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白菜型春油菜角果和种子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9份白菜型春油菜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角果长度以中长型和短角型品种为主;角果宽度以中宽型和细角型品种为主。长角型角果(长度≥5.81cm)和中宽度角果(直径0.43~0.47cm)品种的每角粒数多,单株产量高。角果长度与角果面积、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座果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角果宽度仅与角果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性状相关皆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多室油菜具有多室多粒的特性。本文概述了油菜的多室性状,从芥菜型、白菜型和甘蓝型多室油菜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多室油菜的形态和遗传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多室油菜研究中存在心皮数目、多室性状的嵌合性和起源进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多室油菜在高产、抗裂角性及果实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油菜多室性状对丰富和充实油菜花器和角果的形态建成理论以及探讨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多室油菜的开发,也对丰富和充实油菜种质资源以及油菜的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蜡切片、杂交和回交技术研究了芥菜型油菜多室材料J163角果的形态特征、单株产量性状构成和遗传控制机制。结果表明,J163的角果由4心皮发育而来,4个果瓣包围种子,2个假隔膜平行,将角果分隔成3个腔室;假隔膜发育稳定,无假隔膜发育障碍或中途退化而形成多室与两室角果嵌合现象;尽管多室材料的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均小于两室材料,但多室材料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多室性状(每角粒数多)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J163多室性状受隐性核基因控制,无细胞质效应,J163和两室材料J248间在多室位点上存在2对基因差异,但J163的多室性状基因是否为2对独立隐性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根据上述特点可认为J163是新型芥菜型油菜多室材料。  相似文献   

4.
用20个随机引物对55份来自湖南白菜型油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322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220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68.3%.利用322个标记位点,用UPMGA法建立了湖南省55份白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显示,总体上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在地理分布上靠得较近,聚类将55个品种分为Ⅰ、Ⅱ、Ⅲ簇,第Ⅰ簇49个品种,第Ⅱ簇2个品种,第Ⅲ簇4个品种.来自泸溪县的泸溪甜油菜和溆浦县的溆浦油菜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398),亲缘关系最近. 用SPSS统计软件对农艺性状聚类,结果分为A、B两个大簇,分别由27和28个品种组成.对来自同一县的多个品种的RAPD结果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除汉寿县白菜型油菜的Shannon指数小于Simpson指数外,其他13个县的白菜型油菜Shannon指数均大于Simpson指数;新晃县白菜型油菜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最高,洞口县白菜型油菜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5.
白菜型油菜和诸葛菜远缘杂交的子房培养及杂种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菜型油菜和诸葛菜正反属间杂交及杂交子房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授粉后7 d 取子房进行离体培养其子房存活率和结籽率均较高。对于所使用的4种培养基,培养基A(MS+2.0mgL-1 6-BA+0.2 mgL-1 NAA+500 mgL-1水解酪蛋白+0.5%活性炭)显示了较好的效果,在杂交组合澧临白菜×诸葛菜中,其最高结籽率达2.56%。适宜的母本结合授粉后恰当的子房离体时间和合适的培养基成分有利于提高杂种的获得频率。通过子房培养,从杂交组合澧临白菜×诸葛菜获得的1株杂种植株,形态上显示出双亲的中间型。细胞学研究显示,该杂种小孢子和花粉发育呈现异常现象,花粉育性低。形态学和SSR分子鉴定表明,该杂种植株为真杂种。因此,通过有性杂交结合子房培养能够将诸葛菜的有益性状转入白菜型油菜中。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代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省和湖北省89份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性研究.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两省品种划分为独立的两大类群.RAPD指纹图谱以DNA分子水平的聚类分析可以将89份白菜型油菜品种分为2类群和2个簇及3个亚簇,进一步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表明地方品种间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多室油菜在提高油菜产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是一种重要的油菜种质资源。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多室油菜已经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多室油菜的种类、解剖学观察、遗传规律和基因定位及克隆等方面阐述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油菜多室性状研究的展望,为油菜多室性状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官邑 《作物研究》2013,(5):526-528
对我国白菜型油菜的类别、特征特性、历史上主要推广品种、作为种质资源在品种改良和栽培上的重要作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31份江苏省白菜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APD标记对31份来自江苏省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用20对随机引物扩增结 果,共获得312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205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65. 7%。根据312个标记位点信息,用 UPMGA法建立了江苏省31份白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0. 0988上, 31个品种分Ⅰ、Ⅱ 两个大簇,第Ⅰ簇5个品种,第Ⅱ簇26个品种;在遗传距离0. 0679上,簇Ⅱ分三个亚簇ⅡA、ⅡB、ⅡC,亚簇ⅡA 3个 品种,亚簇ⅡB 21个品种,亚簇ⅡC 2个品种;来自南通县的南通黄油菜和淮阴县的清江大菜籽之间的遗传距离最 小,为0. 0577,亲缘关系最近。对来自同一县的多个品种的RAPD结果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 SHANNON - WEAV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白菜型油菜种质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保存于油料作物中期库中的1 962份白菜型油菜种质为基础材料,按照地理位置、表型性状分组并按比例取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44份地方品种,对其13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山西省的冬油菜生育日数较长,来源于青海、内蒙古、甘肃等省的春油菜生育期较短;来源于四川省的半冬型油菜株高较高;来源于云南、四川省的半冬型油菜全株角果数较多;来源于西藏的材料千粒重较大。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我国白菜型油菜地方种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709, 高于国外材料(1.250);就不同生态类型而言,半冬型油菜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春油菜,冬油菜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204时,244份白菜型油菜地方种质划分为四簇,每簇包含的种质数分别为117、38、34和55;簇Ⅰ以半冬型油菜为主,簇Ⅱ、Ⅲ以春油菜为主,簇Ⅳ以冬油菜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白菜型油菜分为春油菜、半冬型油菜与冬油菜三个明显的基因库,其结论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白菜型春油菜果喙生长与其生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品种(系)的田间小区试验及剪喙处理,研究白菜型春油菜果喙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及生产力。结果表明:果喙长度在开花后14d基本定型,平均果喙长度占果身长度的38.9%。叶绿素含量为叶片大于果喙,果喙大于果壳,果喙叶绿素含量平均为果壳叶绿素含量的2.7倍以上。剪喙后,角果长度、宽度、果壳干重、角粒数、千粒重和角粒重均呈下降趋势。剪喙时间愈早,对角果生长及其生产力的影响程度愈大。开花后14d剪喙处理的角粒重下降率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氮素营养对油菜宁杂1号结角层中角果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不同施氮处理,研究了甘蓝型冬油菜宁杂1号结角层中角果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1)油菜的角果数有85%-90%分布在结角层上部的10-60cm之内;(2)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一般以结角层中上部最高,下层减小,每角粒数下降的幅度较大,千粒重下降幅度相对较小;(3)单位角果皮面积生产力(PPA)一般以结角层上部最高,下层只有最大值的2/3左右;(4)适量施用氮肥,能促使各结角层角果的经济性状较为协调,形成高效结角层。  相似文献   

13.
对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合成的甘蓝型油菜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获得了5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田间抗性鉴定结果:17个组合抗寒、38个组合耐热、4个组合抗病毒病、42个组合抗霜霉病、39个组合避开了菌核病。合成组合中正常可育的组合24个,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都与的它们的双亲尤其是母本甘蓝相似。正常可育的品系中19个自交不亲和,与胞质不育则度的3个合成品系中没有找到恢复基因,但它们是理想保持系,其后代不育性彻底而稳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综述了近10多年来甘蓝型油菜各种遗传转化方法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遗传转化在甘蓝型油菜重要性状改良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用Operon公司OPA-01-OPJ-20 200个10碱基对随机序列引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株涪优A和可育株涪优B、显性核不育株37A和可育株37B、广恢系DGCR98-3752、RGCR97-1及F1材料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共获得1334条扩增带,平均每引物扩增带约6.7条扩增带表明甘蓝型油菜存在遗传多样性,引物OPA-05、OPA-09、OPA-12、OPA-13、OPA-20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pol 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pol CMS不育系1141A及其恢复系花叶恢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并进一步构建可育和不育分离群体集团。利用RAPD、SSR、AFLP等技术进行标记筛选,获得与Rfp基因连锁的2个分子标记,这2个标记分布于Rfp的两侧,其中,AFLP标记E7P16230与Rfp遗传图距最近,为4.3cM;另一侧的RAPD标记S1-500与Rfp遗传图距为10.8cM。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创建油菜新种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拓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从四川、重庆、云南和西藏部分地区采(收)集了一批白菜型油菜、白菜和白花芥蓝地方品种,包括一部分白菜型油菜野生种和半野生种,通过远缘杂交,人工合成了一批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这批新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主要包括特长角、大粒、多分枝、矮秆、黄籽、白花、抗病等重要遗传类型,部分材料具有重要的育种及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Ledos字兴?号后代材料中发现5株雄性不育株,经与中双2号自交系212B保持,育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和保持系212B.通过人工套袋自交、剥蕾授粉自交及镜检观察,认为不育系212A属稳定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低温时期的死蕾现象有关.恢保关系的研究表明,212A胞质雄性不育系与pol CMS、陕2A CMS恢保关系相同.遗传研究表明,测交F2育性为可育与不育3∶1分离;用恢复系回交(BC1)后代全可育,无育性分离;用保持系回交,后代育性为可育与不育1∶1分离.初步认为控制不育系的基因为S(rr),保持系基因为N(rr),恢复系基因为N(RR)或S(RR),属1对核基因控制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