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楂(C.Pinnatifida Bge.)是我国特有的温带落叶果树,在山东省苍山县的栽培历史悠久,是山区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目前全县共有山楂园3000hm^2,总计300万株.近几年,由于产地条件和技术管理等原因,大多数山楂树呈衰弱老化状态,严重影响山楂的产量、质量和农民的收入.自2000年春天开始,我们承担了县政府“低产山楂园改造”科技项目,通过5年的改造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平阴县李沟乡有1985~1988年栽植的山楂园约70 hm2,多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差.2000~2004年,我们对山楂园的管理进行了指导,产量逐年上升,平均667 m2产量由1 100 kg上升到2 500 kg.低产园改造的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珍稀果树‘抚红软籽山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红软籽山楂’为蔷薇科(Rosaceae)山楂属(Crataesus)植物。2006年4月在抚顺市东部山区发现,仅1株,树龄18年,经查新,为世界稀有。同年引进我院果树试验地内,高接大树24株,繁殖1年生苗(木质芽接苗)850株,用于区域试验及建园。高接大树第2年(2007年)首次坐果.幼树于2010年开始坐果。  相似文献   

4.
1995~1998年,在山东省东平县宿城镇王村、梯门乡双塔村进行大面积成龄低产山楂园丰产试验,取得良好成效。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低产园基本情况和增产效果供试低产山楂园总面积为20hm2(公顷),共14000株树。土壤为棕壤,土层厚度30~40...  相似文献   

5.
2006—2011年对山楂低产郁闭园进行树形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树形改造可明显提高产量,增加山楂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和花序坐果量,减少果园管理用工;分2年完成树形改造,从调整后第2年开始,平均单株产量均高于或等于对照树(常规修剪),6年平均株产比对照增产10.1%以上,平均单果重增加36.5%以上,管理用工减少25.0%以上;当年一次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对调整后第1~3年的平均单株产量有一定影响,而且增加了前3年夏季除萌、摘心的工作量。建议盛果期山楂低产郁闭园进行树形改造时,应分2年去除各类不合理大枝。  相似文献   

6.
我县有1986~1990年栽植的山楂园约150hm2,前些年,由于销售不畅、加工能力有限、价格下降而大多管理粗放,产量低.2004~2007年,进行低产园改造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山楂园种植百脉根草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楂园种植百脉根草效应研究丁玉川俞小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太原030031)百脉根(LotuscorniculatusL.)属多年生豆科牧草,是果园生草覆盖的理想草种和绿肥。1987—1996年,我们研究了山楂园种植覆盖百脉根草对提高土...  相似文献   

8.
平阴县李沟乡有1985-1988年栽植的山楂67hm^2,多数管理粗放,树冠郁闭,结果部位外移,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效益差。2000-2004年,对山楂低产园进行了改造,平均667m^2产量由1100kg上升到2500kg。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由于栽培面积趋于合理和果品加工业的发展 ,山楂又开始走俏市场。而我县自1 993年以来 ,山楂连年滞销 ,主要原因是多数山楂成龄园管理粗放 ,低产劣质。为探讨山楂成龄低产园的改造技术 ,我们于 1 997~ 1 999年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试验 ,取得明显成效。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示范试验园概况及丰产效果示范试验园共约 54 hm2 (公顷 ) ,主要分布在汶上县南站、苑庄等乡镇。果园土层深厚 ,土壤有机质含量 1 .5% ,p H值 7.5。1 986年栽植 ,主栽品种为大金星、大绵球等 ,行株距 4m× 3m或 4m× 4m。由于长期粗放管理 ,山楂园大枝重叠 ,…  相似文献   

10.
山楂历来价格较低,果园管理通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河北省宽城县,成龄山楂园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现象比较普遍,进一步降低了果园的经济收益。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从2003年开始,对山楂放任树低产园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在宽城县大前坡峪村县林业局果树场山地果园进行了改造试验。该试验园面积20hm2,行株距4m×3m,树龄为16年生,主要品种为大金星。改造前单株产量2.2kg,改造后第3年增加到4.5kg,增产效果非常明显。(1)肥水管理2003年秋季结合施肥全园深翻30~60cm。每年5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各松土1次,深度约10cm。利用…  相似文献   

11.
山地山楂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山楂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刘敬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安·271000)山东省泰安市黄山头村是个小山村,在梯田上建立山楂园20hm ̄2(公顷),品种为敞口和大金星,树龄9年生,株行距2m×3m~3m×4m,已连续3年平均每亩产山楂2500~3000kg...  相似文献   

12.
刘兵  赵文珊 《中国果树》1994,(2):10-11,29
梨白小卷蛾在山楂园可完成其生活史。该虫1a(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翘皮下结茧越冬。还研究了梨白小卷蛾在山楂园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对梨白小卷蛾在山楂园发生的系统观察,结合对北京、河南、辽宁等地的调查,发现自1936年以来,在我国有关白小食心虫生活史的记载中,混入了梨白小卷蛾,应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13.
近2年来辽阳地区秋季降雨较多,不少山楂园的土壤含水量呈饱和状态,特别是土壤粘重的平地山楂园,如不及时排水防涝,极易导致山楂树根系渍水而死亡。1986年春,在灯塔县张台子镇前营子平地山楂园调查结果表明:该山楂园因水涝植株受害率为10.4%,其中植株死亡率为5.3%,受害严重的地块死亡率则高达15.5%。另在某些山地果园,如鸡冠山乡等一些果园因排水不好也有不同程度的死树现象。  相似文献   

14.
1997-2000年对12年生山楂低产园进行技术性质改造,重点抓好土壤深翻改良,增施肥料,精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使666.7m^2产量由1996年改造前的640kg增加到2000年的1986kg,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东平县有1986--1990年栽植的山楂园约150hm^2。以前由于销售渠道及加工能力的限制,导致山楂价格下降,山楂园多粗放管理或放任不管,产量低、效益差的问题较为突出。2004--2007年,我们在东平镇王村进行了山楂低产园丰产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试验园在东平县东平镇王村村东丘陵地,  相似文献   

16.
山楂是我县主栽果树树种之一,面积已达三万多亩。为抓好山楂低产园的改造。提高经济效益,及促新建园的管理,特选择我县具有代表性的土层薄、肥水条件差的葛家山岭薄地成龄山楂低产园进行低产变高产的技术开发。从1984年至1987年采取七项关键技术措施,四年来亩产由-99公斤提高到3000公斤。 主要措施如下: 1深翻改土,为根系生长创造条件。1984年全部进行深翻,深度为60厘米。 2、地膜覆盖,穴贮肥水。3月底到4月初进行,每树四穴。 3、树盘压草。每株压草50公斤。 4、改革施肥制度: (1)由春施基肥改为秋施基肥(9月中旬),每株5公斤棉籽饼加0.5公斤…  相似文献   

17.
<正> 波尔多液是果园常用的保护性药剂,但在山楂树上使用易发生果锈。 1987~1989年我们连续3年在邹平县东井村调查,该村山楂园面积有180亩,1984年秋定植,株行距为2m×3m,山楂园使用波尔多液浓度为1:1:160倍液,每年喷布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山楂大果期喷用波尔多液,  相似文献   

18.
2007—2010年,通过实施复壮修剪技术,配合科学施肥灌水、注重花果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在2~3年内实现了山楂成龄低产园成龄树立体结果,大幅提高了山楂的果实品质和产量。该项技术已在河北省承德市推广1 000 hm2,为立地条件相似山楂栽植区的成龄低产园技术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1 低产园基本情况和增产效果 供试园片在平安堡镇东南沟村 ,该地年平均气温 7 6℃ ,无霜期 15 2d ,年日照时数 2 80 0h ,年降水量 712mm。试验园面积 2hm2 ,棕壤 ,土层厚度 30~ 4 0cm ,有机质含量 0 9%。1986年定植 ,栽植株行距 3m× 4m或 3m× 5m ,共栽15 16株。 1999年实施改造时树龄为 13年 ,主要品种为面楂、敞口、燕瓤红、燕瓤青。改造前 (1998年 ) 6 6 7m2 产 5 2 0kg ,改造后 (2 0 0 3年 )达到 1730kg。2 主要技术措施2 1 加强树形改造 ,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 第一步 ,对园内长势较好的树仍进行正常修剪 ,以保证山楂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东平县东平镇有1988~1991年栽植的山楂园约40hm^2,多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差。2003-2007年,我们在东平镇王村进行了山楂低产园丰产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