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金纹细蛾幼虫脱皮和头壳宽度的测量,测得幼虫龄期为5龄。1~5龄幼虫头壳宽(mm)分别为:0.17496±0.0096,0.237368±0.0057,0.28161±0.0026,0.312613±0.0029,0.377817±0.01;同时测量虫斑面积的大小,分析虫斑大小与龄期关系,1~5龄虫斑面积(mm2)范围分别是:0~9.42,11.775~54.95,42.39~119.32,51.025~146.8,51.025~149.15;且观察发现幼虫3龄前随着龄期的增长,虫斑在不断扩大,3龄后虫斑面积基本固定。因此,从虫斑外观特征上基本可以在田间鉴定金纹细蛾幼虫龄期。  相似文献   

2.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芦笋、番茄、棉花、萝卜、玉米等植物上的重要害虫。明确该虫幼虫的龄数和龄期,可为其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对甜菜夜蛾幼虫各龄期的头壳宽度、体长和体重进行测量,并根据频次分布图、戴氏定律、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推断和验证甜菜夜蛾幼虫的虫龄数。结果显示,甜菜夜蛾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范围分别为0.21~0.30、0.40~0.49、0.65~0.75、1.05~1.15、1.65~1.80 mm,频次分布呈现出5个明显的集中区域;1~5龄幼虫的体长范围分别为1.0~3.1、2.5~6.5、4.0~10.0、5.0~15.0、11.0~27.0 mm,各龄期体长出现重叠,频次分布集中区域不明显;1~5龄幼虫的体重范围分别为0.025~0.567、0.200~6.000、1.100~15.200、6.200~65.600、32.900~275.200 mg。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甜菜夜蛾幼虫共5龄,幼虫头壳宽度可作为分龄指标,而幼虫体长和体重在各龄期出现较大程度的重叠,不宜作为分龄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雅氏山蝉(Leptopsalta yamashitai(Esaki and Ishihara),comb.nov.)若虫头壳宽度的方法,对雅氏山蝉若虫龄期划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标准地调查法,用频次比较法拟合,初步得出雅氏山蝉若虫共4龄.用若虫龄级与头宽均值回归进行检验,证实了该蝉若虫共4龄.  相似文献   

4.
豇豆荚螟幼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研究了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幼虫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在湖南长沙地区一年发生6~7代,幼虫共5龄.1~5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197±0.001、0.325±0.009、0.536±0.003、0.889±0.006、1.471±0.004mm,相邻头壳宽度比值约为1.64.在18℃时,1-5龄幼虫的历期分别是3.1±0.81、3.0±0.8、2.5±0.6、3.7±0.9和5.7+1.5 d;在32℃时,1~5龄幼虫的历期分别为1.7±0.7、1.1±0.3、1.2±0.5、1.2±0.6、1.3±0.7 d.幼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是9.9℃,有效积温为187.2℃.  相似文献   

5.
樟颈曼盲蝽的生活史、生物学习性及若虫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上海市水源涵养林内樟颈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Zheng et Liu,1992))的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以及若虫的龄期划分和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依据樟颈曼盲蝽若虫头宽值频次和形态特征,其若虫共分5龄,1~5龄若虫的头宽值分别为(0.23±0.03)、(0.34±0.02)、(0.47±0.03)、(0.57±0.02)、(0.68±0.03) mm,并详细描述了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该虫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卵在叶柄、叶主脉及嫩梢皮层内越冬,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确定了樟颈曼盲蝽各世代的发生历期,编制了其在上海地区的生活史表,详细观察记录了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等习性和若虫的活动、取食及脱皮等习性.  相似文献   

6.
蓼龟象甲幼虫龄期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蓼龟象甲(Rhinoncus pericarpicus.L.)幼虫头壳宽度,确定该虫幼期有三龄,即1龄头壳宽度为(0.305±0.0105)mm;2龄为(0.516±0.0105)mm;3龄为(0.796±0.0083)mm.其龄期与幼虫头壳宽度的关系式为y=-0.0372+3.7823x.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上海地区斐豹蛱蝶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1龄~5龄幼虫头壳分别为0.46±0.05、0.76±0.07、1.14±0.11、1.52±0.12和2.16±0.09 mm;1龄~5龄幼虫历期分别为4.88±1.46、34.13±0.83、3.38±1.06、3.13±0.83和4.12±0.75 d。幼虫期总食叶量为6 032.68 mm2,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5.14±0.69d、3.82±0.83 d,。雌雄性比1∶1.23。在室外喷雾3 0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脂、5 000倍20%除虫脲、3 000倍2.5%功夫菊脂和2 000倍1.8%阿维菌素7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55%,90.98%,82.60%,80.85%。  相似文献   

8.
薇甘菊颈盲蝽是控制薇甘菊极为重要的一种本土天敌昆虫,现须人工促繁开发利用薇甘菊颈盲蝽持续控制薇甘菊,对其基础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云南省瑞丽市薇甘菊重要天敌昆虫颈盲蝽(Pachypeltis sp.)的生物学习性、生活史和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以及若虫的龄期划分。通过室内饲养颈盲蝽若虫并结合其头宽值频次和形态特征,将颈盲蝽若虫分为5龄,1~5龄若虫的头宽值分别为(0.36±0.04)、(0.50±0.04)、(0.65±0.03)、(0.87±0.04)、(1.03±0.04)mm,并详细描述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该虫在瑞丽地区1年发生3代,以卵的形式在薇甘菊叶柄及幼嫩茎秆皮层内越冬,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确定薇甘菊颈盲蝽各世代的发生历期,并编制在瑞丽地区的生活史表,详细观察并记录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等习性和若虫的活动、取食以及蜕皮等习性。  相似文献   

9.
杨瑞生  武琳  秦利  张涛  徐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884-3884,3888
调查了中华大刀螳不同龄期的头壳及其他体躯结构生长情况,建立了中华大刀螳龄期与头壳、前胸、触角和体躯间单对数形式、指数形式的生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头壳等体躯结构随着龄期的增长呈指数生长,即中华大刀螳龄期与头壳宽度、前胸背板、触角以及体长的对数呈直线关系;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吻合度均较高,其中以头壳的吻合程度最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上海地区丝带凤蝶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1~5龄幼虫头壳分别为0.07±0.01、0.13±0.02、0.22±0.04、0.34±0.05 mm和0.45±0.06 mm;1~5龄幼虫历期分别为2.14±0.38、3.43±0.53、3.57±0.97、2.42±0.54 d和4.14±0.89 d.初孵幼虫耐饥力平均为4.67±0.71 d.幼虫期总食叶量为8 970.87 mm2,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6.90±1.07 d和5.57±0.98 d.雌雄性比1∶1.43.在室外喷雾3 0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脂、2 000倍2.5%功夫菊脂、3 000倍5%抑太保和2 000倍1.8%阿维菌素7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76%、91.23%、82.32%、81.85%.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量沙蒿大粒象幼虫头壳宽、头壳长和体宽,对幼虫的龄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蒿大粒象幼虫有6龄,沙蒿大粒象不同龄幼虫的头壳宽符合Dyar氏的幼虫头壳宽增长规律。另外,沙蒿大粒象虫不同龄幼虫的体长和体宽的增长也呈现较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初步判断这些指标亦可用于沙蒿大粒象害虫不同龄幼虫的划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辣木瑙螟幼虫最佳的分龄指标及幼虫虫龄数,为辣木瑙螟预测预报及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实验室对辣木瑙螟幼虫头壳宽、体长和体宽3个外部形态指标进行测量,通过Dyar定律推断其龄数,并通过Crosby指数、Brook指数和回归分析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分龄的合理性.[结果]辣木瑙螟幼虫分为5龄,1~5龄幼虫的头壳宽平均值分别为0.25、0.40、0.63、0.92和1.30 mm,体长平均值分别为2.09、3.69、6.10、10.09和12.93 mm,体宽平均值分别为0.34、0.57、0.94、1.33和1.92 mm.各龄幼虫头壳宽平均值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最小,头壳宽与虫龄间的三次和二次线性拟合模型的相关系数最大(R2=0.9999),头壳宽与虫龄间指数拟合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955)较高,拟合程度均较好.28℃下辣木瑙螟幼虫历期为10~13 d.[结论]辣木瑙螟幼虫分为5龄,头壳宽为辣木瑙螟幼虫虫龄判定的最佳指标,体长和体宽不适合用于辣木瑙螟幼虫虫龄的判定,其行为、体色和刚毛可为虫龄的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明确二化螟幼虫的龄数及龄期的划分,可为科学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饲养法对二化螟各龄期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体质量及体宽进行测定,并根据频次分布图、Dyar定律、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判断二化螟幼虫的龄数以及用于二化螟幼虫分龄的最佳形态指标。结果显示,二化螟幼虫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呈现出7个明显的集中区域,体长、体质量及体宽的频次分布集中区域不明显;在Crosby指数方面,只有头壳宽度的Crosby指数绝对值<0.1,其余指标均存在Crosby指数绝对值>0.1的现象。由此可见,二化螟幼虫共可分为7龄,而头壳宽度可作为二化螟幼虫分龄的最佳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海地区重阳木斑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虫1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1龄~5龄幼虫头壳分别为0.01±0.03、0.03±0.07、0.05±0.06、0.07±0.11 mm和0.12±0.15 mm.幼虫期总食叶量为92.41 mm2.室内卵平均孵化率为89.63%.雌雄性比1:1.12.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6.71±1.66 d和5.03±0.83 d.在室外喷雾4 000倍5%氯氰菊脂、2 000倍20%杀灭菊脂、5 000倍20%除虫脲和2 000倍1%阿维菌素,7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30%、92.40%、93.10%和89.50%.  相似文献   

15.
2003 ̄2005年研究了上海地区为害柳树绿尾大蚕蛾的生物学特性,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1、2、3、4、5龄头壳宽度分别为0.11±0.01、0.18±0.01、026±0.02、0.37±0.07、0.49±0.05mm。幼虫期总食叶量为31055.77mm2。初孵幼虫耐饥力平均为1.90±0.30d。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12.43±1.05、8.67±3.39d。雌雄性比为1∶0.79。从室内药剂防治试验的结果来看,幼虫取食20%杀灭菊脂3000倍、20%杀灭菊脂4000倍、20%除虫脲8000倍,幼虫6d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89%、93.75%、93.75%;25%灭幼脲3号3000倍、1%阿维菌素2000倍、1%阿维菌素4000倍喷雾,6d后效果逐渐显现,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63%、90.65%、84.3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金跳小蜂对不同生育期扶桑绵粉蚧的影响,为今后寄生蜂的饲养和推广及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4个龄期的15头扶桑绵粉蚧、30头3龄幼虫和成虫为试虫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每虫笼放入1对亚金跳小蜂,每天记录寄主和寄生蜂的存活情况。【结果】亚金跳小蜂的最大寄生率和扶桑绵粉蚧的最大僵虫量均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出现,而最低值均在其2龄若虫期出现。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中,亚金跳小蜂雌虫的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在以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2.69±0.19和13.24±0.40 d。在以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5.51±0.28和15.12±0.14 d。寄生蜂的发育周期因寄主龄期而有明显差异,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长,而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短。【结论】作为寄生蜂的亚金跳小蜂在寄主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大,在2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金跳小蜂对不同生育期扶桑绵粉蚧的影响,为今后寄生蜂的饲养和推广及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4个龄期的15头扶桑绵粉蚧、30头3龄幼虫和成虫为试虫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每虫笼放入1对亚金跳小蜂,每天记录寄主和寄生蜂的存活情况.[结果]亚金跳小蜂的最大寄生率和扶桑绵粉蚧的最大僵虫量均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出现,而最低值均在其2龄若虫期出现.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中,亚金跳小蜂雌虫的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在以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2.69±0.19和13.24±0.40 d.在以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5.51±0.28和15.12±0.14 d.寄生蜂的发育周期因寄主龄期而有明显差异,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长,而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短.[结论]作为寄生蜂的亚金跳小蜂在寄主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大,在2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小.  相似文献   

18.
对鸭脚树星室木虱的卵和各龄期若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和描述,测量了各龄期虫体的体长和体宽.1龄若虫体长为0.22-0.35 mm;2龄若虫体长0.35-0.60 mm,身体长椭圆形,腹部分节明显;3龄若虫体长0.51-0.83 mm,身体扁平,腹部分节不明显,沿身体一周着生截状蜡腺毛;4龄若虫体长1.0-1.5 mm,身体扁平,腹部分节明显,翅芽明显;5龄若虫体长1.2-2.0 mm,身体肥胖柔软.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枣实蝇口钩长和头咽骨长2个形态指标,用最小二乘法对所测定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枣实蝇幼虫的头咽骨长度值在1龄与2龄之间有部分重叠;口钩长在龄期之间差异显著,可作为幼虫的分龄指标.1龄口钩长度为(0.0539±0.00063)mm;2龄为(0.0982±0.00109)mm;3龄为(0.1675±0.00296)mm;经F检验,枣实蝇各幼虫龄期数与口钩长度呈线性关系y=0.058x-0.011.  相似文献   

20.
莱氏野村菌Nr0815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莱氏野村菌Nr0815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莱氏野村菌菌悬液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致病死亡率。【结果】从校正死亡率来看,对同一龄期斜纹夜蛾幼虫接种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随着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接种浓度间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龄期间的校正死亡率在10~7 m L–1接种密度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10~3~10~6和10~8 m L–1接种密度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以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从致死中密度来看,不同龄期的致死中密度LC50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5)。且龄期敏感性随龄期的增大而减弱;对2~5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63±0.25)×10~4、(4.79±0.18)×10~5、(8.04±0.21)×10~5、(2.20±0.25)×10~6 m L–1。从致死中时来看,接种密度为2.18×10~8 m L–1时,对2~5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4.72、6.24、6.09、6.88 d。【结论】莱氏野村菌Nr0815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致病效果,且对2龄幼虫的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