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香椿是中国药食同源传统木本蔬菜,食用、药用和材用价值兼备。香椿离体再生技术多局限于芽微繁途径,基于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组织培养再生技术尚未建立。本文从外植体选择、基本培养基类型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等方面总结香椿微繁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对未来香椿组织培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利用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透光透气封闭式育苗容器、培养基和培养基载体的选择对枇杷全封闭密集微繁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一层保鲜膜封口的一次性透明性塑料杯子为全封闭式育苗容器、以MS+头孢金诺500mg/L+ NAA2.0mg/L+ IBA5.0mg/L为培养基、以河砂为培养基载体在温度25±0.5℃每日光照14h,光强800-1000 lx的条件下培养对枇杷外植体的成活最有效。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特有经济树种杜仲成年大树基部的萌生条或1年生实生苗为外植体,经常规灭菌后,在含6-BA或ZT和NAA或IBA的MS培养基上形成较为粗壮的丛状枝条,当小段转入生根培养基后可诱导出健壮根系,移栽入土成活,此项试验为杜仲优选定向微繁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含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A3、NAA、BAP)的5种培养基对5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微繁的影响。结果表明:③号培养基(MS 1mg/LGA3 0.1mg/LNAA)适合于克新4号、克新13号和尤金脱毒试管苗的微繁;④号培养基(MS 0.01mg/LBAP 0.05mg/LNAA)适合于早大白脱毒试管苗的微繁;而不含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①号培养基(MS培养基)适合于克新16号脱毒试管苗的微繁,以期为快速、低成本培养健壮试管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滨梅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滨梅(Prunus maritima Marshall)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碳源、光照度对滨梅不定芽增殖和生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滨梅组织培养中,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0.5 mg·L-1TDZ;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0.3 mg·L-1TDZ+0.1 mg·L-12,4-D;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 mg·L-1NAA。培养基以质量浓度为30 mg·L-1的葡萄糖为碳源,光照度为3 000 lx。  相似文献   

6.
以文冠果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对灭菌剂种类及灭菌时间、外植体采集时间、基本培养基类型、BA浓度、糖源种类和浓度等文冠果腋芽诱导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文冠果茎段外植体高效腋芽诱导技术体系。结果表明:(1)用于外植体表面灭菌的最佳灭菌剂为0.1%HgCl2,最佳灭菌时间为4min;(2)外植体的最佳采集时间为4~5月,此阶段采集的外植体易于灭菌,成活率高;(3)腋芽诱导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4)当MS培养基中添加1.0mg·L-1 BA和0.2mg·L-1 NAA时,腋芽诱导率最高,达92.25%;(5)腋芽诱导的最佳糖源为蔗糖,最佳浓度为30g·L-1;(6)光照培养比暗培养更有利于文冠果的腋芽诱导及生长。  相似文献   

7.
以木立和库拉索芦荟为试材 ,研究芦荟微繁的生产工艺技术 ,结果表明 :外植体在MS +BA 3mg/L+NAA 0 2mg/L不定芽诱导与增殖最佳培养基上 ,培养 2 5~ 30天 ,诱导再生不定芽 2 7~ 4 0个 ,增殖培养采用母芽切顶或基部环割接种方式 ,再生芽能力显著提高 ,增殖系数达 8 9~ 10 3倍 ;生根培养用 1/ 2MS +NAA0 8~ 1mg/L培养基 ,15~ 2 0天组培苗生根 3~ 8条 ,生根率达 97 4%~ 10 0 % ;组培苗移栽河沙中成活率达90 %以上。同时 ,对大规模微繁降低生产成本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大豆叶柄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体系,为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大豆品种‘K06-82’无菌苗叶柄为外植体,比较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不定芽伸长及生根等过程的影响,建立大豆叶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大豆品种‘K06-82’的叶柄愈伤组织形成的适宜培养基为改良MS+2.0 mg·L~(-1)α-萘乙酸(NAA),愈伤组织形成率为74.21%,愈伤组织密度为0.72 g·cm~(-3);不定芽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改良MS+2.0 mg·L~(-1)6-苄氨基嘌呤(6-BA)+0.2 mg·L~(-1)NAA,分化率为49.82%,平均不定芽数2.98个;不定芽伸长的适宜培养基为改良MS+1.0 mg·L~(-1)赤霉素(GA3),伸长比率为35.62%,平均芽长为2.01 cm;不定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改良MS+0.8 mg·L~(-1)吲哚丁酸(IBA),生根率和生根苗的移栽存活率分别达到88.32%和97.80%。[结论]初步建立了大豆叶柄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铁皮石斛"鲜食一号"为试材,经过母株的确定、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的筛选以及培养条件的确定4个方面展开试验,得到外植体消毒措施、原球茎诱导培养基、丛生芽增殖培养基、幼苗生根培养方法,以及瓶苗出瓶培养及基质选择技术流程,试验结果直接应用于生产,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了铁皮石斛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矾根(Heuchera micrantha)植株不同器官为外植体材料,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探索了矾根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选取幼芽作为外植体时快繁效率最高,最适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2.0 mg/L 6-BA+0.5 mg/L NAA,采用4/5MS+0.2 mg/LNAA的生根培养方案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以海南大学农学院组培实验室香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组培技术以及组培器具等的改进及其综合运用,对"优质、高效、节能"香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外植体优选和变异率控制可确保试管苗的优质;通过芽分级接种技术、污染控制技术、适宜的培养密度以及合理的生产进度等4项技术措施的综合实施成倍地提高了效率;通过综合运用节能灯具、调控光温、利用自然光和培养容器改进等技术措施可降低能耗30%以上。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室内直接生产成本可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黑木相思开放式光自养微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简化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环节,通过在琼脂培养基添加5mL浓度为500mg.kg-1退菌特,使用开放式培养容器进行黑木相思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黑木相思开放式光自养微繁殖能够取得很好效果,培养21d后,生根率可达85%,污染率为9.2%,其叶绿素含量、地上生物量高于以沙为培养基质的光自养微繁殖植株和传统组织培养的植株,而地下生物量、移栽成活率低于以沙为培养基质的光自养微繁殖植株,但高于传统组织培养的植株。  相似文献   

13.
兰花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生物技术在兰花上应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兰花无菌发芽育苗、离体快繁、原生质体、基因工程及育种的研究概况,并就兰花原球茎人工种子的生产及兰花试管苗开花诱导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铺地竹Sasa argenteastriatus侧芽为材料,研究其试管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铺地竹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3.0 mg· L-1BA (6-苄基腺嘌呤),增殖系数为5.2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5.0 mg· L-1IBA(吲哚丁酸);试管苗移栽到泥炭、蛭石、珍珠岩体积配制比例为1∶1∶1的基质中,成活效果高达95%.  相似文献   

15.
以铺地竹Sasa argenteastriatus侧芽为材料,研究其试管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铺地竹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 + 3.0 mgL-1BA(6-苄基腺嘌呤),增殖系数为5.2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 5.0 mgL-1IBA(吲哚丁酸);试管苗移栽到泥炭、蛭石、珍珠岩体积配制比例为1 ∶ 1 ∶ 1的基质中,成活效果高达95%。图2表2参15  相似文献   

16.
番木瓜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番木瓜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番木瓜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芽、根的诱导等组织培养技术以及在快繁育苗、人工种子制作、抗病毒转基因、木瓜蛋白酶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君子兰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君子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并分析了君子兰组织培养在快繁上应用的优越性与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大扁杏龙王帽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消毒、基本培养基、取材部位和培养条件等因素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g/LHgCl2与20 g/LNaHCO3按体积比1:1混合的消毒合剂处理外植体8min,灭菌成功率可达98%;以改良的MS(1/2 NH4NO3)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适合大扁杏的分化培养;最适外植体为茎尖; 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27℃,光照强度2000-3000lx,pH 5.6-5.8。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大花蕙兰原球茎的诱导、增殖以及丛生芽的增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6-BA浓度的提高,原球茎增殖率上升,以6-BA8.0mg/L处理的增殖率最高;添加6-BA5.0mg/L+NAA1.0mg/L+KT1.0mg/L可将增殖控制在丛生芽阶段;添加100g/L香蕉汁和0.5g/L活性炭有利于提高增殖率与丛生芽的生长势,降低褐化;添加1g/L活性炭有助于生根且根系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短果杜鹃高效快繁体系,实现短果杜鹃的高效离体快繁。[方法]以短果杜鹃嫩茎段为外植体,选用U10(10^8)均匀表,考察IAA、IBA、NAA和GA,浓度交叉配比对短果杜鹃腋芽生长伸长及生根的影响,筛选最适合短果杜鹃腋芽萌发生长及生根的培养基。继代快繁采取节培法。[结果]最适合嫩茎段的腋芽萌发生长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改良)+IAA0.15mg/L+IBA0.30mg/L+GA,3.00mg/L,再生率达92%以上。以再生植株的茎节为材料进行快繁的结果表明,在35d的1个培养周期内增殖倍数平均达45以上。待苗根长至2.0cm以上时,从培养瓶中取出试管苗,在含有5.00mg/L杀毒矾溶液中洗去苗上残留的琼脂,然后将苗植入经20倍杀毒矾消毒过的腐烂松针、泥炭土和细河砂混合(比例为2:2:1)的基质中,用透光好的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湿保温,湿度保持在75%,温度控制在(18±2)℃,每天自然光照8h,每天中午通风换气10min。10d后揭去薄膜,每天早晚喷洒清水各1次。采用上述炼苗和移栽方法,短果杜鹃试管苗的成活率达95%以上。[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短果杜鹃的高效快繁体系,为长白山高山杜鹃的开发利用和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