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豆叶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声法提取木豆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L9(34)正交实验,探讨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对木豆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叶总黄酮超声提取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20min,乙醇浓度70%,料液比为1:30,总黄酮得率达到3.65%。该检测方法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加样回收率为99.01%~102.72%。  相似文献   

2.
马婧  韩伟  胡贤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77-5878,5888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桑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桑椹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溶剂浓度、液固比及微波辐射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确定微波辅助提取桑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优化后桑椹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27%,液固比为34,微波辐射时间为155s,最佳条件下桑椹总黄酮得率为1.256%。[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与传统提取法比较,是一种得率高、提取快、能耗低的较为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南瓜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乙醇溶液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对南瓜叶片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溶液浓度75%,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20。  相似文献   

4.
黄红英  邓斌  周芸  余瑞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79-5881
[目的]研究香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技术,以期为香椿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香椿叶中的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浸取温度与浸取时间4个主要因素对香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了香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香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浓度为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5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0h,此条件下香椿叶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5.84%。[结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重复5次试验,总黄酮的平均得率为5.84%,故该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明日叶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超声波提取法对明日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明日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0%(v/v)、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50℃、提取次数4次.[结论]可在较低温度下用超声提取明日叶总黄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苦荞麦叶中总黄酮类物质的乙醇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吸光光度法,通过螂.)正交试验,优选了工业参数。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h、料液比1:60。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提取柑橘果皮总黄酮优化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鄂柑1号为材料,采用Plaekett-Burman(PB)和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对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柑橘果皮总黄酮工艺操作的8个因素进行了筛选优化.PB试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表明,提取温度、溶剂浓度和液料比是影响总黄酮得率的3个关键因素,并确定其他5个因素水平为超声波功率100W,超声波处理时间20 min,提取次数2次,溶剂类型为乙醇,分级水平60目.对3个关键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总黄酮得率的二阶模型.结果表明.鄂柑1号果皮总黄酮得率大于6.2%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4.8~58℃,溶剂体积分数40%~44.6%,液料比10~12.55 mL:1g.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李莉  张承红  杨郭  李富兰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90-4093
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叶总黄酮工艺中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对桂花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提取条件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9%,提取功率140W,提取时间13.2 min,液料比23∶1( V/m,mL∶g),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4.4210%.  相似文献   

9.
魏红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77-13080
[目的]探讨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预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山楂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预浸泡时间2 h,料液比1∶26 g/ml,浸提时间120 min,浸提次数2次。[结论]该提取工艺能显著提高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从南非叶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总黄酮提取率的高低为指标,比较多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表明用12倍量75%乙醇溶剂超声提取60 min,提取二次,提取效果最佳。因此优选的实验工艺具有提取效率高、省时、省溶剂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借鉴中药指纹图谱的思想,建立了一种快速、全面分析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叶片次生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图谱分析方法: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2%(体积分数)乙酸/水(mL/mL)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85 min),检测波长210~400 nm,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运用该方法从喜树叶片中检测出11种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2.
喜树叶片中喜树碱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喜树嫩叶和成熟叶中喜树碱(CPT)含量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嫩叶还是成熟叶,喜树碱含量均为双峰曲线,分别在6月和9月达到峰值,其中以6月份喜树碱(CPT)含量最高;嫩叶中喜树碱含量极显著高于同期的成熟叶;不同叶龄叶片中喜树碱含量存在差异,4月以5日龄内喜树碱含量最高,7月以3日龄内含量最高,10月则在7日龄内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喜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喜树的形态结构,资源分布,应用价值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喜树的研究进展。指出喜树的规范化栽培、组织培养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可作为扩大喜树药源的途径,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喜树地理种源苗期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1995年10月开始,选择中国南方的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贵州、云南、湖北和江苏10个省的18个喜树种源,于1996年在浙江省湖州市林科所苗圃,进行1年生播种苗的苗期优势研究,对半月高生长量进行统计分析,对苗期冻害进行观察,结果以16号湖北武昌和18号浙江丽水种源比较优良。  相似文献   

15.
喜树混交林树干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大悟县仙居顶林场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和杉木人工混交林中喜树生长量的调查,选取标准地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喜树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喜树在前10年呈快速生长趋势,15年后稳定缓慢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乙醇为溶剂,比较了浸提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匀浆提取法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aisne)幼叶中提取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匀浆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反向-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浓度。结果显示提取10-羟基喜树碱的最优条件为匀浆12 min、60℃浸提30 min、超声处理30 min;提取喜树碱的最优方案为匀浆12 min、60℃浸提30 min、超声处理15 min。多种提取工艺混合使用能显著提高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产率。  相似文献   

17.
喜树幼苗根生长过程中喜树碱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喜树幼苗生长过程中各级根的喜树碱含量,分析了喜树幼苗根系中喜树碱含量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根的喜树碱含量和产量均为最高。随着幼苗的生长,整株根系及各级根的喜树碱含量都呈缓慢上升趋势,整株根系及各级根干质量与相应的喜树碱总量均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8.
喜树幼苗根尖细胞微管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观察了喜树幼苗根尖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微管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喜树幼苗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微管围绕细胞核密集分布,方向随机排列,伸长区细胞的微管聚集在细胞的两极,而成熟区细胞微管呈现规则的斜向平行结构或螺旋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10个喜树种源1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循环仪自动降温程序模拟低温处理,采用电导法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用Logistic曲线拟合求出半致死温度(即拐点温度LT50),并比较了10个喜树种源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10个喜树种源的抗寒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江苏南京、浙江长兴、安徽黄山、江西南昌、湖南浏阳、浙江龙泉...  相似文献   

20.
喜树栽培技术与喜树碱积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明  宇发  王露雨  许开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49-16850
从喜树的形态学,栽培技术,以及如何提高喜树碱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同时对喜树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