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窟野河水沙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窟野河入黄控制站——温家川水文站1956-2012年降雨、径流、洪水、泥沙实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累积距平、R/S分析、双累积曲线法等多种方法,分析了窟野河水沙变化特征,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及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上,窟野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持续下降趋势。21世纪初,年径流量和输沙量下降显著,其值分别为多年均值的34.4%和5%;2受降水和人类活动影响,径流量和输沙量年际变化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其转折点分别是1979年和1997年;3降水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影响越来越弱,而人类活动对其两者的影响日益增强,成为影响径流和输沙的主导因素;4温家川站径流和泥沙的Hurst指数分别为0.876 7和0.803 9,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窟野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趋势将与过去保持同一势态,有持续递减的特征。正确认识水沙变化特性及产生的原因可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柳河流域6个水文站的观测数据,研究流域主要支流泥沙的来沙量及不同河段泥沙的沉积。研究结果表明,上游来沙的近50%沉积在主河道中,其中沉积泥沙的75%沉积在闹德海至彰武之间。约有50%的上游来沙从流域出口输出。  相似文献   

3.
岔巴沟流域泥沙输移比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团山沟单元小流域作为流域系统产沙的源地,将其它中小流域输沙模数与单元小流域侵蚀模数之比定义为泥沙输移比,系统的研究了岔巴沟流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降水水文影响因子和地貌形态因子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从长远来看,流域系统的侵蚀与产沙可达到平衡,但就次降雨或年度而言,流域系统经常处于泥沙滞留和滞留的泥沙重新侵蚀搬运的状态。降雨量、径流系数、降雨时间、水流平均含沙量能很好的表达岔巴沟各流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在考虑地貌形态因子的影响后,得到了岔巴沟流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的降水水文因子与地貌形态因子关系的综合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造林整地工程对人工幼林系统径流输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造林整地工程对人工幼林系统坡面水沙输移中的作用及程度,从产流、汇流的机制与理论模型出发,对旱区人工幼林系统地表径流调控的关键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降雨特性、地形、土壤3大影响坡面产流、汇流的因素中,地形因素是人工调控的关键。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通过造林整地,改变微集水区坡长、坡度乃至坡形,是最简单而有效的人工调控手段。对20个不同整地方式人工幼林地田间径流小区和未整地空白对照径流小区的观测表明,鱼鳞坑、水平沟、反坡梯田3种造林整地工程,虽可有效地削减径流向系统外部环境的输移,但其调控径流能力远未达到工程设计要求,其地表径流输移的削减率,在39.92%~65.11%之间,削减率与集水坡长成反相关,3种整地方式中,以反坡梯田整地的削减率最大。造林整地径流小区与传统直线型坡面径流小区对比观测,难以揭示整地对微区坡面产流影响的实质;造林整地工程设计中所期望的拦泥蓄水作用,则因忽略了含沙径流入渗、整地对微区地形与产流、产沙的影响等而被大幅削弱。  相似文献   

5.
利用呼图壁河出山口石门水文站1980—2011年日径流量和输沙量实测资料,采用年内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期)等方法指标,分析了呼图壁河水沙年内分配及同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年代的径流与输沙年内分配均呈"单峰型"分布,且输沙量较径流量的分配更为集中;(2)近32年以来,径流和输沙的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都呈缓慢上升趋势,且二者的年际变化都显示出较好的同步性。径流和输沙的集中期同样有着微弱的上升趋势,但输沙集中期略提前于径流集中期。这是由于河流的补给方式和下垫面等综合影响造成的;(3)呼图壁河泥沙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明显高于径流。完全调节系数与不均匀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个年代冬春季节径流量与同一时段输沙量的变化不同步。  相似文献   

6.
荆江三口的水沙变化过程是影响洞庭湖发育的重要环节,对洞庭湖的稳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荆江三口五站1951—2014年的水沙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着重研究长江荆江三口近60年水沙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并探讨水沙变化对洞庭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荆江三口分泄长江径流量、输沙量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也导致三口五站中的四站出现功能性断流,且断流天数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洞庭湖区降水量减少、水利枢纽工程等人类活动是影响三口水沙变异的主要驱动因素;荆江三口水沙变化对湖盆结构及洞庭湖形态起着重要的调控与制约作用,其分泄水沙能力的减小也导致了洞庭湖湖面面积萎缩、容积缩小,不过洞庭湖寿命随着水沙的衰减而增加。正确认识荆江三口水沙变化规律及其对洞庭湖的影响,可为三口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洞庭湖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风蚀水蚀交错区小流域的风沙输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坝上地区典型小流域风沙输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到了风蚀水蚀交错区风沙流的几方面典型特征,主要包括:(1)高效农田、草地、灌木丛3种不同下垫面风沙流风速随高度增加均呈递增趋势,其垂向分布与下垫面的性质密切相关;(2)3种不同下垫面输沙量垂向分布差异明显,其中高效农田的输沙量与垂直高度有较好的负指数函数关系;(3)高效农田风蚀物中粒径在0.1~0.075mm之间的极细颗粒和粒径在0.075~0.019mm之间的粉砂颗粒的含量较高,占输沙总量的80%以上,说明近地表层沙粒的运动以跃移为主;(4)输沙量与下垫面特性密切相关,植被盖度越大,输沙量越小;(5)气象因子和人为因子等环境因子对小流域风水两相侵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沙输移比是反映流域侵蚀产沙输移能力的指标,对正确评价水土保持减沙效益及流域治理决策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对国内外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计算(根据定义)与模型计算(通过建立泥沙输移比模型)2种。直接计算的关键是土壤侵蚀量的获取,而计算模型目前主要有因子经验模型、分布式模型与物理模型。在对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土壤侵蚀量获取方法及建立的泥沙输移比模型进行总结与评述的基础上,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一些地区,分析了其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存在的3个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云贵高原区龙川江上游泥沙输移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云贵高原区龙川江上游8条典型小流域水库泥沙淤积资料和小河口水文站输沙量资料,分析建立小流域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的关系,依此求算出龙川江上游小流域(流域面积10.8~216.8km2)泥沙输移比变化于0.42~0.80之间,小河口水文站泥沙输移比计算值为0.26。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弱透水性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物的输移特性,选择兰州市作为典型城市,基于其降雨分布特点和面源污染特点提出了弱透水性下垫面径流污染物输移模型。通过对大学校园内屋面、路面及其他弱透水性下垫面组合形式下的天然降雨径流取样检测,分析了浊度,CODcr,TN和TP等主要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污染物相关性研究,同时运用模型计算径流污染物初期负荷率。结果表明:校园弱透水性下垫面,降雨径流历时10~20 min各污染物浓度达到峰值。径流历时30 min内,降雨径流浊度,CODcr,TN和TP的污染物负荷率可达到65%~85%。在中小降雨条件下,降雨径流过程中各污染物显著相关,径流污染物输移模型的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以来长江流域水沙情势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长江干流屏山、朱沱、寸滩、宜昌、汉口、大通6个水文站的实测水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Sen’s估计以及累积距平法,分析长江干流2001—2018年径流输沙年际、年内变化趋势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长江干流各水文站年输沙量较2000年前显著降低,降幅高于56%;年径流量下降不明显,降幅低于8%;输沙量变异程度高于径流量变异程度。2001—2018年,长江流域平均月径流量为718108 m^3,平均月输沙量为1247104 t,且主要分布在6—9月。趋势分析显示,年降雨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输沙量呈极显著减小趋势,其中屏山、朱沱、寸滩站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左右发生突变,宜昌、汉口、大通站在2005年发生突变;屏山站月径流量无明显变化趋势,大通站1月径流量显著增加,其他4个水文站均在1—4月呈显著增加趋势;各水文站月输沙量主要在6—10月呈显著减少趋势。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等人类活动是长江流域输沙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河流水沙变化直接反映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土壤侵蚀程度.为探讨南方典型水土流失治理区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汀江流域长汀段1982年1月至2014年12月径流、输沙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CEEMDAN法、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及构建水沙关系模型分析水沙的变化特征,通过双累积曲线法定量研究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澧水长时间序列的径流泥沙演变规律,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1955-2009年澧水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结果表明:近55 a来澧水年径流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年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并在1983年发生了突变。通过分析降雨、径流及输沙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知,在1955-2009年澧水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人为因素是年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因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利工程拦沙导致澧水进入洞庭湖的泥沙量每年相应减少约4.59×106 t。  相似文献   

14.
河流三角洲低水位的变化受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控制,对河道的通航与取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西北江三角洲低水位的演变趋势和各影响因素对其的作用,基于马口、三水站1972—2017年最低水位序列,结合两站河床地形、流域降水、径流和下边界海平面高度等资料,识别出年最低水位的演变趋势,并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在其变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马口、三水站年最低水位演变过程可分为波动期(1972—1990年)、突变下降期(1991—2003年)和缓变回升期(2004—2017年)。1972—1990年最低水位受降水因素的控制在-0.11 m上下波动,而1991—2003年在河床地形剧烈下切的驱动下最低水位大幅下降至-0.50 m以下,进入2004—2017年最低水位在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库对枯季径流的调节作用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又有所回升。近年来,人类活动对西北江三角洲低水位的影响已经逐步超过气候因素,成为低水位演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引发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为震区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泥沙来源。对处于地震极重灾区的绵远河流域进行了地震侵蚀与流域内的泥沙输移状况的调查统计。绵远河山区河段地震时产生了1.15×108 m3的松散堆积物,相当于正常年份土壤侵蚀量的约100倍。5a实地调查的结果显示,崩塌滑坡体绝大部分堆积在支沟中。在震后水文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松散堆积物中占多数的大粒径颗粒超过了河流输运能力,仅少量细颗粒物质以悬移质形式被输送到下游。研究表明,虽然绵远河上游地震侵蚀产沙总量巨大,但汶川地震后与震前进入绵远河平原河段的泥沙量变化不大,近期内对绵远河下游及沱江的泥沙输移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渭河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渭河是黄河的一条多泥沙支流 ,1970年之前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 1 85亿t。渭河具有水沙异源的特点 ,泥沙主要来自南河川站以上地区 ,径流主要来自南河川站至咸阳站区间流域。 1970~ 1996年 ,流域内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水2 5 5亿m3 ,年均减沙 0 6792亿t,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拦沙和削洪作用。流域内人类活动有使泥沙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丁文荣  周跃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354-356,359
对云南省盘龙河流域55年来的河流输沙率进行复值Morlet小波变换,通过分析输沙率变化的小波变换结果研究其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盘龙河流域悬沙输移率从1951年以来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有4、7、22年的振荡周期,其中22年的振荡周期最为明显,贯穿整个研究时段,而4、7年时间尺度却局部性特征很强。以小波系数实部图上的零点作为判据,且以主要周期附近的小波系数实部值进行突变分析得知,对应于4年尺度的突变有27年,7年尺度的突变有16年,22年尺度的突变有5年。  相似文献   

18.
丘陵漫岗黑土侵蚀区开发性治理模式吴景才,张丙有,吴霞,吴平(黑龙江省拜泉县水土保持办公室,161700)为了探索黑土侵蚀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生态与经济同步效益的新途径,黑龙江省科委于1990年下达了松嫩平原漫岗丘陵黑土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与开发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9.
祖厉河水沙特性及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祖厉河流域自1970年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至1989年底止,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面积2120km2,占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0648.43km2的20%。采用“水文法”、“水保法”、“水土流矢成因定量分析法”计算1970~1989年流域水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年均减沙效益,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分别为13.15%、13.8%、10.41%。20年来,流域共减少入黄泥沙1.9亿t年均减少950万t。在1970~1989年实测年均减沙量2770万t中,人类活动影响的占27%,降雨减少影响的占73%。  相似文献   

20.
改革为水土保持工作增加了活力周长生,刘旭初,张建良(山西省吉县水利水保局,042200)山西省吉县位于吕梁山南端,黄河沿岸,属黄土残源沟壑区。全县共有11个乡(镇),106个村,9.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1万人;总面积1780km2,其中耕地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