皮上的平均半衰期约为31天。  相似文献   

6.
作者将马拉硫磷和杀螟松配成乳剂,施药于硬质红春小麦中,剂量为8ppm,药剂处理后的小麦分别置于-35℃、-20℃、-5℃、5℃、10℃、20℃、27℃温度下贮藏,贮藏72周中定期测定各种温度下贮藏小麦中两种药剂的残留量,发现贮藏温度越高,小麦中残留量越低,贮藏期越长,小麦中药剂残留也越低。两种药剂相比较,杀螟松比马拉硫磷在小麦中滞留性要长些,尤其是在低温下。以8ppm和12ppm剂量的马拉硫磷和杀螟松处理含水量为12.5%的小麦,分别贮藏在-5℃、10℃、20℃温度下12个月后将小麦加工成粉,发现,随着贮藏温度的增高和贮藏期的延长,研磨后小麦各组份中药剂残留量而降低。小麦各组份药剂残留相比较,麦麸和粗粉中的药剂残留比面粉中要高。  相似文献   

7.
为提出江西本地窖藏木薯种茎的出窖适宜时间及种植方法。试验于2011—2013年,设计地膜覆盖和露地方式,分别于2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窖,每10天种植1期,研究了木薯种茎质量变化、种茎出苗率、农艺性状、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木薯出窖种植易受气温和降雨的影响,降雨量过大,温度过低均不适宜出窖种植,出苗率均值为45.67%。3月中下旬出窖种植的出苗率高,均值为95.38%,中旬种植的产量高于下旬,地膜覆盖高于露地。而4月上中旬种植的出苗率虽高,但木薯种茎芽点完好率低,用种量大。采用地膜覆盖方式,鲜薯淀粉含量和收获指数降低,薯数增加,薯粗和茎粗增粗,株高增高,最终木薯鲜薯产量增加。江西及同等纬度区域,本地窖藏木薯种茎3月中旬适宜出窖,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优于露地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3月24~30日期间,甘肃省天水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闫永祥带领相关人员,前往张川、清水、武山、秦州四县区,对原种生产对接、一级种薯扩繁、马铃薯窖藏质量及种薯去向等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进展情况做了督导检查。2014年经有关部门核定后全市共落实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生产305/hm2,生产原种539.15万kg。在经过种薯企业精心管理的过冬贮藏后,目前已经开始出库销售。在检查种薯贮藏  相似文献   

9.
1.提早开花可用赤霉素液处理。如山茶用5000—10000ppm的赤霉素液,点滴花蕾腋部,则可使3月份开的花提早到头年9—10月;珍珠梅、灯台树等花木类,可用200—400ppm的赤霉素液喷洒茎叶;而矮牵牛、紫罗兰用10—100ppm的赤霉素液处理可提早开  相似文献   

10.
以甲基毒死蜱10ppm、20ppm 喷雾法和药糠载体法处理稻谷生产试验的残留研究结果说明:施药后稻谷中药剂含量约为理论施药量的一半,已经低于卫生标准最高允许限量10ppm.谷物上药剂的残留主要集中在稻壳和糠上,大米上残留量很低,约为原粮上的十分之一,蒸煮成米饭后降低到几乎检不出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对市场上出售的鲜水果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建立了同时测定鲜水果中4种防腐保鲜剂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乙萘酚和联苯醚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乙醚提取后,活性炭柱净化。C18反相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磷酸调节pH≈3),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8 nm。结果表明:各防腐保鲜剂的回收率在85.4%~104.7%,相对标准偏差为1.10%~4.75%。该方法简便、快捷,且重复性好,可满足鲜水果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乙萘酚和联苯醚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以杀螟硫磷5——20ppm,防虫磷15——30ppm的剂量,施于国库储存的小麦和稻谷,研究在一年储藏期间中,保护剂在谷物及其加工品上残留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原粮上的残留,整个储粮期间中都在卫生标准(FAO/WHO)之内,麦麸、糠、大米经过3——4个月储藏期后,能符合卫生标准,标准粉和馒头上残留量稍高,要经过9——12月储藏后才能达到或接近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3.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苗圃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田间筛选出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高效药剂,对甲基硫菌灵、咪鲜胺锰盐、多菌灵、百菌清、咪鲜胺等5种杀菌剂在发病苗圃进行常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最好,2000倍液药后28天防效达到82.99%;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次之,2000倍液药后28天防效达到78.2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参试浓度防效均在50%以下。初步结论表明,25%咪鲜胺乳油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为苗圃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较好药剂,推荐使用浓度为2000倍。  相似文献   

14.
王萍  王爱民 《种子科技》2004,22(5):292-292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贮藏种薯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传统的窖藏种薯以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等特点至今仍在延用.贮藏种薯最适宜的温度为10~15℃,最适宜的湿度为85%~90%.如果温度超过16℃,就容易引起病害和出芽;低于9℃则会受冷害,引起烂窖.因此,在窖藏种薯管理上要严把"四关".  相似文献   

15.
南薯1号由江苏省南京农科所从有性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夏薯一般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薯干超过650公斤。1982—1985年经江苏省进行省、市两级区试,鲜薯产量比“徐薯18“增产7.3—35.5%;经四川、浙江、河南等省引种,比“徐薯18”增产9.8—30.4%。本品种熟食品质好,味甜,肉质  相似文献   

16.
HPLC检测分析噻虫嗪种衣剂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马铃薯种薯包衣播种后活性成分噻虫嗪在植株和薯块上的残留动态,评价噻虫嗪种衣剂的使用安全性,建立其在马铃薯植株和薯块上的残留检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浓缩净化后,通过HPLC-UVD检测,外标法定量。添加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马铃薯植株及薯块上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73%~92.58%、86.03%~93.3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46%~8.19%、3.65%~6.22%,最低检出量为1.0×10-9 g,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 mg/kg,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残留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噻虫嗪种衣剂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残留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包衣播种后60天,噻虫嗪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残留量高,为33.975 mg/kg,以此为原始沉积量得到半衰期为12.4天。在马铃薯块茎中未检测到噻虫嗪。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杀菌剂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防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在2016 年田间试验的基础上,2017 年选用5 种杀菌剂的不同浓度或其中2 种杀菌剂混用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进行田间防控试验。结果表明,以50%多菌灵100 倍液于扦插前浸薯苗、扦插后在薯苗基部浇施,在5 月中旬—6 月上旬扦插甘薯苗的条件下,大约7 月上中旬甘薯茎基部腐烂病未发病至初发病时,在甘薯茎基部每隔10 天左右,连续喷施防治3 次的防效最好,达60.10%,产量达18798.61 kg/hm2,比对照增产389.51%,且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不同药剂防治香蕉枯萎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药剂,测定了9种药剂在PDA平板上的抑菌效果,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抑菌率。结果表明,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500倍稀释液在PDA平板上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14 cm、1.86 cm和1.51 cm,它们在土壤中抑菌率分别为85.19%、75.31%和54.32%,显著高于其他药剂。选用这3种药剂和溴氯海因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每株香蕉分别施用200 mL的上述4种药剂1000倍稀释液,连续施用3次,咪鲜胺、多菌灵和福美双的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64.65%、48.23%和45.71%,显著高于溴氯海因药剂的防效26.77%。这些结果为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生产中常采用窖藏方法贮藏洋芋种薯。由于洋芋种薯的块茎具有水分大、可溶性物质多、皮薄肉嫩、容易破损等特点,若窖藏过程中温、湿度把握不严格,极易造成烂窖。为搞好洋芋种薯的窖藏,实际操作中应注意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1 适时收获。洋芋正常的生理成熟标志是:大部茎  相似文献   

20.
藤仓赤霉菌的抗药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明江苏省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以及多菌灵与咪鲜胺对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区分剂量法分别检测了采自江苏省16个县(市)的202株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对多菌灵与咪鲜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叶菌唑、咯菌腈和氟啶胺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7.72%、67.33%和0%。根据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表现,可分为4种表现型,其中对多菌灵和咪鲜胺抗药而对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58.42%;对多菌灵抗药而对咪鲜胺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20.30%;对咪鲜胺抗药而对多菌灵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9.90%;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均敏感的菌株占11.39%。通过敏感性相关性分析,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以及咪鲜胺和上述杀菌剂之间均无交互抗性。江苏省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较高而对氰烯菌酯敏感,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水稻恶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