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料中加茶叶能改善猪肉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鹿儿岛地区的养猪户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猪饲料中添加茶叶 ,能够明显改善猪肉的品质。他们以白猪为实验对象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茶叶长期饲养 ,到成猪宰杀后 ,分析猪肉的成分 ,结果发现猪肉中的维生素E含量是一般猪肉的3倍 ,决定猪肉口感的物质“次黄嘌呤核苷酸”含量改变 ,肉味更佳 ,从而大大提高了猪肉的品质和商品价值。饲料中加茶叶能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正>1住肉孢子虫病病原1.1形态特征猪的住肉孢子虫病是一种孢子虫纲,可以寄生在人体以及多种动物的肌肉组织里面。该种寄生虫的形状呈现的是纺锤形或者是线型,颜色为灰色和乳白色。根据目前的报道可知,现在住肉孢子虫种类已经达到了100种之多,而这其中最常见的便有猪肉的孢子虫。一般寄生在猪肉体中的孢子虫形态相对来说比较小,多寄生在猪肉的舌肌、腹肌和膈肌中。科学家已经发现肉孢子这种寄生虫对于寄主的选择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寄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55±2)kg的杜×长×大三元杂猪24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试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玉米-豆粕型),2个试验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乳酸菌干粉和0.3%乳酸菌菌液,这2种制剂中乳酸菌含量均为1.2×10~9 CFU/g。试验期57 d,在饲养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择2头(1公1母)接近平均体重的试猪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状、肉品质和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干粉和乳酸菌菌液均对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耗料增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对肥育猪胴体直长、斜长、背膘厚、皮厚及眼肌面积也无显著影响(P0.05),对肌肉的肉色、大理石纹、pH、滴水损失率及剪切力无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乳酸菌菌液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次黄嘌呤含量(P0.05),但2个试验组肌苷酸、谷氨酸和肌内脂肪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喂乳酸菌制剂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肌肉中次黄嘌呤含量,有利于改善猪肉的风味。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感官品尝评定基础上,对不同品种猪肉进行主要滋味物质含量比较、呈味强度及其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猪肉滋味特征形成相关的主效物质,并探讨验证这些主效物质对2种猪肉的区分评价作用。以培育中优质猪“绿嘉黑”(LJH)与瘦肉型商品猪杜×长×大(DLY)为对象,各采集19头阉公猪个体的背最长肌冷却肉样品,所有样品-80℃真空保存用于17种游离氨酸和3种核苷酸(肌苷酸、腺苷酸、鸟苷酸)含量测定,每种随机选择3头猪的新鲜肉品立即经100℃煮制45 min后进行感官品尝评价。结果显示:LJH猪肉感官品尝的滋味综合评分、鲜味感与回味感(P≤0.05)及甜味感与多汁性(P≤0.01)均优于DLY;LJH猪肉中芳香族(苯丙氨酸、酪氨酸)、苦味(亮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甜味(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鲜味(谷氨酸)及肉香味(组氨酸)氨基酸含量以及腺苷酸含量均高于DLY(P≤0.05);呈味强度(TAV)分析表明,在2种猪肉滋味物质中肌苷酸、鸟苷酸、谷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腺苷酸的TAV均大于0.1;赖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中投影...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提高猪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生 《养猪》2014,(5):11-16
1猪肉品质概述及评价指标 肉质的具体定义是多样的,但其本质是一致的。肉质是指与鲜肉或加工肉的外观和适口性有关的一些特性,包括肉的色泽、肉质结构、硬度、大理石纹和肌肉系水力等,而消费者在猪肉品质方面还讲究适口性,包括肉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等。通常所说的猪肉品质主要指猪肉的消费品质,而决定这几个方面的最主要肉品质性状为肉品的系水力、色泽和大理石纹以及猪肉中的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和肉的风味特征等(张鏸予等,2009)[1]。肉的物理特性决定着消费者对肉品的可接受性,肉的化学特性与营养性关系密切。主要评价指标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1囊虫病猪囊尾蚴病俗称猪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寄生于肌肉中的寄生虫病。由于幼虫在肌肉中呈白色的囊状,故称之为猪囊虫、米猪肉或豆猪肉。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中,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组织中,有时也可以寄生于猪的实质器官和脑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幼虫也可能寄生在人的肌肉组织和脑中,从而引起严重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又叫肌苷酸,是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广泛分布于体内,具有生物活性,能透过细胞膜进人细胞内提高多种酶的活性,参与调节生物能量代谢.在食品中它又是一种风味物质,具有增强肉质风味的特性,对肉的品质有较大影响.鱼肉中用核苷酸降解产物来评价鱼肉鲜度和质量已受到广泛的重视,测定IMP的积累量,已被证明可作为衡量海鲜鲜度的指标.关于猪肉中IMP的测定报道较少,本次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98个猪肌肉样品IMP含量,并对相关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豪猪肉常规成分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豪猪肉的营养价值,以便更好地对豪猪进行开发与利用,作者对豪猪肉进行了常规养分的检测分析,并与其它常用食用动物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豪猪肉是一种高蛋白、高谷氨酸、低脂肪、低胆固醇且口感良好的肉食品。其常规养分的含量符合现代人既营养又保健的科学膳食理念。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肌肉中次黄嘌呤核苷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黄嘌呤核苷酸 (InosineMonophosphate ,IMP) ,又叫肌苷酸 ,是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广泛分布于体内 ,具有生物活性 ,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提高多种酶的活性 ,参与调节生物能量代谢。在食品中它又是一种风味物质 ,具有增强肉质风味的特性 ,对肉的品质有较大影响。鱼肉中用核苷酸降解产物来评价鱼肉鲜度和质量已受到广泛的重视 ,测定IMP的积累量 ,已被证明可作为衡量海鲜鲜度的指标。关于猪肉中IMP的测定报道较少 ,本次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分析了 98个猪肌肉样品IMP含量 ,并对相关…  相似文献   

10.
猪囊尾蚴病     
猪囊尾蚴病是寄生在人的小肠的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所引起。它在猪体内主要寄生于肌肉组织中。猪囊尾蚴是兽医学上比较正式的名词,一般称为猪囊虫。群众把这种病猪肉叫做米心肉、米芯肉、米掺肉、米身肉、米珠肉、米粉肉等等;把这种病猪就叫做豆猪(痘猪)或米猪。它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既是  相似文献   

11.
猪肉嫩度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献梅  陈代文 《养猪》2005,2(2):25-27
肉的嫩度是衡量肉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猪肉嫩度的因素很多,有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此文就猪肉致嫩原理的理论基础及肌纤维的种类、结构和性质;结缔组织的性质和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和分布;肌肉组织中的蛋白降解酶和肌肉的持水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研究落实2020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的决策部署,对居民肉类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对全国30个省(区、市)各年龄层次、收入水平的1 060名居民,进行了猪肉、牛肉、羊肉、禽肉、水产品等肉类消费情况和习惯摸底。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日常猪肉消费量有所降低,但猪肉仍是主要肉类消费产品;居民喜食热鲜猪肉的消费习惯已发生变化,对冷鲜猪肉接受度较高,对冷冻猪肉接受度低;卫生安全和价格是影响居民对猪肉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可考虑从创新检疫工作模式,重点扶持"养殖-屠宰-销售"一体化企业,强化冷冻肉技术研发和推广,利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等4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冷鲜、冷冻肉品的认可度,为未来推动从"调猪"向"调肉"转变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刘玉满 《中国猪业》2015,10(7):14-17
<正>1主要宏观因素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宏观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研究表明,人均GDP与猪肉消费存在一定的关系,当人均GDP较低时,收入增加极大地促进了猪肉消费的增长。而当人均GDP较高时,收入上涨对猪肉的消费量影响较小。人均GDP在2万元左右可以作为猪肉消费的临界点,当人均GDP低于2万元时,猪肉消费增速较快(图1)。另外经济的增长也会促进猪肉的替代品牛肉、羊肉、禽肉等消费的增加,致使猪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下降。由图2  相似文献   

14.
1病原 猪肉孢子虫病是由肉孢子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肉孢子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肉孢子虫属。猪肉孢子虫病的肉孢子虫有三种,即猪犬肉孢子虫、猪猫肉孢子虫、猪人肉孢子虫。我国屠宰猪的肉孢子虫病检出率各地差异很大,5%~75%。这三种肉孢子虫中,仅猪犬肉孢子虫有较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15.
禽肉风味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禽肉中风味的形成  禽肉中风味形成的化学研究大都以鸡肉进行的。但是,风味形成的机理以及形成的许多风味化合物,对各种禽肉来说都是相同的。赋予风味的物质可以分为香气化合物和滋味化合物。  1.滋味化合物  滋味化合物是具有滋味或触觉的非挥发性或水溶性物质。它们可能产生咸、酸、苦、甜、鲜等感觉。肉中滋味化合物的研究都集中在红肉(redmeat)上,但赋予各种禽肉滋味的许多物质都是相同的。  肉中的咸味是由氯化钠和一些其它无机盐以及谷氨酸单钠盐、天门冬氨酸单钠盐引起的。因为瘦肉中盐浓度是恒定的,故肉制品中盐…  相似文献   

16.
“PSE猪肉”一词中的“PSE”为英文“Pale、Soft and Exudative”的缩写,意思是指一种色泽淡、缺乏弹性并有渗出液的猪肉。在国外,也有人称做“水煮样肉”或“热霉肉”。其特征是:眼肌及股部的一部分肌肉色泽变淡,肌肉切面湿润并流出渗出液,肌肉组织结合不良、柔软、缺乏弹性等。这种猪肉保水性能差,煮熟或烹调后的损耗大,味道也差,不宜作为鲜肉或加工用,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国外对此已引起极大的关切。  相似文献   

17.
吴买生 《猪业科学》2023,40(4):122-124
<正>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我国养猪业(生猪生产)经历了从供应不足(短缺)、到供需动态平衡、再到追求品质品味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城乡居民对猪肉的消费已由数量的满足(有肉吃)转向质量(吃好肉)的提升,更加注重营养、品质、口感和健康,特别是对优质高端猪肉的需求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8.
肉类一旦腐败变质,往往在表面发生明显的感官变化。常见的有以下4种:一、发粘有些微生物在肉表面大量繁殖,使肉的表面附着一层粘性物质。这些粘性物质是微生物菌落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当肉表面出现发粘现象时,肉表面含菌数一般可达10~7 个/厘米~2。二、变色腐败变质肉,常在表面出现各种颜色变化。最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5,(12):40-44
为研究冷却肉贮藏期间温度对冷却肉中微生物菌相和肉品质变化的影响,确认危害拐点,确定不同贮藏温度下冷却肉保质期,选择体重为105kg左右的杜长大商品猪30头,屠宰后经24h排酸,取背最长肌,热缩真空真空包装后于15℃、4℃条件下贮藏至35d,隔天取样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肉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热缩真空包装冷却猪肉15℃、4℃条件下贮藏35d期间,肌肉中的微生物变化趋势与其pH值、液汁流失和肉色L值的变化趋势一致。15℃条件下贮藏猪肉的微生物增长率、pH值、液汁流失和肉色L值均显著高于4℃条件下贮藏的猪肉,4℃条件下贮藏肌肉中的微生物繁殖从第18天开始增殖速率增加,达到105,pH值和液汁流失在贮藏第18~20d达到最大值,而后保持在一定水平。4℃条件下贮藏第18天以前猪肉pH值介于5.49~5.60,液汁流失低于6%。猪肉pH值变化与其微生物增殖相互影响,较低的pH值可在一定程度抑制微生物增殖,同时猪肉pH值升高和微生物增殖促进猪肉肌纤维断裂、分解和蛋白质氧化,从而使肌肉液汁流失增加。热缩真空包装冷鲜肉15℃条件下贮藏不可行,4℃条件下可贮藏18~20d。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亮氨酸和谷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77 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5%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1.00%亮氨酸+1.37%L-丙氨酸(亮氨酸组)、1.00%谷氨酸+1.44%L-丙氨酸(谷氨酸组)、1.00%亮氨酸+1.00%谷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采食量、末重和背膘厚均显著降低(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了22.50%(P0.05);亮氨酸组、亮氨酸+谷氨酸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亮氨酸+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增重增加了8.04%(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则降低23.70%(P0.05)。与等氮对照组相比,亮氨酸组和谷氨酸组的熟肉率、滴水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亮氨酸+谷氨酸组肌肉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风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00%亮氨酸可降低1~30 d肥育猪的料重比,增加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饲粮添加1.00%谷氨酸或1.00%亮氨酸+1.00%谷氨酸可增加1~3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饲粮添加1.00%亮氨酸+1.00%谷氨酸可降低肉色黄度值,增加肌内脂肪含量,从而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