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吞食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后感染,子孢子穿过绒毛上皮和固有层,进入隐窝上皮细胞,经数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形成裂殖子和配子体。大配子被小配子受精后发育成卵囊并脱落到粪便中,鸡感染球虫后,鸡体免疫系统抑制球虫的发育有三个时期:子孢子寻找穿透位点时;子孢在子绒毛上皮时;子孢子穿过固有层时。  相似文献   

2.
球虫感染属于自限性感染,感染后机体就会产生对同种球虫的免疫力。球虫免疫就是根据这一原理采用少量疫苗活卵囊通过口服途径感染鸡只,而使鸡只获得对同种球虫的保护力,小剂量感染不会引起临床疾病,而且对肠道显微结构的破坏也不大。具体讲,疫苗活卵囊进入鸡消化道经2次脱囊释放出孢子,孢子侵入肠上皮细胞经过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3个发育阶段形成大量未孢子化的卵囊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这些卵囊发育成具感染力的孢子化卵囊,鸡只再从垫料中摄入这些卵囊,从而开始新一轮的增殖发育,这样感染强度与免疫力相长,…  相似文献   

3.
1球虫病多发的原因 1.1温度、湿度合适 鸡感染球虫后,球虫在肉鸡消化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裂殖生殖,所产生的裂殖子进行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新鲜排出的球虫卵囊无感染性,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最适温度为22~30℃;湿度20%~30%;充足氧气等)完成孢子生殖,就形成了具有感染力的孢子化卵囊。  相似文献   

4.
巨型艾美球虫在免疫鸡体内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型艾美球虫在非免疫鸡体内有3代裂殖生殖、在其第1代和第2代裂殖生殖阶段,虫体寄主的空肠组织发生粘液变性,在裂殖生殖后期和配子生殖阶段,空肠绒毛组织变化明显,包括粘膜上皮细胞大量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等,有时出现大量上皮间淋巴细胞。试验鸡经巨型艾美球虫攻击后,在其子孢子侵入,移行阶段就受到抑制。随着时间推移,第1代,第2代和第3代殖生殖受到日益加重的抑制,最终使虫体没有进入到有性生殖阶段。  相似文献   

5.
武继勇 《广东饲料》2009,18(5):45-46
1球虫病多发的原因 1.1温度、湿度合适 鸡感染球虫后,球虫在肉鸡消化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多次裂殖生殖,所产生的裂殖子进行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球虫卵囊本无感染性,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8℃~35℃,最适为22℃~30℃;湿度60%~75%;充足氧气等)完成孢子生殖,就形成了具有感染力的孢子化卵囊。这种卵囊一旦被鸡大量食入,就会造成球虫病发作。而夏秋季节,温度、湿度合适,正有利于球虫的繁殖。所以,夏秋季是肉鸡球虫的多发季节。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世界公认感染鸡的球虫有9个种类,临床中常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为主,其中以寄生在鸡盲肠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及寄生在鸡小肠中段的毒害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艾美耳球虫的发育包括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三个阶段。裂体生殖和配子生殖阶段在鸡肠道上皮细胞内进行,配子发育后期形成合子,合子形成被膜后  相似文献   

7.
肠艾美耳球虫配子生殖与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单个肠艾美耳球虫Eimeria intestimalis Cheissin 1984卵囊感染无球虫兔,获得纯种进行研究。1.肠艾美耳球虫的配子生殖阶段寄生于空肠和回肠,此时宿主组织有较严重病变。12指肠、结肠和盲肠未见虫体,但在感染后264小时见盲肠的个别绒毛内有1~3个配子体,可能属偶然现象。2.感染后180小时发现极少数早期配子体,感染后192小时出现少量配子体寄生在空肠和回肠的绒毛和腺上皮细胞内,感染后216至264小时,绒毛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内多为配子体、合子和卵囊所取代。感染后216小时出现极少量卵囊,264小时则见有大量卵囊。3.感染开始时(感染后61~73小时),回肠、空肠绒毛上皮正常;腺上皮细胞出现少量滋养体和裂殖体。96至192小时后,肠绒毛上皮和腺上皮受侵害程度渐趋严重,肠绒毛变矮,绒毛上皮及腺上皮细胞肿大变空,细胞核消失。许多腺泡塌陷。感染后216~264小时,肠绒毛受侵害最为严重,空肠和回肠绒毛萎缩或消失,变为一层矮柱或立方形上皮细胞或全无上皮细胞覆盖的绒毛。固有层均质红染,或颗粒状。肠腺塌陷,数量减少,大小不一。腺腔内见有配子体、合子或卵囊残留,部分腺泡上皮细胞再生,细胞核增生成堆。12指肠、盲肠和结肠正常。  相似文献   

8.
鸡接种球虫疫苗后.球虫在体内约经过5天的发育繁殖即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初步建立免疫力.但此时还不能抵御大量强毒球虫的攻击,完成上述体内发育后的疫苗子代卵囊.随鸡粪排出在垫料上.于适宜温度(25℃左右)、湿度(25%-30%)和有氧条件下.经1-2天发育成具有感染能力的孢子化卵囊.再被鸡食入而获得多次重复感染.使抗球虫免疫力进一步加强.从而能完全抵御同种现场强毒球虫的攻击.这就是鸡球虫疫苗诱导抗球虫免疫力建立的基本过程.为了确保鸡球虫病的免疫效果.以下3个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人们发现,球虫病康复鸡对再感染有抵抗力,成年鸡很少有球虫病症状,在缺乏再感染时,鸡对球虫的免疫力随时间延长而衰落下去,而且用一定数量的卵囊免疫鸡时,小剂量反复接种比大剂量一次投予产生更为有效的免疫效果,因而鸡对球虫免疫具有不完全免疫,即带虫免疫的特点。研究表明,无性增殖阶段的艾美耳球虫似乎是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抗原,尤其球虫发育至第二代裂殖生殖期是诱导鸡产生保护性免疫力所必需的.相反,仅感染配子体(第二代裂殖子所产生的),雏  相似文献   

10.
正猪等孢球虫(I.suis)主要危害初生仔猪,引起仔猪腹泻、消瘦及发育迟缓,鲜有死亡。当3~5日龄仔猪感染球虫时,由于消化系统逐渐完善,感染性卵囊被胃液消化,子孢子溢出侵入肠上皮细胞(Lindsay等,1980),进行2~3代裂殖生殖,然后转为配子生殖,形成雌雄配子,最终雌雄配子结合发育成为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20~37℃的环境下,球虫卵囊可快速实现孢子化,进而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卵囊(Lindsay等,1982)。因在  相似文献   

11.
脆弱艾美尔球虫在鸡胚培养中,可以像在鸡的肠道内一样地完成全部内生性发育史。用体外脱囊的球虫子孢子接种于9~11仅龄鸡胚的尿囊胜中。在40℃~41℃下培养,可在绒毛尿囊膜细胞内观察到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两个发育阶段。出现第一、二、三代裂殖体,以及大配子体、小配子体和卵囊。成熟的第一代裂殖体在绒毛尿囊膜细胞内最早出现于感染后48小时,第二代为94小时,第三代为132小时。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卵囊分别于感染后132和144小时形成,均寄生在绒毛尿囊膜表层。各期虫体的发生时间与鸡体内基本相似,从子孢子开始到产生次代卵囊,完成全部内生性发育需要144小时。  相似文献   

12.
正球虫的功能性单位是孢子,一种能动的呈香蕉形或雪茄形的细胞,顶端尖后端圆。球虫靠孢子在宿主体内移动并侵入上皮细胞内,并且子孢子代表着球虫每个生活史的起点和终点。与生活史中特殊阶段的关系由前缀来表示。子孢子是在孢子化卵囊中出现的感染形态。大小配子体融合后形成卵囊,卵囊减数分裂形成子孢子。子孢子侵入宿主细胞后通过一种复分裂即裂殖生殖形成许多裂殖子,速殖子分裂快,慢殖子分裂慢,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3.
1 鸡球虫病的致病特点 1.1 鸡球虫生物学特性 鸡球虫在全球已知范围内有14种,中国已发现有9种,比较常见且在我国可以感染鸡的球虫大概有7种 [1].在自然界中鸡感染了球虫,往往是几种球虫的混合感染.鸡球虫的生活史分为两个生殖阶段:第一阶段是孢子生殖,第二阶段是性配子生殖,通过不断繁殖发育直至新的卵囊排出体外,从而完...  相似文献   

14.
给繁殖母鸡口服接种柔嫩艾美尔球虫鸡胚传递配子母细胞佐剂疫苗,并于加强免疫后2周收集所产鸡蛋进行孵化;出壳雏鸡于7日龄用柔嫩艾美尔球虫(本地分离株)的孢子化卵囊进行攻击,结果免疫母鸡所产雏鸡的球虫卵囊排出量较对照组母鸡所生雏鸡减少70%以上,且无鸡只死亡,而五分之四的对照组雏鸡死于球虫病。这些结果表明,鸡胚传递配子母细胞疫苗所产生的母源免疫力能够防止后代雏鸡受到柔嫩艾美尔球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给繁殖母鸡口服接种柔嫩艾美尔球虫鸡胚传递配子母细胞佐剂疫苗,并于加强免疫后2周收集所产鸡蛋进行孵化;出壳雏鸡于7日龄用柔嫩艾美尔球虫(本地分离株)的孢子化卵囊进行攻击,结果免疫母鸡所产雏鸡的球虫卵囊排出量较对照组母鸡所生雏鸡减少70%以上,且无鸡只死亡,而五分之四的对照组雏鸡死于球虫病.这些结果表明,鸡胚传递配子母细胞疫苗所产生的母源免疫力能够防止后代雏鸡受到柔嫩艾美尔球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卡氏住白细胞虫的发育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的鸡体内完成,配子生殖的一部分及孢子生殖在库蠓体内完成,不同阶段的虫体具有不同的抗原成份,自然感染或人工接种子孢子于鸡均能诱导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并对再次感染表现坚强而持久的抵抗力。据此建立的免疫扩散诊断方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卡氏住白细胞虫的子孢子能成功感染鸡胚。体外培养裂殖子可以发育到配子体阶段。此外,抗病  相似文献   

17.
鸡球虫病是由9种鸡艾美尔球虫引起疫病的总称。虽然各种球虫在无性繁殖的代数和每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时间不同,但其生活史大同小异,所以仍可以柔嫩艾美尔球虫的生活史作为所有艾美尔属虫种的代表(图1)。鸡食入球虫卵囊后,卵囊壁在肌胃中被碾碎,释放出子孢子,进入小肠粘膜,并开始繁殖。至少需经两代无性繁殖(称之为裂殖生殖),随后进行有性繁殖。在此过程中,小的能运动的小配子寻找大配子,并与之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发育成熟为卵囊,卵囊从肠粘膜上释放,随粪便排出。整个过程约为4-6天,具体时间依虫种而定。一.流行病学球…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观察了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温扬球虫人工感染病例的不同肠段切片,认为: 一、泰泽球虫 病变的显现时间主要集中在96~120小时之间。病变部位限于十二指肠至空肠中段(特别是空肠前环至卵黄蒂前后)。病变性质为出血性脱屑性卡他性肠炎。感染后36~84小时在绒毛顶端上皮中发育第一代裂殖体,96小时在固有层发育第二代裂殖体。其发育形式很象E.tenella。有趣的是,96~107小时间,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同现,不同时期和不同大小的裂殖体共存于绒毛上皮和固有层的不同部位。这种世代混杂的现象,文献中无记载。究竟是1~2个世代的延续,还是更多世代的表现,值得进一步研究。104~107小时,在肠壁的血管中见吞噬细胞中含有裂殖体。它可通过门脉系统转移到肝。这是机体的防御表现。 二、温扬球虫: 病变的出现时间为36~98小时;病变部位是从卵黄蒂段至回肠,且限于绒毛顶端;病变性质为卡他性肠炎。无性繁殖有三代,1、2代在绒毛顶端的上皮中发育,第3代和配子生殖是在上皮的基膜下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9.
鸡胚接种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的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15、17、19日胚龄的鸡胚经羊膜腔分别接种不同剂量的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孢子化卵囊、孢子囊或子孢子,出雏后在无球虫环境中笼养,收集2~7日龄间全部粪便,以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卵囊的产生,并于17日龄时以1.2×105个/鸡的同源孢子化卵囊攻虫,以相对增重率(RWG)、病变计分减少率(RLS)、相对卵囊产量(ROP)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孢子化卵囊、孢子囊或子孢子经羊膜腔免疫接种后对鸡胚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所有接种组在出雏后2~7日龄间均能检获后代卵囊,攻虫后各免疫组的相对增重率由攻虫对照的38%~42.9%提高到73.2%~90.5%,病变计分减少率达50%~74.9%,相对卵囊产量为攻虫对照组的28.1%~60.2%,表明以一定剂量的E.necatrix孢子化卵囊、孢子囊或子孢子经羊膜腔免疫接种鸡胚,可诱导鸡在出雏后笼养条件下对同源艾美耳球虫的免疫保护力;比较不同剂量、不同胚龄的免疫效果,发现在试验设定条件下于17日胚龄接种8×104个子孢子/胚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将收集到的新排出的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与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卵囊于29℃静态系统中孢化。以30min为间隔,对卵囊孢子发育的4个阶段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以1h为间隔,用发育中的卵囊连续接种无球虫鸡,以确定最短孢子发育时间(MST)。对影响孢子发育的外部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用堆型艾美耳球虫比较不同卵囊浓度,不同悬液深度在卵囊孢化过程中第20h时子孢子形成的卵囊百分率。E.acervulina与E.tenella的MST分别为11b与18b。卵囊浓度和悬液深度与孢子发育时间呈明显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