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庆立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64-65
文章从首节课的引导重要性,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大胆引入中医学的相关内容,临床良好的实例,开展第二课堂等方面分析了中兽医学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为提高《中兽医学》理论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飞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1):15-16
本文通过对马充思主义哲学与理论思维关系的论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理论思维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对于解决时代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毛泽东和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实践的分析,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学会对共性个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把握运用与理论原则和理论精神的掌握领会。 相似文献
4.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一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法的必由之路。《原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能否联系当前现实问题,能否回答实践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如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效应,须注意运用方法上的技巧。本文了探讨了教学实践中初步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五种方法:即旨在培养学生以致用能力的能力培养法;观点,知识、方法三者结合的知能结合法;作多方位、多层次综合比较的综合比较法;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的专题教学法,对理论联系实际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控制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来自于其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切实的实用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巨大魅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性思维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极为广搏的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以理性的方式认识所处的宏观社会环境。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魅力的展现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8.
黄遵义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3(2):62-63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质量,防止简单化。为此,一定要面向实际,精心备课;搞好课堂教学,实现"三个结合";采取多种方式联系实际,注意"三个渠道",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黄洪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3):38-40
本文根椐近年来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马克思主义学风。要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干”,造成“四种风气”。 相似文献
10.
11.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是一个典型的干旱石质山区,通过多年对山区造林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总结一套把好整地关、树种关、苗木关、栽植关、管护关。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究竟联系哪些实际?这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根据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践,总结了注视当代世界风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复杂多变的国际态势;面向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帮助学生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强化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学生识别错误思潮的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经验,以便促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建立物理化学的理论学习与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教和学两个方面对如何建立物理化学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论述。在教的方面可以通过拓宽联系途径和采用多媒体手段来实现,在学的方面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建立课外兴趣小组等方面来完善。教与学的相互反馈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成“哲学实践“,即变成一种干涉、介入和变革现实生活的方式,并使哲学表现出与传统哲学有着重大不同的理论性质、言说方式和话语方式。自觉地认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不能以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来衡量和评价马克思的哲学性质,更不能用传统思辨哲学的话语方式和言说方式来理解和阐发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7.
18.
浅谈提高《花卉与盆景》教学效果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专业选修课《花卉与盆景》课程的特点,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出发,本文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王成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3):42-44,56
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木性和粘神实质。实践批判、理论批判和自我批判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完整内涵。“三内涵批判”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功能互补互动的方法论系统。实践批判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和革命性品格,理论批判赋予了其科学性品格,自我批判赋予了其彻底性和开放性品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