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提升农民创业能力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创业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其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同时制约。对农民创业能力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坚持农民创业能力提升"内外"并举的做法,并对提升农民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不仅能够缓解社会创业压力、实现自身价值,更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根据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现状,深层次分析制约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政府角色的缺位、大学生对农村环境的不满意以及个人创业能力的欠缺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民创业问题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创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民由"输血"到"造血",实现长效发展的必有之路。笔者首先分析了西部农村创业现状以及农民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论述了西部农民创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探讨了西部农民如何通过创业来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不仅能够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自身价值,更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根据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现状,深层次分析制约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政府角色的缺位、大学生对农村环境的不满意以及个人创业能力的欠缺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创业创新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是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支撑点。文章分析了宁夏农村创业创新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改善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加快构筑农村创业创新发展高地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秀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49-20151
通过对河南省5大不同地域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实证调查分析,研究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意愿及障碍。结果表明,河南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意愿及障碍表现为愿意自主创业的农村劳动力占比却将近1/4;创业的障碍因素主要是资金短缺和家庭成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其他主要的阻碍因素还包括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害怕赔钱、建厂地点难找和项目难找等,较为次要的阻碍因素有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不够、政策的支持以及担心产品滞销等;河南农村劳动力培训者人口统计学特征与自主创业意愿及障碍也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农民创业培训是提高农民创业技能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通过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使受教育者提高农业技术技能和学习能力,在将来的经营过程中具有的较高生产率,达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壮大。农民创业培训效果的研究重点就是考察培训后的效果,文章通过效果的研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服务"三农"找到更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结构不合理和受教育人口的性别结构失衡,已成为制约安徽省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农村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安徽省提升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必经之路,举措有三:一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力度;二是着力办好农村成人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三是把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贯彻到农村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9.
张传恩  文太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58-255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农村的发展,劳动力是农村发展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回归创业是实现农村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政策向农村的倾斜,劳动力回归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性,要真正实现这种回归,必须要有地方政府的配套措施。通过劳动力回归创业,实现“农户企业化”,进而发展乡镇经济,实现城市与农村人口的双向流动,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我国高等学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农村创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对西南大学7个涉农学院的118位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发现,缺乏创业热情、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不一致、创业教育不健全、创业经验不足等是制约其进行农村创业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农村创业的热情、健全针对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型农村创业师资队伍和培养体系、加强创业实践、增强农村创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田富强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165-4167,4177
体制性因素促使贵州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穷则思变”是农民创业的原动力.劳动力熟识当地资源环境、市场需求和人脉资源以及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发展构成了农村劳动力创业的优势.创业机会包括政府的农贷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建设关系最密切,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主渠道。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是农民增收的需要,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的需要,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3.
温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浙江省温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研究,总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培训方式。通过分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果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提出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农村劳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其主要举措有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加大筹集资金筹措力度和完善培训资金管理制度.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共同协调发展,以上海市崇明区LY村为例,对该村XX合作社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中本土劳动力的参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这一过程中本土劳动力参与机制的构建及其对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发展的启示。结果表明,基于不同层次本土劳动力的特征和本土农村礼俗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合作社通过合理的劳动制度安排和与本土劳动力精英的合作,构建了主动参与和聘请制的本土劳动力参与机制,为自身经营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撑,并与本土村民建立了良好的融合共生关系,增加了本土农村社区的福祉。  相似文献   

15.
魏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59-1861
从贵州新农村建设现状入手,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建设、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经济举措.  相似文献   

16.
在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过去几年吉林省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此带来的乡村地区聚落,产业,土地等要素的变化对乡村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际,通过陈家店村典型案例剖析,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陈家店村通过合村并居,发展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三个过程实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陈家店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自下而上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村委会为主要驱动力,通过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积极带动村民就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陈家店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农业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的重组和优化,是介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城镇雏形。陈家店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土地流转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乡村邻里关系的保持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均衡和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立足异质资源联合与联盟管理能力协调机制的视角,个案实证调查表明,大学生村官创业需要借助大学生村官联合组织的联盟管理能力优势,发挥大学生村官创业者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所在地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大学生村官所在地的异质资源联合,加上大学生村官所在地的大学生村官群体上级管理组织和大学生村官群体的行业协会组织形成的联盟管理能力协调机制,可以助推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从而形成以大学生村官创业为典范、当地村民为创业主体的创业集群效应,真正构建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经历起始、加速、缓慢发展和迅猛扩张后,已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新阶段.阐述了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暴露的诸多问题,进而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认为主要是缺乏就业条件和制度条件,并提出了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302-5303,530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对苏北农村劳动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在总量,劳动者素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应以就地转移和异地输出相结合,把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作为推动苏北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我国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增长趋缓,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比重增加。农村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在乡镇企业以第二产业就业为主,约占七成,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到三成。第二产业就业中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就业集中在批发业和运输业。农村劳动力在城镇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略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新的增长点。增加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将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在三次产业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