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番茄叶霉病菌不同菌株产生的糖蛋白毒素粗提物对番茄和茄子种子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而对黄瓜作用很小;敏感菌株对种子的萌发抑制率大于抗性菌株,并且抗性水平越高,差别越大;而对于胚芽和胚根,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没有明显的差别,毒素对胚芽的生长抑制率大于对胚根的生长抑制率。  相似文献   

2.
番茄煤霉病菌致病毒素提取及其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3种方法提取毒素,结果表明:活性碳法、有机溶剂法、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均提取到毒素,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是比较简便而有效的方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毒素对番茄幼苗及叶片具有致萎作用。针刺叶片可产生褪绿斑。滤液透析及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毒素为大分子化合物,这与用有机溶剂提取毒素所得结果一致,同时测得它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番茄叶霉病菌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96和1998年采集于田间的番茄叶霉病菌抗药性比较,探讨了近年来茄霉病逐年加重的原因。研究表明:叶霉病产生了对杀菌剂抗药性的变异是导致化学防治失效的主要原因,并观察到叶霉病菌对杀菌剂多菌灵、多霉灵、扑海因、百菌清等具有广泛地适应性变异。  相似文献   

4.
番茄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叶霉病菌茵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pH值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4.0~5.0,相对湿度低于86%时孢子不萌发.病菌对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而氮源则以硝态氮和有机氮利用较好,氨态氮抑制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 ℃~25 ℃,pH值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4.0~5.0,相对湿度低于86%时孢子不萌发.病菌对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而氮源则以硝态氮和有机氮利用较好,氨态氮抑制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番茄叶霉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山西神池山区露地番茄植株上采集分离到番茄叶霉病菌30个菌株,经室内测定,对代森锰锌平均EC50值为9.0671μg/ml,MIC值为50μg/ml,以此作为敏感基线。山西省6个地区的保护地番茄叶霉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频率是83.9%,晋南地区抗性频率最高为98.7%;辽宁沈阳、山东寿光、河北保定的抗性频率都超过了90%。所有抗性菌株中没有高抗菌株,低抗和中抗菌株所占比例较大,其抗性水平集中在50倍左右。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西神池山区采集到 30个番茄叶霉病菌 [Fulviafulva (Cooke)Ciferri]菌株 ,测得对多菌灵 (MBC)EC50的平均值为 0 0 978μg/mL ,最低抑制生长浓度 (MIC)值为 0 5 μg/mL。该区从未用过MBC ,以其EC50 的平均值定为敏感基线。从其它六个地区数十个县市采集分离得到 347个菌株 ,并测定了对MBC的敏感性。有 30 1个菌株属于抗性菌株 ,占总数的 86 7% ,并且 95 %以上的菌株EC50 >10 0 0 μg/mL。晋南和晋北地区的抗性频率最高 ,分别达到97 6 %和 10 0 % ;太原和吕梁地区相对低 ,但也分别达到 74 4 %和 79 6 %。抗性菌株经过多代无药培养后抗性程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番茄叶霉病菌对氟硅唑抗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3年,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番茄保护地采集番茄叶霉病病叶,经单孢分离共获得叶霉病菌51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各菌株对氟硅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测定的番茄叶霉病菌中,中抗菌株占15.69%,高抗菌株占11.76%。在对不同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中发现,高抗菌株和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菌丝鲜重及渗透敏感性方面均达到显差异水平,说明高抗菌株的适合度下降。氟硅唑与速克灵、嘧菌酯无交互抗药性,但与腈菌唑、三唑酮有交互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番茄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roriumfulvum)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大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pH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pH为4.0~5.0.相对湿度低于86%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空气有利于孢子萌发.该病菌在PSA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开始产孢,培养13天累积产孢量最多.光照对产孢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病叶表面越冬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可达20%左右.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min。  相似文献   

10.
番茄叶霉病菌形态特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叶霉病菌形态特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韩文华许文奎张英杰李春福张国良(辽宁省农科院园艺所)(新宾县农技推广站)(辽宁省金城原种场)番茄叶霉病是危害保护地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保护地内多湿的特殊小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随着保护地番茄种植面...  相似文献   

11.
水稻污点病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在改良Fries 3号培养液上最易产生毒素,且以25 ℃,振荡培养20 d产毒量最高。该毒素对水稻幼苗有明显致病作用。毒素滤液及粗提物的毒性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且粗提物的毒性明显高于同一浓度滤液毒性。  相似文献   

12.
番茄与叶霉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叶霉菌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的模式系统,文章从番茄叶霉病症状、叶霉菌侵入机制、番茄抗叶霉菌免疫系统及抗病基因和无毒基因互作等方面论述番茄与叶霉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并讨论和展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斑菌致病毒素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斑菌接种玉米幼苗和用大斑菌的培养滤液处理玉米根冠细胞的试验证明,大斑菌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均能产生致病毒素。大斑菌不同菌株,1号和2号生理小种所产生的毒素作用强弱不同。在不含Ht_1基因的玉米1号小种(真16号菌株)的毒力明显强于2号小种(260号菌株)。大斑菌毒素制剂以病叶提取液的毒素作用最强。毒素的生物测定以根冠细胞测定法精确度高。用大斑菌接种玉米幼苗后形成的病斑大小和其毒素处理玉米离体根冠细胞的死亡率呈正相关,接种和处理含Ht_1基因的RB37Ht_1自交系的结果也相同。可见,应用大斑菌毒素可以代替大斑菌分生孢子接种玉米鉴别1号和2号生理小种和自交系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4.
    番茄叶霉菌(Cladosporium fulvum)CfHNNI1是一种寄主和非寄主抗病性的广谱激发子. 但CfHNNI1 cDNA序列是否为全长序列尚不明确. 本研究构建了两个缺失不同长度5'端序列的CfHNNI1序列结构, 并研究了这些缺失型序列与坏死诱导功能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缺失包括ATG3在内的5'端100 bp序列, 使缺失型CfHNNI1的翻译起始于ATG101, 形成一个新的开读框, 导致对番茄、烟草(Nicotiana tabacum)和N. clevelandii植株坏死诱导能力的完全丧失.而缺失所有在ATG273以前的4个ATG、长度为272bp的序列,但与ATG3处于同一密码框架中的缺失型CfHNNI1, 丧失了诱发番茄、N. clevelandii以及N. paniculata产生坏死反应的能力, 却仍能诱发N. tabacum, N. benthamiana, N. langsdorfii, N. glutinosa及N. solanifolia等5个Nicotiana种的植株产生明显坏死反应. 这些结果说明, 以ATG3为起始密码子的开读框是CfHNNI1真正开读框;5' 端272 bp序列在诱导产生坏死反应中的作用因植物对象而异.  相似文献   

15.
玉米圆斑病菌致病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和寄主玉米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致病毒素(简称HC-毒素)是圓斑病菌诱发玉米发生圆斑病的主要因素。国外在HC-毒素的特性、致病机理以及毒素的应用等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报导。本文就HC-毒素的特性、致病机理、生物测定及应用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番茄叶霉菌(Cladosporium fulvum)CfHNNI1是一种寄主和非寄主抗病性的广谱激发子.但CfHNNI1cDNA序列是否为全长序列尚不明确.本研究构建了两个缺失不同长度5端序列的CfHNNI1序列结构,并研究了这些缺失型序列与坏死诱导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缺失包括ATG3在内的5端100bp序列,使缺失型CfHNNI1的翻译起始于ATG101,形成一个新的开读框,导致对番茄、烟草(Nicotiana tabacum)和N.clevelandii植株坏死诱导能力的完全丧失.而缺失所有在ATG273以前的4个ATG、长度为272bp的序列,但与ATG3处于同一密码框架中的缺失型CfHNNI1,丧失了诱发番茄、N.clevelandii以及N.paniculata产生坏死反应的能力,却仍能诱发N.tabacum,N.benthamiana,N.langsdorfii,N.glutinosa及N.solanifolia等5个Nicotiana种的植株产生明显坏死反应.这些结果说明,以ATG3为起始密码子的开读框是CfHNNI1真正开读框;5端272bp序列在诱导产生坏死反应中的作用因植物对象而异.  相似文献   

17.
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致病毒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圆斑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均能产生对寄主具有选择性的致病毒素(HC—毒素)。根据HC—毒素处理玉米根冠细胞后细胞的死亡情况,能较确切地反映如同分生孢子接种结果一样的抗感反应。HC—毒素的生物测定以根冠细胞测定法较精确。测定不受光照影响。培养基中性偏酸有利于活体外培养获得毒素作用较强的滤液。  相似文献   

18.
19.
黄瓜黑星菌二菌系(即甘肃菌系和沈阳菌系)分生孢子和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0~22℃;在1:5的瓜叶汁液中,12h后甘肃菌系和沈阳菌系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3%和69%。而牛粪浸出液对二菌系分生孢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萌发率均低于对照。二菌系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差异,如甘肃菌系在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和乳糖等培养基上生长量为5.7mm/d以上,而沈阳菌系仅约31mm/d;氮源中以硝酸铵、胱氨酸对甘肃菌系生长的刺激作用明显,生长量分别为64mm/d和58mm/d,而沈阳菌系仅为35mm/d和34mm/d。但精氨酸则对二菌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日生长量低于对照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叶霉病菌毒素对番茄幼苗几种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叶霉病菌毒素对番茄叶片内SOD酶、POD酶活性及叶片细胞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叶片经叶霉粗毒素处理后,体内SOD酶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即抗病品种中杂8号的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823番茄,从平均水平上看,酶活性下降,且抗病品种下降比率小于感病品种;毒素处理后,细胞内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抗病品种增加比率低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