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是指通过降低群体起点,生育前期促进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生长,控制最高茎蘖数,提高成穗率,保花增粒;后期扩大物质生长积累量,提高粒重,培育高光效群体.通过下面的技术措施,从而实现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产麦田群体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高产麦田小麦单株分蘖数与单株、单蘖的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单位上地面积上的群体分蘖数与单蘖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基本苗少的处理单位叶面积指数的光合速率高于基本苗多的处理;拔节前群体分楼群体分蘖数与群体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开花后呈负相关。适当减少基本苗,控制群体分蘖,依靠增加单株分蘖数实现合理群体指标,可有效地提高个体光合能力,增强开花后的群体光合能力,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1993 ̄1995三年不同麦区小麦百亩示范方和攻关田的实践表明,小麦高产群林质量栽培是适用于小麦中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阶段的栽培新理论和新技术体系。提高茎蘖成穗率、扩大后期物质生产量,是小麦高产群体质量和优化产量结构的核心指标;降低群体起点,主攻个体素质,是提高茎蘖成穗率和光合生产率的必备条件;运用精量播种、培育壮苗、高效施肥、抗逆应变等技术,是提高群体质量、达到小麦高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技术及示范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2-1993两年不同稻区高产攻关田和百亩示范方的实践表明,水稻高产群体优化调摈的理论和技术是适应水稻高产更高产阶段的栽培新体系,是稻作史上的突破,提高成穗率是高产群体质量“六提高”中的核心指标;合理的本起点、叶、蘖同伸按预斯r值发展,于N-n叶龄期预期敬苗是提高成穗率的必备条件,运用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管技术是使群体抽穗至成熟期内达到高光合生产效率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年来对水稻新品种“秀水128”丰产方和高产田块群体部分指标的统计分析,笔者初步探明了该新品种直播高产的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并对其直播高产群体建成特点和栽培技术策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丘陵稻区水稻高产群体质量优化控制技术连片东范栽培及辅助试验,明确了丘陵稻区实施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增产增收效益。初步探索出一条根据丘陵稻区水短肥缺特点,采用肥旱育抛线,减苗省肥促早发;适期播栽,利用梅雨活棵,伏时烤田,节水控苗保稳长;肥水投入适当后移,主攻穗粒,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种子处理、单粒精播、中后期科学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提高群体质量,是花生高产再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不同育期施氮对水稻群体物质生产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8个基、蘖、穗肥不同施N比例及数量研究毕粳37号群体物质生产及分配与积累。结果表明,至抽穗期群体干物质生产积累量与基肥施N比例、施N量呈线性关系。在基肥施N比例较低时,增加施N比例抽穗前群体增加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茎鞘的生长,单茎茎鞘重、茎鞘重/叶重之比值逐渐提高;当基肥施N比例增加到适宜施N量的75%时,增加施N比例(施N量)所增加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叶的生长,茎鞘重/叶重之比值开始降低。贮存在叶、茎鞘内的光合产物迅速运输到籽粒,将促进灌浆期源的光合作用及籽粒灌浆。当基肥施N比例为适宜施N量的76%-77%时,抽穗前群体光合产物在叶、茎鞘之间的分配将实现灌浆期群体库大、源足、流畅的协调关系,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9.
水稻高产群体纵向三层结构的化学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种植条件下,于汕优63的幼苗期,拔节始期,始穗期,齐穗期分别相应喷施经盆栽筛选出的多效唑,B9,生根粉,赤霉素,硼砂,灌浆宝6种生理功能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对汕优63高产群体纵向三层结构进行全程调控配置,结果表明,高产群体的根层根数,根长以及浮根数明显比对照增多,增长,根系伤流强度明显提高;茎层的茎秆基部1,2,节间缩短增粗,其上端1,2节间比对照增长,使整株茎秆节间呈现下短上长,上疏下密的配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江苏省盐都县的土壤气候条件,在武运粳8号高产栽培中,选择合理的栽插密度,有利于适时够苗,减少无效分蘖,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改善中后期群体条件,培育壮秆大穗,提高抗逆性,增加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生产量,协调库、源关系,是构造武运粳8号高产群体的重要条件和有效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1.
基蘖肥与穗粒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4年在江苏地区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基蘖肥用氮量,增加穗粒肥用量(穗粒肥占总施氰量的40%~50%),并适当提早搁田期(当群体茎蘖数达70%~80%时搁田),能控制无效分蘖生长,有利于促进有效蘖的生长,稳定穗数,提高成穗率,增加每穗总粒数,协调穗粒关系,穗数和大穗得到统一,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并能提高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有效叶面积率,提高抽穗期群体单茎茎鞘重,改善群体冠层结构,延长抽穗后功能叶的寿命,提高抽穗后的群体光合效率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硅肥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研究了硅肥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促进分蘖的分生和生长;提高高效和有效叶面积的缃例及粒/叶、粒重/叶、;促进群体干物质生产和积累,尤其是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茎系质量,增强抗倒能力;提高抗病能力,具有稳定的增穗、增粒重及较好的增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运粳8号栽插密度及磷钾肥运筹对群体质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本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在武运粳8号高产栽培中,选择合理的栽插密度,适期适量施用磷钾肥,有利于适时够苗,减少无效分蘖,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改善中后期群体条件,培育壮秆大穗,提高抗逆性,增加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生产量,协调库源关系;是构造武运粳8号高产群体的重要条件和有效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4.
山东小麦高产栽培体系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小麦高产栽培分精播、半精播、旱作和晚茬麦四大技术体系与八项配套技术(精播、千斤规范、半精播、中产变高产、旱作、晚茬四补一促、独秆栽培和稻茬盖播)。这些高产体系和配套技术是指在一定的播期范围内和不同的土、肥、水等生产条件下,以冬前积温为依据,以调整合理的群体起点为开端,以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为中心,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求得穗、粒、重最大乘积为目的,以相应的综合配套技术为手段,来协调小麦高产生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统一。其中控制小麦的叶蘖生长与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掌握栽培体系的技术特点是高产栽培的关键。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叶蘖生长规律、群体结构及四大栽培体系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棉花调控技术是棉花生产中最传统的技术措施。新疆早熟棉区,在匀苗密植的基础上,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并通过人工整枝、水肥运筹和化学调控,塑造丰产株型和合理的群体结构,形成田间高光效群体长相,提高内围铃的比重和素质,是获得棉花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尤其在宽膜栽培条件下,棉株生育进程加快,棉田群体加大,科学调控棉花群体结构对促进高产优质极其重要。常用的群体调控技术包括人工整枝和化学调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黄钢  汤永禄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044-1048
以连续四年小区试验和多年多点同田大区对比试验为基础,分析了精量露播小麦的群体质量。精量露播栽培小麦表现出明显的早发生长优势、根系生长优势和持续生长优势,这三大生长优势显著提高了精量露播小麦的群体质量,形成了构建高光效能的高产群体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应用研究Ⅱ.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技术王龙俊,陈维新,唐明臻(江苏省农林厅南京210009)目前,影响我省小麦高产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基本苗起点过大,群体恶化苗质差;施肥数量不足,前重后轻,无效生长多;个体素质差,成穗率低;后期干...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棉花高产群体质量的六项指标,通过试验,示范总结,明确了以良种,移栽地膜棉为基础,以扩行降密,增肥后移,化控综防为主要手段的棉花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研究并结合大面积生产调查,初步明确了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稻高产的原因及形成特点.该地区之所以高产,除较特殊的生态因子,如光照、温度、热量等,高产的形成以其拥有较大的生长群体和较高的有效群体及总颖花量所致.  相似文献   

20.
水稻单本植栽培法的群体结构及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最少基本苗”形成的水稻多蘖苗单本植技术,能充分发挥稻株自身的生长能力,大幅度延长了稻株的分蘖天数,使有效分蘖天数增加,减少了无效分蘖天数,提高了“蘖穗调节率”,是一个高分蘖力,高成穗率,高蘖穗率的高产群体,在抽穗期使与伸长节相关的绿叶数持续时间长,粒叶比,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得以提高,延长了群体叶面积功能期,形成了一个高光效群体,提高了后期群体的光合生产能力而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