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明 《养殖技术顾问》2011,(11):242-242
我国对虾养殖业自1996年遭受大规模暴发性虾病的侵害,养殖产量开始出现大幅下滑,造成整个生产状况跌入低谷。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全国扩大科研,推广单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虾病的防治研究。广大的养殖生产者也进行积极不懈的探索,取得明显的成果,特别是高位池的发展较快。笔者从事  相似文献   

2.
对虾暴发流行病的一种新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1996年我国河北、山东人工养殖的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暴发流行的虾病进行了病原学研究,发现引起本次虾病暴发流行的病原是迄今尚未见报道的对虾的一种新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对虾肝胰腺,导致细胞严重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虾病的困扰严重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尤其在1993年,我国沿海养殖对虾大面积暴发虾病,给养虾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产量大幅度下降,经济损失惨重。造成全球虾病大规模暴发的原因很多,除生态环境破坏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病毒的感染。自从1974年Co...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强,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对虾病毒病也日趋严重。我国沿海地区自1992年下半年开始虾病大流行,日趋严重。对虾暴发流行性病毒病使我国1993年~1994年对虾绝收面积达50%以上,产量从24万吨跌落到4万吨。虽然国内外对对虾病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药物治疗或预防接种仍无法应用于生产。因此如何通过饲养管理来预防、控制虾病毒病的发生是养虾业的关键。1选择优良或高健康虾苗要看虾的清洁程度、活力及在阳光下的稳定状况及游泳行为等。除…  相似文献   

5.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病属我国对外虾病检疫对象,可感染多种对虾。由于受感染的虾种类多,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它对斑节对虾养殖的危害尤为严重,曾给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养虾造成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虾类养殖业发展迅速,短短几年内养殖面积就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前几年开始暴发流行的传染性虾病又几乎使养虾业面临灭顶之灾,虽然不少研究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虾病的研究,至今尚无有效的药物防治虾病的暴发和蔓延,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是研究者们多年来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自1993年暴发性对虾病毒病发生以来,近几年虾病虽有控制,但至今无特效药根治。全国各地养虾经济效益严重滑坡。导致养虾效益下降的原因,固然有虾病的侵扰,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养殖品种单一 迄今为止,仍有不少生产单位认为虾池只能用来养虾,不能进行其它品种的养殖。所以一旦虾病肆虐,只能任虾池荒芜。权威人士指出:在同一地区单养某一品种,对环境有破坏作用,不利于生态平衡,更不利于养殖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8.
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浙江省宁波饲料有限公司郑胜江1993、1994连续二年,我国发生养殖对虾大面积病死。虾的死因是对虾染患爆发性肝胰腺坏死病。病虾的最初症状是在肝胰腺下部以及二侧呈弥散状白色包膜增生。约在之后的10—15天内,白膜迅速不断向上...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mei)又称凡纳对虾或万氏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入我国,因其具有对水环境抗逆能力强、营养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虾体含肉量大、对盐度适应范围广、离水存活时间长和抗病力强等优点,与斑节对虾、日本对虾成为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种。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1994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人工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强度不断增加,养殖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目前世界上各地虾类养殖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对虾类养殖业发展威胁最大的问题是虾病的流行,每年因虾病造成的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因对虾养殖中的排泄物增加及其它原因使沿海海水污染日趋严重,新的虾病不断出现。在浙江省宁波,舟山等地发生了中国对虾肠道节结病。肠道节结病是一种新型虾病,在文献中少有报道。这种虾病发病急,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一年多努力,成功地完成了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河口地区对虾病毒病的病原鉴定及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这是我国虾病毒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并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跨人国际先进行列。 1992年以来,我国由南至北发生虾病大流行,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引起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的重视,虾病防治也被纳入我国动植物重大病害的综合防治项目。去年8月,中科院上  相似文献   

12.
《饲料工业》1994,15(3):1-1
全国虾病综合防治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近几年,我国人工养殖对虾生产发展迅速,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但是,1993年我国虾病十分严重,受害面积达总养殖面积的70%,许多地方绝产,虾农损...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 80年代以来 ,世界沿海各国的对虾养殖业蓬勃发展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企业化发展 ,其病害也日益突出 ,特别是对虾病毒性的疫病已成为阻碍这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黄头症病毒 (YHV )、桃拉综合症病毒 (TSV)和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IHHNV )等病毒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 ,除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之外 ,还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对虾病毒病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世界虾病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本文就近年对虾病毒病的研究与动态进行概述 ,并对虾…  相似文献   

14.
虾的镰刀菌病在国外已有报道。特别是日本此病很流行,死亡率可高达90%”,对虾类养殖危害很大。其病原为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该菌可通过感染病虾传播。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养虾业发展很快,并从国外大量引进亲虾孵育虾苗。1992年3月22日在抽取某水产养  相似文献   

15.
张勤  张振奎 《猪业科学》2001,18(2):72-74
海虾淡养是指将海水虾类经淡化后放入淡水中进行养殖的一种方法。由于近年来虾病的 广泛流行,使海水养虾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摸索新的养殖模式和方法,不少省市进行了淡 水养殖刀额新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的新尝试,并获得了成功,为发展海水虾的养殖找到一条新 的途径。我市近两年来也进行了刀额新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试验和刀额新对虾人工育 苗试验,获得可喜效果,并初步总结出养殖技术要点。 1 品种介绍 1.1 刀额新对虾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俗称基围虾,亦称砂虾、泥虾、 土虾等,属对虾科、新对虾属,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沿海,其壳薄体肥,肉嫩味美 ,且生命力强,常能以活虾面市,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 。 刀额新对虾体色土黄到棕褐色,额角上缘6~9齿,下缘无齿,无中央沟,第一触角上 鞭约为头胸甲长的1/2。刀额新对虾属中型虾  相似文献   

16.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讲座(一)——日本对虾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对虾肉质鲜美,个体大,花纹艳丽,离水后较长时间不会死亡,有利于活虾的长途运销,在国际市场上虾价也比较好。在我国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流行性虾病以后,日本对虾人工养殖面积迅速增加,在北方一些地方出现了养殖日本对虾热。现将日本对虾的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农业部渔业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最近在沪召开了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精心组织、把握机遇、合理利用资源,为实现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第二次创业重振雄风。 近5年来,我国养虾业曾经历了虾病爆发、遭受严重损失的低谷阶段。为此,全国上下各级有关领导、渔业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都十分关心和重视虾病的综合防治,并采取了积极措施,使对虾养殖业逐渐走出低谷。1993~1996年全国对虾总产量虽一直徘徊在6万  相似文献   

18.
<正> 养殖对虾的主要病害除了常见的黄鳃病、黑鳃病外,近年又发现了新的病种——中国对虾肠道节结病。这种虾病发病急,感染快,死亡量大,且由于虾池清淤不彻底及水质严重污染,形成了恶性循环,发病时间日趋提前,病虾体长越来越短,导致养虾减产越来越严重。例如,1991年舟山市发现中国对虾肠道节结病的时间为8月7日,当时对虾体长约10厘米,1992年发现此病的时间几乎提前一个月,病虾体长仅7厘米左右。以前对这种对虾疾病唯一补救的办法是提高捕捞,即一旦发现病虾马上全池起捕,这样虽可挽回一些损失,但亏损仍很大。因此有些地方的虾农对养虾失去了信心,严重地影响了养虾业的稳定发展。中国对虾肠道节结病的生要症状是,在  相似文献   

19.
张道波 《饲料工业》1997,18(9):37-39
谈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及防治青岛海洋大学张道波马生生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行业的龙头产业,对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带动作用。可以说没有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沿海农村经济的富裕,尤其是对于北方三个养虾大省辽宁、河北和山东,更是功不可...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对虾养殖为国家创汇作出了积极贡献,年创汇额达到7亿多美元。但在1993年虾病暴发,养殖对虾大量死亡,损失惨重。一、“虾瘟”流行的特点:这次“虾瘟”的特点是,发病早,来势猛,传播快,面积大,范围广,死亡重,治疗难。这次“虾瘟”流行,遍及我国南北各地,且发病季节比往年提前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另一特点是,历年条件好的地区,换水勤、换水量大的虾池,发病早,病情重;而历年条件差的地区,换水量小或不换水的半封闭或封闭虾池,则不发病或发病晚,病情轻。引进的外来虾种比本地的东方对虾发病期要早一段时间,即它们先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