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6年我县开始稻田养鱼,面积3,000多亩,亩产鱼8.5斤,初见成效.1977年猛增到15,000亩,但是,由于放养面积比较集中,稻田追肥、打药和晒田与养鱼矛盾比较突出,加上七月份雨量集中,易受洪涝灾害的袭击,因此,后几年,稻田养鱼一直处于徘徊局面.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摸索稻田养鱼的规律,解决好稻鱼矛盾,在省、  相似文献   

2.
浅谈如何解决稻田养鱼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一项利用稻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出的集生态种植、养殖技术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稻田养鱼能够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天然饵料达到稻鱼互利。但是,在稻田养鱼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问题,如晒田与养鱼,追肥与养鱼及病虫害防治与养鱼等。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问题,是稻田养鱼成败的关键。一、晒田与养鱼的矛盾问题所谓晒田,是指在水稻插秧后1个月左右时间进行排水晒田,这就与养鱼形成了矛盾冲突。我们通过实验,认为较好地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稻田中开挖鱼沟、鱼坑,在晒田时让鱼在其中休息,鱼沟深宽各50cm以上,在稻田中纵横交错成"井"字型;鱼坑面积为2m2,深1m,每亩挖2个,鱼沟、鱼坑要相通。晒田时要慢慢放水,使鱼有充足的时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鱼既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稻田生物资源,发展淡水养鱼,又可以使粮食获得增产。目前我县稻田养鱼还是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只是单养“禾花鲤刀一种,鱼产量低,一般亩产只有2.5~5公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稻鱼存在一些矛盾,诸如晒田、施肥、使用农药等等。  相似文献   

4.
养鱼稻田的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鱼)田合理施肥,不但可以满足水稻生长需要,而且能够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所以施肥对水稻和鱼类的生长都有利。但是施肥过量或方法不当。会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相反施肥不足和时间掌握不当,又对水稻生长不利。因此掌握正确的稻鱼田施肥技术,既可解决稻田施肥与养鱼的矛盾,又可保证粮渔协调发展,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一、施肥原则: 施足基肥,减少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养鱼用的氮素肥料有:有机肥(包括人粪尿,家畜禽肥,绿肥等)和碳酸氢铵、尿素、硫酸铵等。但稻鱼田施用时最好用碳酸氢铵和有机肥混合做基肥,  相似文献   

5.
施肥是夺取养鱼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根据稻田、池塘、水库的不同养殖环境,施肥技术也各有特色。1稻田施肥稻田施肥要兼顾水稻和鱼类共生的特点,基肥以施农家肥为主。但农家肥有效成份含量低,特别是氛元素远远不能满足水稻高产的起码要求,因此增施化肥作为水稻追肥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夺取养鱼高产的有效途径。稻田养鱼施用化肥要适时适量,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每667d每次施用尿素不超过7kg,过历酸钙不超过10kg。碳酸氢按本是最便宜、见效快、转化率高的的好氮肥,但因其分解产生的氨气刺激性大、毒性重、若掌握不好反而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6.
海淡水“施肥难、用药难、灌晒难”是稻田养鱼的三大难题,解决好“三难”是获得鱼稻双丰收的关键。一、开设鱼溜鱼沟,设置拦鱼网栅在稻田的田边或中央挖成方形或圆形的深坑,即鱼溜,供鱼栖息,在夏日晒田、施肥或施放农药时躲避。再在田间开挖纵横交错的小沟连接鱼溜,即鱼沟。鱼溜深1~1.3米为宜,占稻田面积2%~3%,大的占10%~15%。鱼沟形式多样,有“十”、“井”、“米”、“田”等,沟的宽度和深度0.5米×(0.4~0.5)米为宜。喷药、施肥或灌晒必要时还可将鱼转塘、入池。稻田经常排、灌水,必须在注排水口…  相似文献   

7.
垄稻沟鱼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稻田养鱼模式。它能克服传统稻田养鱼中稻鱼之间不协调的矛盾,达到了“水稻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增收”的目的,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日前各地正在大力推广这一种养新技术。为了进一步探索垄稻沟鱼的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鱼是以稻为主,在有利于水稻增产的前提下,利用稻田这个特殊水体资源,发展渔业生产,增加鱼产品。在进行稻田养鱼上,过去一般都要求在田里开挖鱼沟,鱼溜、以解决养鱼与水稻生产上的浅水灌溉,施农药,干旱等矛盾,使稻鱼共生互利,获得较好的稻鱼产量。所进行的这些基本措施,人们往往认为麻烦,  相似文献   

9.
温卓明 《内陆水产》1998,23(5):14-14
稻田养鱼是在稻田里既种稻、又养鱼,是种养结合互为促进的立体生态农业,是增产增收的好门路。沟池式稻田养鱼由于增加了小池和鱼沟,增加了稻田的蓄水量和鱼的活动场所,有利于精养高产。1稻田选择稻田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土质保水力强,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可  相似文献   

10.
《内陆水产》2002,27(3):32-32
解决好养鱼稻田“施化肥、施农药、浅灌晒田”三大矛盾,是获得稻鱼双丰收的关键。控制化肥用量,讲究施肥技术。据测定,各种化肥在水深6厘米时,对3厘米长的鲤鱼苗每亩安全用量为:硫酸铵10~15千克、硝酸钾2.5~7.5千克、过磷酸钙5~10千克、氨水2~2.5千克、石灰10千克。只要每次施肥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就比较安全可靠。同时,化肥施用方法要适当。应先排浅田水,使鱼集中于鱼沟和鱼坑中后再施肥,以使化肥迅速沉于水底层,并为田泥和稻禾所吸收,然后再加水至正常深度。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注意施药方法。杀虫…  相似文献   

11.
怎样把好稻田养鱼度夏关?稻田养鱼过程中,把好度更安全关,是关系到稻田养鱼鱼产量高低的关键。炎夏国水温过高,而稻田中的水体又浅,鱼类排泄物剧增,水质更易污染导致缺氧,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鱼类的大批死亡,给稻田养鱼造成损失,因此为确保稻田养鱼的安全度夏,必须...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施用肥料和农药,是稻田养鱼成功的关键,现将养鱼稻田施肥和施农药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施肥技术。施肥要掌握“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农家肥为主,少施化肥”的原则。化肥和农家肥对鱼类都无大的毒性,但在高温条件下,若水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鱼,主要是利用稻田水体饲养食用鱼。到60年代初,由于稻田耕作制度的改革,稻鱼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出现了迅速衰落的现象。国外稻田养鱼开展得较晚,偶尔见到一些报导,但也只是利用稻田水面养些食用鱼。  相似文献   

14.
改进水稻栽培技术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是植物与动物相结合的间套种养结构,虽然鱼、稻不存在争光争肥等矛盾,但由于打破了单一种稻的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两者兼顾,才能达到共生互利双丰收。一、选好养鱼稻田,确定种养布局应选择水源充足、旱涝保收、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15.
1.依据稻鱼结合方式,可将稻田养鱼方法分为稻鱼并作型稻田养鱼、稻鱼轮作型稻田养鱼和稻鱼间作型稻田养鱼三种类型。(1)稻鱼并作型稻田养鱼。即种稻养鱼在同一田块同时进行。这是比较普遍的养殖方法。根据水稻栽收手段又可将这一方法划分为单季稻田养鱼和双季稻田养鱼。单季稻田养鱼还可根据水稻成熟季节划分为早稻田稻田养鱼、中稻田稻田养鱼和晚稻田稻田养鱼。双季稻田养鱼根据鱼类是否连养可划分为双车独立种养稻田养鱼(即随着稻谷的两次裁收,鱼类也相应两次放捕)和双车速养稻田养鱼。(2)稻鱼轮作型稻田养鱼。即稻田种稻时不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稻田养鱼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要。但养鱼田由于长期积深水,引起了水稻病虫害生态条件的改变。为了减少养鱼稻田病虫草害的发生,解决养鱼与使用农药防病灭虫的矛盾,养鱼与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矛盾,探讨适合养鱼稻田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达到稻,鱼双丰收的目的,我站于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六年在黄茅乡和马步乡开展了此项工作。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稻田生态养鸭养鱼是以稻田为基础,以稻田种稻、田中养鸭、水中养鱼的立体养殖模式,达到水稻高产、养殖成本低效益高的目的,稻鸭鱼生态养殖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日常管理要求严格,根据生态学原理处理好水稻、鸭子、鱼的关系,熟悉掌握种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吴理和 《内陆水产》2005,30(7):18-19
稻田中近90%属浅水区.不适合一般鱼类的生长.这是稻田养鱼鱼产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利用好浅水水域.是提高稻田鱼产量的重要途径。2004年我们在稻田养鱼实践中,混养了适合浅水水域的泥锹,效果良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重庆水产》2005,(2):10
“稻田养鱼鱼养稻,粮食增产鱼丰收”。稻田养鱼在酉阳县推广20多年来,已有7000余亩稻田养鱼,3000多户农户掌握了稻田养鱼技术,涌现出一大批亩产“千斤稻,百斤鱼”的稻田养鱼户。今年春,县水产站首次在丁市中坝1组推广工程化稻田养鱼,由于这是一次性投入较高的稻田养鱼模式,每亩第一次固定投资0.3万元左右,风险相对较高,农户疑虑较多,  相似文献   

20.
聂昌松 《内陆水产》2007,32(12):13-14
稻田养鱼以其投入少、收效快,既能稳定粮食生产,又能增加水生动物收成,深受广大农民喜爱。但是,稻田养鱼由于稻鱼矛盾的存在,养殖产量普遍较低。如何才能解决稻鱼矛盾,提高稻田养鱼产量,增加单位效益就成为每个种养农民急须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事稻田养鱼20多年,对稻田养鱼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总结出了"一水二种三田改,四饵五肥(药)六越冬"的养殖高产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