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中试规模流态化炉生产活性炭的工艺、炉型结构和计算,并对制取饮水净化用核桃壳活性炭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与一般生产方法相比,其核桃壳活性炭得率较高,实验结果证实了炭与水蒸汽反应属零级反应。  相似文献   

2.
我国活性炭生产多为氯化锌法,存在设备落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国外,化学法逐年减少而趋向发展物理法。为此,林化所应湖南怀化林化厂的要求,于1985年1月进行采用流态化技术制造活性炭的中间试验研究,经试运转和四个月的试生产,该装置操作稳定,所得产品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指标。于1986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是利用植物原料(木屑、木炭、果壳、果核)等、煤和其他含碳工业废料作原料,在炭化、活化炉中进行热加工而制取。活性炭用途广,作用大。它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学、国防等工业中溶液的脱色、精制、回收和分离等;在环境保护中用于净化用水和废水处理,净化空气,除去生产中排放的有害气体,防止污染。  相似文献   

4.
贵州无烟煤制取颗粒活性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贵州无烟煤和粘结剂为原料做制取净化水用煤质颗粒活性炭和净化空气用煤质颗粒活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得的两种颗粒活性炭质量完全符合国标要求,质量好、得率高。  相似文献   

5.
以葵花籽壳为原料,比较了水蒸气物理法、磷酸转炉法和磷酸微波法制取的活性炭,以磷酸微波法制取的活性炭各项性能较优.在微波功率为700 W的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磷酸微波法制取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因素如:活化剂浓度、处理时间及催化剂用量进行系统研究,得到磷酸微波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30 °Be′、活化时间25 min、催化剂1用量4 %、催化剂2用量2 %;碘吸附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35 °Be′、活化时间25 min、催化剂1用量4 %、催化剂2用量2 %;焦糖脱色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30 °Be′、活化时间35 min、催化剂1用量2 %、催化剂2用量2 %.  相似文献   

6.
木糖渣制取粉状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木糖渣用磷酸法生产粉状活性炭的可能性,探索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粉状脱色用活性炭,产品吸附指标符合LY216—79标准,这一研究对木糖渣的综合利用和开拓活性炭的原料来源开辟了一条较为现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用多元酚焦炭化料制取活性炭的方法,并探索合适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破碎至不同粒度的多元酚焦炭化料通过水蒸气活化制取活性炭较适宜的工艺条件是:活化温度800~850℃;活化时间分别为:颗粒炭1h、定型颗粒炭2.5-3h,制得的活性炭的吸附指标超过国家标准GB/T13803.2-1999木质净水用活性炭的指标。碘吸附值在1000mg/g以上,亚甲基蓝吸附值在12mL/0.1mg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磷酸法不适宜用于多元酚焦炭化料制造活性炭。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流态化气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锥形流态化气化炉内,对生物质原料进行气化和催化气化的工程化应用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麦草原料气化所产生的煤气热值比稻草和稻壳都高,木屑气化所产生煤气热值最高,非催化气化条件下,流化床气化产生的煤气热值比下吸式气化炉产生的煤气热值提高40%左右;催化气化试验发现,CaO能明显提高煤气热值、降低C0组分,Na2CO3催化气化能提高气体H2的含量。但是对气化产生的气体热值,流态化空气气化中,在710℃以下低温时,无明显的影响,当温度达到800℃时,添加催化剂能明显提高气体的热值。  相似文献   

9.
微波辐照蚕豆杆制取活性炭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研究以蚕豆杆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制取活性炭的方法,试验得出,微波工艺所需时间仅为传统工艺的1/37.5,活性炭产品的亚甲基蓝脱色力达18mL/0.1g,为标准一级品的1.5倍。  相似文献   

10.
微波辐照蚕豆杆制取活性炭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利用烟杆废料制取优质活性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以烟杆废料为原料,在微波辐照和传统加热下氯化锌法制取活性炭的方法.经对比实验得出,用微波辐照9min即可完成传统工艺中预热、干燥、炭化和活化4个阶段,活性炭产品的亚甲基监脱色力为170mL/g,微波辐照工艺的加热时间仅为传统工艺的1/20;用传统加热方法,炭化温度680℃,炭化时间1h,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2h,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50mL/g。2种方法制得的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均超过国家标准一级产品的指标(120mL/g)。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流态化催化气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研究了流态化气化炉用于生物质化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富氧条件下研究了木屑气化工艺过程。探索了催化剂对气化过程及焦油裂解过程的影响,给出了一个最佳的工艺操作参数范围。煤气热值最高可达9.93MJ/Nm^3。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已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冶金、原子能、农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发展,为不断满足新应用领域和各行各业对活性炭的需求,需要我们不断开发活性炭新品种和寻找活性炭的新来源,谋求廉价原料、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能源、防止污染。因此,我们开展了对废弃材料的综合利用及对废活性炭再生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自来水厂处理原水工艺中,常规工艺的供水水质不能每一项都达到可生饮水质的标准.本试验采用常规工艺处理长江原水,在常规工艺之后施加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水厂出水得到直饮水,结果证明,使用该工艺流程,可使自来水厂的出厂水质每一项达到可直饮水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照下黑荆树皮栲胶废料制取活性炭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以黑荆树皮栲胶废料为原料,在微波辐照下氯化锌法制取活性炭的方法。试验得出,微波工艺所需时间约为传统工艺的1/23,且产品的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2mL/0.1g,达到国家标准(LY216-79)一级品。  相似文献   

16.
粒状活性炭表面涂层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彪  卓方银 《林业科学》1997,33(6):563-577
对表面涂层活性炭的制造工艺及配方和产品性能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较佳配方:表面涂层剂19份,水70份,稳定剂7份,粘结剂12份。由较佳配方所研制的表面涂层炭若原料炭的碘值为680.6mg/g,吸苯率为17.7%,则制得的表面涂层炭性能为:碘值652.3mg/g,吸苯率17.9%,炭粉减少率98.8%;若原料炭的碘值为1020.3mg/g,吸苯率为32.2%,则制得的涂层炭性能为碘值981.lmg/g,吸苯率30.8%,炭粉减少率98.56%。本表面涂层技术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不影响炭的吸附性能,且成品炭表面光滑,触手后不变黑,不易磨损,性能稳定,因此扩大了活性炭使用性能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活性炭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活性炭的制备技术和活性炭的应用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活性炭近20年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活性炭的化学活化法和物理活化法的发展状况,对制备技术中的最新突破——物理法-化学法活性炭一体化生产工艺进行了介绍,并且简述了活性炭工业生产中无公害化、低消耗、预处理的生产技术,以及吸附达饱和活性炭的再生生产技术,同时总结了活性炭在气相吸附、液相吸附和作为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提出了目前活性炭生产应用技术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活性炭产业发展的出路与对策,指明了活性炭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木屑炭为原料,水蒸气为活化剂,采用流态化工艺制备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载气流量、水蒸气流量、进料速度等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870℃、载气流量250 m3/h、水蒸气流量150 m3/h、进料速度54 kg/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碘吸附值为1 162 mg/g,得率为31.62%。方差分析表明:对活性炭产率来说,只有活化温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它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对活性炭碘吸附值来说,活化温度、水蒸气流量、载气流量3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冠烽  牟大庆  程捷  黄彪 《林业科学》2008,44(2):150-154
对活性炭的再生方法进行介绍,详细阐述目前大规模使用的传统的热再生法、生物再生法、电化学再生法、超临界流体再生法、超声波再生法、微波辐射再生法和TiO2光催化再生法等方法.文章指出各种再生方法存在的优缺点,特别指出,微波辐射再生法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省时的再生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另一方面,文章对各种再生方法的机制也进行较详细地阐述,同时还介绍活性炭再生的评价方法:穿透曲线法、吸附等温线法、再吸附法.  相似文献   

20.
该成果提供了一种以纤维素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以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在国内首次建成由纤维素废弃物生产酒精的示范工程,达到年产乙醇600吨的规模,并实现连续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