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板栗菌根真菌侵染机理研究以及菌根真菌的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研究不同温度(15,20,25,30,35℃)、pH值(4.0,5.0,6.0,7.0,8.0)、碳源(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氮源(蛋白胨、KNO3、(NH4)2HPO3、酵母浸出液)对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存在差异,大红菇(Russula alutacea(Pers.)Fr)、黄丝膜菌(Cortinarius turmalis Fr.)、淡紫红菇(Russula lilacea(Quél.))和空柄小牛肝菌(Boletinus cavipes(Opat.)Kalchbr.)属中温菌,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而褪色红菇(Russula decolorans(Fr.)Fr.)、多根硬皮马勃(Scleroderma polyrhizum(J.F.Gmel.)Pers.)和华丽牛肝菌(Boletus magnificus W.F.Chiu)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属耐高温菌。7种菌在pH为5~6时长势良好,最适环境为偏酸性。大红菇、褪色红菇、黄丝膜菌和多根硬皮马勃最适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蔗糖、甘露醇和麦芽糖,其他3种菌最适碳源均为葡萄糖。多数菌根真菌在以有机氮和铵态氮为氮源条件下的长势好于硝态氮。【结论】初步确定了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樟子松的外生菌根为材料,采用形态解剖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与樟子松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全面调查及研究,并将所测序列在Gen Bank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与樟子松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19种,担子菌15种,子囊菌4种,分别来自于丝膜菌属(Cortinarius)、丝盖伞属(Inocybe)、牛肝属(Suillus)、蜡壳耳属(Sebacina)、红菇属(Russula)、乳菇属(Lactarius)、棉革菌属(Tomentella)、黏滑菇属(Hebeloma)和空团菌属(Cenococcum)、块菌属(Tuber)、口蘑属(Tricholoma)。表明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相对较高,且与利用地上子实体鉴定的外生菌根真菌种类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花盆中播种白桦 (B .platyphyllaSuk .)种子获得白桦幼苗 ,并对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菌根合成试验。所用的外生菌根真菌有 :灵芝 (GanodermalucidumKarst)、铆钉菇 (Gomphidiusviscidus)、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grevillei)、褐环乳牛肝菌 (S .luteus)、彩色豆马勃 (Pisolithustinctorius)、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赭丝膜菌 (Cortinariusrussus)、土生空团菌 (Cenococcumgeophilum)。接种两个月后 ,在灵芝、铆钉菇、厚环乳牛肝菌、褐环乳牛肝菌、彩色马勃和美味牛肝菌接种的白桦幼苗上观察到了外生菌根 ,而赭丝膜菌和土生空团菌接种的白桦幼苗上未形成外生菌根。进一步对形成的外生菌根做组织切片观察 ,在细根皮层细胞间均形成明显的哈蒂氏网 ,证实了6种外生菌根真菌与白桦幼苗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西藏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09年至2014年,采用样地法和随机踏查方法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各种林型下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域已知外生菌根菌247种,分别隶属于9目22科37属;科、属、种数分别约占国内已知外生菌根菌的44.9%、27.8%和41.1%。优势科(≥10种)有5科,分别为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菌科(Amani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5种)有12属,分别为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蜡伞属(Hygrophorus)、口蘑属(Tricholoma)、丝盖伞属(Inocyb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和鸡油菌属(Cantharellus)。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3 900m的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其中食用菌171种、药用菌70种和毒菌64种。  相似文献   

5.
为西藏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09年至2014年,采用样地法和随机蹯查方法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各种林型下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域已知外生菌根菌247种,分别隶属于9目22科37属;科、属、种数分别约占国内已知外生菌根菌的44.9%、27.8%和41.1%.优势科(≥10种)有5科,分别为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菌科(Amani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5种)有12属,分别为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蜡伞属(Hygrophorus)、口蘑属(Tricholoma)、丝盖伞属(Inocyb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和鸡油菌属(Cantharellus).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3 900 m的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其中食用菌171种、药用菌70种和毒菌64种.  相似文献   

6.
在本院苗圃(土壤为砂壤—轻壤土,未消毒,pH为8.6)用十种菌根菌的纯培养物,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苗(出土后十天)进行人工接种试验,以便研究外生菌根对狞倒病的生物防治效应。其结果如下:1.通过接种试验,在供试的十个菌根真菌中,初步筛选出两个优良菌种: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elegans(Fr.)Snell=S.grevillei]及S.sp.(带)。这些菌种对猝倒病不仅有生物防治作用,而且对苗木有较显著的促生长作用。2.所选出的菌种具有抗碱的能力,在碱性土壤上较好地发挥了抗病作用。3.在室内,采用琼脂平板测定法,测定菌根菌对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 noia solani)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证明:S.grevillei,S.sp.(带),Boletussp.(林)等菌根菌对立枯丝核菌具有较显著的消解,重寄生作用,从而抑制了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室内的平板测定结果和菌根菌在田间所表现出来的生防效应基本上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云南西北部老君山地区是我国大型真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且产菌时间较长。重点调查了该地区最具开发利用价值之一的野生食用菌——紫丝膜菌(Cortinarius purpurascens Fr.)的生态分布、发生期、生态环境以及紫丝膜菌的发生与云杉(Larix spp.),冷杉(Abies spp.),杜鹃(Rhododendron spp.)等伴生树种的关系,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丝膜菌资源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利用引进的6种菌根真菌,对我省主要树种——红松进行了苗木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证明:供试的菌根菌,特别是Suillus grevillei(kl.)Sing.和Xerocomus chrysenlteron(Bull·ex Fr.)Quel.,均能在红松苗木上形成大量菌根,对红松苗木的生物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苗木菌根化程度越高,根系越发达,苗木干物重越重,地上高或地径粗越大(不绝对)。因此,可以利用纯培养的菌根菌进行人工接种,作为培育壮苗的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是自然界最为常见的外生菌根真菌之一.通过对其菌丝体营养生理特性的研究,报道了不同培养基,碳、氮源和pH值对于土生空团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供试的培养基来看,MRD为最适培养基;(2)该菌在供试的C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利用较好;(3)N源的利用以硝酸钾效果最佳,而且该菌种也能够利用有机态的氮(即蛋白胨);(4)土生空团菌菌丝体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0.
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是自然界最为常见的外生菌根真菌之一。通过对其菌丝体营养生理特性的研究,报道了不同培养基,碳、氮源和pH值对于土生空团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供试的培养基来看,MRD为最适培养基;(2)该菌在供试的C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利用较好;(3)N源的利用以硝酸钾效果最佳,而且该菌种也能够利用有机态的氮(即蛋白胨);(4)土生空团菌菌丝体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病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2~1985年,在河南省主要玉米青枯病区(4县)采集病株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所得菌株有镰刀菌(Fusarium link et Fr.)、丝核菌(Rhi-zoctonia DC.et Fr.)、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Ell.et Halst.)及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link et Fr.)等。用出现频率高的镰刀菌进行室内外接种试验,进行致病性测定。致病力最强的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Schwabe.),其次是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 RerK.et Rav.),串珠镰刀菌中间变种(F.moniliforme var.jntermedium Neish et leggett)次之,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致病力最弱。其中半裸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中间变种在玉米上首次发现,并对以上镰刀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4种菌根真菌对五氯酚耐受性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纯培养的方法,研究了4种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丝膜菌、(Cortinarrus russus)和厚环粘盖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的生长效应、对五氯酚的耐受性,并采用点试方法对真菌氧化还原酶的产生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种外生菌根真菌在MM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MMN培养基。4种外生菌根真菌对五氯酚均有一定的耐受性,厚环粘盖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耐受性最高,其生长抑制率显著低于其它真菌。酶测试结果表明,厚环粘盖乳牛肝菌是4种真菌中氧化还原酶活性较强且酶种类多样的菌株,它表现出很高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性,是一种具有高效降解芳环结构污染物潜力的菌根真菌。4种真菌在生物量和“酸化效应”方面差异较大。厚环粘盖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对五氯酚的高耐受性可能与其产酶特性和“酸化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赤松幼苗外生菌根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的观察,发现了24种外生菌根,并研究了外生菌根发生的模式、不同的外生菌根沿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幼苗年龄对菌根类型变化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在低海拔地区的幼苗一般共生1、2种菌根菌;在高海拔地区则有2、3种菌根菌。共生3、4种菌根菌的幼苗随着海拔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我们发现菌根的类型和菌根出现的频率变化是一致的,它们都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而不是受幼苗年龄的影响;同时海拔高度还影响着同一株幼苗上的外生菌根类型的变化。在同一幼苗上的菌根多样性对于幼苗生长之初非常重要,土壤营养对幼苗的限制是随着幼苗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的。分析了菌根多样性产生的原因;由于菌根菌共享的根系数量减少,就会引发菌根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这就导致了在同一根系里多种菌根共生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采用2种不同的外生菌根真菌Boletusedulis和Xerocomuschrysenteron,在施钠盐量分别为0、0.06、0.12和0.24mol.L-1的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生长发育、细胞质膜透性、根系活力、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钠处理水平下,与未接种相比,菌根促进了油松幼苗的生长,提高了油松的生物量干重,增长率分别为25.55%、30.96%、61.86%和15.62%、3.06%、17.04%;不同钠盐水平下菌根油松幼苗细胞质膜透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接种B.edulis和X.chrysenteron2种菌根真菌对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B.edulis菌根植物细胞质膜透性比逐渐增加,而X.chrysenteron菌根植物细胞质膜透性比几乎没有变化;菌根油松幼苗对水分吸收及利用的能力有增强的趋势,相对缺水率有所降低;菌根油松幼苗根系伤流量较非菌根幼苗明显增加,并达到显著水平,其中B.edulis菌根植物分别是非菌根植物的1.10、1.24和1.23倍,X.chrysenteron菌根植物分别比非菌根植物增加了2.85%、10.48%和7.48%。由此认为,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后,菌根通过增强油松苗木细胞质膜的稳定性,提高植物根系的活力,增强植物对水分的利用能力,提高了油松幼苗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5.
植物根系与某些真菌形成菌根,导致相互有利的共生现象。大多数植物有菌根,只有少数几个科的植物不形成菌根。菌根的三种普通类型是: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外内生菌根。 外生菌根主要在森林树种上形成,特别是松科等树种上与担子菌、子囊菌共生。真菌在根上形成称为套膜的菌丝保护层,定殖在根皮层细胞内,与没有菌根的根相比,有外菌根的根变的特别厚,出现分枝。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根同某些真菌结合形成菌根,它是一种互为有利的共生体。大多数植物都有菌根(mycorrhiza),只有少数植物例外。菌根的两种主要类型是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外生菌根是由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绝大多数存在于松、山毛榉、桦木和桃金娘科的树木中。这些真菌在植物的根外形成一层稠密的菌丝,称做菌套,并伸入根皮层的细胞间隙中。外生菌根的外观特征比一般非菌根植物的根增粗并且分支多。  相似文献   

17.
4种外生菌根真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黄地勺菌(Spathularia flavida)、美丽褶孔牛肝菌(Phylloporus bellus)、灰鹅膏菌(Am-anita vaginata)和褐黄牛肝菌(Boletus luridus)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其菌丝体扩繁和菌剂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研究不同温度(5,10,15,20,25,30,35,40℃)、pH(3.0,4.0,5.0,6.0,7.0,8.0,9.0)、碳源(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及氮源(磷酸氢二铵、硝酸铵、硝酸钾、蛋白胨、麦芽浸膏)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最佳条件不一:黄地勺菌、美丽褶孔牛肝菌和灰鹅膏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属中温菌,褐黄牛肝菌为30℃,属耐高温菌;4种外生菌根真菌在pH 3.0~9.0都能生长,黄地勺菌和美丽褶孔牛肝菌最适生长pH为8.0,灰鹅膏菌为6.0,褐黄牛肝菌为7.0;黄地勺菌、美丽褶孔牛肝菌、灰鹅膏菌和褐黄牛肝菌生长速度最快的碳源分别为甘露醇、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黄地勺菌、美丽褶孔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生长最适氮源均为麦芽浸膏,灰鹅膏菌为蛋白胨。【结论】初步确定了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8.
1、背景技术大红菇(Russula rubra)为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的外生菌根菌,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药用外生菌根菌。相关资料表明:食用菌菌丝体的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与其子实体相近,有的甚至高于其子实体。另外,大红菇菌丝体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菌根际是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根际微生物对菌根合成可起到调控作用。菌根辅助细菌可以促进菌根真菌生长、在宿主植物根部定殖形成菌根共生结构,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是外生菌根菌际重要微生物类群。菌根辅助细菌与外生菌根菌存在协同进化,在促进菌根合成的同时,菌根菌对植物根际细菌类群和功能也可产生调控作用。菌根辅助细菌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菌根菌菌丝生长、降低菌根际土壤中有毒物质浓度、促进宿主植物根系发育、提高菌根侵染几率等,通过上述功能可以提高菌根菌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存活几率,增加与宿主植物接触侵染并最终形成菌根共生结构的效率。形成菌根后,菌根辅助细菌与菌根菌—植物共生体的互作中,可以提高植物对矿物质养分的吸收转运水平,抑制土传病害发生。菌根菌—植物共生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担子菌补记(三)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报道了吉林省新分布担子菌6种,即黄环鳞伞Descolea flavoannulata(L.Vassilieva)Horak,刺毛暗皮伞Phaeomarasmius erinaceellus (Peck)Sing.,二孢长根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dicata (Relh.:Fr.)Sing.var.bispora (Redhead,Ginns et Shoemaker)Z.L.Yang et Zang,带状盔孢菌Galerina vittaeformis(Fr.)Sing.,迭生灵芝Ganoderma lobatum(Schw.)Akt.和环沟纹韧革菌Stereum strigoso-zonatum(Schw.)Cunn.。其中,刺毛暗皮伞和带状盔孢菌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