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类胚胎病是禽类繁殖的重大障碍,详细介绍了禽类胚胎病的病因及种类,并从种蛋的选择、种蛋的消毒、防止孵化场地和孵化器的污染和应急处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2胚胎病的研究方法对禽类胚胎病要做出正确的诊断,有赖于对种蛋的生成过程、胚胎的生长发育、孵化条件、病原微生物造成胚胎病理形态学变化等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只有对上述诸多因素和条件做深入调查,才能得出切实的结论。2.1生产现场调查主要了解禽场的概况、防疫卫生、种禽生产记录、公母比例、营养及光照、种蛋质量、孵化记录、孵化厅及孵化设备,必要时对孵化机的性能进行检测。现场调查时应对受精率和孵化率做重点了解。种蛋受精率反映了种蛋质量、种禽群的配种情乏或某些传染病,均可能降低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可充分说明种蛋质量和孵…  相似文献   

3.
对禽类胚胎病要做出正确的诊断,有赖于对种蛋的生成过程、胚胎的生长发育、孵化条件、病原微生物造成胚胎病理形态学变化等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只有对上述诸多因素和条件做深入调查.才能得出切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禽类胚胎病是一个新的科学领域。禽类卵细胞最大的特征是体积大,细胞膜的结构复杂,在受精卵发育的过程中,除了必须从卵内获得贮存的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温度等各种条件。如果忽视了搞好母禽的饲养管理工作,致使种蛋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就会造成各种营养性的胚胎病;如果忽视了实施防病治病的卫生措  相似文献   

5.
禽类胚胎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有赖于蛋内充足的必需营养物质。因此影响禽类胚胎发育的维生素缺乏症主要是因为种禽日粮结构不合理,日粮中一种或几种维生素含量不足,从而导致种蛋中维生素有效沉积降低,致使胚胎发育期维生素供应不足,影响胚胎正常发育和代谢障碍或者影响种蛋受精率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禽类胚胎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了解到禽类胚胎发育异常或死亡的原因,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案.现将禽类胚胎病的诊断方法扼要介绍如下。一、生产现场的一般性调查了解禽场的概况、种禽的生产记录、营养状况、防疫卫生、配种、种蛋质量、孵化房及孵化设备、孵化记录及检测孵化机性能等。  相似文献   

7.
鸡的胚胎病是指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疾病。本病无明显临床症状,也没有什么典型的病理变化,只有在孵化率低下的情况下才能引起人们注意。根据致病因素,大致可分为:营养性胚胎病、微生物性胚胎病和操作性胚胎病。1营养性胚胎病禽类的胚胎主要在蛋内发育,受精的禽蛋是一个自足的胚胎发育单位,胚胎发育的全部营养(气体除外),均由蛋内供给。当种蛋内营养成分不全或某些营养成分不足时,往往造成胚胎的畸形发育甚至死胚。因此营养性胚胎病主要是由种鸡的不合理饲养引起的。常见的营养性胚胎病有:1.1VA缺乏在孵化的第2~3d…  相似文献   

8.
王志杰  张谊 《中国家禽》2005,27(10):18-18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种蛋发生的传染源性胚胎病,不仅胚胎死亡率高,而且孵出带传染源的病雏,通过病雏将病原微生物扩散传播.要控制传染源性胚胎病发生和流行,必须从种禽、种蛋和孵化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9.
1 概述 禽胚胎病(Disease of avian embryo)是指禽类胚胎在其发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异常的理化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其发育出现偏差,以致发生病变、畸形和死亡的现象。对家禽胚胎病的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对禽类胚胎病的研究,保证禽类胚胎正常发育生长,提高孵化率,对家禽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日常的禽病防治工作中,人们往往只着重研究禽类本身的疾病,而对禽的胚胎病的研究较少。鸡胚胎病的发生,不但使孵化成绩(包括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等)明显降低,亦造成大量畸形雏和病…  相似文献   

10.
动物传染病的垂直传播,是指从亲代到其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传播途径包括胎盘传经卵传播和产道传播,介绍几种垂直传播的禽类传染病. 1 鸡白痢 种鸡场如被鸡白痢沙门氏菌污染,种鸡中即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这些鸡所产的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可以造成胚胎死亡,孵出的雏鸡有弱雏、病雏,这些弱雏和病雏又不断排出病菌感染同群的鸡.  相似文献   

11.
胚胎病可以分为三类,即由种蛋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引起的营养性胚胎病;由母源或外源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胚胎病;由孵化措施不当引起的胚胎发育不良或异常。其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导致一部分胚胎死亡,降低出雏率;二是病胚孵出的病雏、弱雏,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远不及健雏;三是种鸡某些传染病(如白痢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种蛋带菌——病胚——病雏的途径广为扩散。胚胎病的治疗措  相似文献   

12.
家禽(主要指鸡)的胚胎病应是一类值得重视的疾病,其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导致一部分胚胎死亡,降低出雏率;二是病胚孵出的病雏、弱雏,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远不及健雏;三是种鸡某些传染病(如白痢杆菌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种蛋带菌--病胚--病雏的途径广为扩散。胚胎病分为三类,即由种蛋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引起的营养性胚胎病;由母源或外源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胚胎病;由孵化措施不当引起的胚胎发育不良或异常。目前,对胚胎病的治疗方法不多,重点在于预防。一、营养性胚胎病表现为胚胎发育不良,严重时造成死胚。程度较…  相似文献   

13.
家禽(主要指鸡)的胚胎病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导致一部分胚胎死亡,降低出雏率;二是病旺孵出的病雏、弱雏,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远不及健维;三是种鸡某些传染病(如白痢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种蛋带菌──病胚──病雏的途径广为扩散。胚胎病可以分为三类,即由种蛋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引起的营养性胚胎病;由母源或外源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胚胎病;由孵化措施不当引起的胚胎发育不良或异常。目前,胚胎病的治疗措施不多,重点在于预防。1营养性胚胎病表现为胚胎发育不良,严重时造成死胚。程度较轻的可以孵出雏鸡,但体质较…  相似文献   

14.
三、种蛋品质不良和保藏失当引起的胚胎病众所周知,种蛋是形成禽胚以至成长为完整的禽体的唯一来源。因此,种蛋的品质如何,必然影响到禽胚的发育及健康状况。种蛋的品质涉及许多方面。其中,种蛋  相似文献   

15.
禽类蛋源性疾病是指胚胎病由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所引起,而且可以经受精蛋垂直传播,世代相传的疾病.大量实践证明,由于各种蛋源性疾病所引起的孵化率低下,雏鸡生长发育迟缓和死亡率增加,经济上的损失是巨大的. 从"预防为主"的原则出发,应注意搞好种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使种蛋能有完全的营养成份.保证种鸡群的健康,不使有蛋源性传染病的存在.否则,不但由于种蛋死胚而影响孵化率,而且,所孵出的雏鸡常常是养鸡场传染来源之一.此外,还要做好种蛋保管工作和健全孵化制度,避免发生由于种蛋贮存不当和孵化方法不善而带来的蛋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家禽胚胎病的类型和特征家禽的胚胎病按其发生来源,有蛋内性与蛋外性之分(详见本刊1986年第6期)。如果根据其发生原因与机理的不同,则可区分为营养性胚胎病、传染性胚胎病以及由于种蛋的贮存与孵化失当引起的胚胎病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17.
胚胎病直接影响家禽孵化率和雏禽成活率,引起胚胎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传染性因素最为重要,病原菌通过垂直或水平传播污染种蛋而引起胚胎病。今年我市某雏鹅炕坊连续四炕因为种蛋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污染,孵化率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情况 4月16日建湖县上冈镇某炕坊来我站化验室送检一批29胚龄的死鹅胚。主诉该炕坊自2月17日种蛋开始入孵,在受精率90%以上的情况下,每炕1万只入孵种蛋的孵化率仅为62%左右,健雏率也不高。每炕死  相似文献   

18.
家禽胚胎病是一类很值得重视的疾病,该类疾病可分为遗传性胚胎病、营养性胚胎病、传染性胚胎病以及由于孵化条件不当引起的胚胎病等。给养禽业造成的危害主要有:(1)导致部分胚胎死亡,降低出雏率;(2)病胚孵出的病雏、弱雏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都远不及健雏;(3)种鸡带有的某些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种蛋带菌—病胚—病雏的途径广为扩散。传  相似文献   

19.
袁宝 《中国养鸡》2004,(4):36-36
在现代化大规模的饲养和孵化条件下,由于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一般已不主张对孵化过程中落盘前的种蛋进行照蛋。但作为诊断胚胎病的一种方法,我们在种蛋孵化过程中,于一定期限内通过照蛋能够了解胚胎的发育情况,以确定孵化措施是否正确。同时,测定受精率以尽快地掌握种蛋的受精情况。  相似文献   

20.
禽类胚胎的发育过程不同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后随种蛋产出体外,然后在蛋壳内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不利于直接观察胚胎的连续发育过程,也不利于对胚胎进行遗传操作。因此,一个有效的禽类胚胎体外培养技术将为禽类胚胎操作技术提供广阔的前景。1禽类胚胎体外培养的研究概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都尝试将转基因鸡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药物蛋白[1-3]。家禽的世代周期短,生产性能高,最适合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有多家欧美公司宣布,它们研究出了鸡蛋中含有人体蛋白的转基因鸡的新方法。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鸡生“蛋”而生出药物是可行的。但是禽类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有很多的不同点,胚胎与配子工程始终落后于其他动物[4]。禽类的卵子含有大量的卵黄,排卵后在母体输卵管内进行卵裂,经过24h排出体外时胚盘中含有6万个细胞,此后在完全独立的蛋壳中完成胚胎发育过程直到出生。由于禽类所特有的生殖特点:不易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受精时多精入卵;卵子重新回到母体输卵管内的技术或受精卵体外孵化技术难度大等,客观上制约了业已在哺乳动物中普及的转基因技术在禽类遗传操作上的广泛应用。自然状态下,禽类胚胎发育由单细胞形成个体分为两个阶段,即体内的输卵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