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郑州郊区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通过检测郑州郊区几个主要水稻种植区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发现引起水稻纹枯病的生丝核菌有AG-1IA和AG-1IC两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1IA是主要致病菌群,检测结果表明该菌群菌株对井冈霉素未产生抗药性;AG-1IC菌群菌株虽出现的频率较低,但其抗药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
三年共鉴定湖北省主栽的和参入省区试的早、中、晚稻品种或组合的抗性合计133份,早稻58份,全表现抗病;中稻39份,抗病的10份,占25.6%,其中CNA4127、CNA4206、IRAT177和IR26为高抗,可作抗源,稀播稻、中育糯、协优413、3588、粳籼89和90136为中抗可供应区选用。  相似文献   

3.
小麦离体叶段鉴定白粉病抗性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90年4月至1994年4月对小麦离体叶段鉴定白粉病抗性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灭菌条件下,以在培养皿中垫两层滤纸,用6BA作保绿主,超过人主至进行鉴定效果较好。(2)保绿剂的浓度低,发病快、退绿早,反之反病慢、退绿晚。其最适浓度是:苗期6BA为60-100ppm、苯咪唑为60ppm ;成株期6BA以80-150ppm为佳。(3)份病快、退绿迟的角度出发,鉴定材料以株龄小、叶龄短的初展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鉴定印度腥黑穗病菌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吴新华  王良华 《植物检疫》1998,12(3):129-131
用一对专化于印度腥黑穗病菌的引物T117M1(5'-TCCCCTTG-GATCAGAACGTA-3')和T117M2(5'-AGAAGTCTAACTCCCCCCTCT-3')可特异地扩增印度腥黑穗病菌产生一段825bp的产物,而稻粒黑粉病菌则不能被扩增。实验还表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0个未萌发的冬孢子,这为进口粮印度腥黑穗病菌的检疫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浓度为0、-0.5、-1.0、-1.5和-2.0MPa的PEG(6000)处理梭幼苗12h,测定体内SOD、CAT和POD活性,MDA和蛋白质含量以及膜透性。结果表明:D 渗透胁迫小于-1.5MPa情况下,梭梭幼苗具有较高的SOD活性,CAT和POD活性随渗透胁迫加强而升高;MDA含量和膜透性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表明梭纪苗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自然流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自然流行孙发仁(山东省泰安市菜篮子科技园,泰安271000)PRELIMIARYSTUDIESONTHEPOLYHEDROSISVIRUSISOLATEDFROMORGYIAERICAESUNFa-Ren(TaianSci...  相似文献   

7.
木霉对土传病原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木霉对土传病原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王伟赵谦杨微(东北农业大学植保系,哈尔滨150030)ANTAGONISMOFTRICHODERMAVIRIDET2AGAINSTSOIL┐BORNEFUSARIUMPATHOGENSWANGWeiZHAOQianY...  相似文献   

8.
人工饲养七星瓢虫越冬代成虫可以去掉雄虫的研究刘贺昌,秦兰平(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昌黎066600)ARTIFICIALFEEDINGTHEIMAGOSOFOVERWINTERINGGENERATIONOFFEMALELADYBIRDSWITHOUT...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北京大兴、顺义、通县等西瓜主产区采集,经单孢分离得到的8个西瓜枯萎病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分化研究。应用国际通用的3个鉴别寄主SugarBaby、charlestonGray、calhourGray和国内京欣1号、苏蜜1号2个品种,采用全国协作组统一的苗期抗病鉴定方法,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西瓜枯萎病菌株均系同一生理型,为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1号。  相似文献   

10.
两种鳞翅目幼虫对Bt敏感性的差异及其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生物鉴定和SDS-PAGE等方法研究了两种鳞翅目昆虫家蚕与菜粉蝶幼虫对4株苏云金杆菌的敏感性差异及其机理。生物鉴定结果表明菜粉蝶幼虫对Bt的敏感性比家蚕低。用两种昆虫的胃液体外活化伴孢晶体,SDS-PAGE结果表明,菜粉蝶幼虫胃液对伴孢晶体的活化能力低,不能将无杀虫活性的原毒素在短时间内转化为毒性肽。将伴孢晶体称经家蚕胃液化再饲喂菜粉蝶幼虫,同样条件下死亡率提高3-5倍。当菜粉蝶幼虫胃液的p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早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个我省主栽早稻品种进行了稻瘟病的抗性试验。结果表明,有8个品种对稻瘟病表现为很高的抗药性,6个品种表现为中抗,2个品种为感病。  相似文献   

12.
粳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与其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42份粳稻材料进行抗稻瘟病性(抗叶瘟、穗颈瘟)与其生物学性状(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分蘖率、单株有效分蘖数、空秕率、着粒密度,以及成熟期等)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不同品种(系)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抗叶瘟性与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着粒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09、0.491、0.426、0.657、0.471;与空秕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1。抗穗颈瘟性与株高、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0.462、0.362;与空秕率、分蘖率、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343、-0.332、-0.476。试验表明,株高、单株有效分蘖率、每穗粒数、空秕率等性状,可做为主要标记,在粳稻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选鉴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威  粟俊  范刚强 《江西植保》2013,(2):174-177
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都有一定防效。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5.74%、85.19%;43%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8.25%。综合防治效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2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效最好,43%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对稻曲病和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在实际生产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为明确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瘟性和抗瘟基因型,选用了一套已明确其无毒基因组成的稻瘟病菌标准菌株对吉林省68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喷雾和离体划伤接种试验。结果表明,68个品种的抗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中抗以上抗病品种达到44个,占供试品种的64.7%;抗瘟基因推导结果结合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表明,Pita、Pia、Pish、Pita2、PibPi9等6个基因为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中主要的抗瘟基因,并且品种中含有的抗瘟基因数量与抗瘟能力呈正相关;根据结果推测,测试的所有品种中可能不含有Pi2、Pikh、Pikm、Pi11和Pi12基因。本研究揭示了吉林省近年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瘟能力和抗瘟基因组成,明确了吉林稻区主效抗瘟基因和基因聚合对稻瘟病的抗性贡献,为进一步培育广谱持久抗瘟品种和合理布局抗病品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瘟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防治初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水稻作物根际分离筛选得到的 2 0 8个细菌菌株对稻瘟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抑菌圈直径在 2 0mm以上的有 65株。选用室内拮抗性较稳定的 8株细菌菌株经两年的田间防病试验 ,不同菌株间防效差异显著 ,其中两年防效较好的菌株是Ma 3 2 (蜡状芽孢杆菌 )和Xi 55(枯草芽孢杆菌 )。一些菌株处理种子对秧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嘧菌酯30%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安全高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药剂,本文对嘧菌酯30%悬浮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稻瘟病发生初期用此药剂进行防治,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能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生防芽胞杆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筛选稻瘟病生防芽胞杆菌,为水稻可持续发展中稻瘟病的防治提供生防种质资源。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离体叶片法筛选稻瘟病菌的拮抗细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biolog和16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田间试验明确供试菌株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和促生作用。从280株分离菌中筛选获得3株拮抗细菌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番茄燕麦培养基平板上与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 P131对峙培养2 d后,菌株SYX04和SYX20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是95.6%和97.5%,菌株S?22菌丝生长抑制率是75%;离体叶片法明确SYX04和SYX20防治效果分别是89.6%和91.9%,与20%三环唑溶液没有显著差异,菌株S?22的防治效果是80.1%。根据16S rDNA序列分析比对结果,菌株SYX04和SYX20与枯草芽胞杆菌属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结合形态观察和biolog鉴定结果,确定这2株菌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S?22鉴定为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YX04和SYX20对水稻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分别促进水稻根长6.7%和13.2%、增加株高7.8%和8.2%、增加穗重均为23.1%、增加千粒重分别达到10.7%和11.1%。菌株SYX20对叶瘟的田间防效是73.5%~83.5%,对穗瘟的防治效果是64.0%~85.6%,与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菌株SYX04对叶瘟的防治效果是71.5%~82.6%,对穗瘟的防治效果是63.5%~83.8%,与绿地康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与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有差异。菌株S?22对叶瘟的防治效果是69.2%~73.3%,对穗瘟的防治效果是61.6%~77.9%。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与稻瘟病菌的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的模式系统。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6个水稻品种(分别含有抗病基因Pik-s、Pita、Pit、Pi1、Pi9的近等系及回交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与稻瘟病菌互作过程中多个信号相关及PR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带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k-s、Pita、Pit的水稻品种和LTH对稻瘟病菌#626侵染表现为亲和互作,带Pi1和Pi9的水稻品种表现为非亲和互作;稻瘟病菌接种后,亲和互作中MAPK6和MAPK12表现为上调表达,带有抗性基因Pi9的水稻品种IRBL22中BIMK2表现为上调表达。总体来看,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水稻近等系中的PR基因对稻瘟病菌的响应较为多样,非亲和互作中在早期或早中期表现为PR基因上调表达,而亲和互作中主要在晚期上调表达,说明这些PR基因表达的时间在植物与病原互作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的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1981年开始,植物病理工作者与遗传育种工作者经过20年的协作攻关,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合四川生态特点的有关病菌生理小种、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的规范化技术和评价体系,探明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和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规律,筛选出200多份稻瘟病抗源材料,育成穗颈瘟1-5级的抗病品种(组合)27个,累计推广面积达2750万hm^2,有效地控制了稻瘟病的流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重点研究领域和抗病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