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理念上人们存在许多认识的误区,主要是:以产业链替代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实践更多地停留在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和新建工业园区;把循环经济等同于废物循环的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视为纯粹经济问题,没有明确循环经济是经济与社会和环境整合的经济;不能正确处理经济与生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为循环而循环;脱离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矛盾特征而片面看重外国经验;从实践操作上循环经济发展缺乏有序化,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减量利用、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五个维度构建生态脆弱贫困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评价2005-2012年定西市七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的耦合度,并进一步指出障碍因素,为生态脆弱贫困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建议。研究发现:1)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绝大多数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2)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表现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越高的特征;3)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不同,水平较高县区障碍因素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而水平较低县区主要受制于资源循环利用与废弃物减排水平不足。总体来看,循环经济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扶贫开发,是生态脆弱贫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饭店作为餐饮业一个巨头,常年12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耗能,在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的今天,人类保护环境、绿色建设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传统中小饭店以污染环境的经济经营方式已经被时代淘汰,不能满足社会文明的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绿色饭店建设优于传统经济理论下的饭店管理,这种新型经济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强调的是以资源的反复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将环境破坏程度最小化等为导向达到最优化的经济效益的饭店经济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的目的。循环经济理论的绿色饭店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此外,循环经济的观念能维持饭店行业像永动机一样持续发展和转动。建设绿色饭店可谓是"一箭三雕",实现经济效益、带动社会效益、绿色环境效益。循环经济理论下的绿色饭店建设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质的有效利用率,增长饭店经济收入,因此,引入循环经济思想的绿色饭店建设可以带动经济效益、维持自然界的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际运用出发,对循环经济理论下的绿色饭店建设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农业循环经济科技体系建设,为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离不开高新农业科技,追求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重要诉求目标。农业循环经济有效整合多种生态资源,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最优化组合,形成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为全面提升生态农业生产经营品种创造良好技术条件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张学霞  王茂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92-10895
资源的有限性促使人类只有改变传统资源耗竭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其最适宜发展循环经济,如何将循环经济思想与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是目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分析表明,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清洁生产,建设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循环经济。以北京密云西田各庄镇为例,诊断农村现有产业结构,提出发展生产、加工、销售绿色经营模式,并认为发展精准农业、三色农业、农业生态科技园是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环境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温家宝总理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生态循环农业跳出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的双赢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临安市太阳镇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为例,阐述山区农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其中资源循环利用因素的拉升作用较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资源减量化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是甘肃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制约因素诊断结果表明:2008年影响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化因素,其约束度为57.03%,然后依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其约束度分别为20.06%、17.12%和5.79%.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促进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业循环经济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更好地推动林业经济进步和满足林业发展需求。本文将从林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出发,探讨林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策略,旨在提高林业经济发展,保障林业质量,实现林业、生态与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琪 《农村科技》2008,(11):67-68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目前,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农业方面则不足。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0.
以3R原则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忽视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将消费因素纳入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以及绿色农产品消费5类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1993—2012年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绿色农产品消费水平不高、资源减量投入不理想和资源循环利用率不高。  相似文献   

11.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匮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资源投入减量、循环利用、可修复等原则。提出运用科学理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依托科学技术等多措并举的方式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持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将逐渐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模式。近年来,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改变了过去大量投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应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指导农业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取Delphi法构建了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2-2011年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2011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是2002年的1.87倍,年均提升速率为6.45%。其中,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而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的推动作用比较有限,成为制约湖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因素诊断结果表明:2011年影响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其障碍度为24.06%,其次为资源环境安全因素,障碍度为19.12%,接着为资源循环再利用因素(9.73%),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障碍度最小(5.79%)。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促进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进行评价,为政府有关部门布置下一步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以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标,共选取了4类20个指标,构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系数法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总体来看,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在不断增强,且近年来呈现出快速提升的态势。从分类指标来看,农业资源循环再利用水平、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均呈上升态势,但农业资源减量投入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应构建长期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加快生态文明视域下农业科技体系的完善,强化农民的循环经济意识,进一步提升循环农业的经济效益,以实现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李义 《河南农业》2016,(29):8-9
随着地区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将优势产业进行优化组合,从温室蔬菜大棚、特色果园建园、畜牧养殖场的建设、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以及生态循环综合利用等方面,对农牧配套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出一种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种养结合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从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省面临资源不足等制约农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存在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生态、政策环境等优势。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自然生态、政策环境等优势与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农业的特点,从产业结构、价格财税、宣传教育、生态文化、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走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之路。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生态与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把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和提高环境容量,以科技创新突破资源与环境的瓶颈约束,实现人与自然长久和谐,生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产出、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停滞、缓慢提升、快速发展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不断增强.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影响程度依次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后,据评价结果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川中丘陵区盐亭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亭县2003~2015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除了2006年有所下降外,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促进因素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的升高,而制约因素为资源减量化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两个指标。盐亭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绵阳市其它丘陵区县有较大的差距。应调整农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耕地占用,增加林地面积,加强科技、资金和政策支持等,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