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防治小麦白粉病药剂试验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430064)喻大昭,石鹏皋,赵永玉,喻小珍自80年代初我国引进和生产粉锈宁以来,该药剂以其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特别是对白粉病孢子堆的铲除效果好。一直被用来防治小麦白粉病。尽管有的年份和地块白粉病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2.
王海燕  张忠山 《植物保护学报》1993,20(3):246-246,266
小麦白粉病的药剂防治国内外有不少报道,而将有效药剂、防治适期、次数、防治方法等各方面配套起来对小麦白粉病进行防治的研究报道很少。作并根据目前河南省小麦的生产情况及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为害情况,采用当家品种百农321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筛选出了防病保产的药剂,找出了最适的防治时期和次数,并将这些单方面的研究结果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试验,制定出了一套最佳药剂及其配套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 ,近年来 ,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 ,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现将其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白粉病发生为害特点1.1 发病始期提早2 0 0 2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病始期为 1月 7日 ,比 1998年提早 15d ,比 1999年提早 2 7d ,比 2 0 0 0年提早 4 5d ,与 2 0 0 1年相当。1.2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加重以前 ,小麦白粉病一般年份仅在局部地方轻度或中度偏轻发生。 1981年至 1990年 10年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平均每年为 110 0hm2 ,因白粉病损失最高年份不足 30 0t,从顺庆…  相似文献   

4.
供试新农药均为三唑类杀菌剂。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保丰宁和粉锈铜与生产上已经推广的粉锈宁在用量相同情况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和增产效果相近;植保宁的防效稍差,但大面积示范结果与粉锈宁无显著差异。温室和田间试验表明,三唑醇比粉锈宁等药剂用量减少一半,防效相近。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前 ,上海地区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一般都很轻 ,从未列入防治对象。自 1972年在局部地区发现白粉病较重危害后 ,以后每年都有白粉病发生 ,且逐渐加重。 90年代起几乎每年都中等以上发生。1 小麦品种演变与白粉病发生关系密切上海地区小麦的主栽品种 ,从解放初到 1971年的 2 0多年中 ,以茧子头、菜籽黄、矮粒多等农家小麦品种为主。白粉病虽然年年都有发生 ,但发生程度均很轻 ,对小麦产量基本无影响。从 1975年起 ,扬麦系统小麦品种取代了当地农家品种。从扬麦 1、2、3、5、7、9号 ,直到如今种植扬麦 158,这些品种与白粉病在本地从次要病…  相似文献   

6.
王伟 《植物保护》1991,17(3):29-29
随着耕作水平的提高和小麦播种量、氮肥施用量加大,小麦白粉病在淮北地区发生日益加重,1990年发生面积约占种植面积的70%,一二类麦田病株率达85%以上,病指30—70%,小麦千粒重平均下降13%。及时开展化学防治是有效的防治途径,但目前由  相似文献   

7.
 利用农药剂型加工、同位素示踪、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及酶细胞化学等技术,从种子、组织、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生理生化等方面对三唑酮种衣剂在小麦种苗上的药理学及防治小麦白粉病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麦白粉菌有性时期形成、发育进度及在不同条件下病菌对自生麦苗侵染的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小麦白粉菌有性时期在小麦孕穗期开始出现 ,在不同感病品种上出现的迟早和形成量的多少有很大差异。闭囊壳在正常年份不能与秋苗形成菌源衔接 ,只侵染自生麦苗 ,在整个侵染循环中起着间接越夏作用。当田间病残体上闭囊壳量大 ,影响自生麦苗发病的先决条件主要是阴湿环境。夏季持续干旱 ,田间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可存活到 9月下旬 ,有向秋苗提供菌源的机会 ,但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
河南小麦白粉病秋季菌源毒性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河南省中部秋播麦田小麦白粉病普遍发生。采集64个菌株,测其对32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品种(系)和推广品种毒力频卒结果,秋季菌源对Pm1、Pm3a、Pm3b、Pm3c和Pm5的毒力频率较高;对Pm2x和Pm2+6以及肯贵阿一号的频率较低;对Pm2和Pm8的频率已经上升;对许多推广品种毒力频率较高。说明目前存在着大面积感病寄主,生产上应做好化学防治准备。此外秋季菌源中存有极复杂的生理专化现象,其中对鉴别寄主低毒性的小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沤肥浸渍液对小麦白粉病作用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芬  马利平 《中国生物防治》1997,13(3):144-144,F003
沤肥浸渍液对小麦白粉病作用效果初步研究①高芬马利平武英鹏乔雄梧(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太原030031)EFFECACYOFCOMPOSTEXTRACTSONWHEATPOWDERYMILDEWGAOFenMALipingWUYingpen...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北小麦白粉病常发区——鄂北麦区进行的2a观察试验表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基础工作是播种期用粉锈宁拌种。轻病年1次拌种即可控病增产;中等发病年,须在拌种基础上,后期再进行粉锈宁喷雾防治1次,遗漏拌种田也可在孕穗期喷雾防治1次补救;重发病年,除拌种田须后期喷雾防治1次外,未拌种田应在孕穗期和扬花期连续进行2次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自然条件下闭囊壳越夏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地面和麦茬上,麦垛顶层和底层,室外自然条件下的闭囊壳在秋苗出土前相继变成空壳;室内自然条件下,种子中以及麦垛中层的闭囊壳在越夏季节期间,子囊原生质体结构发生畸变,失去形成子囊孢子的能力。上述各种环境中的闭囊壳先后于7月中旬至9月上旬失去生活力和传病能力,均不能越夏后成为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源。在小麦播种时用做过上述各种处理的闭囊壳进行隔离接种试验,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越夏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在房山区白粉病发生严重的张坊及十渡一带山区,通过对自生麦苗和小麦秋苗感染白粉病情况的野外调查发现:海拔140m以上山区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是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在秋苗上的主要侵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40个小麦优良品种资源的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21个具不同无毒性/毒性基因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对40个优良品种资源进行了苗期接种,通过对其抗谱的分析发现,其中3个材料含Pm2,4个材料含Pm4b,CP91-13-4-1-4可能含Pm8,红卷芒与小白冬麦的抗谱相同,含XBD,2个具有Pm13,7个材料含2个以上的抗病基因,有11个材料含有未知的抗病基因,另外还有11个材料对所有的参试菌株都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4.
三个小麦新品系抗白粉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分别接种5个小麦品种(系)半双列杂交的F1、F2和BC1F1群体的幼苗离体叶段,初步鉴定出野二燕3号具有1对抗1号和11号小种的显性抗病基因;JYP-2具有2对独立的显性抗病基因,其中1对基因抗1、11和311号小种,另1对基因只抗1和11号小种;贵农21号具有2对显性抗病基因,其中1对抗311和313号小种,另1对只抗1和11号小种,这对基因与JYP-2具有的抗1和11号小种的基因是相同的。3个小麦新品系共鉴定出4对不同的抗病基因。本文还讨论了采用幼苗离体叶段接种,同一批单株接种2个以上小种,定单株编号,记载和统计的方法,在抗白粉病基因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特谱唑防治小麦白粉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谱唑对小麦白粉病效果优异,用药量低,持效期长,内吸传导性能强,使用安全,而且比目前常用的高效药剂粉锈宁效果更好,剂量更少。温室测定结果表明,特谱唑对白粉病菌的毒力和粉锈宁更强,其EC50的毒力指数(以粉锈宁为100),治疗作用的为573,保护作用的为2096;具有较强的内吸向上传导性能,采用喷雾法,在施药后长成的第1叶片(即第2叶)可保持很高的药效,而长成的第2叶片的效果则明显下降。田间试验和示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因缺少抗性品种,长期以来依赖于药剂防治。三唑类药剂是防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由于长期、大量、单一的应用,致使病菌抗药性发生。我国胶东沿海是小麦白粉病的多发地区,使用三唑酮防治该病近10年,病菌抗药性的研究与探明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应用小株法和叶段法进行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监测,3年共监测单孢堆菌系333个。结果较基线MIC高3~7倍者占86%,表明已进入抗药性发展初期。由于近年春旱抑制发病而抗药性发展很慢,一旦白粉病有中度以上流行条件,大面积连续用药即会发生抗药性,使防治失效,威胁生产,建议尽早治理。  相似文献   

17.
小麦白粉病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抽穗扬花期,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染病小麦千粒重下降率有极显著正相关,y=-1.0317+3.8557lnx±2.7417。抽穗期无论病指高低,后期病害流行速率相近。此时应用粉锈宁防治,防治指标为:病情指数1.83。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麦白粉病大区流行的气候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情况的分析,总结讨论了影响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因素,结果表明秋冬季及早春气温偏高、小麦生长后期气温偏低,对病害的流行有利;多雨尤其是黄淮海及其以北地区多雨,对病害的流行有利。反之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程度将会减轻。  相似文献   

19.
小麦白粉病是我省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从80年代初期,呈断续严重发生趋势,1997年是连续4a轻发生后的又一重发生年。本文在分析该年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与气候、品种、菌源及生态条件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认为:1.气候条件适宜是造成该年白粉病流行的主要因子,其次是菌源、品种和生态条件;2.今后2~3a内白粉病将偏重发生;3.病害的治理要在选用抗、耐病品种的同时,搞好测报工作,筛选推广高效低成本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