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芽胞杆菌N42、B381及N42 B381的培养物免疫兔体后,可明显增强其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细菌的能力,说明N42、B381有明显促进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芽胞杆菌N42、B381及N42+B381的培养物免疫兔体后,可明显增强其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细菌的能力,说明N42、B381有明显促进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甘肃寒旱区苜蓿根瘤菌抗逆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1个分离自甘肃5个不同生态区域的苜蓿根瘤菌株耐酸、耐碱和耐盐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武威菌株耐盐能力最强,天水菌株耐酸能力最强,定西菌株大多数表现出突出的单一抗性,甘南菌株大多数兼备抗酸、抗碱等多抗能力;筛选出12个抗逆能力较强的菌株,其中W A 24菌株能在55 g/L N aC l盐培养基上生长,DA 53、QL 31B和TL 47菌株能在pH 3.5的酸性培养基上生长,DL 67和GA 26菌株能在pH 12的碱性培养基上生长。QA 33B菌株既能在50 g/L N aC l盐培养基上生长,又能在pH 12的碱性培养基上生长,DA 42、GL 21和W A 32可在pH 4.0~12的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邢台和秦皇岛地区致蛋鸡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的分子分群情况及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PCR法和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对临床分离的42株致鸡卵黄性腹膜炎E.coli的系统进化分群、耐药基因和12种抗菌药物耐药表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2株分离菌株中属于A、B1、B2、D群的分别有7株、9株、14株、12株,以B2+D群流行为主;42株分离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性,其中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磺胺间甲氧嘧啶、多西环素等9种药物耐药率在45.24%以上,对其它药物耐药率在19.04%~38.10%,耐12种、9种抗菌药物分离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19.05%、16.67%;42株分离菌株中耐药基因tetA、Sul1、TEM、Sul2、mcr-1、floR、SHV、tetR检出率在59.52%以上,其它耐药基因检出率为14.29%~38.10%;ESBLs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多肽类和酰胺醇类7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符合率在52.6%以上,其中酰胺醇类、多肽类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符合率为100%。本实验为致蛋鸡卵黄性腹膜炎E.coli防控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菌株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通过培养特性、镜检、生化试验、PCR和血清型鉴定等,对疑似发病禽的116份病料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并采用Kind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试验共分离到42株禽源沙门氏菌,其中包含5个大群11种血清型。B群30株、A群2株、D群7株、C1群2株、C2群1株,其中以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菌株。42株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20%,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呋喃唑酮、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达50%以上,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7.62%,且41株分离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结果表明,目前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优势流行株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菌株呈现较严重的耐药性。本研究为指导临床用药及禽源沙门氏菌的综合防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牦牛源蜡样芽胞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本实验对其进行了细菌形态学观察、16S rDNA PCR和序列比对、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分析。结果显示:56份牦牛奶样,分离出135株细菌,对分离菌进行16S rDNA PCR并测序,其中有42株为蜡样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75%(42/56),占总检出细菌的31.11%(42/135);其中分离菌株B2019 16S rDNA PCR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同源性为88.6%~99.3%,运用Mega7.0将分离菌株B2019与6株参考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在动物回归试验中小鼠腹泻,剖检小鼠发现肝脏肿大,肺脏边缘有出血;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麦迪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和米诺环素等13种抗生素表现出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表现为中介,对其他16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是一株具有较强致病性的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从健康的成年犬粪便中分离出11株菌株,采取抑菌试验筛选得到5株动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animalis) B5、B8、B9、B10、B11。5株菌株均有着良好的生长优势、产酸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菌株B5和B11在pH 2.0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达50%以上;在0.3%胆盐浓度下,5株菌株存活率高于70%;B8有较强的自凝聚能力,5 h可达到63.78%;B9的表面疏水能力高达90.07%;5株菌株对青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普遍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及万古霉素不敏感;溶血试验表明所选动物乳杆菌为无毒菌株。因此,这5株动物乳杆菌可作为潜在的益生菌菌株应用于犬食品中。  相似文献   

8.
将两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弱毒株在SPF鸡体内连续传代至第5、第6代时,出现明显的法氏囊萎缩和B:B指数下降,表明IBDV弱毒株在鸡体内连续传代后毒力增强。为进一步阐释哪些基因位点导致了上述毒力的变化,本试验测定了基础弱毒株及其在鸡体内传代后各个代次毒的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后发现VP2蛋白253位氨基酸发生了由H到Q或N的变异,表明VP2蛋白253位氨基酸的替换可能会增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鸡体内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铁硫簇蛋白对肠炎沙门菌致病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C50336) suf B基因缺失突变株(C50336Δsuf B),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探究Suf B蛋白在肠炎沙门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缺失株C50336Δsuf B与野生型菌株和回复菌株相比,其生长速度、生化特性无明显差异,但其对酸性应激、H2O2处理和高渗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下降,在血清中存活率明显降低。动物实验结果显示,suf B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毒力和体内存活能力均严重下降。本研究证实suf B基因与肠炎沙门菌毒力密切相关,为进一步阐释肠炎沙门菌感染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两种真菌病害病原的抑制作用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钼蓝比色法、乙炔还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分离自5种植物根际的19株细菌溶磷、固氮和分泌生长素特性;用平板对峙生长法测定了19株细菌对黄瓜枯萎病菌和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其中8株优良细菌。结果表明,菌株Bacillus subtilis LM4-3固氮酶活性较高[244.88 nmol C2H4/(mL·h)];菌株B. subtilis LHS11-1溶磷能力较强(205.77 mg/L);菌株PGRS-3分泌IAA能力较好(40.78 μg/mL)。5株菌株能够有效拮抗黄瓜枯萎病菌,其中B. subtilis FX2-1抑菌活性较强(活菌抑制率69.07%,发酵液抑制率51.73%)。7株菌株能够有效拮抗小麦根腐病菌,其中B. subtilis FX2-1抑菌活性较强(活菌抑制率 78.17%),B. subtilis LHS11-1发酵液抑制率高达81.52%。其他具有较好促生或拮抗上述两种病原真菌的菌株经鉴定,分别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 cereus,菌株XX1)、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菌株F1-4和LX22)、简单芽孢杆菌(B. simplex,菌株XX6)和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XX5)。  相似文献   

11.
几株芽孢杆菌产消化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N1、SH、TCP、B1、B2株产生消化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能力,采用鉴别培养基进行筛选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菌株产消化酶的能力相差很大,其中地衣芽孢杆菌产淀粉酶的能力最强,产蛋白酶的能力较弱,不产脂肪酶;B1株纳豆芽孢杆菌产蛋白酶的能力最强,产淀粉酶能力却最弱;除地衣芽孢杆菌,其他6株芽孢杆菌都产生脂肪酶。  相似文献   

12.
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分型及外膜蛋白H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国内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基因的变异情况及与荚膜型之间的相关性,本试验采用PCR方法对44株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荚膜分型和ompH基因的扩增测序。结果显示,44株菌株中22株为荚膜A型,17株为荚膜B型,5株为荚膜D型;44株菌株的ompH基因开放阅读框在1 002~1 056bp之间;SignaIP 4.1预测结果显示,信号肽为N端20个氨基酸残基;ProtParam分析结果显示,成熟蛋白氨基酸残基数量在313~331aa之间,推测的分子质量在33.83~36.46ku之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4株菌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6.2%~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86.0%~100.0%;ompH基因核苷酸序列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荚膜A型、B型和D型菌株分别在不同的分支。试验结果表明,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基因在不同血清型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荚膜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国内水貂出血性肺炎病原绿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型分布,2002—2010年间从国内5个省水貂养殖场暴发出血性肺炎的水貂肺中分离获得45株绿脓杆菌,测定了分离株的生化特性、血清型、抗生素敏感性和对小鼠和水貂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主要生化指标除甘露醇和ONPG与人医临床分离株的不同外,其余均与绿脓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相同。45株菌共分为3种血清型:G型(42/45),B型(2/45)和I型(1/45),此结果与国外近几十年流行的水貂出血性肺炎和人医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主要流行血清型相同。45株菌对5种抗生素均较敏感,敏感性与分离的年份和菌株的血清型无关系。经动物试验证明,所选的4株菌毒力均不同,2株B型菌株毒力均较G型弱,4菌株对水貂的毒力均强于对小鼠的毒力,说明菌株对水貂较易感。  相似文献   

14.
对健康香蕉植株体内的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63株内生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2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菌株。这两株菌均能够显著抑制FOC菌丝生长, 抑菌率均在55%左右。通过生理生化、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2011年12月分别从北京平谷、延庆疑似鸡传染性鼻炎的病鸡体内各分离到1株细菌,根据发病鸡群的临床症状、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过氧化氢酶试验、革兰氏染色结合动物回归试验、免疫攻毒试验和PCR等方法初步鉴定为副鸡禽杆菌(Apg);同时将分离菌株送匈牙利诗华研发中心进行分型鉴定,确定为B型副鸡禽杆菌,根据分离地点将分离菌株命名为B型副鸡禽杆菌(平谷株和延庆株).通过GenBank与已经发表的Apg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平谷株、延庆株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9.6%,而与参考株Modesto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8.3%、98.8%.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鼠伤寒沙门菌ABC转运膜蛋白SapC在沙门菌致病机制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λ-Red重组技术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sapC基因缺失突变株SMΔsapC,对其进行生长特性、酸性应激试验、多黏菌素B敏感性试验、生物被膜检测、胞内存活和小鼠体内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基因缺失株SMΔsapC与亲本菌株和互补菌株相比,其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在酸应激条件下,SMΔsapC存活率显著低于亲本菌株;sapC基因缺失降低了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同时,SMΔsapC基因缺失株在鼠源巨噬细胞内的增殖能力和小鼠体内的毒力显著低于亲本菌株。研究表明,sapC基因影响鼠伤寒沙门菌的抗酸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从而影响沙门菌在体内外的毒力。本研究为进一步阐释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摘要:选用BamH Ⅰ、Kpn Ⅰ、Pst Ⅰ、EcoR Ⅰ、Xba Ⅰ、HindⅢ等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EDS两病毒内蒙古地区分离株(N3、B4)和参考株(AV-127)病毒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分析,均产生4,5,9,4,2和10条DNA片段,而且N3、B4株与参考株病毒基因组DNA之间的酶切图形、片段大小也十分相似,从分子水平上证实N3、B4株是EDS两病毒,同时也说明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是检测EDS76病毒的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猪链球菌2型湖南分离株多重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突变和基因转移是细菌耐药性产生和存在的重要内因,检测与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选取25份猪链球菌2型湖南分离株对16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检测菌株耐药性;选出了23株有红霉素抗性的菌株,用PCR检测其erm(B)基因.结果显示,猪链球菌湖南分离株对红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具有高耐药性,在23株红霉素抗性菌株中有18株存在erm(B)基因,由erm(B)基因产生的红霉素耐药菌株占到其中的78.3%.因此,erm(B)基因是链球菌2型湖南分离株对红霉素耐药的主要抗性决定基因.  相似文献   

19.
动物双歧杆菌耐氧航天诱变菌株MN-Gup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氧性能不足是双歧杆菌在酸奶产品中添加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试验对搭载神舟十一号返回式飞船的动物双歧杆菌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并得到10株突变株。以耐氧系数为评价指标对菌株进行筛选,对野生株BB-11与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生长曲线、不同氧浓度条件(氧气浓度为0、5%、10%、15%、21%)下菌株的活菌数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对菌株的菌落形态及微观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0株突变株中有5株耐氧系数显著高于野生菌株(P0.05),其中有一株突变株耐氧MN-Gup遗传稳定且耐氧系数显著高于野生菌株;耐氧突变株的生长趋势与野生株相似,但是高于野生株。在5%氧气浓度下,耐氧突变株OD600达到1.110±0.02,活菌数最高达到8.46±0.13(log cfu/m L),均高于野生株;形态学观察发现突变株与野生株在表观形态上没有差异。动物双歧杆菌BB-11经过航天诱变后耐氧性能发生改变,突变株动物双歧杆菌MNGup耐氧性能良好且遗传稳定。对BB-11和MN-Gup在p H 2.5(盐酸调节p H)和0.3%的胆盐浓度下进行活菌数检测,结果表明两株菌均具有良好的胃酸和胆盐耐受性,并且两株菌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B1为坚强肠球菌,B2为海氏肠球菌,B3和B4均为屎肠球菌。本研究为防治犊牛腹泻提供了更多的候选菌种。  相似文献   

20.
结缕草根际联合固氮菌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结缕草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的5株联合固氮菌为试验材料,对其培养条件以及典型生长曲线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10~4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在20~30℃;最适生长初始pH值在7.0~7.5;菌株N4、N5、N6、N8的最佳通气量为220mL,菌株N1最佳通气量为200mL;并在上述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试验得到了菌株的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