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吉县递舖公社双河生产队,1959年在粮食生产继续大跃进的同时,蚕茧生产取得了空前大丰收。全年养蚕种37张,平均单产59.68斤;总产蚕茧2208斤(收购茧量),比1958年的627斤增長252.2%。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顺德县大晚乡北星社卫星试验蚕室,今年创造了每担桑产茧34.36斤新记录,放射了一颗提高桑叶利用率的“卫星”。这个社有桑地350亩,其中新桑园45亩,1957年养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22.71%。到1958年蚕茧收入比1957年增加277%,每担桑产茧量增加221.7%。从蚕茧收入看,1957年由于未很好的加强政治思想领寻,全年只收入66,531.26元,而1958年到五造止,已收入蚕茧款105,210.75元,比去年增加收入38,679.49元。他们今年在领导蚕桑生产中,不仅注意了加强桑园的肥培管理,提高桑叶产量,同时也积  相似文献   

3.
【亩产茧】 1.1976年日本全国215.1万亩桑园亩产茧81.9斤;2.1976年日本埼玉县秩父郡崎定六有桑园22.5亩,全年亩产茧445.3斤。【斤茧劳动时间】日本全国1976年生产茧1斤共须劳动时间1.21小时。【产丝显】 1976年日本全国产上茧175.6万担,产丝17660.28吨,平均每100斤茧产生丝20斤。全年平均出丝率18.5%。【蚕茧损失】 1975年日本全年因蚕桑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损失蚕茧占总产茧的3.9%。【上车茧率】日本近年约95%。【原蚕种茧质】 1962年春长安品种茧层量0.554克,茧层率26.9%,茧丝长1751米。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蚕桑生产1958年比1957年有了很大的跃进,特别夏、秋蚕茧总产茧量比1957年同期增長了51.6%,是历史上从来沒有的高速度。这是全省蚕区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光輝照耀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和不良的自然条件作斗爭的結果。今年应認真总結推广去年的先进经验,力爭实現夏、  相似文献   

5.
德清县洛舍公社章家桥大队,有专业桑园288.3亩,1979年平均亩产蚕茧达到274.4斤,比1978年每亩提高70斤。蚕茧总产、亩产和茧款收入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全大队全年饲养蚕种874张,平均单产90.5斤,其中春蚕351张,平均单产103.1斤,夏蚕129张,平均单产91.3斤,早秋蚕177张,平均单产79.6斤,中秋蚕217张,平均单产78.57斤,最高的第六生产队1979年全年饲养蚕种73张,平均单产高达99.23斤,其中春  相似文献   

6.
空中移蚕     
安徽省金寨县江店人民移社柞蚕饲养场办场第一年养8斤柞蚕种,平均单产150斤;1958年又养8斤蚕种,平均产茧172斤,比第一年增产14.6%;1959年放养10斤蚕种的平均单位产茧量比1958年增产62.3%,共采柞茧36万2900多粒,平均每蛾产茧109  相似文献   

7.
<正> 我家6口人,都是大劳力,一九八三年承包大队林蚕场桑园15.6亩。全年养蚕51.5张,产茧3998.5斤,蚕茧收入7410.90元;亩产茧256.3斤,亩产值475.05元,人平交售蚕茧666.4斤,人平蚕茧收入1235.15元,另有3亩隙地,收黄豆1000斤,培养实生桑苗1.5万株,两项价值450元。全年合计毛收入7860.90元,扣除上交1700元,蚕桑开支  相似文献   

8.
在发展新桑园中既要注意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証快速增产桑叶,又要为桑园机械化創造条件,高低干密植快速桑园,正是这种多、快、好、省的栽植形式。原長安培苗所1956年1月在長安公社肖王生产队,利用桑树少、产量低的花白桑地和荒地做过試驗,栽种了高低干桑园6.754亩,每亩种高干桑55株、低干桑723株、共778株,栽植当年亩产秋叶192斤,1957年全年亩产1264.5斤,1958年亩产2949斤,目前桑树生長繁茂,充分证明了这是收益快、产量高、利益長的方向。但根据四年来的观察分析,由于密植程度不足,特别是高干桑株数过少,影响到長年  相似文献   

9.
我国桑蚕茧数量已超过日本一倍多,但生丝产量仅和日本相近。这说明,与日本相比较我国桑蚕茧质量差,出丝率低,日本春秋茧平均出丝率可达18.5%以上,而我国仅10%左右。据调查,江苏省从1970~1977年,全省各丝厂的平均实缫毛折为331.51斤,以平均烘折255斤推算,收购上茧出丝率为11.84%,再以全年收购上茧率87%推算,得出生产茧出丝率为10.3%。蚕茧出丝率处于一个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十年来出丝率非但没有提高,相反还出现了下降趋势。特别是1977年,全省实缫毛折高达345.45斤,生产茧出丝率仅9.87%,比之1966年有明显下降。因此,缫丝工业部门对蚕茧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海安县南屏乡葛桥4队现有59户、235人,集体耕地248亩,其中桑园58亩,即一年桑30.7亩,二年桑11.8亩,成年桑15.5亩,1983年养蚕123张,张产825.斤,总产101.52担,总产值20327.56元,人平交售蚕茧43.2斤,人平茧款收入86.50元,蚕茧量及蚕茧值均比82年增5成以上,按新桑折算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大队现有九个生产队,479户,2220人,2700亩集体耕地,其中新老桑园136.5亩。今年以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大灾之年,粮食总产达到220.87万斤,比去年净增10.5万斤,人平分配90元,比去年净增10元。蚕茧生产也获得了丰收,全年发种174张,总产茧105.13担,比去年增长了121.3%,蚕茧产值1.95万元,蚕桑总收入达到2.4万元,全年平均张产茧60.4斤,平均张产值112.07元。最高的第3队,15亩桑园,全年发种44张,产茧30.88担,平均张产茧达到70.2斤,亩产茧超过200斤,亩产值超过400元。我们大队是从1979年开始搞一步成园  相似文献   

12.
萧山县戴村公社凌山蚕桑场,是公社化后白手起家建立起来的。场后青山,场前绿水。全场共有另星的新老桑地40亩,其中1959年新种17.9亩,采叶面积22.1亩,去年生产桑叶50,512斤,平均亩产2,286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总产量增产64%;其中有8亩成片高产桑地,平均亩产春叶1,702斤,全年亩产3,672斤;还有1.1亩,1959年春栽种的密植草桑,每  相似文献   

13.
<正> 1985年我市蚕桑生产取得了第十八个发种、总产、总值创历史的可喜成绩,并连续五年蝉联全省冠军。全年发种665868张,比上年增长11.8%,生产蚕茧(包括原蚕茧量和加工茧)18906吨,比上年增长12.29%;蚕茧总值737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59%;  相似文献   

14.
<正> 1983年我们庙港乡坚持为蚕桑生产服务的观念,在发展蚕桑生产服务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以适应经济体制变革的形势。83年总产茧因灾减了产,但在蚕茧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张单产65.8斤,为全县第一;担茧值222元,比82年增了12.86元;全年平均上茧率达到97.7%。一年来,我们在为蚕桑生产服务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县金沟公社王庄大队林场,有13户,61人,28个整半劳力,共有耕地面积105亩,其中桑园40亩(每亩490株),农田65亩。近几年来,由于不断完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干部、群众管桑、养蚕积极性,13户社员户户承包桑田,蚕茧年年增产。今年蚕茧总产达10231.8斤,比去年7330斤增长了39.5%,蚕茧收入18163元,比去年13153元增长了38%,亩平蚕茧255.7斤,收入454元,户平蚕茧787斤,收入1397.15元,劳平蚕茧365斤,收入648.6元,13户承包中有10户蚕茧收入超千元,出席了县召开的两户(专业户、重点户)代表会,蚕桑总收入达21563  相似文献   

16.
<正> 安康县五里区建设公社,位于月河北岸,兼有丘陵浅山和川道平坝,自然条件较好。近年来,认真落实省委对陕南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积极发展蚕桑事业,蚕桑收入在付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特别是今年狠抓政策的落实,实行四专一包,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彻底防病消毒,推广优良品种,实行多次养蚕(全年养蚕7次,夏秋蚕为春蚕的193%)等技术措施也得到进一步贯彻执行,全社蚕茧产量由79年的8514.62斤猛增到今年14061.37斤,净增蚕茧5547.2斤,增长65.14%;产值由79年11397.3元增加到22247.75元,净增10850.43元增长95.2%;张产由79年40.2斤提高到53.22斤,净增13.2斤。其中夏蚕虽因调整布局,养蚕张数由去年的42张减为40张,总产仍由去年1333斤增加到2020.2斤,净增687.2斤,增长65.99%;张产由去年31.5斤提高到50.5斤,净增  相似文献   

17.
九洲基七队是桑塘为主的生产队,现有47户,301,162个劳力。鱼塘面积57亩,甘蔗25亩,桑地49.36亩,禾田73.6亩。1981年饲养人员18人,桑地面积55.4亩,全年产桑208067斤,平均亩年产桑3756斤,全年产茧8512.2斤,只完成蚕茧交售任务的89.5%。  相似文献   

18.
<正> 兴桑养蚕是我县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悠久的历史,1933年蚕茧产量达32万斤,解放时1949年仅生产蚕茧10.5万斤。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蚕桑生产获得了新生,有了很大的发展,1972年产量过了百万斤。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蚕茧产量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79年总产量达到180.37万斤,1980年蚕茧产量达到225.41万斤,比1972年增长125.41%,比79年增长24.97%。全县蚕茧收入400余万  相似文献   

19.
我县东风公社共联大队胜利生产队在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蚕桑生产,从1975年以来,退田还桑,积极改造老桑园,发展集中成片新桑园33.9亩,五年时间,已亩产蚕茧超过200斤,1979年全生产队全年饲养蚕种88张,张产83.46斤,总产蚕茧7344斤,平均亩产蚕茧216.6斤。1980年春夏两季蚕茧饲养蚕种40张,张产106.41斤,总产蚕茧4256.5斤(春蚕30张,张产110.02斤,总产3300.5斤,夏蚕10张,张产95.6斤,总产956斤),平均亩产已达125.57斤。为全县蚕桑战线树立了高产典型。  相似文献   

20.
80年我县收购鲜蛋594.8万斤,完成计划130.7%,比79年增加1.8万斤,增长0.3%.全年出口鲜蛋62.66万斤,超出全年计划25.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