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开琴 《蔬菜》2012,(6):51-53
以甜樱桃为试材,研究4种外源激素对自然休眠期甜樱桃花芽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花芽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效果不同,ABA、IAA在自然休眠前期促进了花芽酚类物质的积累,中期使花芽酚类物质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后期减缓酚类物质含量的降低,而6-BA、GA3的效果则相反;ABA、IAA使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而6-BA、GA3的效果则相反。ABA、IAA处理抑制了花芽休眠的解除,6-BA、GA3处理则有利于花芽休眠的解除。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喷施叶面肥是否会对库尔勒香梨花芽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对花芽分化和花芽质量的影响,选择树体生长状况相对一致的30株主干形香梨进行喷施不同叶面肥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橙品精油和氨基酸叶面肥处理后的花芽相较于对照组均促进了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酶活性,但2种处理之间的酶活性差异并不大。硝酸还原酶(NR)活性在5-8月之间一直呈上升趋势,8-9月活性稍有降低后,10月活性继续增加;经过氨基酸叶面肥处理的花芽硝酸还原酶(NR)活性最高,橙品精油处理次之。全碳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于7-8月份含量达到最高(58.254g/kg),经过橙品精油和氨基酸叶面肥处理后的花芽全碳含量显著升高。清水组中C/N维持在1.9~2.5之间,但经过叶面肥处理后8月份最高C/N为5.55,叶面肥的使用显著提高了花芽的C/N比值,从而促进了花芽的分化。综合分析,生产上喷施叶面肥(橙品精油和氨基酸叶面肥)能够提升代谢关键酶活性,提高花芽C/N比值,促进库尔勒香梨花芽分化,提高花芽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嘎啦”苹果为试材,研究了花芽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嘎啦”苹果花芽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缓慢增加,至花序分离期含量达到最高,为9.59 mg/g,然后含量下降直至盛花期;大多数氨基酸在花芽膨大时含量稍有下降,随后含量上升,至花芽开绽期或花序伸长期后又回落;在萌发期间,酸性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氨基酸.  相似文献   

4.
梨果肉褐变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问题,为深入探讨梨果肉褐变的生理机制,以易褐变品种‘宝珠’‘苹果梨’和不易褐变品种‘丰水’‘崇化大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褐变度、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梨果肉褐变程度、酚类物质含量和部分酶活性均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从幼果至果实成熟,熊果苷、绿原酸、表儿茶素是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三者含量占总酚含量的90%以上,2个易褐变品种‘宝珠’‘苹果梨’果实中熊果苷、绿原酸含量高于2个不易褐变品种‘丰水’‘崇化大梨’。从果实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看,在幼果期,单个的酚类物质对果实褐变影响不大,在果实生长后期与果实褐变相关性强的酚类物质主要有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和咖啡酸。在整个果实发育期,易褐变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均高于不易褐变品种;幼果期易褐变品种果实PPO活性与不易褐变品种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果实中PPO、PAL活性与大多数酚类物质含量均显著相关,对不同发育阶段果实褐变的研究要综合考虑PPO活性与总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以7年生甜樱桃‘红灯’和‘早红宝石’为试材, 研究了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在自然休眠期间的动态变化, 探讨了温度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甜樱桃芽酚类物质在自然休眠期间持续缓慢增加, 随休眠的结束, 含量急剧下降, 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 自然休眠结束后总酚含量降至最低。花芽中的酚类物质含量略高于叶芽, 多酚氧化酶( PPO)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差别不大; 不同需冷量的品种之间差异明显。芽中PAL活性与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而PPO活性在自然休眠期间逐渐升高。低温(5℃) 促进酚类物质的积累, 中期使其提前达到高峰并进入下降阶段, 后期加速其降低;高温(20℃) 效果相反, 变温(5℃/20℃) 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栽培模式的人参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农田参、伐林参中总皂苷、总多糖、总蛋白和总氨基酸等主要有效成分的积累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栽培模式下,土壤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与人参总皂苷含量、总蛋白质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活性与人参总皂苷含量、人参总多糖含量和总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伐林栽培模式下,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人参总皂苷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与人参总皂苷含量、人参总多糖和总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这几种酶的活性与人参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最密切。结合其它养分因子,综合土壤酶活性指标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生物活性指标,适当调节土壤酶活性,能够加速土壤中各类物质的循环与转化,增加有效成分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7年生甜樱桃红灯(PrunusaviumL.cv.Hongdeng)带有花芽的离体枝条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红灯花芽酚类物质含量、相关酶活性及萌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酚类物质含量影响效果不同,自然休眠前期低温(5℃)减缓了酚类物质的积累,中期提前达到其高峰并进入下降阶段,后期加速其降低;高温(20℃)则效果相反,变温(5℃/20℃)的效果不明显。自然休眠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温度处理对PAL和PPO活性的影响效果也不相同,低温(5℃)在休眠前期抑制PAL活性的增长而提高了PPO活性,中期使PAL活性迅速降低的同时却加速了PPO活性的升高;后期降低了PAL活性,提高了PPO活性。高温(20℃)的作用效果与低温(5℃)相反。变温(5℃/20℃)对PAL和PPO活性的影响效果不明显。低温(5℃)在自然休眠的3个阶段都能打破休眠促进萌发;高温(20℃)抑制了花芽的萌发;变温(5℃/20℃)对花芽的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化感潜力的分蘖洋葱为供体,黄瓜为受体,研究了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对黄瓜幼苗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化感潜力的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总体提高了黄瓜幼苗根际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说明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对黄瓜幼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化感潜力强(L06)、根系分泌物浓度高(1株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对应10 mL去离子水)的处理效果更佳。高浓度的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有利于土壤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转化酶及脲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果树学报》2011,(4):553-557
对苹果多酚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进行HPLC分析,并分别以可溶性淀粉和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测定了苹果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苹果多酚提取物中含有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芦丁、根皮苷等酚类物质;苹果多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苹果花芽孕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过去研究苹果花芽形态分化开始时期的基础上,对首红苹果花芽孕育过程中花芽、叶 芽生长点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IAA(吲哚乙酸)、GAs(赤霉素)、ABA(脱落酸)和ZR(玉米素核苷)的 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发现,在苹果花芽孕育临界时期内,随时间推移,IAA、GAs含量下降,ABA 上升,ZR保持高水平。因此认为,在苹果花芽生理分化过程中,IAA和GAs的低含量与ABA、ZR的 较高含量即ABA/IAA=0.25~0.66,ABA/GAs=0.37~1.47.ZR/GAs=2.67~4.25,ZR/IAA=1.7~ 1.83时对成花有促进作用,反之,则抑制成花。花芽形态分化开始后,IAA、GAs保持稳定的低水 平,ABA保持稳定的高水平,ZR又出现高峰,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何天明 《果树学报》2012,(3):338-342
以梨雄性可育系‘香梨’为对照,研究了不育系‘新梨7号’在小孢子发育期间花蕾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伴随着花芽萌动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花芽花药中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并且‘香梨’略高于‘新梨7号’。‘新梨7号’与‘香梨’脯氨酸含量均在萌芽期表现出上升态势,进入4月后‘香梨’增幅明显高于‘新梨7号’,以至在4月中旬开花时‘香梨’脯氨酸含量比同期‘新梨7号’高出数倍。在整个花芽萌动期,‘香梨’过氧化氢酶活性持续升高,‘新梨7号’在花芽萌芽前期与‘香梨’同步提高,但在4月1日达到峰值后呈快速下降趋势,以至在开花时‘香梨’花药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已高出‘新梨7号’数倍。为此,我们初步认为‘新梨7号’不育系花药内氨基酸代谢失调是其小孢子败育的重要特征,其中脯氨酸缺乏是其花粉败育的主要结果。同时,包括过氧化氢酶在内的保护性酶代谢失调与小孢子败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以7年生甜樱桃‘红灯’和‘早红宝石’为试材, 分析了自然休眠期间剥鳞和化学药剂处理对酚类物质含量及对休眠解除的影响。结果发现, 休眠花芽中的酚类物质主要分布于鳞片中, 剥鳞后, 花芽中酚类物质含量锐减。自然休眠的不同时期剥鳞对打破休眠的效果不同, 前期效果较为明显, 中期处于休眠的最深时期, 剥鳞不能打破休眠, 后期剥鳞也能打破休眠促进萌发。不同化学药剂在休眠的不同时期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同: 自然休眠前期, KNO3 和硫脲减缓了酚类物质的积累速度, 相反H2O2 加速了酚类物质的积累; 中期上述3种化学药剂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与早期相似; 后期KNO3 处理降低了酚类物质含量, 硫脲使酚类物质含量略有增加, 而H2O2 使之显著增加。在打破休眠方面, KNO3 可提前2~3 d打破休眠, 硫脲没有明显效果, H2O2 反而抑制休眠的解除。  相似文献   

13.
以3年生‘北陆’越橘为试材,对发育过程中果实花青苷含量及合成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利用3种紫外光(UV-A、UV-B、UV-C)分别照射转色期越橘果实,测定了果实中花青苷等酚类物质的含量、生物合成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从底物、酶活性、基因转录水平阐明了不同紫外光对花青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3种紫外光都明显诱导了果实花青苷的积累,特别是UV-C照射后果实花青苷含量提高了2.36倍。UV照射显著诱导果实PAL、UFGT酶活性升高,VcPAL、VcUFGT转录增强,但同时也抑制了DFR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其中PAL、UFGT酶活性与花青苷的积累极显著正相关(r = 0.807**,r = 0.894**),而DFR酶则相反(r =–0.854**)。结果表明,UV照射能诱导丙苯氨酸途径中响应紫外处理的一些关键基因的转录激活(如VcPAL,VcUFGT)或抑制(如VcDFR),并影响相应酶活性的变化,促使花青苷等酚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光质对萝卜芽苗菜总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精确调制光质和光量,以黑暗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杨花萝卜’和‘青头萝卜’芽苗菜生长、总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芽苗菜的生长、总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和PAL 活性因光质和处理时间不同而异。总体来看,下胚轴长和地上部鲜质量在培养3 ~ 7 d 增加迅速,其后增加缓慢,且总酚类物质含量也是在培养初期高于培养后期。与黑暗处理相比,紫外光(UV-B)处理显著增加了芽苗菜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相应地,芽苗菜的抗氧化能力和PAL 活性都在UV-B 处理下最高。另外,蓝光处理也显著增加了‘杨花萝卜’芽苗菜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PAL 活性。因此认为UV-B 和蓝光,能增加芽苗菜中的总酚类物质含量,提高萝卜芽苗菜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5.
苹果花芽孕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曹尚银  张俊昌 《果树科学》2000,17(4):244-248
在过去研究苹果花芽形态分化开始时期的基础上,对首红苹果花苹果花芽孕育过程中花芽、叶芽生长点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IAA(吲哚乙酸)、GAs(赤霉素)、ABA(脱落酸)和AR(玉米素核苷)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发现,在苹果花芽孕育临界时期内,随时间推移,IAA、GAs含量下降,ABA上升,ZR保持高水平。因此认为,在苹果花芽生理分化过程中,IAA和GAs的低含量与ABA、ZR的较高含量即ABA/IAA  相似文献   

16.
桃花芽休眠期间部分抗氧化代谢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寿桃’(Prunus persica L.var.densa Makino cv.‘Zhonghuashoutao’)为试材,连续2年研究其花芽在自然休眠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华寿桃’花芽在2013—2015年2年度间休眠进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不同;2013—2014年度花芽内休眠维持时间比2014—2015年度长,2013—2014年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2014—2015年度,而总氨基酸、POD活性、H_2O_2含量和AsA含量都低于2014—2015年度;2年度‘中华寿桃’花芽内休眠及其解除过程中花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而总氨基酸含量则逐渐升高,POD活性和H_2O_2含量呈相似的变化趋势;AsA含量呈现"升-降-升-降"的变化规律,但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在年度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洋葱油和大蒜提取物对灰霉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0.5 g?L-1的洋葱油和200 g?L-1的大蒜提取物即能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处理24 h后,洋葱油和大蒜提取物对灰霉菌菌丝生长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0.5和100 g?L-1,抑制率分别为89.3 %和85.9 %,48 h后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2.0和200 g?L-1,抑制率分别为90.5 %和85.6 %。然而在草莓灰霉病防治试验中,洋葱油和大蒜提取物都未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化学杀菌剂Seibear能够抑制灰霉菌菌丝生长,并且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对灰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如洋葱油和大蒜提取物。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氨基酸种类对西蓝花芽苗生长及品质特性的影响,采用6种氨基酸(甘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和谷氨酸)对西蓝花芽苗进行根施处理,以处理后西蓝花芽苗的生长指标(芽苗长度和含水率)和品质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黄酮、总酚、硝态氮、光合色素、总硫苷和萝卜硫素含量)为评价依据,筛选适宜西蓝花芽苗生长的氨基酸种类。结果表明,与CK(蒸馏水)相比,不同氨基酸处理提高了西蓝花芽苗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了硝态氮含量,抑制了总硫苷的积累,其中甲硫氨酸处理后西蓝花芽苗中可溶性糖含量(w,后同)(650.64 mg·g-1)、萝卜硫素含量(904.17μg·g-1)增加最为显著,分别比CK显著提高28.42%和123.71%。研究结果可为氨基酸处理在西蓝花芽苗提质增效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寒富’苹果的花芽为试材,设置梯度低温(-25、-30、-35和-40℃)处理,研究顶花芽和腋花芽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对低温的响应特点及对花芽低温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顶花芽和腋花芽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顶花芽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一直高于腋花芽。腋花芽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是在-35℃达到高峰后显著下降;顶花芽的则是在-35℃达到最低点后显著升高。腋花芽的脯氨酸含量在-35℃达到高峰后保持在较高水平,顶花芽的则是在-35℃达到最低点后显著升高。腋花芽的MDA含量在-35℃之前保持在较低水平,此后迅速上升;顶花芽的MDA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腋花芽。由此认为,腋花芽的渗透调节物质对低温的响应能力强于顶花芽,应是腋花芽低温适应性强于顶花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丹霞苹果树体器官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先锋  张玉龙  刘和 《果树学报》2004,21(6):606-608
对丹霞苹果树体中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含量在年周期内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丹霞苹果树的根、枝、叶和芽中均有酚类物质的存在,平均含量(以干重计)范围为25.8~84.5mg/g;酚类物质在丹霞苹果树体中的分布随器官组织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粗根韧皮部和细根中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组织中的含量;粗根木质部和1年生枝木质部中酚类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器官组织中的含量;粗根韧皮部、细根、1年生枝韧皮部、叶芽和花芽中酚类物质含量均于休眠期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