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生钙硼适宜量组合的研究/金华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蔡常被,杨庆//中国油料—1994,16(2)—35~37,511992~1993年在由花岗片麻岩发育的黄棕壤上,分别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与裂区试验设计两种方法作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量...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1983-1985年研究证明:花生苗期叶片、土壤的含硼量与产量三者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但采集哪个部位的叶片和白天内什么时间取样才能获得含硼量较高而且稳定的样品,既有利于提高化验硼的准确性,又不致于因采样过多而影响生产。我们于1988年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旨在为花生叶片硼素营养诊断提出适宜采集的叶片和时间。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水稻土施钙、硼对花生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南方典型酸性土壤施用钙硼对花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钙能促进营养物质从营养体向荚果转运调节花生生长、改善花生品质;花生种仁蛋白质含量比对照提高6.95%.单施硼增产效果明显,比对照高3.96%;花生种仁粗脂肪含量提高5.70%.钙、硼配施促进各种营养元素吸收和积累,增产效果显著,达到10.82%;花生种仁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7.73%和6.48%.显著改善花生品质.  相似文献   

4.
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的硼钙营养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硼钙水平对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硼钙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硼、低钙时,油菜生长异常,增加硼、钙供应促进了油菜生长。加硼不仅提高了植株吸硼量,也促进了钙的吸收,并有利于钙向顶叶的分配;加钙促进了植株吸收钙,也增加了硼的吸收,并提高了硼在顶叶中的比例。硼钙的相互促进作用因品种和硼钙条件而异:硼利用效率低(对缺硼敏感)的品种在较高硼、较低钙的浓度范围内,而硼利用效率高(对缺硼不敏感)的品种在较低硼、较高钙的浓度范围内有相互促进作用;超出相应的浓度范围,两者则有相互抑制作用。不同硼效率油菜品种具有不同的钙营养适应性:硼效率低的品种,较耐高硼,对缺钙或钙过量都表现敏感;硼效率高的品种,不耐高硼,但对缺钙或钙过量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硼对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细胞壁硼、钙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硼充足的条件下,两个油菜品种各部位细胞壁提取率为3.5%左右;高效品种上部叶、下部叶和根系细胞壁硼含量分别为63.29μg/g、61.90μg/g和25.67μg/g左右;而低效品种上部叶、下部叶和根系细胞壁硼含量均高于高效品种,分别为73.92μg/g、71.15μg/g和30.89μg/g左右;说明高效品种正常生长时需要相对较少的硼来构建其细胞壁。硼充足的条件下,品种间细胞壁钙含量及Ca/B比值差异不显著;其叶片和根系细胞壁钙含量为5 mg/g和15 mg/g左右,相应的Ca/B比值分别在50~100和500~600之间。缺硼导致两个油菜品种细胞壁提取率升高、Ca/B比值增大、细胞壁硼含量下降。随着硼水平的降低,细胞壁钙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应用套盆分层组合式的花生水培方法,研究花生在水培条件下对不同供硼量的反应。从试验结果中获得了:Ⅰ、不同供硼量与花生产量的非线性回归关系,当供硼量为0.065ppm时,可望得到单株最高产量38.4克;Ⅱ、当供硼量分别低于0.025和0.01ppm时,植株表现缺硼和严重缺硼症状;Ⅲ、叶绿素a、b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间的变化趋势与花生产量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7.
土壤钙素水平对花生施钙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7个点次的田间试验表明,土壤钙素水平与花生施钙增产效果关系密切。土壤钙素水平越低,增产效果越显著。在土壤水溶性钙39~162mg/kg范围内,每公斤CaO可增收花生果-0.75~28.2kg,其增产幅度为-3.5%~82.7%。同时,施钙对改善花生品质有一定作用,可明显增加饱果、减少秕果,提高出米率。  相似文献   

8.
取广东省花生主产区6种代表性土壤进行花生硼,钼耗竭试验,研究花生吸硼、吸钼特性及土壤有效硼、钼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栽种次数增加,花生植株吸硼量显著下降,土壤有效硼含量表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耗竭过程中,植株的吸钼量和土壤有效钼(Tamm’s态钼)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土壤PH值表现极显著上升,土壤有效硼、钼含量变化与植株吸硼、吸钼量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对缺硼敏感性不同的棉花品种与钙吸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0个陆地棉品种进行了缺硼敏感性检验,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地上部干重敏感系数[(-B/+B)×100]在26.6~102之间,服从平均数为73.4、标准差为11.6的正态分布。缺硼时,敏感品种吸钙较少,而不敏感品种较多,两者显著相关。但棉花叶片钙浓度与硼营养状况关系不密切,也不受品种的影响。钙的吸收量只受植株生长量的影响,因此硼对钙可能只是一种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花生品种之间,烂果率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试验表明烂果率的高低与杂种的亲本密切相关。如果双亲均为易烂果品种,则杂种F_1也易烂果。如果双亲之中有一个亲本为易烂果品种,另一方为抗烂果品种,则杂种的烂果率一般介于双亲之间。烂果率的遗传力不高(变动于0.1531到0.4177之间),这表明烂果率是一种数量性状,可能受控于微效基因。  相似文献   

12.
1992—1994年对烟台地区花生病毒病进行调查。由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花生黄花叶病毒病是当地花生上主要病害之一,花生病株比健株减产19.4%—52.4%。大田花生CMV—CA种传率一般在0.5%以下,病害前期发生轻、扩散慢,7月底至8月初为发病高峰期。病害流行程度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和总降雨量有关。对15份花生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未发现抗病材料。采用以覆膜栽培结合苗期拔除病毒种传病苗为主的综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80%左右,显著增加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3.
花生不同密度群体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光合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不同密度群体喷施三十烷醇和B9对光合效能有一定的影响:使叶面积指数在生长前期迅速提高,生长后期缓慢下降。延缓了叶片衰老和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增加了单株干物重及其在根系和荚果中的分配率,降低了干物质在茎叶中的分配率。喷施B9能降低群体密度间对中后期光合效能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用浸种接种青枯菌的花生进行水培试验,观察了抗、感品种的根系发育和同功酶谱。结果表明:青枯菌均能侵染抗、感品种的根系,但在根系发育上有明显的差异;同功酶系统也有显著变化。抗性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带数增多且活性增强,酯酶酶带则有部分消失和新带出现,而感病品种中过氧化物酶带变化很小,但酯酶带则有大量新带出现。  相似文献   

15.
花生经青枯菌无毒自发突变株AP7接种后,体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会增高。经无毒自发突变菌株AP7接种后的花生叶片组织粗提液对青枯菌的致病菌株有强烈的体外抑菌作用。将这种粗提液与致病菌株同时注入花生叶片内,亦表现出抑制发病作用,而且这种抑病作用随着粗提液浓度下降而减弱.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丘陵紫色土花生经济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丘陵紫色土的肥力特点,是有机质含量低、富钾、缺氮、少磷。花生产量与N、P、K施用量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施肥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程度达94%~96%。低产紫色土较佳经济施肥量为每hm2纯N90~105kg、P2O590~105kg、K2O75~78kg,中等紫色土较佳经济施肥量为每hm2纯N75~90kg、P2O5105~120kg、K2O85~90kg,考虑到花生根瘤菌的固N能力和紫色母岩的富钾易风化特性,上述施肥量可在投入产出之间保持土壤三要素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是采用最优设计进行的N、P、K三因素肥料试验,试验结果获得了三个因素与产量间相互关系的函数模型。本文分析了三个因素的产量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分别计算出最高产量、最大施肥利润以及不同产量水平最低成本的施肥量及其配比,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4种培养基,六种激素,在光照或黑暗的条件下,对离体的花生原胚分裂期胚珠进行培养。结果表明:MS培养基更适宜胚珠离体生长;生长素类激素有利于离体胚珠膨大,细胞分裂素类激素能诱发胚珠壁产生愈伤组织,两者混合使用可促使形成幼苗。光照和活性炭对胚珠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9.
在秋播花生开花下针期至饱果成熟期给予不同程度的干旱处理,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中度或严重干旱均影响果实的发育,使代谢源中的同化物向代谢库(荚果)中输出减少,植株叶片的含水量下降,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降低,呼吸速率升高,同时花生经济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浅层咸水型盐渍化土壤,由于有效钼及有效铁含量较少,对花生采用钼拌种再根外追施硫酸亚铁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比对照增产达48%左右)。硫酸亚铁喷施浓度与花生荚果产量间存在着非线性回归关系。在1%硫酸亚铁浓度范围内,产量与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878);但浓度超过1%以上时,则两者呈显著负相关。根外追铁的最适浓度在1%左右。稀土元素对花生也有极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