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大小是由绿量决定的,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叶面积的大小。一棵大树的绿量,是相同种类一棵小树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长才能达到的。乔灌草合理配植的绿地,生态绿量远大于草坪的平面绿量,大树产生的生态效益是非常明显的。据科学测定,大树吸收  相似文献   

2.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关注城市绿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思维、新态势,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合理增加城市绿量是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重要出路。 何为“城市绿量” “绿量”是一种新的指标,一种全新的绿地评价标准。所谓“绿量”,简单的理解就是植物的生物量,指单位面积内植物叶面积的数量。或者说,绿量的大小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这是基于植物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 ,唯一能够以自然更新方式改善环境的因素就是城市绿化 ,而在城市绿化中起主导作用、能发挥最大效益的是乔木树种。因此 ,有必要对乔木树种 ,在城市绿化中的影响及其应用对策进行探讨。一、乔木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乔木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生态作用。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其作用是通过绿化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 ,而绿量的大小 ,又取决于绿化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乔木树种 ,是指具有明显主干 ,树体…  相似文献   

4.
园林植物发挥生态效益的重要器官是植物的叶片。准确测定园林植物的功能叶片总量即园林植物的绿量,是合理测定和评价园林植物生态效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雁 《国土绿化》2011,(5):43-43
增加城市绿量是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两个方法.第一,积极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充分发挥生态效益,使城市空间同园林绿化形成的自然空间协调共存.  相似文献   

6.
论“大树进城”的作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绿化在保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市容市貌等方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于我市人口密集、地价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的现状,如何在有限的绿地面积创造出既多又快的最佳绿化生态环境效益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大树引入城市”的举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一效果。2000年,在新建的中华恐龙园、荆川园(二期)、新区中心公园、小营前广场和延东路、新区长江路、黄山路等绿带中以及一居住小区中都种植了胸径在15左右的樟、榉树、桂花、广玉兰和银杏等大规格苗,为迅速提高城市绿量,尽快形成绿化氛,丰富景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起到了好作用。然而在“大树进城”活动中也出现一些倾向性问题需研讨,笔者想就此发表孔之见,供领导和城建工作者参考。一、“大树进城”的作用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大小,归根到底是绿量决定的。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叶面积的大小。1株大树的绿量是相同种的1株小树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生长才能达到的。据科学测定,1株种在地上的大乔木,其叶面积总和可以达到其树投影覆盖面积的14倍。乔、灌、草合理配植绿地,不仅能丰富植物层次感,构成美观的体图画,其生...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大观河岸植被三维绿量及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昆明市大观河岸植被三维绿量及生态效益定量化研究,为城市滨河绿地生态改善提供指导,为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采用逐株实测的方法,测量每株植物的树高、枝下高、冠幅、胸径、树形等,运用上海绿量研究所得绿量方程计算植被三维绿量,通过三维绿量换算产生的生态效益,包括释氧固碳量、吸收SO2量、滞尘量、蒸腾量。结果表明:大观河岸植被中绿量最大的是乔木,乔木中以落叶乔木绿量占多数。生态效益以乔木的释氧固碳量、吸收SO2量、滞尘量、蒸腾量为最大,灌木和草本的非常小。河岸植被三维绿量的大小与植物树种组成、树龄、植物配置方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顾秀珍 《甘肃林业科技》2004,29(3):73-74,69
通过对白银市城市道路、街头小游园、居住区、医院、学校、工厂6类城市功能区在绿化树种选择和种植结构层次布局的研究,探求出建立合理的绿化复层种植结构是增加城市绿地绿量、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系统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改善城市生存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概述城市绿地概念及其组成、分类、功能等基础上,高度总结了现代城市绿地、绿地评价、园林绿化、园林植物、园林学科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重点概括了城市园林绿地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园林植物滞尘功能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水平的提高,园林植物生态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园林植物可以有效地阻滞灰尘,提高空气质量。主要对城市中常见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多角度分析了不同植物及群落的滞尘能力及影响植物滞尘能力的因素,以便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植物滞尘能力提供参考,进而在城市绿地规划时选择出滞尘效果较好的园林植物,并作出最佳的植物配置,更好地发挥园林植物的美学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绿化”也已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但城市污染程度也不断加深,如何增加城市绿地,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增加更多的城市绿量,以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其生态效益的优劣与大小,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提高和健康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因此,探讨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益,揭示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优化和调控城市绿地系统,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遥感数据,对昆明市城市森林的分布和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虽然整体绿地面积较大,但是大多分布在城市周围的自然区域,且多数为灌丛林,高大的乔木相对较少;城市中心绿地分布少且相对集中,不能很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采用AHP的方法计算了昆明市中心不同用地类型所需要城市森林发挥的生态效益,提出在未来的城市绿地规划中,可参考最优的权重,在加大绿化面积的同时更应增加三维绿量。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却存在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绿地的规划先天不足 对现有大多数城市来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是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绿地总是那些城市建设用地难以利用或者不好利用的土地,根本不可能考虑城市绿地“环、廊、楔、园”的科学布局、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和公共绿地服务半径的合理性。这也是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大难题。 如今,一些地方的决策层已采取声势浩大的拆违扩绿、腾地建绿措施,对城市绿地建设起到了很大的补偿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用新的思…  相似文献   

15.
胡光胜 《中国林业》2014,(15):40-41
随着人们物质需求的提高,城市环境状况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利用园林植物改造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被植物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了城市绿地的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提高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它在城市绿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园林绿化中作为新的元素被高度重视..那么,如何用好地被植物,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唐山园林绿化?在运用中要注意什么?笔者结合河北省唐山市的主要公园的地被现状解读一二。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天津开发区为例,针对"三率"指标达不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现状,提出今后城区绿化建设要在增加城市绿量,发挥绿地生态效益,提高城区环境质量方面着手。文中列举了一些可以增加城市绿量的可行途径。同时指出,合理的栽植密度,树木才能枝繁叶茂,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而重视"规划建绿",则是提高城区生态效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能力的研究是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研究的基础,也是综合评价园林植物的基础指标.对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能力的研究一直成为园林树种选择研究的热点.综述了有关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能力研究的进展和成果,红外线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运用,生物量回归方程对贮碳量的反算,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对城市绿地的调查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等,为进行城市绿地植物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能力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城市园林树种选择和城市绿地设计提供了科学量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杜菲 《绿色科技》2014,(2):54-55
指出了以植物的选择、植物的配置为前提,通过对各类植物在城市中各方面的作用,突出了城市绿化建设中植物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园林植物在城市中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可以丰富景观,也可以改善环境,从而满足了城市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绿化中存在一味追求草坪建设、拆墙透绿等忽视绿量和特色问题,提出城市绿化建设要适地建设,要有地方特点,不能简单照搬其它城市经验,追求时尚,忽视生态效益和自身特点的发扬.  相似文献   

20.
位于泉城济南东部闹市中心的燕山立交桥环境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定位于“游园、休闲、健身”;立足于营造自然景观;着眼于改善环境生态。以大绿量园林植物配置为载体,以健身型公园为主题,合理利用有限空间,化立交桥环境旧“三高”(高粉尘、高噪音、高废气)为花园式立交桥环境的新“三多”(绿量多,色彩多,健身多),变城市“热岛”的源头为水泥构筑群中脱颖而出的一方绿洲,成为省城城市立交桥环境生态建设的新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