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芬  王春姬  余雪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86-5786,5788
通过对红树植物桐花树群落特性、生理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阐述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的红树植物桐花树的生态特性,及其湿地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泉州湾河口湿地几种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的优势植物。对该湿地不同区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优势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桐花树初始荧光值在中午最大(0.187),表明中午受到环境的胁迫大。上午,下游的桐花树的叶绿素初始荧光值为0.129,显著地小于下午的(0.173);下游的秋茄的为0.142,也显著小于下午的(0.171);而上午时下游的桐花树和秋茄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分别为0.795和0.799,显著大于各自的下午的,表明下游植物在上午受环境胁迫小于下午。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的结果表明,上午的桐花树的光合潜能和捕光效能低于下午,下游的桐花树在上午有着最高的光合潜能和捕光效能;成熟的秋茄在下午有着最高的光合潜能和捕光效能,上游的5年生秋茄在上午光合潜能和捕光效能最低。成熟的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淡水淹水胁迫对桐花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红树植物桐花树在淡水环境中的耐淹能力,采用不同水位的淡水对桐花树进行模拟淹水栽培试验,通过了解其生长及生理生态特征,分析桐花树在淡水中的生长状况,为桐花树在城市淡水河流、湖泊以及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正常泡水为对照,模拟淡水轻度、中度、重度淹水胁迫60 d,观察桐花树形态特征、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生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CO2摩尔分数倍增对红树林碳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东寨港优势树种秋茄、桐花树为实验室研究对象,采用开顶箱法,模拟CO2摩尔分数为350μmol/mol和700μmol/mol环境条件,研究秋茄、桐花树的碳储量变化,构建碳储量方程,并结合实地秋茄、桐花树勘测数据,预测在CO2摩尔分数倍增环境条件下秋茄、桐花树群落的碳储量。[结果]在短期试验中,随着CO2摩尔分数的升高,秋茄、桐花树生物量、碳储量增加,在CO2摩尔分数倍增条件下,秋茄、桐花树碳储量分别为290.85、211.80 g/m2,秋茄碳储量表现为根>茎>叶,桐花树碳储量表现为叶>根>茎。采用标准株和数量化模型结合的方法构建碳储量方程,其拟合度较优。将实测秋茄、桐花树树高、胸径分别代入构建的碳储量方程,估算出CO2摩尔分数为700μmol/mol环境条件下秋茄、桐花树群落碳储量分别为96.61、63.22 t/hm2...  相似文献   

5.
利用桐花树对重金属污染的红树林系统进行植物修复是生态恢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特殊生境下的重金属元素沉积、固定、毒害及耐性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桐花树在重金属胁迫下的吸收、积累及其机理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得出桐花树具有很强的重金属耐性。  相似文献   

6.
铅胁迫对桐花树幼苗根叶蛋白质及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蔡建秀  王慧云  王春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03-2905,2926
[目的]研究桐花树抗重金属铅(Pb2+)污染的特性。[方法]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0.1、0.5、1.0、2.0、3.0 mmol/L)外源重金属铅(Pb2+)胁迫对桐花树幼苗根和叶蛋白质及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桐花树幼苗在受胁迫过程中受到时间和铅浓度的双重影响。根和叶的蛋白质含量随着铅浓度的升高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和叶的蛋白质含量总体也趋于减少,除胁迫15 d,根在1.0 mmol/L左右、叶在1.0~3.0 mmol/L高于胁迫3d的。随着铅浓度的升高,POD和SOD活性总体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低浓度组和对照组POD和SOD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高浓度组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桐花树对重金属铅污染有一定的抗性,但当浓度大于2.0 mmol/L时,桐花树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桐花树对重金属污染的红树林系统进行植物修复是生态恢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特殊生境下的重金属元素沉积、固定、毒害及耐性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桐花树在重金属胁迫下的吸收、积累及乓机理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得出桐花树具有很强的重金属耐性.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新英湾红树林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样方方法,对海南省新英湾红树林的红树植物种类和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确定有真红树7科11种,半红树植物2科3种;群落类型有红海榄群落、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群落及桐花树+白骨壤群落3种,红树林群落演替系列是桐花树+白骨壤(前沿向海带)→红海榄群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和本地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的底泥特性,了解外来植物对湿地生态环境潜在的影响。【方法】采用仪器原位测定及土壤常规测定法分析广州南沙湿地公园4种植物林下底泥的温度、p H、氧化还原电位(Eh)、电导率、有机质和营养元素(N、P、K)含量及机械组成。【结果】外来植物底泥温度(无瓣海桑15.59℃、拉关木16.85℃)比本地植物(桐花树15.18℃、卤蕨15.06℃)的高;外来植物底泥p H(无瓣海桑6.97、拉关木6.54)小于本地植物(桐花树7.21、卤蕨7.09);拉关木底泥的Eh(30.16 m V)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无瓣海桑-5.02 m V、桐花树-11.99 m V、卤蕨-4.85 m V)。外来植物底泥有机质质量分数(无瓣海桑8.41%、拉关木8.75%)显著低于本地植物(桐花树10.22%、卤蕨10.25%)。无瓣海桑底泥为砂质黏壤土,可能导致有效K含量有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底泥均为壤质黏土。【结论】外来红树植物和本地红树植物的底泥生态因子有明显差异。外来植物生长迅速,可能加快了有机质分解与物质循环过程,从而改变了底泥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Pb2+胁迫对桐花树碳代谢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桐花树幼苗对Pb2+胁迫的耐受性强,在时间和质量比上,其碳代谢相关生理指标受到Pb2+胁迫的双重影响.桐花树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Hill反应活性对外源Pb2+胁迫具有相同的响应趋势.当培养土中Pb2+质量比为500 mg/kg时,桐花树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hill反应活性升高;随着Pb2+质量比的升高以及胁迫时间的延长,桐花树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与Hill反应活性均显著降低.实验还显示,叶绿素a对Pb2+胁迫较叶绿素b更为敏感;Hill反应活性对于Pb2+胁迫的反应比叶绿素含量更为敏感.在500~2 000 mg/kg Pb2+胁迫范围内,淀粉酶活性随胁迫质量比的升高而升高,经Pb2+胁迫处理15 d的样品,其淀粉酶活性总体上高于处理3 d的样品,但当Pb2+质量比达3 000 mg/kg时,淀粉酶的活性则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安徽28种主栽及名特经济树种害虫调查,查出现阶段经济林害虫1074种。在板栗,银杏等11个经济树种上发现灾害性新害虫18种,初步研究了各种新害虫严重发生地域特征,危害状况,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不同烟草材料镉积累差异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烟草镉积累遗传特性和培育烟草镉低积累品种提供材料,以93份烟草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以耐性指数和镉含量为指标对不同烟草材料镉积累进行评价,获取镉低积累种质资源,并分析其镉积累特征。结果表明:(1)两个镉浓度处理下,供试烟草材料地上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材料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以耐性指数为聚类分析指标,将材料分为高耐性、中耐性和低耐性3类,中高耐性材料生物量及耐性指数显著高于低耐性材料。(2)两个镉浓度处理下,中高耐性烟草材料镉积累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以镉含量为聚类分析指标,将中高耐性材料分为低积累、中积累和高积累3类;在2 mg·L~(-1)镉处理下获得低积累材料12份,在10 mg·L~(-1)镉处理下获得10份。(3)低积累、中积累和高积累材料地上部生物量和镉积累量均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其镉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烟草镉低积累材料地上部生物量与中高积累材料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镉含量和镉积累量显著低于中高积累材料。该研究中,通过镉积累差异评价获得镉低积累种质资源7份,分别为"云烟85"、"中烟90"、"翠碧一号"、"CF986"、"RG11"、"91-5~(8#)"和"9601~(16#)",这7份材料在两个镉处理下均表现出低积累特性,可为培育镉低积累烟草品种提供优良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胡桃楸树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营造林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胡桃楸树种的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8月对中新天津生态城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物种组成特点、分布特征、重要物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宜昌市野生特色园林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献中介绍的湖北省分布植物为主要依据,选定107种具有园林应用潜力的植物作为考察对象,在宜昌市9个植被资源丰富的地点进行了实地调查,找到76种考察对象植物。通过调查植物的观赏性、生长性、适应性、地域特色性、苗源情况等特性,最终选定了29种重点推荐植物,旨在为宜昌市特色植物合理开发应用于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是秦岭特有物种和高山林线树种,主要集中分布在太白山,是国家保护物种。结合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分别对太白山南北坡太白红杉林进行分类,北坡共划分为5组,分别是太白红杉-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苔草(Carex sp)+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群落,太白红杉-头花杜鹃+杯腺柳(Salix cupularis.)+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莎草(Cyperus rotundus)+苔草群落,太白红杉-高山杜鹃+陕甘花楸(Sorbus koehneana)+头花杜鹃-苔草+糙苏(Phlomis umbrosa)群落,太白红杉-陕甘花楸+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苔草群落,巴山冷杉+太白红杉-牛皮杜鹃群落;南坡共划分为4组,分别是太白红杉-小叶忍冬+茶镳子(Ribes spp.)-莎草+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群落,太白红杉-高山柳+陕甘花楸+头花杜鹃-莎草+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群落,太白红杉-小叶忍冬+头花杜鹃-苔草+风毛菊群落,巴山冷杉+太白红杉群落;此外,阐述了各类太白红杉林的群落特征(太白红杉种群特征、林下物种组成、盖度和高度)和生境特征(分布海拔、坡度、温度和降水)。本文对太白红杉林的分类及其群落特征描述可为科学保护、合理经营太白红杉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便于鉴定害虫天敌青步甲属Chlaenius的种类,这里,提供了国产青步甲属的分群检索表,分述了国产青步甲15个群的特征,以及19个国产种的主要特征。在这19个国产种中,有2种只在台湾发现。文中附有19个国产种的外生殖器形态图;文后附有10个国产种的外生殖器显微照片,以供鉴定种类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伏牛山地区植被群落特征和不同植被带土壤养分分异规律。[方法]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分析了伏牛山南北两坡植物种类分布特征、植物种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海拔梯度上的植被垂直带谱。采用常规养分分析法,测定了不同植被带的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伏牛山现有微管植物175科、892属、2 879种,其中,中国特有种1 400种、热带分布种388种、温带分布种601种;由于伏牛山南北两坡植被分布的不同,导致相应植被带的土壤养分存在明显分异。[结论]该研究对了解伏牛山地区植被与土壤的生态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云南乡土树种在昆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昆明市城市绿化中所应用的山玉兰、云南拟单性木兰、冬樱花等部分乡土树种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其适应性、生长状况、观赏价值等,分析乡土树种的应用效果和特色表现,探讨乡土树种种类和数量与地带性特色的关系、当前影响乡土树种应用的因素,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生理角度探究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的5个主要树种对光胁迫的适应性差异;揭示不同高度和不同冠层方向是否对叶片的光合特性、光谱反射特性以及相关生理功能性状产生影响;对各树种的有机物积累速率进行评估,为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了阔叶红松林林冠层的5个乔木树种(春榆、紫椴、胡桃楸、蒙古栎和红松)进行研究,测定不同取样位置的叶片光合参数、光谱反射参数、比叶面积、元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与均值多重比较,建立各生理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异速生长方程估算样地春榆、紫椴、胡桃楸、蒙古栎和红松种群的初级生产速率。 结果  (1)光合特性、光谱反射特性、比叶面积、叶片厚度和叶片元素含量等生理特征的种间差异显著(P < 0.05)。红松的表观量子效率最低,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均比其他树种高,比叶面积最小,叶片厚度最大,氮元素含量和钾元素含量最低;(2)各树种的光合特性、光谱反射特性、比叶面积、叶片厚度和叶片元素含量等生理特征在不同取样位置无显著差异(P > 0.05);(3)阔叶树种的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分别与光化学反射指数存在显著的种间负相关(P < 0.05),线性拟合结果表明R2分别高达0.96和0.94;(4)春榆、紫椴、胡桃楸、蒙古栎和红松种群的最大初级生产速率分别为4.806、1.637、1.981、0.350、0.106 kg/s。 结论  不同树种对光胁迫的适应性差异在光合特性和光谱反射特性上都有所表现,叶片光合特性与群落树种的更替密切相关,群落演替后期处于林冠层的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性决定了该群落的冠层物种构成;植物在15 m以下的不同高度和冠层方向的差异不足以引起叶片的光合生理特征产生适应性改变;春榆对群落生产力的贡献的最大,红松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