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实践,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和土地集约利用度分值的计算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影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集约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AHP、集约度综合评价模型等方法,对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洋浦土地利用集约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其中管理绩效分值为100,说明土地供应已完全实现了市场化,土地利用监管有力;用地效益分值为90.45,说明工业用地投入产出强度高;土地利用状况分值为69.64,是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所在,其主要通过提高土地利用强度、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开发区的用地门槛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依据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某省级开发区——S县开发区为例,对S县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及管理绩效3大层次、13个具体指标进行了调查,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分别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表明:该开发区的集约度分值为82.50分,评价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该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梁启学  姚秋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77-7478,7495
以TOPSIS法为核心,对重庆市34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旨在为各级政府寻找差距,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81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Matlab R2011a支持下,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评价模型,实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84.31%样本的评价测算结果相对误差绝对值≤5%,评价结果精度较高;(2)福建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水平不高,各地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空间差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沿海高、内陆低特点;(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该文运用调查研究及模型分析方法,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洋浦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很高。针对洋浦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实际,提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政策建议。主要包括:调整土地功能分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活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发挥政策优势等。  相似文献   

7.
张广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27-10030
以襄樊国家级高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襄樊高新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比例较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较高,管理绩效集约度突出。最后提高提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性建议:一是合理调整用地范围,严格规划管理;二是集约利用存量土地;三是根据集约化原则招商引资;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升级扩区、产业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如何科学地评价其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州元洪投资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状况、利用效果、可持续利用程度和利用管理绩效4个方面构建由土地供应率等16个指标组成的指标评价体系,对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元洪投资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属于高等集约型,最后对今后如何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度分值达到84.89,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状况良好,管理绩效较好,但用地效益有待提高。提出了制定集约标准、设立开发区用地门槛等提高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和用地效益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开发区土地集约空间分异规律,从实践角度补充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空间聚类、影像识别,以识别土地建成率指标为切入点,对安徽省17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现存实践中对土地建成率判断有误;从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讲,增加的程度潜力指标将有效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和建设用地存量挖潜。由此得出,重构的土地建成率识别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潜力分析可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指标体系,有助于挖掘开发区土地实际潜力,适用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风向标,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在基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GIS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等方法,对洋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和测算.结果表明:洋浦土地集约利用度综合分值为83.17,各子目标对土地集约利用总目标的贡献率差距较大,管理绩效贡献率最大,为...  相似文献   

12.
用AHP方法和综合评分法将GIS技术应用到集约利用评价中对黄冈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黄冈市集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黄冈市的集约利用水平值在空间尺度上不平衡,黄州区的集约利用度很高,其次是武穴市,其他县市的集约利用度接近平均值或处于低于平均集约水平。为了促进区域集约用地,应建立经常性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利用Arc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插件扩展功能,能快捷、较好地完成不同区域间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针对大姚县山地城镇的特点,从自然基础类、社会经济类、生态影响类3个角度共选取坡度、地质灾害、地基承载力、交通通达度、城镇区位、建设规划、生态因子、农田保护8个弹性因子和矿产压覆、生态敏感性2个刚性因子参与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运用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多因子叠加分析对城镇空间拓展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评级结果可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一等高度适宜建设区面积为521.83 km2,占总面积的12.94%;二等中度适宜建设区面积为911.81 km2,占总面积的22.62%;三等限制建设区面积为l 290.66 km2,占总面积的32.01%;四等禁止建设区面积为1 307.54 km2,占总面积的32.43%.大姚县龙街乡东北部地区、赵家店乡的东南部地区、县城金碧镇坝子周边、新街乡中部偏西地区可以作为该县近期城镇空间拓展区域.  相似文献   

14.
在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GIS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相结合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通过前期的工作,定义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元胞空间、元胞状态等,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仅从整体上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价,但是企业的用地情况不能够全面反映出来,不利于微观管理。该研究以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通过对开发区内工业企业的强度潜力的测算并且结合GIS空间模型,从微观层次分析开发区内工业企业的土地利用潜力,并且将结果分为3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低,需要通过对企业内部生产建筑调整、综合利用或增加投资等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借助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思想方法,选取长沙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包含9项指标的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总体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程度整体保持增大趋势,且增速越来越快,各县(区、市)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2010年之后表现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县,5个市辖区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高于长沙市总体水平,而其余的4个县(区、市)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低于长沙市总体水平,长沙市各区县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及增幅与距芙蓉区的距离反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土地改良利用为例,选取影响土壤形成和改良利用的5个因子,在分级赋权的基础上,运用Arc GIS软件建立数据模型进行土地改良利用分区研究,以期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使改良措施具更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绿洲大型灌溉农业区进行土地改良利用分区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理想值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廖平凡  杨小雄  徐小任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20-14822
阐述了基于理想值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评价指标理想值的性质及其确定方法。以广西北海出口加工区为例,对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潜力测算。  相似文献   

19.
贾燕兵  李建强  卞兴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61-11663
以耕地集约利用内涵为出发点,从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产出效果、持续状况4个方面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对四川省1978~2006年耕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稳步中呈上升趋势;从最终参评因子的权重排序可以看出,影响耕地集约节约利用因素主要是耕地投入强度和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借助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山西省怀仁县1989年第一次土地调查至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怀仁县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耕地、其他土地大幅度减少;同时,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综合分析表明,人口、经济、政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