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中国农科院国家作物种质库落成世界上最大的种质库——中国农科院国家作物种质库10月15日在北京落成。建筑总面积为3200m~2,由试验区、种子加工区和贮藏区三个部分组成。基因库设计温度为—18℃,空气相对湿度为50%,可贮藏各种种质资源40万份。  相似文献   

2.
卢新雄  崔聪淑 《种子》1991,(6):60-62
我国从70年代末以来,种质库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今全国建成了十几座中、长期冷藏种质库。利用冷藏种质库保存正常型的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还要求种子的质量要高(纯度、净度、生活力高),种子的含水量要低并且要密封包装后贮存,以实现较长期保存种子生活力。为达这一目的,种子在种质库须经过清选、发芽检测、干燥、包装等处理。国家种质库经过5~6年来的不断摸索,已形成一条种子处理流  相似文献   

3.
库存玉米种质资源发芽力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种质库贮藏玉米种质及其他作物种质发芽力监测、方法制定及安全保存期限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对种质库中8种不同入库编号1729份的玉米种质资源取样进行发芽势和发芽率监测并将结果与入库前的发芽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贮藏27~32 年后,种子平均发芽势为82.66%,平均发芽率为88.09%,有86.58%以上的种子发芽率仍保持在75%以上,但有73 份种子发芽率已降至50%以下;贮藏31~32 年的种质发芽率下降明显,而贮藏27~30 年的种质平均发芽率下降不明显。不同原产地的玉米种质经31 年长期贮藏后发芽率下降不同,原产广西地区种质比原产区外、国外引种种质发芽率高。不同年份贮藏的玉米种质资源或同一年份贮藏的不同原产地的玉米种质资源经低温长期保存后发芽力下降趋势不同,玉米种质资源长期库的安全保存期限可达30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西宁种质库,是主要利用高原地区冷凉干燥的自然条件贮存种质的中期库。三年观测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库内年平均温度8.8℃,相对湿度68.6%。用理论公式推算,该库种子发芽率降至50%时的开放贮藏年限,耐藏性强的作物为25年以上,耐藏性差的作物为6年以上。为使该库对耐藏性差的作物种子也能作中、长期贮藏,根据贮藏试验初步结果,提出采用铝盒密封包装,选择温度较低的阴面库存放,并控制入库种子含水量不超过8%,预计贮藏年限可达15年以上;如再辅之以冷冻降温,保持库内温度在0—-5℃,入库种子含水量在5—7%,则预计贮藏年限可达56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至1992年,作为我国作物遗传资源保存中心的国家种质库已保存近23万余份的种质材料。为确保入库贮藏种子的高质量,国家种质制定并建立起种质贮存管理标准和种子入库处理程序。与此同时.也建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物种子资源保存及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种子资源保存,在我国已取得迅速发展。近10年来,种子资源保存体系已初步形成,建成了长期种质库2坐,中期种质库10余坐;国家种质库长期贮存了上百种作物24万余份种质,隶属29科、164属、470多个种(亚种)。在种子超干贮存技术和种子入厍保存前处理技术等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性。从分生组织长期保存无性繁殖作物,超低温长期保存种子、花粉、营养器官,贮藏过程中遗传完整性研究及种子入库前处理等四个方面展示了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卢新雄  崔聪淑 《种子》1991,(3):62-63
1984年我国建成了第1座容量23万份的国家作物种质库1号库。1986年我国又建成了第2座容量40万份的国家作物种质库2号库,并于1988年投入使用。至今,国家作物种质库(以下简称国家库)已保存品种资源21万份。与此同时,国家库已逐步形成种质贮存的管理标准。现对国家种质库2号库实行的一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贮藏条件下保存15年后深水稻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初贤 《种子》2003,(6):47-49
在鉴定种子贮藏效果时,如果只用种子发芽率,不能全面反映种子内在的活力。为了探讨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对贮藏效果的影响,较为全面评价种子长期保存后的活力。本试验研究了深水稻(Deep water rice)种子从11.3%的含水量干燥至6.5%后经密封包装藏于-1℃温度、(40士5)%相对湿度的种质库和室温两种条件下进行长期保存,15年后取出测定它们的种子萌发能力、田间生长能力、电导率等。结果表明:经15年保存后,在室温条件下含水量11.3%的种子全部丧失了发芽力,含水量6.5%的种子的发芽率下降至贮藏前的53.0%;而在-1℃种质库条件下含水量11.3%的种子发芽率与贮藏前相比差异极显著,发芽率有下降的趋势,即不适宜长期保存,含水量6.5%的种子发芽率与贮藏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活力最高,适合低温长期保存。此研究为种质资源长期安全保存积累了科学的数据,对指导种质保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资源亦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在我国习惯上称品种资源。所谓种质,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基因,指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显然,作物种质资源除常见的种子外,还应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和植物体。由于植物界大多数植物均以种子方式传宗接代,因而种子种质资源的保存就显得格外重要。 1973年,Roberts根据种子贮藏特性,把种子分成两类,一类称正常型种子,一类称顽拗型种子。正常型种子包括大多数栽培作物和园艺作物,目前这类种子已成功地通过低温、干燥、密封办法,得到了妥善的长期保存。而顽拗型种子的保存,尽管早在20世纪初已开始研究,但长期保存问题至今未能解决。本文仅限于论述正常型种子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1.
顽拗型种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新雄 《种子》1992,(1):34-36
从种子贮藏特性来看,自然界的种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型种子。此类种子耐干燥,种子含水量降到5~7%时不损伤种子活力,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能延长种子寿命。目前这类种子已成功通过低温长期种质库(-10℃以下),解决种子长期保存的问题。我国在北京中国农科院的国家种质库已保存近20万份的农作物正常型种子。但对另一类顽拗型种子的长期保存问题至今还未能解决。这类种子:对干燥敏感,  相似文献   

12.
广西农科院种质库1979年6月开始建设,于1981年11月竣工投产并正式运行至今,总建筑面积为900m^2。主要任务是管理、保存、分发作物种质资源并维护制冷机组的正常运行,保证种质资源安全贮藏;研究作物种质资源低温安全保存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发展确保种质低温安全保存的预警、监测及更新等技术。库中设有两个低温干燥库。  相似文献   

13.
如何防止种质生活力意外丧失和延长种子寿命一直是低温种质库种质安全贮藏的研究难点和热点。本研究以红花种子为研究对象,探索出入库温度变化对种子生活力及耐储性的影响。检测不同贮藏温度[中期库(-4±2)℃、长期库(-18±2)℃、超低温冰箱(-75±5)℃]、不同出入库温度变化下,红花种子的生活力指标、耐储性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等。结果表明,在不同出入库温度变化下,中期库贮藏种子各指标的差异不显著,长期库贮藏种子的发芽率、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超低温冰箱贮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相对电导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出入库温度变化对红花种子生活力及耐储性的影响越大,红花种子在超低温冰箱贮藏时受出入库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适宜采用快速降温入库和快速升温出库的出入库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种子长期贮藏的最适含水量,较为全面评价种子长期保存后的活力,将紫云英种子(初始含水量为9.63%)于35℃下加温干燥,使种子含水量分别降至8.36%、7.74%、6.92%、6.47%和5.97%后经密封包装藏于-1℃种质库条件下进行长期保存,20年后取出测定它们的种子萌发能力、田间生长能力、电导率等.结果表明:经20年保存后,含水量为8.36%、7.74%、6.92%和6.47%的种子发芽率与贮藏前相比差异极显著,发芽率下降明显不适宜长期保存,含水量5.97%的种子发芽率与贮藏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活力最高,适合低温长期保存.此研究为绿肥种质资源长期安全保存积累了科学的数据,对指导种质保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入长期库保存的种质资源种子含水量的要求是:一般作物5~7%,大豆8%。本文研究了各种作物种子在一年中的水分变化,适宜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介绍了测定种子含水量的方法和种子干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原产我国的栽培作物至少有200种,占全世界的1/6。但是,长期以来,这些珍贵的资源一直分散在全国各地,保存条件较差,收集到的资源损失严重。随着国家种质库(National Gene Bank)的建成,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现代保存技术的发展自从1958年美国率先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的种质资源库起,截至目前,全世界约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种质库近500座。其中长期库约50个,其余  相似文献   

17.
要闻     
正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拟3月开建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近日在该院2019年工作会议上透露,备受瞩目的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建设正在强力推进中,项目拟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设计容量达150万份的世界最大规模作物种质资源国家库,实现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全覆盖集中长期保存。中国农科院已成立院所联合工作组,全力推进项  相似文献   

18.
覃初贤 《种子世界》2013,(11):40-41
作物种质资源是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种质贮藏是以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使个体中所含的遗传物质保持其完整性和高活性,能通过繁殖将遗传特性传递下去。广西是我国作物遗传多样性地区之一,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多种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好的抗源。种质库中贮藏作物种质的种类丰富、数量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为了妥善安全保存好种质资源,防止经千辛万苦考察、采集、征集和交换、引种等收集保存的国家宝贵种质资源得而复失,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实践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现形成了一套种质资源贮藏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从3月16-17日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7年度工作会议上获知,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收集与引进作物137种,种质资源16207份,共编目16371份,有30种作物10528份种质资源经繁种入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有79种作物1585份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繁殖入国家种质圃长期保存,2016年新增入库圃  相似文献   

20.
1988 年投入运行的新疆作物种质资源库,在自然条件下,保存有41 种作物2 万余份种质。经过发芽率测定, 所有种子均可保存10 年, 多数还可保存更长时间。表明该库在干燥环境条件下, 具有很好的种质资源保存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