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每隔二行树木在行间铺设一条蚯蚓床,蚓床长度依树行长度而定,宽度以距树木40厘米左右为宜。未铺设蚓床的两行树间地面,用于蚯蚓食料的存放、发酵、运输或撒施以及蚯蚓粪的暂存和外运。树荫下空气质量好,符合蚯蚓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能提高蚯蚓养殖产量,每667平方米(1亩)面积林地每年可产鲜蚯蚓1吨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工厂化养殖蚯蚓的高产与稳产,特研究了不同温湿度条件对蚯蚓产茧量、成熟期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蚓床温度为20℃左右,最适蚓床湿度为60%左右,在这样的温湿度条件下,蚯蚓能较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引进的大平2号蚯蚓及本地两种蚯蚓进行了不同品种蚯蚓处理石灰法造纸废水沉降底泥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大平2号蚯蚓处理效果明显好于本地环毛蚓和异唇蚓,大平2号蚓单卵平均孵化4.4条,在底泥中从幼蚓长为成蚓约需60d,每天每克蚯蚓消耗底泥0.97g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了积极开辟饲料来源,增加蛋白饲料,发展禽畜饲养及淡水养殖业,我所于1980年初白天津引进饲用蚯蚓“北星二号”。通过个体观察及蚓床的养殖实践,对其生活习性,生活条件及生长繁殖状况有进一步了解,其特点是:1.繁殖力强、成长快。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授精(即每支成蚓皆有雄性及雌性孔,两支成蚓逆向交接,各自完成授精),每个发育成熟的蚯蚓均能产卵繁殖后代,这是蚯蚓繁殖力强的内在因素。据4月16日~7月30日个体繁殖观察,9对成蚓,平均每条成蚓产32个卵孢(即蚓茧),每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2.8条,个体成蚓的增殖率高达89.6倍。初孵幼蚓体长数毫米,120天发育为成蚓,蚓长7~8厘米,蚓重450毫克左右,蚓体形态如下图。  相似文献   

5.
晚秋早冬季节覆盖保温措施对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外养殖试验,分析了晚秋早冬季节不同覆盖保温措施间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晚秋早冬季节蚓床日均温与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1.8~18.5℃范围,蚓床日均温每提升1℃,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可增加73.13 g/m2.d;蚯蚓消化牛粪速率与蚓床稻草覆盖量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相关,蚓床覆盖与不覆盖薄膜条件下,稻草适宜覆盖量分别为2.71、3.91 kg/m2。稻草加白膜双重覆盖保温下蚯蚓消化牛粪的速率与常规生产措施相比,提高了45.31%。  相似文献   

6.
1 在前次所投粪料被蚯蚓消化 75 % (以厚度计 )时添加新料  这样做饲料供应既充足又不浪费 ,蚯蚓不会因蚓床饲料层缺乏而影响生长 ,能使蚯蚓适应新饲料。2 在饲料层已消化 75 %时采收蚯蚓 此时采收蚯蚓不会因为饲料断层停食而消瘦或为寻食而逃逸 ,采收蚯蚓产量高。3 每次采收 75 %的蚯蚓 在采收蚯蚓时 ,应留下 2 5 %的成蚓以备产卵用。否则 ,会因蚓卵发育至性成熟周期延长 ,容易使蚯蚓采收断代。4 采收蚯蚓后第 1次投料量占第 2次投料量的75 % 采收蚯蚓后 ,把所剩 2 5 %的成蚓和 2 5 %的带蚯卵粪料铺于蚯床底层 ,上面铺撒占正常投料…  相似文献   

7.
去年以来,我用立体层床饲养蚯蚓,改变了过去用缸养、池养、盆养等养法,尝到了不少甜头。一、好处立体层床饲养蚯蚓有四大优点:(1)利用室内空间养蚯蚓,解决了饲养房的紧缺困难,降低了养殖蚯蚓的生产成本;(2)蚓粪收集方便,劳动强度减轻。为蚯蚓养殖工厂化开创了先例;(3)饲养床的多余水份,可从板缝中下渗,积水现象杜绝了。同时,保湿、保暖、遮光、档风、通气条件好。尤其是冷天加温热量扩散均匀,热天阴凉避免闷热害蚓,有利蚯蚓春夏秋冬四季生长、繁殖;(4)由于外界因素的改良,每平方米的鲜蚓年产量达15—20斤,比平养法增1—2倍。二、建造室内立体层床一般以左、右双行建造。每行宽一半,长度视房间深浅,中间留人行道。建造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天津宁河县(邮编:301500)贾立明蚯蚓公司的养殖户利用林下闲置废地养殖蚯蚓,林木为蚯蚓调控小环境,蚯蚓及其排泄物为林木提供肥料,两者生态特性互补,相得益彰。公司总经理贾立明引导养殖户充分利用造林后期林下废地养殖蚯蚓。夏季,树冠枝叶为蚓床遮阳控温,落叶为蚓床遮阳保湿,腐烂后成为蚯  相似文献   

9.
蚯蚓生长、繁殖所需的最佳温度是20℃-25℃,如果低于这个温度或高于这个温度,均影响蚯蚓的产量,甚至引起蚯蚓逃跑或死亡。采取对蚯蚓床的温度控制的起点是,繁殖种群和孵化期蚓床温低于18℃,生长期温度低于10℃;或自然界气温超过30℃时。  相似文献   

10.
畜禽粪便养殖蚯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专业户养畜业的发展,深感蛋白质饲料源不足,为此,进行了利用畜禽粪便养殖蚯蚓、提供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源的试验。以前的试验,多用发酵粪便养殖蚯蚓。我们采用了三种处理的牛、猪、鸡粪养殖蚯蚓。试验结果指出,发酵牛粪加10%的发酵鸡粪,蚯蚓繁殖最好;发酵牛粪,风干牛粪和100℃烘干牛粪,蚓蚓繁殖较好;而发酵鸡粪,经两次投蚓,都在两小时内死亡,100℃烘干猪粪两次投蚓都在一周左右死亡,不能繁殖蚯蚓。这样,大型牛场可以采用速干牛粪养殖蚯蚓,减少粪便污染环境时间。对于专业户来说,可随时干燥牛粪来繁殖蚯蚓,提供蛋白质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1.
为给设施大棚养殖蚯蚓和采集利用蚯蚓粪肥提供技术依靠,通过试验研究,探索了设施菜田蚯蚓养殖技术,主要包括蚯蚓饵料制备、养殖床堆置及种苗接种、蚯蚓养殖管理、蚯蚓及蚓粪采收、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2.
繁殖群蚯蚓是为生产群蚯蚓提供卵茧的种群,每m2以养殖3 000~4 000条为宜,繁殖群的蚓应在每年夏季6月底或7月上旬高温到来时更换,从当年春天孵化出的蚯蚓群中选出新的繁殖群.至6月份以后,新的繁殖群已全面产卵,能接替老群的产卵繁殖工作了。 繁殖群蚯蚓的床面不宜过大,一般每床以0.5 m2 为宜,如果过大可用砖头或木扳拦成小块 ,按照顺序每天收取一个或几个小池的卵茧,集中到孵化箱或孵化池中进行孵化.蚓床要保持安静,不要轻易搅翻蚓床而打乱排卵规律和搅乱排卵信息.因而繁殖床不能太厚,每次加料不宜太多,并要求饲料营养丰富和质地疏松,两个月更换一次床底层基料.有条件的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之类的营养素,以刺激排卵和增强蚓体体质。 (江西省龙南县程龙143号程益民为民程芳供稿  相似文献   

13.
蚯蚓加工与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利用空隙比较较大的整块海绵(面积视蚯蚓床而定,厚5-8厘米),或用晒干的老丝瓜络作诱集的载体来采收药用蚓或食用蚓,省工省力,效率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正>夏季适合蚯蚓的生长繁殖。在酷暑高温期,把蚓床温度控制在30℃以内,是确保蚯蚓夏季增产的关键之一。一、搭棚遮阴实践发现,在遮阴棚上放置麦秆、稻草编的帘子遮阴效果比其他方法(如种攀缘植物、放油菜箕等)要好。遮阴棚应建成南低北高的走势。二、蚓床盖草蚓床上最好盖水葫芦、水花生、青草等植物。经测试,气温34℃时,棚内蚓床上盖草帘子的,蚓床表层下6厘米处温度为30℃;棚下蚓床上盖40~50厘米厚的水花生,温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用空隙比较大的整块海棉(面积视蚯蚓床而定,厚约5 ̄8厘米),或用晒干的老丝瓜络做诱集的载体来采收药蚓或食用蚓,省工省力,效率高、效果好。1.诱集物铺设将待采蚓床基料上的盖草取净,铺上干净的海绵垫或挨个儿摆上老丝瓜络,然后在海绵或丝瓜络上布施“引诱剂”,方法有二:一是用0.5%的白酒或酒糟废液和2%的蔗糖溶液混合后即成,将其均匀喷洒在海绵垫或丝瓜络上,以湿透又不向基料上滴水为准。二是用炒香的麸皮拌入少量炒出香味的豆饼粉,少量撒在海绵垫或丝瓜络上薄薄一层,用手轻轻拍打振动,使粉料漏入海绵垫或丝瓜络中间,以香料未漏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介绍了蚯蚓—葡萄立体高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种养园的建设、蚯蚓饲料的配制、蚯蚓养殖床的铺设、蚯蚓养殖管理、蚯蚓和蚯蚓粪采收等技术,以期为研究和应用以蚯蚓为链条的循环农业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试验动物,通过人工土壤法进行了氯化镉、马拉硫磷和乙草胺3种污染物对蚯蚓的急性毒性研究,获得3种污染物对蚯蚓的14d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97.8、178.8、952.1mg·kg^-1同时观察了不同污染物造成的蚯蚓受毒害症状。结果表明,供试污染物的浓度与蚯蚓的体重减少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的条件下,在温度20℃、湿度70%的培养箱里培养赤子爱胜蚓,对蚯蚓的生长、繁殖状况进行研究,并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的蚓粪中的C/N比、pH值、NH4-N和NO3-N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在干猪粪和堆肥28d的湿猪粪这两种饵料中,蚯蚓生长均较好,日增重倍数最高达0.15;在堆肥28d后的湿猪粪饵料中,蚯蚓日增重倍数随堆肥时间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在堆肥21d的湿猪粪饵料中,蚯蚓日繁殖倍数最高达0.17,从堆肥21d后,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蚯蚓日增重倍数有下降的趋势,同时,蚓粪的C/N比下降到11.5 ̄17、pH值在7左右、NH4-N含量小于200mg·kg-1,NO3-N含量约3000mg·kg-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两种常见蚯蚓对水稻土和菜园土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种生态类型蚯蚓:壮伟环毛蚓(Amynthas robustus)和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接种到水稻土和菜园土中。通过分析蚯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以及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微生物代谢熵等微生物特征的影响,探讨其对不同土壤的生物学性状的作用。【结果】皮质远盲蚓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土基础呼吸,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并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两种蚯蚓均可增加菜园土脲酶活性,同时壮伟环毛蚓能够促进转化酶活性提高,而皮质远盲蚓则有利于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P<0.05)。多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皮质远盲蚓和壮伟环毛蚓均能够显著提高两种土壤的生物学综合性状(P<0.05);且皮质远盲蚓对菜园土生物质量的优化作用高于壮伟环毛蚓。【结论】蚯蚓活动有助于土壤生物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其能够作为有效生物资源应用于可持续土壤管理体系。但是,蚯蚓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改变与蚯蚓自身生态类型和土壤特征密切相关。在未来工作中,根据不同土壤特征进行蚓种筛选和适宜有机物添加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正>起源于东亚和东南亚的环毛类蚯蚓与起源于欧洲的正蚓科蚯蚓是两类主要的世界性入侵蚯蚓。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外来的欧洲正蚓也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但由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