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木毒蛾颗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毒蛾组织病变观察,颗粒体病毒能侵染虫体的脂肪体、中肠及马氏管等组织,但不侵染气管.在透射电镜下,颗粒体呈圆形卵圆形,大小为320~830nm×230~570um。超薄切片观察,卵圆形包涵体中具单杆病毒粒子.室内外感染试验表明,用颗粒体病毒粗提液1.2×106~1.2×109个/mL感染4~6龄幼虫,死亡率达81.8%~100%,杀虫力很强,是一种有价值的微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几个木麻黄无性系抵抗木毒蛾危害的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具有较高的抗木毒蛾能力,苗期,对照的虫株率(18.4%)是木麻黄4个无性系平均虫株率(1.9%)的9.68倍;幼林期,对照的虫株率(34.2%)是4个无性系平均虫株率(2.8%)的12.21倍,对照的虫口密度(16.966只.株-1)是无性系平均虫口密度(0.0355只.株-1)的477.92倍;成林时,敖东镇对照的虫株率(63.6%)是无性系P10-33虫株率(1.8%)的35.33倍,流水镇对照的虫株率(65.0%)是无性系P10-33虫株率(2.0%)的32.50倍,在敖东镇和流水镇,木麻黄无性系P10-33的虫株率分别是1.8%和2.0%,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松毒蛾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和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松毒蛾越冬代蛹和第一代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越冬代蛹属于负二项分布,第一代幼虫属于Neyman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五种抽样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平行线取样法最好.根据Iwao方法分析并计算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取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4.
通过2010-2011年连续2 a木毒蛾取食选择性试验和不同木麻黄无性系饲养幼虫的发育和排粪量的调查,选育抗木毒蛾的木麻黄优良种质材料。结果表明,湛江3、惠76、惠83、广东A8-2为抗木毒蛾的木麻黄无性系,木毒蛾幼虫对这4个无性系的取食相对频数小于0.03,其饲养的木毒蛾幼虫平均化蛹率在55%以内,最低的仅有20%,平均蛹重在0.6 g以下,排粪量少;东山2号、广东501、抗风属于感虫无性系,木毒蛾幼虫对这3个无性系的取食相对频数超过0.08,其饲养的木毒蛾平均化蛹率在70%以上,平均蛹重大于0.66 g。 相似文献
5.
6.
7.
木毒蛾是福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的重要害虫,2003年以来,该虫成为厦门市龙眼果园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调查研究该虫在龙眼上的年生活史、发育历期、生活习性等,结果表明,龙眼木毒蛾在厦门1年发生1代,以滞育幼虫在卵壳内越冬;幼虫一般7龄,幼虫期36~51 d。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舞毒蛾卵块的空间分布型,用聚集度指标度量适合聚集分布。Iwao的回归分析法与Taylor幂法则也是确定聚集型分布的好方法,结果都说明是聚集型的。由此可确定抽样调查的最适抽样数,编制序贯抽样分析表,用于预测预报和防治效果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2017年,在景宁县荒田湖林场的檫木(Sassafras tzumu)人工林中建立1个50 m×50 m固定监测样地,进行了群落调查,并在2年后进行了复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乔木树种6种,分别是檫木、黄檀(Dalbergia hupeana)、白栎(Quercus fabri)、迎春樱(Cerasus discoidea)、山合欢(Albizia kalkora)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从空间结构来看,该样地的林分混交程度差,分化不明显,林分呈均匀分布。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檫木胸径生长的影响,发现样地内只有土壤土层厚度对檫木生长有显著影响。为了促进檫木生长,亟需对该林分进行密度调控,并注意加强土壤管理。 相似文献
10.
运用扫描电镜对木毒蛾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及感器的分布和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木毒蛾雌虫触角线状,雄虫触角羽状。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相同,均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2种亚型)、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2种亚型)和B9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耳形感器数量最少。毛形感器有直立和弯曲2种形态,其余5种感器均直立。刺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长度在雌、雄成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4种感器长度在雌、雄成虫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木麻黄毒蛾灾区区划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区划理论,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将福建省木麻黄毒蛾灾区区划为3个区和3个危险程度等级,并建立Ⅰ、Ⅱ级危险程度等级的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数学模型。经检验,该模型精度较高,拟合效果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多纹豹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多纹豹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分布型属随机分布。四种抽样方法比较结果,五点式取样法精确度最高。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幼虫序贯抽样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腰果云翅斑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及Iwao回归法研究了腰果云翅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而被害果属均匀分布。5种不同的抽样方式比较,以随机取样法为最优。 相似文献
14.
样方法及其在林分空间格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该文对测定空间格局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利用定位标准地的资料,对非自然样方下测定空间格局的小样方面积进行了比较试验,提出了测定空间格局效果最好的小样方面积。应用样方法中的9种常用分布型和7种分布型指数,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空间格局;选出了适合此研究范围的理论分布型,用Iδ、G和Iwao指数研究了林分空间格局的个体聚集规模、个体群的分布规律、林分空间格局的时间动态以及林分空间格局变化与其他林分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花椒瘿蚊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花椒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所有的指标表明,花椒瘿蚊幼虫在一切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原因是由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所致。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虫口密度在植株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无显著差异;植株中部虫口密度较上部和下部大,差异显著,而上部和下部的虫口密度无显著差异。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定出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及一定防治指标下的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毛竹枯梢病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应用I_(wao)方法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毛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本文运用频数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和相关系数法研究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卵、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卵、小幼虫、大幼虫和蛹的分布型均属于负二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比较结果,棋盘式取样法最好。根据Iwao方法分析并计算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取样数,进行了序贯抽样以及虫口密度与有虫株率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应用平均拥挤度指标、扩散指数等8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模型、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榆紫叶甲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榆紫叶甲林内呈现聚集分布特征,并且聚集程度较高;采用包括Iwao回归模型在内的4个回归模型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采用Blackith(1961)聚集均数法对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其聚集原因主要由生物学习性引起。同时,对榆紫叶甲林内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