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旱盆景《山水清音》是我根据中国山水诗创始者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的。“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凭山水以传”,这是中国古代画论中专门论述山水画的北宋著名大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非常经典、极为精辟地表现了艺术家对于真山水观察的细致程度。  相似文献   

2.
《醉山》是杨文汀同志作的山水盆景小品,取材于当地的石笋石(一块9×19厘米的小型山石),无论在立意、构思、布局上郁有一定特色(副题为《补天遗石》)。《醉山》摆脱了当前较为流行的两山对峙或群峰伫立的繁琐的人工布局和模式。它以一方盘石居中,占去整个画面。以边角或断面取景,它比全景山水有更大的选择性,表现手法洗练。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幅抒情写意的中国山水画。妩媚多姿的江南山水,明艳的霞光,映衬着远航的风帆;逶迤连绵的群山,高低起伏,衬托着悠悠的江水,构成一幅鲜艳而和谐的画面。山水盆景《青峰碧水送风帆》就是围绕这个题意而构图创作的。我自幼喜爱笔墨丹青,尤爱中国山水画。一日在观赏我国杰出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九十一岁时作《栖霞晓望图》时,意犹未尽,萌发了创作这盆山水的情思。由于创作的主题是清雅秀丽、精巧幽静的江南山水,我开始选用软石类中砂积石制作,结果失败了。后改用质松而轻,极易人工造型的浮石作材料,效果才较满意。盆为白色大理石浅盆,长40厘米,宽15厘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闪烁着独特的艺术光彩。中国的山水盆景如同一幅活的立体山水画,以它的艺术情调,展现于世。我创作的台式山水挂景《江南秀色》,从直观上说,是一幅活着的立体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布局上运用二山夹一远景,虚实空间对比生  相似文献   

5.
<正>水的灵动,山的厚重,构成了画家笔下一幅幅气势恢弘的山水画卷。殊不知,小小的雨花石上几百万年前就被大自然的神工妙笔"画"就了一幅幅迷人壮观的山水画。石上记载了阴阳、晴雨、寒暑、朝昏等自然景观,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观后使人啧啧称奇!最近南京著名藏石家戴康乐先生就展示了一枚得意藏石《黄果树瀑布》。此石具备了山水画的沉稳与灵动特性。长5.5厘米,宽4厘米,石中白色、黄色与绿色三  相似文献   

6.
我国山水诗早在《诗经》、《楚辞》中就已萌芽,自南朝谢灵运奠基、开拓后日趋兴盛。山水画在隋代逐渐成熟,宋代以后成为绘画的主流,成就卓越。而与山水诗、山水画同源的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等同期,公认在唐代产生,发展到现在,特别是近三十年迅速崛起,初现辉煌。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赵庆泉先生的名作《八骏图》会引起人们的争议,并提出“撤马”和“保马”的两种主张?为什么张瑞堂先生构图单纯的《丰收在望》会赢得舆论的好评?笔者认为,其原因之一就在于盆景作品的“眼”——题名。大家知道,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所谓诗文的“眼”指的是那些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花卉盆景》2009,(1):40-40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的《盆景世界》将有几个新的小栏目与大家见面。一个是《名人新作》,一个是《新人新作》,还有一个是《桩材自育》,以后还会有《名人名作》及其他小栏目陆续推出,希望您能喜欢。图文并茂、言之有物是我们的基本要求。欢迎您为这些栏目撰文或者推荐作者、作品!  相似文献   

9.
山水盆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之一。它是以山石配以小型植物经加工来完成。山水盆景可以在咫尺盆中让采自山里的山石,重新展现它原有的雄峻和瑰丽。同时以景抒情,表现深远境界,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一如充满诗情与画意般立体的山水画。山水盆景虽然是一种立体的造型,但盆器的面积却很有限。当我们在有限的面积里企图表现无限的景物时,就不得不借助于透视原理了。透视原理原是绘画中惯用的构图手法。远在隋朝,中国山水画里已经懂得运用精确的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盆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虽然,已经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至今仍然是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中国的山水画以及立体的山水盆景,大都从作品中表现出自然界独特的意境美。山水盆景更重要的是通过借景抒情,来引起观赏者心灵上无限的幽思与遐想。山水盆景作品必须具备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1.
《种子世界》2009,(3):54-55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成果显著。2001年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工作框架图,2002年12月完成了籼稻品种9311的全基因组“精细图”的测序,并预测出约6万个水稻基因,随后完成了粳稻(日本晴)4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精确度为99.99%,覆盖染色体全长序列98%,是国际上最先完成精确测序的两条水稻染色体之一。目前我国已获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虫、抗逆、抗除草剂以及与产量、品质改良相关新基因400多个,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已达到空前鼎盛、繁荣的局面。“南宋四家”之一的李唐尤为突出,他以山水画见长,其章法简练且生动,开创了秀丽清旷、自然天成的山水画风,不仅风靡了南宋画坛一百五十多年,而且还影响了日本画坛。  相似文献   

13.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以浙江富春江两岸富饶美丽的风光为原型,耗费六七年心血绘成的大型山水长卷。10多年前一次参观刘海粟美术馆画展时.目睹按原作1:1比例还原的《富春山居图》长卷,顿感淡雅雄浑,笔意深长,深受感染。于是在馆内购得由浙江富阳市邮电局制作发行的《富春山居图》明信片一套12张,从此时常赏阅。  相似文献   

14.
利用98个家系组成的日本晴(粳稻)/Kasalath(籼稻)//日本晴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 BILs) 群体(BC1F10),研究水稻光合功能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基于水稻抽穗后7 d叶片全氮含量(TLN)、叶绿素a/b比值(Chl.a/b)和叶绿素含量(Chl),共检测到8个QTL,其LOD值为2.61 ~ 6.42  相似文献   

15.
四川德阳市东湖山公园1989年春季花展中插花艺术的六副作品(图见《中国花卉盆景》第10期12页),各有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其中盆景式插花《大江东去》颇有新意,是一件有独特风格的佳作。整个作品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联想。它象一幅浓缩了的山水风景画,虽一勺之水却有江湖千里之感。浅白色的水石盆景盆象浩渺大江,片片丝叶兰(从照片上推断)似风帆林立。作者巧妙地把兰叶做成风帆,把固定插花用的花泥做成船身。作品的独到  相似文献   

16.
枯木、树根和草根,本是废弃之物,然而如若落在有心人的手中,稍加选择和加工,就可使枯木逢春, 造就出一些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奇花异果和不同形象的人物及山水来。一根崖缝里枯死的全弹子树根,经过简单的加工,制成了一只《引颈长鸣》的仙鹤(图1)。一段死掉的贴梗海棠,巧加修饰就变成了一个泉下沐浴的美丽少女(图2)。看她那披肩的长发,不是还沾着晶莹的泉水么!图5双多么像激情跳舞的少年。再看那觅食的鹭(图4)、向敌进攻的狼(图3),它们均出生低微,分别由女贞、槭树、黄荆、  相似文献   

17.
山水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它移山缩地,小中见大,在小小盆中能创作出“咫尺之内而看万里之远”的意境,给人以“盆中有景,景中有画”的艺术感染。艺术是相通的。您想制作有情趣的作品吗?如能经常面对自然山水画作品,认真钻研画理,吸取画家丰富的创作经验,那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红河玉石产云南省境内的红河州,其摩氏硬度为6-6.5级之间不等。它神奇之处在于石种的结构巧妙,在石上呈现出一幅幅中国水墨山水画,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如《水中仙》留白处似羊脂水墨山水,平淡幽深,远树密叶苍茫,山头淡墨点皴,有烟云笼罩之感。用笔墨钩画山的结构层次,坚实厚重,虚空处渲染烟气,推出空间,虚实相生,其气韵生动,犹如海中一岛,故名《水中仙》。(陈丹华收藏)  相似文献   

19.
盆景与中国山水画都是具体和形象地反映某种自然景观,创作的题材都来自于大自然。画家作画要饱览自然、风景,“胸有丘壑”,盆景创作亦然。盆景这一古老的艺术,长期以来受着中国山水画及其画论的影响。譬如山水画中有“高远”、“深远”、“平远”的画法。盆景中也有“三远”的做法。中国山水画中的若干构图法则,诸如“主次分明”、“细节  相似文献   

20.
贵刊第七期发表了廖隽生先生的短文《还是称习作为妥》。编辑部加了"编后语"希望大家议论。我读后又翻阅了今年第四期林运熙先生摄影的"2000年上海山水盆景佳作选",并根据廖先生批评的左边二、三、四图与右边第四图进行分析,觉得这四幅山水盆景称之为佳作,并不为过。就平面照片表现的布局、态势、气韵而言都不错,很耐看。我认为只有创作经验丰富的艺术家才能创作这样高水平的作品。廖先生指出的毛病并不确切。这些山水盆景层峦点翠,主次分明,前、中、后景井井有序,那会"像一堵挡墙,显得闭塞"呢?在艺术上,主峰次峰之比,可以非常突出,也可以不很强烈。这主要看全景的综合协调和山势脉胳的走向。廖又说"怎么好行船"一幅,可能指的是"峡江扬帆"。这就更有点莫名其妙了。难道航道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