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生长(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佳营养配方为PDA加核桃外果皮汁液,生长温度范围在5℃~35℃,最适温度25℃,5℃以下和40℃以上则停止生长;分生孢子萌发最适相对湿度100%,相对湿度75%以下时停止萌发;病原菌对pH值适应性较强,pH值3以上,pH值10以下均能生长,生长最适pH值6.5~7。通过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出的世高和晴菌唑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生长抑制作用很好,林间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
油茶饼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油茶饼病病叶上分离得到一真菌,经鉴定为油茶外担子菌[Exobasidium gracile(shirai)Syd]。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在15~31℃的范围内均能生长,25~28℃为其适宜的生长温度,最适温度是25℃,低于10℃或高于35℃停止生长;在pH 3~7的范围内均能生长,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5~6,最适的pH为5.5,pH低于2或高于8停止生长,最适的相对湿度是100%。  相似文献   

3.
用6个不同地点的五针松疱锈病病原菌锈孢子作温度、相对湿度、酸碱度、营养条件及光照条件5个因素下的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锈孢子的萌发率普遍低,一般不超过10%;在0~35℃均可以萌发,最适的温度是20~30℃,但不同来源地的孢子最适温度有一定的差别;相对湿度10%以上锈孢子都可以萌发,以50%~75%的萌发率最高;锈孢子萌发适应的pH值范围较广,以pH值6~9较适宜,但以中性的酸碱度最佳;光暗交替对孢子萌发有利,营养条件对萌发的影响不明显,各种浸汁对萌发率影响不大。经方差分析,在最适的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各地的锈孢子萌发率差异显著;在不同的营养条件和光照条件下,锈孢子萌发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首次应用通用引物ITS1与ITS4从杨树叶枯病菌中扩增出目的片段为601bp的rDNAITS序列(登录号为DQ011257)。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表明:本菌株与Alternariaalternata(AY787684)及Alternariaalternate(AY354228)相似率为98%,验证为Alternariaalternate。杨树叶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如下: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6。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10℃与30℃时生长极其缓慢,高于35℃时,生长停止;菌丝生长最适pH为6,在PDA 杨树煎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核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和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利用烫伤法接种健康核桃枝条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是核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菌,鉴定为真菌界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假球壳目葡萄座腔科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无性型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5~30℃,最佳温度为30℃,适宜的pH为6~8,最佳pH为7,最佳培养基是PDA培养基,全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快;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为30~40℃,最佳温度为35℃,适宜的pH为5~7,最佳pH为6,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适宜孢子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全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6.
对蒜头果种腐病5种主要病原菌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培养基的酸碱度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25~35℃)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高湿(RH≥100%)明显促进分生孢子萌发;各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应的pH值范围较广,以pH5~10较适宜,但以中性左右的酸碱度为最佳,具体pH值稍有差异。经方差分析可知,各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最适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与其他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经鉴定,桉树溃疡病的病原为Phoma eucalyptica Sacc.。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30℃,最适pH为5~7.5。病原菌分生孢子在25℃下24 h内萌发率93%,葡萄糖和蔗糖溶液对孢子的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病原菌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强,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8℃和65℃。病原菌菌丝和孢子通过伤口侵入寄主体内,无伤接种不发病。  相似文献   

8.
紫薇白粉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薇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在5-30℃的温度范围中均可萌发,以25℃为其最适萌发温度;孢子萌发需要较高湿度条件,在100%的温度条件一萌发最好。在25℃下接种病害的潜育期为4d,病原菌主要侵染嫩叶,易从叶背面侵入。叶片的着生方位与发病关系不大。防治结果表明,粉锈宁1000倍液、15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治效果达80%以上,高脂膜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杜松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杜松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交链孢 (Alternariasp )和茎点霉 (Phomasp )是杜松赤枯病的主要致病真菌 ;两种病原菌均喜偏酸性的条件 ,菌丝生长发育的适宜pH值是 5~ 7;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 2 0~ 30℃ ,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 15~ 2 5℃ ,2 0℃时萌发率最高 ;Al ternariasp 在相对湿度 90 %以上能较好萌发 ,Phomasp 在湿度 10 0 %时才能萌发 ,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两种病原菌对云杉和丹东桧的嫩枝叶也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梅花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2年,作者对梅花炭疽病(Colletotrichum mume Hori)进行了病菌分离、接种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发病规律观察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此病菌不论进行有伤接种或无伤接种均能致病,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最适pH值为6.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5℃,高于35℃或低于10℃时不能萌发。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状态在叶片和嫩梢的病斑内越冬,病菌和初次侵染为4月中旬,病害发生期为4~9月,每年有2~3个发病高峰期;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雨日有关,雨量大、雨日长发病重;受害程度与品种有关,一般花梅比果梅严重。药剂试验表明,百菌清、代森锰锌、三唑酮各1000倍液,对该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3.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叶树种播种育苗的出苗率和出苗后的保苗率是针叶树种育苗成败的关键技术,云杉属是针叶树种育苗最难的一个属,兰云杉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良好的种子处理技术,苗木出土后,易遭病菌危害,立枯而陆续死亡。本实验采用了9种种子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5%K2MNO4水溶液浸种15min,再用冷水冲洗3~4遍,在自然冷水吸胀24h,后在室温下堆积催芽,和采用10%巴士消毒液以雾化状态喷雾于堆积的种子上,边喷边翻动,保持均匀;15min后冷水冲洗3~5次,用冷水浸种24h并在室温下堆积催芽处理后,其苗木出苗率和保苗率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数控铣削加工中常见轮廓的精度控制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木霉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聚糖酶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酶。试验采用DNS法对一种木(Trichoderma)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5.5,Cu^2+、Fe^2+、Fe^3+、Mn^2+对酶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该酶对木聚糖和桑树叶粉分解能力很强,对其他底物分解能力微弱。  相似文献   

19.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Symphyopappus casarettoi syn. Eupatorium casarettoi was partionated in hexanic, chloroformic and methanolic fractions. Extract and fractions were tested for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and ex vivo assays. The methanolic fraction showed a higher antioxidant potential compared to the others fractions, which was correlated with its total phenol content. In addition, the ethanolic extract and the methanolic fraction attenuated ex vivo iron-induced cell death, quantified by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akage, and effectively protected against lipid damage induced by ir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S. casarettoi inflorescence and its methanolic fraction have in vitro and ex vivo antioxidant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20.
以18a生种子园采集的杉木花粉为试验对象,在花粉发芽试验中,培养基按不同的蔗糖浓度和pH值进行了9种处理,接种24~36h以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培养基不同,花粉的发芽率高低也不一样,杉木的花粉发芽最佳培养基是蔗糖浓度为20%、pH为5.5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