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行系统作为城市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生态游憩型城市绿道慢行空间为着力点,阐述了生态游憩型绿道的功能,浅析了生态游憩型绿道慢行空间的景观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
李奕萱  李文 《北方园艺》2017,(14):92-9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自然资源流失、生态空间不足等问题日益严重。绿道理论与实践为解决城市化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现依据绿道以及游憩的相关文献和研究,结合城市规划、景观生态学、行为科学等相关理论,以拓展城市生态空间、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展现城市特色、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理念,通过对城市游憩型绿道选线原则、策略及选线因子选取等问题的阐述和分析,为我国现阶段城市游憩型绿道选线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初步的解决思路和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城市游憩型绿道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绿道理论作为线性廊道重组自然空间的基础上,以金堂公园东区为例,提出3种类型绿道的设计途径和方法,包括边缘区绿道、自行车骑游道及游步道,使金堂公园东区形成完善的绿道网络系统.绿道的交通组织、生态、文化、科普、健身、游憩等功能均得到相应体现.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城市绿道中的景观同质化现象,在分析城市绿道中植物景观特色营造的意义以及植物景观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对城市绿道的特色植物景观营造做了积极的探索,最后提出了"形成丰富多变的韵律,重视植物的季相变化,与城市的文化和精神相结合,尽量保留原场地的植物,呼应绿道景观功能与主题,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的城市绿道植物景观特色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文佳  张纵 《北方园艺》2017,(23):114-122
以西方后现代语境中城市社会学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等为契入点,对西欧SSP空间战略规划以及欧盟区域的ESDP宏观空间战略性规划进行了阐释,经"绿图""绿道"功能结构阐述,以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发展规划为依据,依托核心城市与次级城市的主要交通网络,试图将4座核心城市市域的绿环,通过"绿道"游憩生态走廊的线性空间形式,把其它22个次级城市联系起来,以此建构该区域城际间的绿色空间,寻求上述诸理论在规划决策时融入带有地缘语境的社会公众话语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产廊道理论"、"兴奋点"和"文化驿站"三方面,探讨了历史文化型绿道的文化植入模式,将散落在城市中的历史文化景观挖掘出来,使人们在感受绿道的生态游憩作用的同时能够体会到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绿道是源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绿道建设基本不占用建设用地,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近几年绿道建设率先在我国广东珠三角地区开展,随后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起来,全面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了城市功能,强化了地方风貌特征。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绿道建设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广东珠三角绿道建设为例,着重对绿道建设的生态功能、游憩功能进行了探析,并针对当前绿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星 《现代园艺》2023,(6):161-163
绿道是城市景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品质、重塑城市形态。城市绿道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运动、观光旅游、体验自然等多功能的景观空间,同时也为城市绿色生态环境的构建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我国绿道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现状,结合LID理念提取典型措施,对武汉滨水绿道生态修复方式进行了探索。以武汉东湖绿道为研究对象,从驳岸、亲水设施、绿化、硬质景观、小品和环境设施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出挖掘区位特色、保留原始形态、利用历史人文遗迹、形成节点空间等绿道地域性景观营造方法。以期重塑山、水、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关系,缓解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目前,针对山地城市中心区绿道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在明确城市中心区和山地城市绿道概念的前提下,分析了山地城市中心区绿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道规划的目标与原则,梳理总结出山地城市中心区绿道规划的核心:生态、文化和游憩,分解得出具体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绿道是将分散的绿色空间进行联通,形成综合性的绿色网络通道,在环境保护、经济利益、美学上具有重要作用。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绿道建设的重要性,开始进行绿道的建设与研究。针对玉佛山风景区内绿地之间相互独立、分散,缺少系统性的连接和更为宏观的有机规划的分析,对在风景区线性绿色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如何贯彻绿道设计理念,实现生态、游憩及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分析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与原则,提出了生态绿道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营造措施,以期这些措施的落实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赵秋涵 《现代园艺》2019,(12):107-108
上海作为拥有近2400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生态游憩空间缺乏等多重压力,而建设郊野公园也是上海落实中央提出生态文明战略政策的重要措施。在上海嘉北郊野公园中,整体规划定位为城市近郊休闲型郊野公园,其中体验型景观通过农业生产功能与游憩功能相融得到体现,也是嘉北郊野公园景观设计的重点。通过依托所在区域特定的"田、林、水、路、院"5个自然要素,打造以农业生产、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的休闲养生、康乐疗养、农田体验的文化体验,并结合当地千年的(冈)身文化和嘉定文化,本着注重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大原则,营造自然的郊野公园风貌。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道是指沿着河流、溪谷等自然景观和生态区域环境建立的人工廊道,城市绿道连接了自然景区、生态保护区、城市主要公园和城市生活区,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可在城市绿道休闲、交往,此外,城市绿道对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了城市绿道生态设计手法应用,以期能够为城市绿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佛堂大道森林通道绿道设计,以生态、乡野、乡村为设计理念,定位为田园型乡村绿道,在满足绿道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植物的功能,将绿道与植物的空间时序巧妙地融合,同时秉承生态与美学。通过分析其设计思路和建成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期为未来的绿道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城区河道防护绿地是城市蓝绿空间融合交界位置,肩负着防洪防护和游憩景观双重功能。在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以邢台市牛尾河公园为例,通过SWTO分析法,掌握项目应利用条件和解决问题,分析城区河道防护绿地如何运用理论在防洪防护基础上进行景点具体营造,提炼出特色景观营造思路和营造手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人口的日益增多,城市人口负荷越来越大,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环城绿道便提供了人们周末休闲健身的好处去。为了更好的营造特色景观,形成"一步一景"的效果,在生态绿道规划设计中引入"园林景观"这一概念非常必要。通过在森林道路、城市道路、居民区等车辆人口密集区域建立景观节点、驿站、休息平台、星级厕所,以绿道的形式补充与完善城市功能,既可提供各类健身赛事的场所,如马拉松等,又可有效疏解城市交通压力,美化城市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从南宁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入手,分析现状下南宁公共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南宁城市公共空间所需体现的城市文化特征进行梳理概括,总结出南宁城市公共空间特色的营造手法,在宏观层面形成城市公共空间网络结构体系,在微观层面突出公共空间审美特征,强调岭南地域特色、壮乡特色、多民族特色的融合,同时突出壮族文化为主线,多民族文化为烘托的空间营造原则。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道系统在联系零散的城市绿色空间、满足居民日常健身游憩的需求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曲靖市师宗县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师宗县城现状的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师宗县城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体系,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将空间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出师宗县城区适合建设绿道的区域,以期能为师宗县城区绿道规划选线提供更加直观、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朱晓敏  宋志坚 《现代园艺》2024,(7):120-123+126
当前,“场景营城”成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本研究结合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以成都中心城区锦江绿道段节点规划为例,通过“场景营城”的视角,从“生态场景、休闲场景、文化场景、消费场景”四方面分析总结绿道场景营造策略,探究成都公园城市的绿道场景表达,以期探索新时代城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黄嘉隽 《花卉》2019,(12):68-6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土地的不断扩张,对环境造成严重压力。交通拥堵,城市生活空间受到挤压。而城市绿道系统以及城市慢行系统的设计理念的结合,为上述城镇化发展所产生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本文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的经验,通过对城市绿道慢行空间景观各设计要素的分析,对今后的城市绿道慢行空间景观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