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长率是反映林木消长变化的重要因子。一般采用解析木法或生长锥法测定。前法比较精确,但费事费钱;后法虽较简单,但较粗糙。作者在平原地区二类调查中,采用样木调查找出材积与年龄,胸径与年龄的回归关系求算生长率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此法还简单、省时、省钱,能反映一个地区林木生长率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公益林区布设固定样地,定期、定点对公益林林木材积生长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与2007年相比较,样地1、样地2、样地3、样地4、样地5的活立木材积净生长量分别为0.642 8 m3、0.641 9 m3、0.952 6 m3、1.179 4 m3、0.237 4 m3、3.627 1 m3,生长率分别为12.80%、4.73%、8.12%、3.87%、1.52%。对公益林进行有效管护,可以使林分蓄积稳步增长,森林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3.
以数理统计为手段,做筛选数学模型的分析,选定材积生长率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定点封山育林15个县的实地调查和349株样木生长量测定,与1984年一般林分相比,其平均生长率:松增长0.64%、杉增长1.93%、阔叶树增长0.74%,每亩平均林木株数从16株提高到23.2株。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材积生长率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中的复位样木生长量测定数据,以材积生长率Pv为因变量,年龄T和胸径D为辅助变量,选择Pv=aTbDc为基本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可变参数的材积生长率模型,并用改进单纯形法优化参数。结果表明:材积生长率表在理论值与实际值差异不显著,且误差小,精度高,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杉木人工林生长率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勇 《林业科学》2002,38(1):146-149
生长率 (Growthpercentage)是指某一测树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原有总量的百分比。它是用来说明树木相对生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于对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或不同树种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生长速度的比较及未来生长量的预估等。现以湖南省会同杉木为例 ,就杉木  相似文献   

8.
利用树干解析资料,采用多方程拟合对比的方法,筛选杉木人工林材积生长率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据此编制了杉木人工林单木材积生长率表。该表经检验适用,可以满足杉木人工林材积生长量测定、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树冠因子的林木竞争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湖南省黄丰桥国有林场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树木竞争指数的研究,基于Hegyi简单竞争指数的形式,提出包含反映树冠特征因子的树冠竞争指数。[方法]将树冠竞争指数和Hegyi简单竞争指数分别与胸径增长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Kendall's tau-b系数、Spearman's rho系数和相关系数R2均显示树冠竞争指数与林木生长量的相关性高于Hegyi简单竞争指数。[结论]该结果表明树冠竞争指数与林木生长量有更强的相关性,可以更好地体现树冠在树木生长中的作用,能作为模拟林分生长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造林密度的杉木人工林内生态因子变化及杉木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内光照、温度与造林密度呈反相关,而林木生长则与光照、温度呈正相关;②造林密度愈大,林木自然整枝愈强,而密度愈小,自然整枝愈弱,在小密度范围内,则林木自然整枝差异不明显。文中提出杉木人工林的初植密度以2×3或2×1.5m 为宜。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森林蓄积连年生长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数据,以各树种(组)不同林龄的小班集合,计算各树种不同林龄的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绘制森林蓄积生长曲线,选择数学模型,得出不同树种的生长规律参数;通过计算不同林龄的理论值,最后得出森林蓄积连年生长率.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单木断面积生长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杉木人工林单木断面积生长规律进行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将胸径(DBH)和活冠比例(LCR)作为自变量,又分别加入密度因子和不同类型的竞争指数,同时引入立地条件和林龄效应来解释单木断面积生长过程中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虽然密度因子与竞争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在单木断面积生长中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立地条件与林龄对单木断面积的拟合偏差在不同的林分密度下略有不同,随立地指数或者林龄增加,其对平均单木断面积拟合偏差的影响也增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东北落叶松,南方杉木、马尾松、栎类和西北山杨5个树种(组)的实测数据,对3种平均生物量转换系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利用假设检验方法,对落叶松和马尾松、2个区域杉木的生物量转换系数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利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生物量转换系数是合适的,阔叶树的生物量转换系数大于针叶树;落叶松和马尾松的生物量转换系数无显著差异,而2个区域杉木的生物量转换系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伐强度对杉木林分生长量及林下植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叙永大安林场杉木林不同采伐强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采伐强度对树高、胸径和林下植被种类、盖度的影响都较明显,并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是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采伐强度增加到一定数值后,单位面积保留株数减少,蓄积增长量反而呈下降趋势。因此研究区适宜的采伐强度为21%~30%。  相似文献   

15.
对5年生杉木三年桐混交林的林分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三年桐混交能加快林分郁闭,有效地利用林地空间,从而大大地提高林分的光能利用率,5年生混交林总生物量是杉木纯林的1 92倍,混交林中杉木的干材生物量比杉木纯林增加72 6%,有效地提高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印楝原产于印-巴次大陆及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地区,分布海拔范围一般为1000m以下,最高达1830m。印楝喜光照,幼苗不耐荫蔽;正常生长的年均温不低于20℃,常年极端低温大于0℃,对霜冻敏感;在年均降水量450~1200mm的地方生长最好,能耐受不足130mm的降水和较长的干季;对土壤类型要求不高,但在渗透性和排水性好的土壤中长势好;土壤肥力对印楝的生长比水分的供应更重要;不同地理种源的印楝生长差异很大;杂草对幼树影响很大,除草能促进其生长;印楝的活性成分提取物虽能防治多种病虫害,但仍有60多种害虫及某些病害为害它。  相似文献   

17.
在信丰县油山营林林场采用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以及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树3种不同方式营造杉木林,进行幼树生长、成活率、保存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方式在幼林的前两年对杉木幼树生长及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方式比炼山整地挖穴和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分别高出25%和28.6%,而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基本持平。因此把造林成本、水土保持效果和森林防火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后,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的树皮率、心材率,木材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香黄檀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平均值分别为20.14%、13.77%;心材百分率平均值为30.53%,心材形成的年龄为9~15a;生材密度平均值为1.064g/cm^3;基本密度平均值为0.715g/cm^3;生材含水率平均值为49.21%。降香黄檀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生材密度及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少;基本密度随着树高增加,呈大-小-大-小的趋势变化;生材含水率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小-大-小-大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9.
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的树皮率、心材率,木材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香黄檀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平均值分别为20.14%、13.77%;心材百分率平均值为30.53%,心材形成的年龄为9~15a;生材密度平均值为1.064g/cm^3;基本密度平均值为0.715g/cm^3;生材含水率平均值为49.21%。降香黄檀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生材密度及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少;基本密度随着树高增加,呈大-小-大-小的趋势变化;生材含水率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小-大-小-大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