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地果园覆草与生草对土壤水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延安山地果园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生草两种模式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提高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2.09%-4.25%,生草处理在丰水季节0—40cm土层水分含量可提高2.02%-3.76%,干旱月份和果树争水严重,土层含水量降低,严重影响果树正常生长;两种方式对60-80cm土层水分影响较小。故在严重缺水的山地果园,应提倡秸秆覆盖,减少或不进行果园生草。  相似文献   

2.
边世荣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134-134,192
果园覆草能培肥土壤,提高土壤含水量,保持较稳定的土温,促进根系发育,增进树体生长与结果,同时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覆草时应选择合适覆草时期、种类和数量以及覆草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山地密植杏园高标准覆草,可收到培肥土壤,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浅根系发育,扩冠增产等多重效益。对200亩4~9年生树,5年覆草试验结果表明,较对照园亩均增产202.5kg,单株平均冠积大5.3m~3,益本比高39.3%。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烟台市杏树栽植面积不断扩大,据2002年有关部门统计,全市成片杏园面积达到5600公顷,成为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调查,有4500公顷杏园分布在丘陵山地上,由于新开发的杏园所处的地形部位高、土壤发育差,产量低而不稳。笔者根据天旱少雨的实际情况,于1998~2002年进行了大面积覆草试验。经过5年工作,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果园覆草     
于忠宪 《新农业》1995,(4):25-26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合理施肥与地表覆盖是干旱地区板栗高产优质的必要措施,本研究依据河北省迁西县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一个优化的行间覆草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管理模式,并进行效果验证,旨在为其改进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8年生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行间覆草(GC)和清耕(CT),副处理为4个施肥处理,即单施无机肥(F)、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F + M)和不施肥(CK),于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研究覆草?施肥模式对板栗叶片功能性状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处理28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佳土壤管理模式。  结果  (1)各施肥处理的新梢长度和粗度、叶面积、百叶干质量、百叶厚以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且GC(F + 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地表覆草和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量最为明显的是GC(F + M)处理,分别比GC(CK)提高了6.00%、20.13%和44.87%。(3)有机无机肥配施(F + M)对于提高板栗坐果率、出实率、单粒质量和单株产优于单一施肥处理,其中GC(F + M)和CT(F + M)处理的单粒质量分别可达到10.32和9.92 g,较CT(CK)分别提高了26.01%和21.12%。(4)不同覆草?施肥模式处理的单株产量增幅为4.95% ~ 45.21%,GC(F + M)处理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较CT(CK)处理分别提高了13.04%和36.57%。(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GC(F + M)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GC(F)处理,然后是CT(F + M)和CT(F)处理,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施无机肥更有利于板栗枝条和叶片的生长发育,以及光合性能和果实产量品质的提高。  结论  在迁西干旱地区板栗栽培中,地表覆草?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是该地区板栗提质增产的最适土壤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覆草及覆膜对旱地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果园土壤中的水分直接影响着果树的生长发育。试验表明 :覆草、覆膜效果明显好于清耕。果园覆盖后大大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其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2 3 44 %、 18 39%。覆草、覆膜后 ,苹果树的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新梢长度、叶面积大小、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 ,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强度比对照有明显提高 ,细胞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的果树多分布在山地丘陵。这种立地条件为果树提供了丰富的光热资源,但同时存在着干旱、瘠薄等抑制果树生长发育,影响果树增产增质的限制因子。探求山丘果园旱栽保水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许多地区推广了果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旱地果园的增产增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山丘果园普遍有机质含量很低,矿质元素供应不足,既缺水又缺肥。所以.从立足于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出发,利用山丘丰富的草原优势,推广应用果园覆草更具有积极意义。为此,近几年来,我  相似文献   

10.
果园生草与覆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园生草与覆草是一项新形的果园增产的好技术.它可以改良培肥土壤,协调养分供应;改善土壤微生物活动;抑制土壤蒸发,改善农田水文状况;调节土壤温度;改善土壤理化性壮.土壤的改进有机肥的增加对果树的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2003~2004年分别进行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公顷产鲜薯2003年为26.55t,2004年为20.33t,分别比传统种植增产36.5%和35.8%;平均公顷节省75个人工日,增收超过4500元。其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种薯处理,精细整地,合理播种,科学施肥,注意水分控制,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2.
以传统栽培为对照,探讨免耕稻草覆盖种植红薯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能提高0~10cm耕层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各项碳库指数,而对10-20cm土层的影响不明显;免耕稻草覆盖0~10cm、10—20em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明显高于传统栽培,说明免耕稻草覆盖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生产上长期采用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措施,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不同盖草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沟土铺底抓土盖种盖草、抓土盖种盖草沟土铺面和抓土盖种条盖草沟土铺面免耕栽培马铃薯,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比常规翻耕栽培出苗齐,出苗快4~7d,成苗率提高2.1%~4.5%,分枝期提早7~9d,分枝多2个,生长势强,生长期延长6~9d,单株结薯多0.5~0.7个,单株薯重增加34.5%~48.8%,增产30.5%~47.1%,达极显著水平;3种盖草方法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抓土盖种盖草沟土铺面产量最高,采用不同盖草方法对薯块大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密度及品种对旱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贵州省中海拔地区生态条件下,不同播期、密度和品种对旱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了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影响的F值为2.27,表现为不显著;密度对产量影响的F值为3.97*,表现为显著;品种对产量影响的F值为55.64**,表现为极显著.因而得到影响产量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品种>密度>播期,并得到最优高产处理组合为A2B2C3,即在贵州省中海拔地区生态条件下,种植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要获得高产,应选择中晚熟品种中甸红,播期为2月12日,密度为4500株· 667m-2.  相似文献   

15.
臭氧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臭氧(O3)处理对板栗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处理板栗在贮藏期间呼吸强度、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淀粉酶活性、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淀粉含量、失重率及腐烂率。结果表明:在(-1±0.5)℃贮藏条件下臭氧处理能抑制板栗果实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延缓淀粉和糖的变化,显著抑制栗果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在贮藏期间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淀粉酶的活性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栗钙土中有机物碳素矿化速率与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尼龙网袋法田间模拟方法,对不同有机物料在栗钙土中的转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栗钙土中豌豆秸和莜麦秸碳素矿化累积主要在前2个月,牛粪碳素矿化累积则主要发生在前3个月。总累积碳量表现为:豌豆秸>莜麦秸>牛粪。(2)3种有机物料的碳素矿化速率差异主要表现在前半个月,类似于总累积碳的变化趋势,两种类型土壤的总体矿化速率是:栗钙土>草甸栗钙土。(3)有机物(肥)料碳素矿化动力学过程可以用4个经验方程定量描述,动力学参数C0、K、A值等可表征碳素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果园秸秆覆盖机同步覆土功能,解决果园秸秆覆盖存在的火患隐患和秸秆因风雨集堆的问题,提出一种对抛式覆土方案,对对抛式覆土装置的核心部件抛土轮进行结构设计并确定抛土轮直径、叶片数、作业转速等关键参数,采用EDEM仿真软件,分析抛土轮入土深度、转速、抛土角对覆土效果的影响规律;在自行研制的试验台架上对单个抛土轮进行抛土覆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抛土轮覆土宽度为152.3~251.3cm,覆土厚度10.4~18.3mm,覆土厚度标准差1.4~4.1mm,漏盖率为0,符合果园秸秆层薄土盖压作业要求;分别建立了抛土角、入土深度、转速与覆土厚度和覆土宽度的模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43 6和0.932 2,覆土厚度与覆土宽度模型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秸秆和秸秆炭对黑土肥力及氮素矿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实现我国典型黑土区玉米秸秆有效还田与协同提高肥料氮素养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东北黑土区春玉米种植体系为研究对象,在4年田间连续定位试验基础上,利用15N示踪技术结合淹水培养试验,研究秸秆和秸秆炭对土壤肥力与氮素矿化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单施化肥(N1)、N1+50%玉米秸秆(N2)、N1+100%玉米秸秆(N3)、N1+相当于50%玉米秸秆还田的玉米秸秆炭(N4)、N1+相当于100%玉米秸秆还田的玉米秸秆炭(N5)。结果表明:与N1处理相比较,N2、N3、N4、N5处理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且等量秸秆还田处理高于相当于等量秸秆还田的秸秆炭处理,其中100%秸秆还田分别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15.1%和23.1%(P0.05);不同处理方式综合土壤肥力指数(IFI)由高到低依次为N3N5N4=N2N1,秸秆、秸秆炭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肥力(P0.05);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量和矿化率随着秸秆和秸秆炭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23.4%和22.9%,N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53.0%和35.8%(P0.05);N2、N3、N4、N5处理下外源肥料15N的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显著提高了66.5%和50.0%、213.3%和279.0%、39.4%和36.3%、92.0%和40.0%(P0.05),且随着秸秆炭还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氮素矿化指标与土壤有机质、总氮、碱解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秸秆炭还田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可协同提高土壤氮素矿化水平,且提高来自外源化肥氮占土壤矿化总氮的比重,其中以100%秸秆还田处理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10年生板栗树晚秋土施不同剂量多效唑后,次年叶片变小变厚,果枝缩短,枝条和干径增粗,树体矮化;果实座蓬率、蓬均粒数和出实率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对设施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年限的秸秆还田土壤样品进行测试,采用培养计数法分析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明显增加设施土壤中固氮菌、钾细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并随施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亦能减少土壤中无机磷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