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瘤胃液的pH值对奶牛的健康影响深远.正常瘤胃液的pH值在5.5~6.8之间变化,最佳pH值在6.0~6.3之间.瘤胃pH值在6.0时比较理想,在该状态下原虫和纤毛虫都可以迅速生长,从而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挥发性脂肪酸是奶牛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影响瘤胃液pH值的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2.
瘤胃液渗透压和pH值是决定反刍动物灌注营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灌注缓冲液的浓度及缓冲液与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比例控制着瘤胃液的渗透压与pH值。本试验用4只灌注营养的绵羊,分6个缓冲液水平研究了缓冲液对瘤胃液渗透压与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缓冲液储备液与挥发酸储备液重量之比为4.39~6.58,且缓冲液灌注水平为84.7~127.2g/kgW0.75时,灌注绵羊的瘤胃液渗透压与pH值可处于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pH值变化与体细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604份,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乳汁的正常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50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在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全自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研究了蛋白质来源不同的4种日粮(豆粕,豆粕 棉粕 菜粕,鱼粉 棉粕 菜粕,膨化大豆)对泌乳奶牛瘤胃微生物发酵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来源的日粮对泌乳奶牛瘤胃液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瘤胃液pH值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一是能增加奶牛的采食量,提高和稳定奶牛的产奶量,同时能保持乳脂率不下降。二是能使牛的瘤胃及肠道内溶物和体液的氢离子浓度保持正常,缓冲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对氢离子浓度的影响,防止瘤胃酸度上升,使瘤胃的pH值保持在6.2~6.8(在此范围内瘤胃有最好的消化机能),以利于瘤胃中细菌的有效繁殖。三是冲淡瘤胃液,增加瘤胃液的外流速度,同时增加乙酸的浓度,提高乙酸、丙酸的比例,进而提高牛奶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液pH值、VFA以及血液中VFA含量的影响。选择8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和4∶6的日粮,预饲期15 d,采样期3 d。结果表明,高精料组(HC组)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低精料组(HR组)(P<0.05);在采食后3 h,HC组与HR组瘤胃液pH值均下降至最低值,分别为5.71和6.08。除了乙酸含量外,HC组瘤胃液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分别比HR组提高4.99%、5.58%、21.81%、17.95%、18.27%、1.66%。HC组血浆中各种VFA的含量均高于HR组,其中丙酸、丁酸含量两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HC组瘤胃液以及血浆中乙酸与丙酸比值均低于HR组,但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C组瘤胃液乙酸、丙酸、TVFA浓度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HR组在采食后3 h达到最大值,两组日粮血浆中VFA浓度均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恢复到采食前水平。结论:高精料日粮导致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和血浆中VFA含量增加;瘤胃液VFA生成速率HC组高于HR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前胃灵"散剂对奶牛投药后的比试验观察,探明"前胃灵"散剂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方法250g/200kg.bw,1次/d,口服,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2h、给药后4h进行检测奶牛瘤胃液的pH值,纤毛虫的活力及纤毛虫的数量。结论"前胃灵"散剂能调整瘤胃液的pH值,中和瘤胃内的酸性产物,使瘤胃液的pH值恢复到健康水平,pH值在7.3-7.4的水平。"前胃灵"散剂能提高瘤胃纤毛虫的活力,明显增加了纤毛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饲喂经过接种乳酸菌的青贮饲料可以提高奶牛或肉牛的生产性能,这可能是由于乳酸菌在其中发挥了益生菌的作用,但目前对于这种原因仍不清楚。在研究这种现象时提出一个问题,是否来自青贮饲料的乳酸菌进入了瘤胃液,并在其中存活?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体外法检测来自接种和非接种的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是否进入了瘤胃液。用玻璃罐制备小麦和玉米青贮饲料,接种10种商用乳酸菌菌种中的任何1种,处理为接种组和未接种组。青贮后,将2.5g青贮料样本添加到25ml经加热灭菌或过滤除菌的瘤胃液中,同时添加5g/L的葡萄糖,在39℃下培养48h。瘤胃液的分析内容包括:pH、乳酸菌计数以及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在培养过程中,瘤胃液pH降低;无论是加热灭菌还是过滤除菌的瘤胃液,其中均有大量乳酸菌生长。但是,经过加热灭菌的瘤胃液中既有挥发性脂肪酸,又含有乳酸;而过滤除菌的瘤胃液中仅有挥发性脂肪酸。结果表明:乳酸菌可以从青贮饲料进入瘤胃液中,并在其中生存。这些乳酸菌与瘤胃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应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阐明青贮饲料接种乳酸菌在泌乳奶牛中如何表现出益生菌效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奶牛过食碳水化合物饲料,饲料在瘤胃内迅速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及有毒物质致使瘤胃液pH值下降,并通过瘤胃壁的渗透和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引起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种机体代谢疾病。  相似文献   

10.
隐性乳房炎患牛乳汁pH值变化与体细胞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奶牛乳样604份, 测定乳汁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 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正常乳汁的pH值在6 4~6 6之间; 体细胞在20万~5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6 6~6 8之间; 体细胞在50~15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6 8~7 0之间; 体细胞在150万~50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7 0~7 2之间; 体细胞大于500万/mL时, 奶牛乳汁pH值在7 2以上。  相似文献   

11.
观察添加刺五加提取物对绵羊瘤胃发酵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以揭示其对瘤胃发酵影响的机理。选择6只健康的小尾寒羊,随机分为2组,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分别添加0、50mg/kg刺五加水提取物。不同时间点采集试验羊的瘤胃液,测定pH值、氨态氮(NH,-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收集试验动物粪便,测定日粮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的添加可以降低绵羊瘤胃NH,-N浓度,使瘤胃液pH值变化趋势减缓;明显提高日粮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提高瘤胃液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P〈0.05)。该试验为刺五加添加剂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对中草药添加剂日粮在反刍动物中的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奶牛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的累积,瘤胃pH值长时间介于5.0。5.5之间,从而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多发生于高产奶牛群中。泌乳初期和中期奶牛日粮及饲养管理的变化均会导致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继而造成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消瘦、蹄叶炎、角化不全-瘤胃炎-肝脓肿综合征、粪便粘稠度下降、乳脂率下降等。本文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继发症状等方面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镁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作为酶促反应的辅酶因子参与体内主要代谢途径。细胞外的镁对于动物机体正常的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骨骼矿物元素沉积至关重要。氧化镁是反刍动物饲料中应用最广泛的无机镁源,属于碱化剂,提高瘤胃pH值,可以提高乳腺对血代谢物的摄取,提高乳脂率。奶牛属反刍动物(草食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四个胃,而且瘤胃液pH值调节是产奶牛饲养的关键。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日粮中小苏打与氧化镁按照2∶1的比例添加,小苏打的添加量为1%~1.5%,氧化镁的添加量为0.5%~0.7%。可以有效调节瘤胃液pH值,使奶牛有一个较好的瘤胃内…  相似文献   

14.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3期瘘管奶牛体外发酵试验,分别饲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200 mg大豆黄酮/d)Ⅱ组、(基础日粮+200 mg染料木素/d)Ⅲ组,于采食后0、2、4、6、8 h采集瘤胃液进行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分析,旨在探讨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二者对瘤胃各时间点pH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瘤胃液NH3-N浓度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相似,饲喂后0、2、6、8 h NH3-N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饲喂后4 h,染料木素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中丙酸浓度各处理组间在相同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发酵后4~6 h染料木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大豆黄酮对奶牛瘤胃发酵未产生影响,染料木素对瘤胃NH3-N、乙酸和TVFA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奶牛日粮的营养密度也随着精料比例加大而增加。高产奶牛采食高能量、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日粮时,有机酸在瘤胃内大量蓄积,造成瘤胃pH值降低,当瘤胃pH值每天低于5.6,累计时间达到3~5小时即出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  相似文献   

16.
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pH变化与体细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若干份(604份),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乳pH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乳汁的正常pH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万~50万个/ml区间时,奶牛乳汁pH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万~150万个/ml区间时,奶牛乳汁pH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万~500万个/ml区间时,奶牛乳汁pH在7.0~7.2之间;体细胞大于500万个/ml时,奶牛乳汁pH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17.
高精料喂养奶牛可导致其瘤胃形成大量挥发性脂肪酸积聚,导致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瘤胃液pH值降低,革兰氏阴性菌快速且大量崩解,刺激内毒素释放。探讨内毒素与高精料导致奶牛酸中毒的相关研究,可为科学养殖奶牛、减少内毒素对奶牛生产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主要从奶牛内毒素的产生及其影响机制、内毒素对奶牛生产的具体影响,以及防控处置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pH值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下时.电导率值在4.40~4.75ms/cm之间、pH值在6.50~6.80之间;体细胞数在50万-500万个/mL以上时.电导率在5.20~9.00ms,cm之间、pH值在6.80~7.20;体细胞数在500万以上,电导率值在9.00ms/cm以上、pH值在7.20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数相关性不明显,可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9.
嗜热毛壳菌纤维素酶对小尾寒羊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不同水平嗜热毛壳菌纤维素酶对小尾寒羊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动物为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小尾寒羊公羊(平均体重为45 kg),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3%、0.6%和0.9%4个水平酶制剂,采集瘤胃液测pH值、氨氮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试羊瘤胃液平均氨氮浓度的变化范围为10.01-12.80 mg/dL,各组之间相同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平均pH值在6.50-6.80范围内变动,试验组pH值低于对照组(P<0.05),以0.6%水平较好。各组试羊瘤胃乙酸、丙酸及总 VFA浓度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即喂料后逐渐上升,其中乙酸和总VFA浓度在2 h后达到最高点,丙酸浓度在4 h 达到最高点,随后平稳下降于饲喂前降至最低点,再次采食后又重复出现此规律。试验组瘤胃乙酸和总VFA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以0.6%水平组最高。  相似文献   

20.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