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生态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因技术、管理、自然和人为等因素限制,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相对滞后。通过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界线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的要求、依据、原则、工作程序、成果要求,并对勘界立标中的特殊情况处理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乃至其他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以推进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的实施,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区大部分自然保护基地处集体林区.其山林土地权属于集体.这些保护区一般只有大致范围.没有具体四至界线.只拥有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权.没有山林土地的经营管理权。随着人口的增加.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群众到保护区内砍柴、放牧、开垦等活动日益频繁.自然保护区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明确保护区界线.实现保护区同时拥有山林土地经营管理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广西岜盆和板利自然保护区(2005年3月已合并建立广西崇左市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区集体林区自然保护区勘界试点单位,通过签订共管协议确定保护区界线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河北千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西南部。保护区建于2006年6月,北界以宽——塌公路及清水河为界,西部边界到潘家口水库,独石沟乡燕子峪村界;东界和南界是以村界为主。保护区总面积为14037.5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509.09公顷,缓冲区面积为6152.27公顷,实验区面积为3376.14公顷。保护区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和栖息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为目的,是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  相似文献   

4.
刘向忠 《中国林业》2013,(23):60-60
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6年2月11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第—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自建立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工作,开展了本地资源调查,委托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制了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自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成立34年以来,自然资源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逐渐暴露出保护区勘界不准,功能区划不尽合理等问题,分析了范围调整对野生植物和动物资源的影响,得出了范围调整对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分布及生物多样性没有不利影响,更加优化了保护区域,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河北林业》2012,(10):20
大海陀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赤城县西南部,保护区前身为国有林场,1999年7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大海陀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国办公厅批准正式晋升为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224.9公顷。保护区南与北京市延庆县为邻,并以海陀山山脊线为界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  相似文献   

7.
以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对这个集体林占主体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及实验区与缓冲区农村居民实地问卷调查,收集了保护区农村居民收入、支出等经济状况,分析了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等数据资料,整理分析出要补偿的标准,以期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保护区编制总体规划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部分省级自然保护区都编制了总体规划,这对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实现保护区发展目标,有效配置资源,促进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总体规划制度在管理、技术等方面也还存在许多问题,非常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国保护区现状,指出吉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保护区管辖权及资源权属、湿地类型保护区水源补给、保护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保护区与社区共管模式、增加湿地类自然保护区水源补给、加大保护区依法保护工作及支持力度等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广西林业》2011,(8):54-55
广西物种数量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级保护区中亚大陆中部侯鸟迁徙的主要通道广西的植物宝库和特有现象中心广西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2007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局于2011年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制委员会批准晋升为正处级,  相似文献   

11.
文摘     
我国自然保护区之最(杨泉辑) ▲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区,面积达21.71万公顷。▲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鼎湖山保护区,于1965年正式批准成立。▲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是新疆托木尔峰冰川保护区。▲海拔最低的自然保护区,是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最南端的自然保护区,是海南岛陵水南湾海南坡猕猴保护区。▲最北端的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省扎龙丹顶鹤、水禽和湿地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0年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1995年5月2日,林业部再次发文,确认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将保护区概况、保护管理现状及发展构想,作一简要论述。1 保护区概况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中段,云南省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班洪、班老乡境内,界于东经98°54'~ 99°05',北纬23°12'~ 23°19',保护区总面积为7082.5hm2。保护区最高海拔1747m,最低海拔520m,海拔相差1227m…  相似文献   

13.
中荷合作云南省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 (FCCDP) ,自 1998年启动以来 ,在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动。编制保护区综合管理计划 (IMAP)和周边地区管理计划 (AMP)是FCCD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是在具体分析影响和制约自然保护区管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的 ,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和管理活动 ,是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文本 ,是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FCCD项目的突出特点之一是逻辑框架法在IMAP和AMP编制中的应用。逻辑框架法最早由美国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期提出 ,…  相似文献   

14.
双河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典型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总面积88 849hm2。保护区位于我国北部边陲大兴安岭地区的东北部,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我国位置最北的自然保护区。文章从地理位置、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等多方面对双河保护区的生态质量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自然保护区持续健康发展对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及有效保护自然资源至关重要,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丽江市拉市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从保护区管理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保护区生态系统及保护区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保护区生态系统监控体系、严格依法治理、开发生态旅游业、加强保护区建设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是其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不应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以充分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和解决保护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的背景、总体布局、生态属性来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识别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关键地段,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利用及保护格局,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调整提供借鉴,也为有效促进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浅谈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场所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在抢救式保护政策下建立起来的 ,管理体制的不顺使许多已经建立起来的保护区陷入困境之中。文中对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困境及保护区的可持续保护的政策与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采取线路调查和典型取样以及卫星影像数据分析,得出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共有7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17个群系组和28个群系。其中寒温灌丛是轿子山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占保护区面积的29.37%。在水平分布上,轿子山片以保护区最高主峰和山脊为界,东、西两部分植被类型差别较大;温性针叶林、寒温灌丛和寒温草甸是保护区山地垂直带上最主要的植被类型。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具有大面积连片存在的多种原生植被类型,且地理分布极为特殊,因而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情况,在对片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巡护制度落实不力、关键技术研究不够、保护措施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增加编制、加强对护林员管理,提高专业水平、强化片区原住居民产业转型及技能培训等对策及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整体管理水平,可供同级保护区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明确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区类型是开展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制定保护区管理法规政策的主要依据。应用"3S"技术,调查了保护区内林地、草地、湿地、冰川等主要资源分布现状,认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包括:(1)我国特有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组成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保护区内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组成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草地、森林、湿地、冰川资源。根据保护区生态功能定位及《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认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应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类相结合的复合类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