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为研究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从某冶炼厂周边农用地共采集9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重金属Cu、Zn、Pb、Cd平均含量分别为273.71、129.62、76.00、0.05mg/kg。以湖北省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冶炼厂附近农业土壤重金属主要污染因子为Cu,其次是Pb;总体呈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2.
榆林市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榆林市区周边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p H和Cd、Cu、Mn、Cr的全量及有效态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土壤p H、重金属全量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榆林市区周边表层土壤主要受到Cd的污染,其有效态含量在0.069~0.085 mg·kg~(-1)之间,全量在0.12~1.95 mg·kg~(-1)之间;镇北台和市热电厂土壤Cd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分别达到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水平,其它三个采样点几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土壤处于清洁状态;同源性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Cu和Cr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u和Cr污染来源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Cr有效态含量与全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p H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讨云南会泽铅锌冶炼厂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掌握新址所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会泽铅锌冶炼厂新、旧场址周边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布设14个采样点,采集42个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土壤样品中的Cr、Cu、Mn、Ni、Pb、Zn、Cd、As、Hg。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会泽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Cr、Cu、Mn、Ni、Pb、Zn、Cd、As和Hg的平均含量水平分别为92.25、226.81、1567.45、65.16、394.66、1451.63、11.16、43.81、0.47mg·kg-1,除Cr、Hg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其中Cd的最高超标倍数为274倍。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Cd污染最为严重,处于偏重-极重污染范畴;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重金属污染处于强-很强的生态风险程度;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旧场址周边土壤中Pb、Cd对儿童均具有显著的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
蒲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关中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累积与分布特征,评价土壤污染现状,以蒲城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地理信息要求布点采样,分析了表层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r、Cu的污染情况较严重,Pb处于轻度污染,Zr的污染程度较低.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研究区内农业土壤重金属处于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东北部部分地区污染最严重,其他地区自北向南土壤重金属污染逐渐降低.当地应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对该地区污染的防治工作,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般特征、来源、危害,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探讨分析了常用的几种重金属修复技术的优劣,以期为我国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菌渣猪粪还田下麦稻重金属富集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菌渣提供25%N(M1)、菌渣提供50%N(M2)、菌渣提供75%N(M3)、猪粪提供25%N(S1)、猪粪提供50%N(S2)和猪粪提供75%N(S3)共8个施肥处理,研究小麦和水稻成熟期作物根、茎叶和籽粒中Cu、Cd、Pb和Zn含量及富集情况,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价评估作物器官不同利用时风险状况。结果表明:作物重金属含量的顺序为根茎叶籽粒,重金属元素在各器官中均呈现出ZnCuPbCd,而富集系数表现为CdZnCuPb;替代相同比例N肥时,猪粪还田下作物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系数均比菌渣高,随着施用有机物料量增加作物重金属含量呈增加趋势,S3处理作物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系数均为最高;作物器官风险系数顺序为猪粪还田(S1~S3)常规化肥(CF)菌渣还田(M1~M3),菌渣提供25%~50%N的施肥方案带来的重金属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7.
典型铅锌矿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岩溶地区某铅锌矿厂区下游水田表层土壤及典型剖面中Cu、Zn、Pb、Cd的污染特征及其在剖面上的垂向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厂区下游水田表层土壤Cu、Zn、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5-89 mg·k~(-1)、1 440-11 100mg·kg~(-1)、249-4610mg·kg~(-1)、8.3-61.6mg·kg~(-1).除Cu的污染程度较轻外,Zn、Pb、Cd的污染达到了中度到极重污染的水平,且以Cd的污染最为严重.沿灌溉渠往下,表层土壤受到的污染越来越小,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Cu、Zn、Pb、Cd在典型土壤剖面上均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向下迁移趋势.在0~20cm,4种重金属的含量均较大;从20 cm往下至180cm,其变化趋势基本上是先升高后降低,向下迁移的浓度峰值均出现在60-120 cm,但各元素向下迁移的规律略有差异.cd向下迁移浓度峰值出现的深度比Cu、Zn、Pb的要深.  相似文献   

8.
陕西商洛某冶炼厂周边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陕西商洛某冶炼厂周边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当地农作物的科学种植提供参考。【方法】以商洛某冶炼厂周边的小麦、玉米、香菜、青菜、菠菜、油菜、葱、蒜等农作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农作物中Cu、Zn、Cd、Ni 4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农作物中4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研究区农作物中Zn、Cu、Ni含量均未超标,但是青菜、菠菜、油菜、香菜、小麦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Cd含量超标现象,由单项污染指数可知,小麦叶、秆及油菜叶和青菜茎Cd轻度污染,香菜茎、叶和青菜叶、菠菜叶中Cd重度污染。由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P综合)可知,麦秆的重金属污染属警戒级,小麦叶、青菜茎、油菜叶属轻度污染,香菜茎、叶和青菜叶、菠菜叶属重度污染,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农作物中的Cd与Ni、Cd与Zn、Ni与Zn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其污染源可能相似,也可能是复合污染所致。【结论】陕西商洛某冶炼厂周边叶菜类蔬菜吸附重金属能力较强,玉米、大蒜、葱未被重金属污染,适合于研究区种植,而香菜、青菜、菠菜、油菜和小麦已被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香菜、青菜、菠菜不适合于研究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关中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累积与分布特征,以华县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地理信息要求布点采样,分析表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Pb、Cu、Rb、Sr和Zr元素的平均值分别为71.33 mg/kg、42.96 mg/kg、82.38 mg/kg、293.04 mg/kg和142.04 mg/kg,其中Rb、Sr、Zr的平均值均小于背景值,表明此区域土壤未受到这3种重金属污染,而Pb、Cu元素的平均值均明显高于背景值,表明研究区受到了重金属Pb、Cu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说明,在调查区域内农业土壤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污染.必须采取修复措施,加强对该地区污染的防治工作,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重金属污染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成都市区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成都市区不同绿地土壤重金属(Cu、Zn、Pb和Cd)进行了分析调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绿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市绿地土壤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符合土壤一级环境质量标准,防护绿地、公共绿地、道路绿地符合土壤二级环境质量标准。不同绿地类型重金属污染由轻到重的顺序为:生产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公共绿地、道路绿地。  相似文献   

11.
为客观评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并解析其因果关系,以陕西秦巴山区某金矿为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通过化学分析法与相关性分析探讨重金属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同源性,从而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因果关系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表水的pH在2.66~8.18之间,62.5%的点位低于Ⅱ类地表水标准,尤其以工业场地与沟河内地表水呈明显酸性;整个研究区域的土壤主要表现为酸性,土壤样品中Cd、Hg、Cu变异系数均大于1,属于强变异,受人为影响因素显著;地累积指数法表明,矿区土壤中污染较为明显的重金属元素为Cd与As,尤其是在农用地与工业场地中较为显著。Pb与Cr元素的污染行为最弱,在三个不同区域中的无污染点位数均达到了100%;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来看,三个区域均处于中等生态风险及以上,工业场地为高生态风险等级,综合风险指数为429.5,尾矿库和农用地为中等生态风险等级,综合风险指数分别为164.1和155.3。研究表明,尾矿库与矿硐涌水是研究区的重点污染源,在后期的生态环境治理及监测中需要重点关注Cd与As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番茄中农药与重金属(铅和镉)污染物残留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居民膳食摄入风险,在山西省番茄主产区随机抽取番茄样品60份,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70种农药残留,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对2种污染物的残留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英国食品标准局(FSA)风险排序体系和食品安全指数(IFS)法对番茄中检出的农药和重金属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番茄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73.3%,检出农药19种,其中杀菌剂占63.2%,杀虫剂占31.6%,杀菌剂以腐霉利为主,检出率达40.0%,杀虫剂以啶虫脒为主,检出率为8.3%;检出的农药中包括1种禁限用农药、2种未在番茄生产中登记的农药和3种未制定限量标准的农药;检出3种及以上农药残留样品9个,占检出样品的20.5%;番茄中农药残留种类和数量存在地区差异。农药风险排序得出,19种农药在高、中、低风险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3%、15.8%和78.9%,其中氧乐果是风险较高的农药品种。从农药残留安全指数评价结果来看,19种农药的IFS均1,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番茄样品中重金属铅和镉的检出率分别为53.3%和100.0%,其平均值均低于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安全指数评价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番茄中铅和镉残留量的总体水平处于安全状态。总之,山西省番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番茄质量安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西部某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陕西省西部某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该区域表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结论】结果表明:Cd、Pb、Hg、As、Cr等5种元素的平均值分别为0.318 mg/kg、29.6 mg/kg、0.138 mg/kg、14.0 mg/kg、68.4 mg/kg,污染累积指数表现为CdPbHgAsCr特征,各元素含量超过背景值的比例分别为96.75%、99.77%、80.97%、76.57%、51.28%;研究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266.1,属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其中52.67%土壤样点达到中等生态危害,9.28%土壤样点达到强及以上生态危害,应该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黑龙江省绥化地区,以农田土壤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点采样,检测分析研究污染现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田土壤七种重金属As、Cd、Co、Cr、Hg、Ni、Pb,以及三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HCH、DDT、PAHs平均含量均较低,但其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差异,并出现明显高值区域,受到污染的潜在风险较大;研究区域各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超标样点共18个,其中15个为轻度污染,另有3个样点为中度污染;Nemerow综合污染评价结果发现超标样点21个,各样点主要受Cr、HCH、DDT、PAHs四种物质影响,其中受Cr影响的污染样点3个,其中2个样点为警戒限,另有1个为轻度污染,主要集中于地处小兴安岭西南边缘过渡地带;受三种有机物影响的污染样点共18个,不规则分布于研究区域内多个地点,主要农田作物为玉米及大豆,农药残留及作物秸秆的任意焚烧是影响其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受HCH和DDT农药残留所致土壤污染样点共5个,均属于警戒限;多环芳烃类有机物污染样点达13个,其中警戒限污染样点共10个,轻度污染样点2个,另有1个样点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5.
以松花江上游夹皮沟金矿开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金矿开采区土壤中Hg、Cu、Zn、Pb、Cd、Cr、Ni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单因子和复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28个采样点的Hg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为464.6,达到极度生态危害程度,Cd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为140.8,达强度生态危害程度,其余元素均未达到轻度生态危害的上限标准,7种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依次为Hg>Cd>Pb>Cu>Ni>Cr>Zn.同时,28个采样点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637.6,属于很强生态危害,为最高级别,其中,7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于600,属于很强生态危害,8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300和600之间,属于强度生态危害,其余为中度和轻度生态危害级别.在7种重金属元素中,Hg元素对区域生态风险的贡献率最高,是构成潜在生态风险的最主要因子.这与金矿开采以及长达190年的混汞提金工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我国典型有色金属冶炼区重金属污染特征,全面了解其潜在生态风险和重金属污染来源,以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典型有色金属冶炼区为例,通过野外实地采样和室内重金属含量检测分析,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水质指数评价法、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河道底泥和河道水质中Cd、Hg、As、Pb、Cr、Cu、Ni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和底泥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平均值分别为84.1和215.5,均处于重度污染水平,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风险指数(RI)平均值分别为3 562.3和8 907.0,均处于极高风险水平。研究区土壤和底泥中所有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存在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的情况,并显著高于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中,Cd是污染最严重的元素,土壤和底泥中Cd含量分别是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的8.2倍和15.8倍,其对土壤和底泥的RI贡献率分别达到94.34%和96.78%,应重点关注。研究区河道水质等级处于良好至很差水平,分别有56.25%和6.25%的采样点水体中Ni和Zn超过Ⅲ类水限值,其他重金属元素均未超标。研究区土壤以及底泥中Cd、Hg、As、Pb、Cu和Zn主要来源于当地矿业污染,Cr和Ni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总体来看,研究区Cd污染严重,存在极高的潜在风险,应采取安全利用和修复等措施降低其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种植与生产地重金属污染状况,为药用植物质量控制和GAP基地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南部汉中地区典型的药用植物种植基地与生产地16个样点土壤以及4个样点水样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及水样的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V、Cr、Mn、Fe、Co、Ni、Cu、Zn、As、Se、Cd、Pb)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明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元素的关系以及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不同样点的土壤pH、有机质、总磷和总氮含量有明显差异。研究区所有土壤样点中,除Se元素之外,其余11种金属元素(V、Cr、Mn、Fe、Co、Ni、Cu、Zn、As、Cd、Pb)含量均未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研究区样点土壤Se含量最高为1.83 mg/kg,但也未超过土壤富Se含量最高限值(3.0 mg/kg),因而不存在超标现象。4个样点水体pH为6.78~7.52;水体Ni元素含量均超标,可知样点水体中Ni是主要污染元素。地累积指数法结果表明,研究区除了1个样点(城固天然谷药业)土壤中的Cd呈无污染 中污染程度外,其余样点均无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风险为轻度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土壤中Cd。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V、As、Cd 和Pb的来源与大气沉降和废水排放相关,Mn、Fe、Co、Zn、Ni和Cu主要源于成土母质以及自然积累,Se来源与当地农业活动作用相关。【结论】汉中地区药用植物种植与生产地环境中重金属元素总体呈无污染或轻微低污染状态,适合药用种植与生产,但在今后的种植和生产中应控制土壤Cd元素的污染,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杨凌城市生活垃圾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现场调研取样和理化分析,对杨凌城区生活垃圾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12个月(2004-03~2005-02)内,5个功能区中C r和Pb均没有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A s,Cu,Zn偶尔超标;从不同的功能区污染情况综合来看,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燃气居民区>事业区和工厂区>燃煤居民区和商店等服务区>文教区>娱乐广场;在5个不同功能区中,将生活垃圾可腐有机物中重金属与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对比,C r,A s和Pb这3种元素均未超标,符合标准,可以考虑对这5个功能区可腐有机物进行堆肥化处理。文章还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对杨凌城市生活垃圾中的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其主要污染元素,文教区为A s和Cu,其余区为Cu和Zn,并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杨凌城区垃圾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四川省江安县某硫铁矿区对周边农田土壤的影响,系统采集207个表层土壤样品和10个背景土壤样品,对pH值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受矿区影响普遍高于全国、四川省土壤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r、Ni、Cu和Cd来源相似,主要受硫铁矿区工业活动影响;Hg和As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Zn可能受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双重影响;研究区土壤Cd污染最严重,均值为1.55 mg·kg~(-1),超标率高达99.03%,Cu次之,超标率为37.20%,整体以中度污染为主;背景参比值的选取显著影响潜在风险评价结果,以研究区土壤背景值作为参比时,79.71%采样点存在中等生态风险,主要是Cd和Hg的风险较高。研究表明,硫铁矿区工业活动导致周边农田镉污染严重,本研究为后续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小江河漫滩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河流上、中、下游采集42个河漫滩沉积物样品,对其理化性质及Cu、Pb、Mn、Zn、Cr、Cd共6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法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小江河漫滩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Mn、Zn、Cr、Cd元素浓度分别为218.68、93.48、1347.97、414.39、71.04、2.47 mg/kg,除了Cr,其他元素含量均超过昆明土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Cu:69 mg/kg、Pb:41 mg/kg、Mn:606 mg/kg、Zn:90 mg/kg、 Cd:0.27 mg/kg)。Cd、Zn元素含量均值分别是环境背景值的9.17、4.60倍,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主要污染源自人类活动;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 E_r^i 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d(274.98)、Cu(14.67)、Zn(4.60)、Mn(2.22)、Pb(1.79)、Cr(1.44),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均值为300达到强生态风险程度;小江河漫滩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Zn处于富集状态,Cd处于高富集状态。因此,小江流域已出现重金属污染,且存在潜在生态风险,需要采取适当的监测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