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患鸡的法氏囊病料经氟利昂作用作杂蛋白,并经嵌油-酒石酸钾密度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细胞适应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出现明显细胞病变后冻融、PEG沉淀纯化。电镜观察、吸光度测定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结果表明,得到了完整形态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相似文献   

2.
用 2例疑似IBD鸡群的病料通过绒毛尿囊膜接种 9日龄IBD阴性鸡胚 ,鸡胚出现死亡和特征性病理变化 ,敏感雏鸡回归试验表现IBD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 ,应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病料和血清 ,均有IBD特异性反应 ,从而确诊是IBD  相似文献   

3.
Sepharose4B抽洗数次,CNBr活化后,交联高效价的传染性法氏囊高免血清,制备成IBDV的亲和层析柱。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雏的法氏囊悬液离心后取上清,上层析法4℃过夜,KCNS洗脱,分部收集OD280值较高之数管,负染后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调查吴彤,李永明,周碧君,汪德生(贵州农学院牧医系,贵阳550025)1987年4月,吕昌琳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对贵州省13个养鸡场1175只鸡的血清样本进行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调查,结果全部阴性 ̄[1]。1990年5月,周碧君等首...  相似文献   

5.
从泰州地区部分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分离到3株病毒,经琼脂扩散试验,血球凝集试验,ELD50测定。动物接种试验,证明其均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相似文献   

6.
应用琼脂扩散试验(AGP)法对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并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的鸡血清50份和法氏囊材料50份进行了标准抗原检测被检血清;标准阳性血清检测被检疫抗原的研究。标准抗原检测被检血清阳性40份,阳性率为80%(40/50);标准阳性血清检测被检抗原阳性36份,阳性率为72%(36/50)。经x^2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两者均适应于IBD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应用改良琼指扩散试验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加3%PEG的改良AGDT检测鸡IBDV,检出率最高,对临诊疑似IBD的16个病例检测结果证明,有改良AGDT检出率为62.5%,而用常规AGDT法检测的阳性率为43.7%,前者比后者检出率提高18.8%,同时,在检出的阳性病例中,用改良AGDT法检出IBDV抗源的滴度比常规法高出1~2个倍比滴度。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亚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11.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和试验证明,B34腹水单克隆抗体中和IBDV CA株和中和效价高达1:420000。经10倍稀释后,能等量中和含毒量为10^6.625TCID50/ml的IBDV CA株细胞毒。利用B34腹水单克隆抗体建立了MAb-AC-ELISA,可用于测定IBDV CA株细胞的病毒含量,与TCID50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  相似文献   

13.
14.
检测了4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血清I型野外株和1株血清I型参考标准株凝集鸡末梢血中淋巴细胞的能力,所有5株毒均可凝集鸡淋巴细胞,血清I型抗IBDV血清不能抑制凝集作用。因此,有必要详细分析IBDV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SP2/0骨髓瘤细胞与经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三次免疫后的BALB/C的小白鼠的脾细胞,在融合剂PEG(MW4000)的作用下,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融合率可达96%,将杂交瘤细胞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其阳性率可达80%,将阳性杂交瘤细胞进一步克隆化,进行抗体检测,阳性率可达99%,单克隆产生的抗体经大量生产后,为以后的抗原血清型鉴定,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制备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人工感染雏鸡法氏囊的病理学动态观察任玉红宁官宝(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太谷030801)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导致鸡体法氏囊淋巴细胞坏死而引起免疫抑制,使鸡对其它传染病易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浙江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法氏囊组织直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盲传2-15代后,均能不同程度产生细胞病变效应,并通过病毒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电镜观察,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理化特性测定等试验证实七株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此基础上将7个浙江地芡的IBDV野毒株,1个四川地区的IBDV野毒株和2个疫苗毒株经病毒-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获得了抗原性不同的五个亚型毒株或变异株。  相似文献   

18.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免疫抑制作用文希中国兽药监察所北京100081收稿日期:1997-01-13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病毒性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多见于法氏囊(BF)最适发育期的鸡,新生鸡和成年鸡少见。本病于1957年最初发生于美国特拉华...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离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病毒,从河南省濮阳地区某疑似感染鸡法氏囊病病毒的鸡场采集病料,用SPF鸡胚对病毒进行分离培养,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和RT-PCR扩增VP4片段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毒株能引起鸡胚规律性死亡,且出现CAM增厚、鸡胚出血等明显病变;待检抗原、标准阳性血清之间出现阳性沉淀线;琼脂电泳得到大小约为1200bp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结果证明该分离株为IBDV地方株,并命名为PY05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