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河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率先在河套平原地区发展以农、毛渠造林为模式的小网格农田防护用材兼用型林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林相整齐、功能完备的防护用材兼用林体系。由于河套平原是引黄自流灌溉区,境内的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所以林带间距普遍较小,一般为8  相似文献   

2.
根据防护类型和不同立地条件,提出了低山丘陵区凸凹农田区窄林带小网格农田林网与带状造林相结合的防护林设计、低山丘陵区凸凹坡梁区窄林带混草带的造林设计、沟头(沟畔)灌木防蚀林与沟底杨树用材林相结合的造林设计等6种防护林设计。  相似文献   

3.
以伊犁河流域察布查尔县南部山前平原农牧交错带为重点区,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依据适地、适树、适时的原则进行试验示范。在研究区内布置实施了窄林带小网格、窄带多带式、宽林带大网格、混农式和生态经济型等5种不同模式的生态防护林模式,并对这5种模式的配置结构、特点和适用范围作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对其防护效益作了简要评述,以期对改...  相似文献   

4.
对乌兰布和人工绿洲11条不同配置结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等条件下,窄冠型杨树林带的疏透度均比宽冠型杨树的小,新疆杨较加拿大杨低0.23,箭杆杨较二白杨低0.30;但新疆杨的防风效能较加拿大杨高34.43%,箭杆杨较二白杨高26.46%.宽林带(32 m)的防护作用强于窄林带(4 m),其农田防护率可提高16.55%~54.41%,胁地指数降低0.03~0.22,农作物减产率下降27.5%.(2)小网格灌木防护林的农田防护率、胁地指数和农作物减产率均好于乔木,农田防护率较乔木提高8.00%~13.93%,胁地指数降低0.04~0.05,减产率下降0.8%~49.4%;防风效能提高1.08%~6.3%.(3)乔木混交林的防护效应好于乔木纯林,其中,农田防护率较纯林提高43.8%,胁地指数降低0.27,农作物减产率降低57.5%.(4)新疆杨栽植9 a后即可进入最佳有效防护成熟期,有效防护成熟期在10~27 a.(5)林带配置方式即株行距、行数、林带宽度与林带疏透度显著正相关(R=0.661*、0.707*、0.688*).(6)林带防护距离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林龄与林带间距呈显著正相关,即林带的工艺成熟龄和防护期是确定林带间距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1 .4 沙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模式1.4 .1 模式概述 在荒漠、半荒漠绿洲以及半干旱区沙地农田通过营造防护林网 ,防沙治沙 ,保障农业生产的模式。1.4 .2 模式适宜条件 绿洲及沙地农田。这里因干旱多风 ,易风蚀沙化 ,即使有灌溉条件也难以高产 ,须营造农田林网 ,制止风蚀 ,改善环境 ,保障作物正常生长。1.4 .3 技术思路 绿洲及沙区的农田林网有特殊要求 ,为取得良好的防护效果 ,要注意不同沙区农田林网的结构、宽度、有效防护距离、树种选择及合理配置。1.4 .4 主要技术措施   ( 1)林网形式 为有效防治风沙 ,一般采用窄林带小网格的林…  相似文献   

6.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农田防护林,其林带结构与方位多以宽行并与主害风方向垂直的设计方案为主。自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模式。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的耕地实现了此种类型的农田林网。但至今对农田林网与主害风向方位(即林网与风偏角的关系)关系的认识还不统一,为此,我们于1984年5月至7月在安徽省宿县新河乡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试验示范区,通过野外模型实验和理论推导,对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的透风度,方位与防风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供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边境沿线生态环境,恢复边境森林植被,对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边境沿线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营造边境防火林带,提高边境防护林建设标准,按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模式实行重点投资。  相似文献   

8.
<正> 洪湖市小港农场,地处四湖地区东南部,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境内沟渠纵横,路渠交错,是典型的水网湖区。农场自1970年以来,结合农田水利建设,营造了池杉、水杉为主要树种的农田防护体系。全场路渠36条,107公里,营建了池杉、水杉林带。23049亩农田,实现了每网格300亩以下的高标准农田林网。7400亩养殖水面,建成了每网格300-600亩的林网,取得了很好的防护效益。但是随着树龄增加,经调查,15年以上的水杉、池杉林带枝下高,都普遍在2. 1m 以上,防护效能不断减弱。1985年以来,在农场配合下,结合课题研究,在一部分水杉、池杉林带下补植了棕榈,总株数量40180株,折面积365. 2亩,不断改变了林带结构,提高了防护效能,也增加了单位林地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农林系统太阳辐射与光照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林带两侧不同距离太阳辐射的动态变化,林带及杨树叶片对辐射和光照的影响和单株树木、片林内太阳辐射的动态变化,并提出营造2~3行窄林带对树木生长和减少胁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一、防护林建设状况  我市农田防护林建设,大致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即五十年代以旱柳、重阳木等为主的极不规则的农田防护林,称为第一代农田防护林。六十年代中期,形成了树种较为统一的以香椿、苦楝、枫杨等为主的农田防护林,称为第二代农田防护林。七十年代中期,结合原有林带的更新改造,在全市范围内出现了设计合理、结合适宜、林相整齐、防护效益好、经济效益高的以水杉、池杉、落羽杉等为主的窄林带中网格防护林类型。到八十年代末,全市平湖区1338条堤、渠、路全长31855公里的地段上建成了由2500多个网格组成的农田防护林体…  相似文献   

11.
刘钰华同志是自治区林科院一位中年助理研究员,优秀共产党员。自1961年从北京林学院毕业分配来疆后,一直从事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工作。他所在的课题组,和有关单位协作,经过多年对南北疆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的总结及防护效益的观测研究,提出了在绿洲边缘地区以“窄林带,小网格”为主要内容的农田防护林体系营造技术成果,荣  相似文献   

12.
对延安地区发展沙棘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延安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尤其是北部地区,森林植被不足15%,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近年来,通过加大三北防护林建设治理力度,根治水土流失,兼顾治理区农民依靠荒山荒坡发展林业产业,就必须选择适生、适用的防护经济兼用树种,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实践证明,沙棘是营造防护经济兼用林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3.
农田林网是平原农区发展林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内外对农田林网的防护作用、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以及农田林网的配置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但对资源的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通过对农田林网的调查,分析了林网资源及其特点。 调查方法 1.1 根据江苏省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规定,把同时符合树木3行以上、宽6m以上、面积3亩以上的林带划为成片林(林网),反之为四旁树(林网)。成片林(林网)用1/10000地形图实地调查,四旁树(林网)以县为总体,以村民小组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1.2 对农田林网网格面积用1/10000地形图实地将所有整齐的林带在地形图上画出,并在图上求算网格面积。根据网格大小,将林网分成200亩以下,20.1~300亩、301~400  相似文献   

14.
临河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采取渠、道造林模式,营造了大量防护用材兼用型林带。“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国家对“天保”工程区范围内的林木实行限额采伐,林木采伐指标锐减,导致大部分林带不能及时采伐更新。随着林龄的不断增长,林带胁地和遮荫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广西大桂山林场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来,营造生态防护林带270km,保护和发展天然沟谷阔叶林8300ha,形成生态防护林网络,有效地改善了生态,控制了森林火灾、虫灾的发生和发展,并提高了林木的生长率和林木蓄积量。同时解决了以林护林、以针促阔、以阔保针、以阔养土、良性循环、永续作业的关键技术,为森林更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达到了低投入、高产出。  相似文献   

16.
敖汉旗:杨树低产低效林成因及更新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敖汉旗中、北部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营造杨树用材防护兼用林,现全旗杨树保存面积200多万亩,活立林蓄积量430万立方米。虽然杨树木材生产是全旗林业的支柱性产业,在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仍有近百万亩低产低效林分,蓄积量小、效益低,严重制约着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玉环木麻黄沿海防护林体系设计及防护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因害设防,讲究实效”的原则设计和建设的以木麻黄为主的“窄林带,小网格” 结构防护林体系,在抵御台风、降低风速、减少落果、增加温度、减轻低温危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能,并使受防护林保护的玉环柚(楚门文旦)稳产高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影响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的几项主要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带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宽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0.
陈旭 《新疆林业》2000,(3):25-26
自治区农田林网化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基本内容是采用在实践中比较成熟的“窄林带,小网格”的林业模式——即在常年耕种的农田或有水保证的耕地四周,营造13.3hm2左右的农田防护林。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新疆干旱、酷热、降水少、蒸发量大的恶劣气候和频发的大风、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改善局部地域小气候,减少恶劣气候和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到“八五”计划末,全自治区共有4个地州、60个县(市)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保护农田约267万hm2,为自治区主要粮棉产区的连年丰收,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贡献。自此,由于余下的23个县市,多数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