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果树》2015,(3):36
<正>据《中国果业信息》报道,山核桃疮痂病是一种真菌病害,2013年美国佐治亚州山核桃产量因山核桃疮痂病减产近半。疮痂病影响了该州两大山核桃主栽品种:Desirable和Stuart。佐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欲选育抗疮痂病的且果实个大、品质好的山核桃品种。研究发现不同品种山核桃对彼此间的疮痂病菌存在抗性。目前,那些品质好且抗疮痂病的品种已进入田间  相似文献   

2.
柑橘疮痂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疮痂病(Citrus scab)是柑橘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为害新梢、幼叶和果实,影响柑橘生长发育,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在柑橘上,Elsino?属中的3个种可引起疮痂病,即由Elsino?fawcettii引起的普通疮痂病(Citrus Scab,CS);由E. australis引起的甜橙疮痂病(Sweet Orange Scab,SOS)和最近在柠檬上分离的1个新种E. citricola。由于离体条件下这些病菌生长极其缓慢,国内对柑橘疮痂病的研究主要局限在病害的化学防治方面。关于柑橘疮痂病的病原种类、病菌的遗传和致病性变异、致病机制和病害快速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均相对匮乏。然而最近国外在这些方面却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本文就柑橘疮痂病的病原菌种类、地理分布和快速检测、病菌毒素的合成、防治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以期满足读者对柑橘疮痂病的全方位了解。  相似文献   

3.
大生M—45防治柑橘疮痂病药效和适宜喷药次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疮痂病是世界性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防治该病早期完全依赖铜素杀菌剂的传统品种--波尔多流,以后人们发现多次使用波尔多液伎秀发橘锈螨,故1960-1970年代以后,推荐防治柑橘疮闸病药剂,春梢期使用波尔多液,幼果期改用苯并咪唑类药剂,这样,波尔多液为代表铜素杀 剂和苯并咪唑类的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成了防治柑橘疮痂病的主要药剂。但在1980-1990年代以后,国内外相继证明,柑橘疮痂病菌对苯并咪唑类药剂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在柑橘生产中杠并咪唑类药剂防治疮痂病的药效已大不如从前,许多地区出现了苯并咪唑类药剂已不能疮痂病菌为害的严重局面。因此,寻找新的取代药剂已成为防治柑橘闸病的当务之急,现将80%WP大生M-45防治柑橘疮闸病药效和适宜使用次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报道(2012年8月),来自匈牙利科学院植物保护学院的研究人员调查了苹果集成栽培和有机苹果园内抗疮痂病和易感疮痂病品种的产量、虫害发生和果实质量参数。此项研究在匈牙利进行,为期4年,研究人员评估了高密度集成栽培苹果园和有机苹果园里10个苹果品种(5个抗疮痂病品种,  相似文献   

5.
柑橘疮痂病是影响柑橘果实品质和柑橘生长的一类主要病害,一般在春季的春梢萌发期和花谢2/3的幼果初发时期容易侵染,柑橘疮痂病的病菌可在适宜的温度下随雨水和风传播,在不同的年份均可发生,2007年受巴斯夫(中国)投资公司委托,结合柑橘的物候期对70%品润干悬浮剂防治柑橘疮痂病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柑橘疮痂病是柑橘产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每年3月下旬,当气温上升至15℃以上和有阴雨时,病菌又开始活动并产生分生孢子。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通过伤口或者表皮侵入春梢幼嫩叶片、枝梢、花及幼果中危  相似文献   

7.
正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1发病原因番茄疮痂病病原物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owson,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链生,两端钝圆,极生单鞭毛,有荚膜,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发育的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40℃,最适温度为27~30℃,在  相似文献   

8.
杨文才 《园艺学报》2013,40(9):1731-1740
 由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引起的番茄疮痂病是严重影响番茄生产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病原菌小种的快速变化,特别是X. gardneri 的扩散,加速了人们对抗性遗传、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工作。迄今已经定位了3 个抗T3 小种的基因、5 个抗T3 小种的QTL 和3 个抗T4 小种的QTL,并对部分基因或QTL 进行了精细定位,建立了标记辅助选择体系,育成了抗T4 小种的品种。本文将就这些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番茄疮痂病抗性遗传研究和育种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抗番茄疮痂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1 发病原因 番茄疮痂病病原物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 toria(Doidge)Dowson,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链生,两端钝圆,极生单鞭毛,有荚膜,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发育的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40℃,最适温度为27~30℃,在59℃条件下,经10分钟可致病菌死亡.该病菌除侵染番茄外,还危害甜(辣)椒.  相似文献   

10.
我县有温州蜜柑3000hm~2,270多万株,每年因柑桔疮痂病损失产量200多万kg。疮痂病已成为本地温州蜜柑的主要病害之一。据分析,以往防治效果不好的原因是没有根据气象情况灵活喷施农药。由于春季降雨日数多,温湿度极适宜疮痂病病菌繁殖侵染,正确掌握喷药时间、次数、方法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邱柱石 《广西园艺》2006,17(2):24-26
柑桔疮痂病是广西许多柑桔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温州蜜柑、槿柑、沙田柚等品种,红(木黎)檬等砧木品种也可受害.笔者等1980年在原广西柳州地区农科所及广西柑桔黄龙病防治研究小组的试验果园发现一些(木黎)檬和来檬品种上的疮痂病比温州蜜柑上的更为严重,一些与严重发病的(木黎)檬或来檬品种相距不足1 m的温州蜜柑上根本无病,一些以红(木黎)檬作砧木的温州蜜柑植株未发现疮痂病,而其砧蘖上却十分严重.为了弄清其真相,笔者等随后进行了一些调查.为了叙述方便和区别于常见的柑桔疮痂病,本文暂将红(木黎)檬上的疮痂病定名为柠檬疮痂病.近年广西各地反映,柑桔疮痂病有渐趋严重之势,而且夏秋梢也与春梢一样受到严重危害,在发生期上与柠檬疮痂病有相似处.为了更有效的控制此类病害的发生,加大力度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为此,笔者将1980年对柠檬疮痂病的调查结果整理于后,以供有意者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1 病害症状表现与品种抗性梨黑星病又名疮痂病、霉病,是我国梨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最主要病害,特别在陕西、安徽、河南等酥梨产区流行严重,造成巨大损失。此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梢和冬芽上越冬,也有以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地区的蔬菜生产中,大椒栽培上常见的病害有辣椒病毒病、辣椒炭疽病、大椒疮痂病、大椒果实日灼病、果实软腐病以及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近年来,由于菜田老化、病菌增多、品种抗性降低、管理不当等原因,病害发生种类又有增加,如发现了大椒菌核病。  相似文献   

14.
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世界许多地区均有分布,是一种世界性传播病害。上世纪90年代,该病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山西和北京等地区传播发生危害严重。临沂市是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我地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笔者对临沂市番茄疮痴病的发病条件、传播途径、致病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控制该病危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柑橘疮痂病是影响柑橘果实品质和柑橘生长的一类主要病害,一般在春季的春梢萌发期和花谢2/3的幼果初发时期容易侵染,柑橘疮痂病的病菌可在适宜的温度下随雨水和风传播,在不同的年份均可发生,2007年受巴斯夫(中国)投资公司委托,结合柑橘的物候期对70%品润干悬浮剂防治柑橘疮痂病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疮痂病是马铃薯的一种重要病害,除了土壤极酸地区外,各地均有发生,严重影响马铃薯品种和产量。发病初期,先在薯块表皮上产生浅褐色细小隆起的瘤状疮痂,后扩大或合并成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型大病斑。到后期,病部细胞组织木栓化,使病部表皮粗糙,开裂后病  相似文献   

17.
消除菌源 ,把好南丰蜜桔疮痂病初次侵染期早防早治关 ,是杜绝南丰蜜桔疮痂病危害的关键措施。2 0 0 2年南丰蜜桔采收季节 ,笔者到部分乡、村进行调查 ,发现各地疮痂病仍然发生普遍 ,一般桔园疮痂病果率 2 0 %~ 30 %左右 ,较重桔园病果率达 78.9%。这是与病害初次侵染期未及早进行药剂防治分不开的。2 0 0 2年《江西园艺》第 1期曾刊出本人撰写的《南丰蜜桔疮痂病日益猖獗原因及防治对策》一文 ,文章阐明危害南丰蜜桔最普遍而严重的疮痂病害是否发生和严重发生由 4个因素来决定 ,即菌源、气候、品种和栽培技术 ,而菌源又是决定性因素。当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果树》2017,(Z1):78-82
梨黑星病(Pear scab)也称为疮痂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梨树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和纳雪黑星菌(V.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梨黑星病主要危害梨果实和叶片,梨对黑星病的抗性与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和黑星病菌生理小种等有关,而品种的抗病性与其抗病性遗传、组织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等有关。就梨抗黑星病的抗病性遗传、抗病机制、抗病基因分子标记与定位等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吉首市椪柑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周 《西南园艺》2005,33(1):54-55
疮痂病是椪柑最常见的一种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枝梢和果实等幼嫩组织,严重时引起大量幼果和叶片扭曲变形甚至脱落,明显减弱树势,严重地影响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吉首市一些桠柑园疮痂病发生较为严重,个别橘园发病率高达60%。  相似文献   

20.
桃树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桃树疮痂病是桃树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树梢和叶片。果实受害,初期肩部多发生暗绿色近圆形小点状病斑,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变为紫黑色,严重时常多个病斑合并成一片。病菌只侵入表皮,受害部位停止生长,但果肉仍继续生长而导致裂果现象。树梢受害,病斑初呈椭圆形浅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