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聂飞  邱显权 《贵州林业科技》1992,20(2):23-25,28
本文用扩散系数C、David聚集指标I、Cassie,R.M指标C_A、Taylor幂法则和Iwaom*-X回归方程等5种分析测定方法,测定了白杨叶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并探讨了其分布型在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扩散系数(C)、丛生指数(I)、扩散指标(Iδ)、Cassie,R.M指标(CA)、平均拥挤度指标(M*)多种聚集度指标对永春牛姆林青钱柳天然林群落中乔木层的4个优势种进行空间分布格局测定,结果表明:华南吴茱萸与梨茶种群聚集程度较高,为聚集分布;青钱柳与狗牙锥种群呈随机分布。根据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指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数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组成复杂,数量特征与群落结构、生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扩散系数C、聚集度指标I、Cassie,R.M指标C_A、森下正明扩散指标I_δ、Lloyd,M的聚块性指标L、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的幂指数法等7种方法测定了油松球果螟Dioryctria mendacella Staudinger幼虫的种群空间分布型,并探讨了其在最适抽样数、资料代换及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管理》2016,(3):61-66
运用典型样方调查法,从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和4种聚集强度指标(分布系数R、负二项指数K、平均拥挤度指数M*、聚块性指数PAI)等方面研究湖南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甜槠次生林种群结构特征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阳明山甜槠种群结构为纺锤形,属于衰退型种群;2)甜槠种群在总体上存活数随龄级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I型,即曲线凸型;3)在研究样地内,甜槠种群的分布格局整体呈现为集群分布,符合最普遍的种群样式。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与生态因子、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自然干扰和人为破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对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在雷公藤样地内呈聚集型分布状态,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用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分析得出,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的种群类型归属于"聚集度逆密度制约型"。  相似文献   

6.
磴口县沙冬青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沙冬青的株高和冠幅进行分级,研究磴口县3个沙冬青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应用扩散系数C、负二次指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Cassie指数1/K、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7种聚集度指标确定不同生境条件下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动态,考察沙冬青种群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沙冬青种群结构有差异,但都呈现衰退趋势.不同生境的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聚集强度不同,聚集强度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样地2在25和100 m2的范围内集群分布, 样地3在150 m2范围内集群分布, 样地1在7个取样面积下,均成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为:幼龄和老龄植株均成随机分布,中龄植株呈聚集分布.环境是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扩散系数C、聚集度指标I、Cassie R.M.指标CA、森下正明扩散指标Iδ、Lloyd M.的聚块性指标L、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的幕指数法等7种方法测定了刺槐谷蛾第1代幼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并探讨了其在最适抽样、资料代换及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桦树星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对危害桦树的星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星天牛幼虫在桦树林内呈聚集型分布状态,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又保持一定的排斥距离;用马占山关于"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分析得出,星天牛幼虫的种群类型归属于"聚集度逆密度制约型"。根据聚集度指标确定理论抽样数,并估计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Lloyd M .的聚块性指标L、扩散系数C、Cassie R .M指标CA、扩散型指数Iδ4种聚集指标及Iwao的m - x回归、Tay lor幂法则测定柿绒蚧若虫期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均属聚集分布型 ;并通过种群聚集均数 (λ)的计算表明其聚集原因是由昆虫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所致。在水平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 ,利用Iwao的m - x回归式提出了调查虫情时的最适抽样数 ,建立了Iwao和Kwno的两种序贯抽样模型并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幼虫为材料,采用频次分布X~2检验法和分布型指数法测定种群空间格局,并提出了研究种群空间格局的新模型和新的拟合方法:(1)m~*-m幂的法则(另文发表);(2)用刀切法估计种群分布型指数;(3)用麦夸方法最优拟合Taylor幂的法则和新的模型。通过频次分布X~2检验法和分布型指数法测定结果表明:油松毛虫幼虫的静态空间格局为负二项分布;其空间格局的基本成份为疏松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型,但在低密度时呈现为均匀型;个体群内个体的分布为随机型;个体群的平均大小介于40—60之间。通过新模型m~*-m幂的法则拟合结果表明:当Iwao m~*—m迥归模型中的α<0,β>1时,新模型测定油松毛虫幼虫种群的静态空间格局为聚集型,其聚集度则随着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用刀切法估计种群分布型指数,可以减小估计的偏离度,并给出近似的区间估计值。用麦夸方法拟合Taylor幂的法则和新模型,可以求得原变量的最小残差解,使其幂函数得到最优参数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1.
云龙天池云南松自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从空间格局角度深入认识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方法]基于云南省云龙县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样地调查数据,基于云南松的种群径级结构,采用Ripley’s L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云南松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云南松自然种群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分布呈倒"J"型;云南松自然种群整体上在0 40 m的空间尺度上呈"聚集-随机"的分布格局;云南松自然种群个体在幼树和小树阶段,在较大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转变为随机分布,而在中树阶段完全呈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递增,大树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个体间空间关联在所有尺度上基本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云南松自然种群结构属增长型种群;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动态特性;云南松种群各生长阶段间正向的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油松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代表性树种之一,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研究了太岳山林区天然油松林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油松种群由于缺乏幼苗幼树,径级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属衰退型种群;辽东栎、青楷槭等5种阔叶树种种群的径级结构呈纺锤形,属进展种群。油松、辽东栎、杨树、山杏、山楂在整个尺度范围内呈集群分布;白桦与茶条槭在小尺度范围呈明显的集群分布,在中、大尺度变成随机分布;青楷槭在中尺度范围呈随机分布,但是小尺度和大尺度呈集群分布;五角枫在整个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的趋势;赤杨在尺度变化过程中由集群分布变成均匀分布。上层阔叶树和下层阔叶树呈集群分布的趋势,但下层阔叶树随尺度的变化由集群分布变成随机分布。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是种群的一种生存策略或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3.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6块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6块样地中,Q1和Q5样地阴香种群多数尺度上表现为集群分布,Q2和Q3以随机分布为主,Q4和Q6样地少数尺度上为集群分布,多数尺度上呈随机分布。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物种本身的繁殖特性、生境条件以及种内种间竞争等密切相关,由岩石的覆盖而形成的小环境对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有影响。点格局分析法较好地体现了不同尺度下阴香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14.
浙江栉蝠蛾幼虫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分析法等方法对浙江栉蝠蛾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栉蝠蛾幼虫在竹林间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运用Iwao法确定了林间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中部七子花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七子花的种群特征,在浙江中部3个七子花主要分布地设置500 m2样方10个,应用相邻格子法对七子花的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子花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极少,大树也不多,种群主要集中在幼树、小树和中树阶段,显示出衰退的变化趋势,不同样地的七子花种群结构特征有所差异;由于生境条件的不同,不同样地表现出复杂的分布格局,其中生境条件较差的种群集群程度较高,在人为干扰后,集群程度有减弱的趋势,而某些生境条件较好种群的集群强度较弱,甚至呈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总体上有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变化的趋势;不同区组大小的七子花种群分布格局不同,不同样地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云冷杉红松林(Spruce-fir-Korean pine forest)为研究对象,探究林隙干扰后优势种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业调查的基本数据,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和联结系数AC两种方法对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红松Pinus koraiensis在空间尺度为0~1.9 m时呈现随机分布,在≥1.9 m时为聚集分布。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在所有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紫椴Tilia amurensis在尺度为0~35 m时呈现聚集分布,在>35 m时为随机分布。2)红松与臭冷杉在所有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红松与其他优势种群多为离散分布,红松与其他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表现为无关。臭冷杉与白桦、紫椴在空间格局上主要为聚集分布,种间关联性为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为强烈的竞争关系。臭冷杉与红皮云杉在小尺度表现为离散分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种间关联性为不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其间的依赖性不强。白桦、红皮云杉和紫椴3种优势种群之间的空间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红皮云杉与白桦、紫椴与红皮云杉之间的种间关联性为显著负相关,白桦与紫椴之间为显著正相关。【结论】2个树种中优势度较高的树种的胸径决定了其空间格局的聚集程度以及种间关联性的显著程度,即平均胸径大的树种与其他树种表现为空间上离散,平均胸径小的树种之间表现为空间上聚集。  相似文献   

17.
安徽琅琊山青檀种群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点格局O-Ring统计法,分析安徽省琅琊山青檀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檀种群趋于小龄化,种群结构呈倒"J"型,属增长型种群;种群中Ⅰ龄级个体在r<25m的尺度上呈集群分布;Ⅱ龄级个体呈随机分布,随龄级增大,逐渐趋于均匀分布;不同龄级间青檀个体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只有Ⅰ龄级和Ⅱ龄级个体在r>8m的尺度上呈正关联,其余各龄级间均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8.
森林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是研究种群间关系的重要手段,采用Ripley's K函数方法对广东省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的森林种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优势种群为黄牛木(Cratoxylaum cochinchinese)、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和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  相似文献   

19.
One 50 m × 50 m standard plot was sampled in a natural forest of Populus euphratica in Awati County, situated at the edge of the Tarim Bas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with a contiguous grid quadrate method. By means of a test of variance/mean value ratio, aggregation intensity index and theoretical distribution model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 dynamics of primary populations in P. euphratica fores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wo dominant arbor populations conformed to clumped distribution. The aggregation intensity of the P. euphratica popul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 pruinosa popula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wo companion plant populations in the shrub layer also conformed to clump type, though the aggregation intensity of Tamarix chinensis was higher. In the herb layer,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and Asparagus persicus conformed respectively to a clumped pattern and a random pattern. The results of a Taylor power method test and Iwao’s regression model also verified that both P. euphratica and P. pruinosa populations belong to a clumped pattern. Although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 pruinosa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ll belonged to a clumped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aggregation intensity dropped gradually along with age developmen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P. euphratica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changed from random type to clumped type, and further to random type. The differences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were related not only to e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pecies in the communities in the light of 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le among the populations, but were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abitats in which the species lived in.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College, 2007, 27(2): 1–5 [译自: 西南林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   

20.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和扩散系数(C)等6种聚集度指数研究福建省长汀县石峰寨野生桂花种群大小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桂花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格局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桂花种群大小级结构随不同年龄阶段增长数量呈相对减少的趋势,种群结构较年轻且平稳,从幼树向中树过渡阶段存在着一个过滤筛。桂花种群在不同样地的分布格局具一定差异性,这是由于限制因子与种群适应对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生长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基本上由集群型转变为随机型,聚集度不断减小,幼苗和幼树阶段的桂花种群为集群分布,到成树阶段则转变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