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及缓冲区梯度带分析2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鸡西市景观格局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建设用地和耕地景观为主,从主城区向外,其景观面积比例和最大斑块指数沿着缓冲区梯度带呈下降趋势;缓冲区内的城市地表覆被变化较为强烈,呈现斑块形状多样、复杂、破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基于最佳分析粒度的临川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域,对其2015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粒度选择建立在景观的粒度效应分析和信息损失评价法基础上,再运用缓冲区梯度分析方法将临川区划分为21个梯度带,选取6个指标对这21个梯度带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0 m的粒度大小可用于研究区景观梯度分析,在该粒度下,既能保留梯度特征又不使景观指数出现较大波动;(2)运用缓冲区梯度分析方法,能更精细地分析和反映研究区内景观格局特征;(3)临川区景观梯度带可划分为3个大的景观梯度区,第1梯度区为梯度带1~4,城乡建设用地占主导优势;第2梯度区为梯度带5~10,该区域主要景观为耕地;第3梯度区为梯度带11~21,以林地为主导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域,对其2015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粒度选择建立在景观的粒度效应分析和信息损失评价法基础上,再运用缓冲区梯度分析方法将临川区划分为21个梯度带,选取6个指标对这21个梯度带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0 m的粒度大小可用于研究区景观梯度分析,在该粒度下,既能保留梯度特征又不使景观指数出现较大波动;(2)运用缓冲区梯度分析方法,能更精细地分析和反映研究区内景观格局特征;(3)临川区景观梯度带可划分为3个大的景观梯度区,第1梯度区为梯度带14,城乡建设用地占主导优势;第2梯度区为梯度带54,城乡建设用地占主导优势;第2梯度区为梯度带510,该区域主要景观为耕地;第3梯度区为梯度带1110,该区域主要景观为耕地;第3梯度区为梯度带1121,以林地为主导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4.
曲林静  杨木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59-17762
在广州“城市南拓”的背景下,以番禺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IS的支持下,基于Fragstats软件平台,采用景观指标和梯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梯度分析和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来定量表现城市化与城市景观的空间格局的变化是可行的,在“城市南拓”的实施中,番禺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同土地利用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2014年8月13日的Landsat-8 TIRS-OLI获取了成都市土地覆被数据,采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提取成都市的地表温度,测算景观水平上成都市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都市二圈层温度普遍低于一圈层,且其内各行政区温度表现为高温离散分布,而一圈层表现为高温集聚。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各梯度带均温、各土地覆被类型(林地、耕地、湿地及人工表面)的温度均呈下降趋势。由城市中心(天府广场)至研究区边缘,各空间单元的景观格局指数与温度的相关性大小不断变化。总体表现为空间单元距城市中心距离不超过8 km,空间单元面积不超过5.50 km2时,土地覆被面积占比及景观水平的景观配置指数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大。因此,成都市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的相关性表现为梯度变化与尺度效应。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高也会引起温度的升高,同时景观格局与热环境均呈现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安顺市景观格局空间梯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张,人为活动干扰的加剧,景观格局的剧烈变化影响喀斯特山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城市经济社会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以黔中喀斯特典型山地城市安顺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和2016年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GIS软件平台,通过建立研究区城市景观类型空间属性数据库,采用景观空间梯度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法,系统分析“城市双修”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政策驱动下,安顺市建成区2012年和2016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2012-201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发生剧烈改变,城市用地的扩张与耕地缩减耦合,小型斑块数量明显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2)随着城市景观向外围扩展,建筑用地优势度先增加后降低,建成区外部缓冲带景观多样性逐渐丰富,受人为干扰强度弱化。3)研究期间,各景观类型交错分布,斑块分布复杂化、不规则,集聚度与连通性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7.
南昌市景观信息图谱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景观结构的梯度变化及地形差异的格局演变过程,以2001、2005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和DEM为数据源,采用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法,利用地形位和分布指数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探讨景观格局的梯度效应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1—2010年南昌市景观类型变化以稳定型为主,景观基质为耕地,生产结构以农业生产为主。前期变化以林地转耕地为主,后期变化以耕地转建设用地、林地为主。2)研究区景观类型变化地形梯度差异明显,稳定型图谱除4~6级外均为优势分布区域,而其他图谱类型与其相反。耕地分布优势蔓延至中高地形位,耕地转建设用地分布优势由低地形位扩张至中低地形位,还林及造林分布优势为5~10级。3)景观变化梯度效应主要受自然、经济和政策因素综合作用。地形因素是影响景观格局的主要自然因子,经济发展和退耕还林、还湖政策是驱动力因子。此文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与景观格局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何量化城市中土壤Pb的空间分布是城市土壤P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景观格局指数、人口和经济指标、交通流量和道路密度等为变量,采用景观变量空间插值、滑动窗口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定量解析沿城市化梯度上土壤Pb的分布。结果表明,土壤Pb不仅受交通流量的影响,也与景观格局指数所反映的城市化过程有关。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显示,景观形状指数(LSI)和道路密度(RD)可以解释69%土壤铅的空间变化,景观形状指数(LSI)和道路密度(RD)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56%、13%。说明景观破碎度、复杂性越高,道路密度越高,土壤Pb的浓度值越高。研究证明梯度分析法和景观格局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解释城市化扩张的异质性格局及其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郑州市沿黄河南岸6个区(县)1997、2009、2019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借助ENVI、Fragstats和ArcGIS软件,运用景观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对生态空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黄河南岸郑州段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揭示了郑州市沿黄河6个区(县)景观格局变化对黄河生态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7~2019年郑州市的快速发展使沿黄河大面积区域从郊区变为城镇,耕地面积占比由49.2%下降至21.4%,建设用地占比由5.36%上升至28.52%,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状态,相互之间转换频繁;(2)1997~2009年,研究区处于无序蔓延的城市扩张状态,2009~2019年研究区内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开始注重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建设;(3)研究区总体上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景观空间分布不集中,连通性较差;(4)黄河南岸大堤外5000 m范围内生态空间被不断侵占,生境质量和连通性差。受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影响,近22年黄河南岸郑州段景观格局变化显著,生态空间不断被城市发展用地挤占,必将削弱黄河生态屏障功能,威胁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以郑州市沿黄河南岸6个区(县)1997、2009、2019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借助ENVI、Frag-stats和ArcGIS软件,运用景观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对生态空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黄河南岸郑州段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揭示了郑州市沿黄河6个区(县)景观格局变化对黄河生态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7~2019年郑州市的快速发展使沿黄河大面积区域从郊区变为城镇,耕地面积占比由49.2%下降至21.4%,建设用地占比由5.36%上升至28.52%,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状态,相互之间转换频繁;(2)1997~2009年,研究区处于无序蔓延的城市扩张状态,2009~2019年研究区内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开始注重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建设;(3)研究区总体上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景观空间分布不集中,连通性较差;(4)黄河南岸大堤外5000 m范围内生态空间被不断侵占,生境质量和连通性差.受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影响,近22年黄河南岸郑州段景观格局变化显著,生态空间不断被城市发展用地挤占,必将削弱黄河生态屏障功能,威胁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城市绿地数量和结构时空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城市绿地斑块和廊道连接的景观格局指数法和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交互作用以及可达性分析方法,比较了城市绿地沿城乡分布的梯度分析方法.并总结了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空间显式表征和多尺度分析,以及格局的定量研究与规划的结合,并应用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0年和2011年的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IS的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与梯度带划分 相结合的方法,从景观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分析了重庆市合川区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景观类型 总体格局方面,合川区是以农业为主的城市,耕地为优势景观类型,其次为城乡建设用地景观、林地景观和园地景 观.但与2000年相比,耕地、园地景观面积减少,城乡建设用地和林地景观面积增加.城乡建设用地景观分布很零 散,斑块破碎程度高,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次之,林地景观和园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则相对较低.(2)景观类型梯度 格局方面,合川区的城市扩展主要在1~5m 范围内,该范围内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破碎化程度降低.林地景观和园地景观分布则较为集中连片,分别分布于在距建成区6~10m,1~10m 范围内.景 观的破碎化程度减少,规模化效益更加突出.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景观梯度变化进行分析,可为合川区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森林景观的空间组成、分布等特征对林分碳密度的影响,并以此为海口市优化林分结构,保护林地资源等方面提供参考。以海口市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fragstats、spss等软件量化林分碳密度与景观格局指数并以此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反映林分碳密度与森林景观格局的关系。研究发现,海口市热带林面积比重较大,且人为经营活动较强,导致其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林分碳密度与森林景观格局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当某一林分类型的空间配置较好,分布较聚集,不被其他地类分割时,其碳密度往往也较高。通过对海口市林分碳密度和森林景观格局指数的耦合研究,发现其林分碳密度与森林景观格局指数耦合协调度状况总体上并不良好,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和重金属空间分布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如何通过景观格局的合理调控控制河口海岸区域的重金属生态风险是目前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江苏省盐城市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 1975、1991、2000、2006年的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与土壤中Cr、Cu、Fe、Mn、Ni、Zn 6种重金属的浓度空间分布进行了耦合分析,研究了景观格局对重金属富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1975年的景观类型以芦苇、碱蓬等原生湿地景观和光泥滩为主,到2006年转变为以鱼塘和农田等人工景观为主,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改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人类开发利用滩涂的进程。重金属浓度的分析表明,Cr、Cu、Mn、Ni、Zn 5种重金属的浓度由背景值的46.71、20.22、375.19、21.68、60.69 mg/kg变为2007年的54.52、19.14、548.83、26.49、62.59 mg/kg。耦合景观格局的分析与重金属浓度的空间分布分析表明,人类活动主导的景观格局演变与重金属的浓度具有空间分布的相关性。通过建立景观格局与重金属富集过程的定量耦合模型进而探讨景观格局的调控模式,从而降低区域重金属生态风险,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帝山林区文峪河流域植被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流域航片、森林经理调查资料和林相图为基础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应用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要素优势度指数、类斑形状指数、景观要素斑块分维数等景观格局分析指标,对流域景观空间总体分布、景观组成结构、景观要素斑块形状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揭示了文峪河流域植被景观的总体格局,分析了流域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规律,特别是植被景观沿河流上中下游纵向梯度分布格局和河岸带横向距离梯度分布格局,初步总结了目前文峪河流域植被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基于景观格局分析成果,针对流域森林景观保护和建设中应重点开展的工作,提出了流域景观建设和保护的总体设想,即上游及中高海拔带重点进行寒温性针叶林保护;中下游山地积极增加阔叶林,营造混交林;河谷重点开展河岸植被和河岸林规划设计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运用景观格局与水质监测方法评价城市景观变化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是当前景观格局-效应研究的热点问题.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与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统一,需要科学判断城市景观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程度与范围,特别是以城市不透水表面为代表的景观组分变化,是目前水质退化研究中的核心对象,而对水质退化的景观阈值研究目前尚存争论.基于截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建阈值判定方法,选择深圳市为案例研究区,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河流水质退化的景观阈值水平.结果表明,在深圳市,河流缓冲区宽度为100-200 m时,景观变化对水质显著性影响最高(P<0.001).缓冲区内,景观变化与耗氧、营养盐等类指标呈指数关系,具有显著性,是这类指标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景观变化与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等类指标呈指数关系,具有显著性,但并非这类指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影响水质退化的不透水表面比例阈值水平介于38.2%-50%之间,最小阈值水平为38.2%,即当流域缓冲区内不透水表面百分比超过38.2%时,河流水质显著退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与GIS,结合遥感航片影像对徐州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用梯度分析法研究其城市中心与城市边缘的景观格局梯度差异。结果表明:徐州市区以公园绿地和其他绿地类型为主,由于受城市化进程以及人为规划的影响,城市绿地破碎化程度严重,绿地斑块类型的形状总体比较简单,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建立;不同景观指数沿样带梯度表现出差异性,城市边缘区的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总体低于城市中心,对城市边缘区与城市中心区的斑块形状研究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城市中心区斑块形状更趋于规则。  相似文献   

18.
松辽分水岭的隆起对松辽平原的环境和景观格局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析其隆起带的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对松辽盆地的局地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以松辽分水岭隆起带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近30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景观指数、主成分分析等理论和方法,分析了该区的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松辽分水岭隆起带景观空间分布不均匀,景观类型以耕地和建筑用地为主;1980—2015年,盐碱地、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为29.81%、21.55%,草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减少,分别减少为57.73%、32.07%;从景观格局变化情况来看,1980—2015年松辽分水岭隆起带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斑块分布不均衡,破碎化程度加深,耕地、建筑用地和盐碱地景观优势度增加,草地、水域、林地和沙地景观优势度降低;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受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人文因素对景观格局发展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作为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区域之一,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其绿地空间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受建设活动影响显著。探明江苏省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可为绿地空间景观格局规划与国土空间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苏省为研究区,以2000—2020年中5年为1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作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对相应景观格局指数的研究来反映绿地系统的结构与生态过程的联系;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对江苏省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由此得到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江苏省绿地中有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为主要优势类型,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降幅为20.30%;江苏省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明显,绿地景观分布不均匀,均衡程度被破坏,多样性下降,总体趋于破碎化;江苏省绿地ESV总体呈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共减少15.75%;绿地高ESV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北部和西南部,2020年江苏省绿地系统ESV最高的城市是南京市;总体下降最多的城市是盐城市。江苏省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交通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耦合,为明确公路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深层次关系,以期对土地集约利用、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的统筹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宁市作为案例,建立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指标体系,利用缓冲区分析,探究不同等级公路与各指数间时空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公路影响域内建设用地占比最高,且比例逐渐增加;各级公路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且存在空间异质性;乡镇道路及其他道路对景观格局破碎化作用最明显;公路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影响随缓冲区距离增加而减弱,且这一影响域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大。【结论】表明不同等级公路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具有类别选择性和影响方向性差异,同时还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同时这一影响遵循距离衰减效应,且最大影响距离与城市经济发展、人口经济体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