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发酵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以提高其菌落数和抗菌活性,为该菌株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pH、温度、转速对ZJ20菌落数和抗菌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菌落数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pH、温度、转速3个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最佳培养条件;最后在温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最佳培养条件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供试培养基中,NB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琼脂20g,蒸馏水1L,pH 7.0~7.2)上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最高,分别为4.11×108 CFU/mL和6.10mm,且显著高于其余培养基,说明NB培养基更有利于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长。当pH为4~10时,随着pH的增加,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后降,其中当pH为7~8时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此基础上的复筛结果显示,7.0~7.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最优pH。当转速为140~200r/min时,随着转速的增加,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后降,其中当转速为160~180r/min时,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较高。温度为22~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加后下降,其中当温度为22~28℃时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较高。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3个因素中,转速对菌落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影响最小的是pH,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最优培养条件为:pH 7.27,转速160r/min,温度28℃,在此条件下测定的菌落数为769×107 CFU/mL。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培养条件下得到的ZJ20悬液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均超过50%。【结论】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这不仅使其菌落数增加,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该菌的抗病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贝莱斯芽孢杆菌C44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可提高其菌落数和抗菌活性,为该菌株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贝莱斯芽孢杆菌C44为供试菌株,对培养基、氮源、碳源、无机盐、pH、温度、转速、装液量、接种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其对C44菌落数和抗菌活性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以菌落数为考察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等方法对其进行优化,选出菌落数生长最优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LB培养基上贝莱斯芽孢杆菌C44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C44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在以10 g/L胰蛋白胨为碳源、10 g/L酵母提取物为氮源、10 g/L磷酸氢二钠为无机盐、pH值为7.1~7.4、温度为30℃、转速为180 r/min、装液量为100 mL、接种量为5%的条件下达到最高。Plackett-Burman试验从8个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对菌落数生长影响极显著的因素为磷酸氢二钠、温度、转速,采用最陡爬坡设计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得到对菌落数生长和繁殖影响最大的是磷酸氢二钠,其次是转速,温度影响最小。贝莱斯芽孢杆菌C...  相似文献   

3.
对能抑制畜禽大肠杆菌的动物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YSJ-0401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从时间、温度、摇床转速和培养基pH值研究短短芽孢杆菌YSJ-0401的最适培养条件,以获得最佳的抑菌效果。短短芽孢杆菌YSJ-0401培养24~84 h的抑菌圈为10.00~13.00 mm,在24~39 ℃下培养的抑菌圈为9.00~14.00 mm,转速在90~210 r/min下培养的抑菌圈为13.75~15.00 mm,pH 6.0~8.0下培养的抑菌圈为10.50~14.50 mm。动物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YSJ-0401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pH 7.5、30 ℃下培养48 h,摇床转速在90~210 r/min范围内均可。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畜禽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动物饲用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LPF-2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抑菌圈为指标,从时间、温度、摇床转速和培养基pH值研究短短芽孢杆菌LPF-2的最适培养条件,以获得短短芽孢杆菌LPF-2最佳的抑菌效果.[结果]短短芽孢杆菌LPF-2培养24~84h的抑菌圈为10.00~13.00 mm,在24~39℃下培养的抑菌圈为9.00~14.00 mm,转速在90~210 r/min下培养的抑菌圈为13.75~15.00 mm,pH 6.0~8.0下培养的抑菌圈为10.50~14.50 mm.[结论]动物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LPF-2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pH 7.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48 h,摇床转速在90~210 r/min范围内均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生物有机肥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借此构建一种高效便捷的 液体菌剂。【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肥料中分离出菌种,并通过菌落观察、革兰氏染色法及 16SrDNA 基因同 源序列比对方法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同时运用菌饼法和平板涂布法对各菌种之间的拮抗作用及培养条件 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 4 种菌落,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这 4 种菌之间均无拮 抗作用。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按 1∶1∶1∶1 添加到不同 pH 的牛肉膏蛋 白胨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有效活菌数,最终得到最适 pH 为 7.0。【结论】 从生物有机肥中分离得到 4 种菌种,它们之间均无拮抗作用,采用等比例的菌种配比,在 pH 为 7.0 的牛肉膏蛋 白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各菌种都能很好地生长,从而得到一种高效的液体菌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抗金银花白粉病菌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其快速大量生产及进行大田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HC-8菌株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合分生孢子萌发和平板对峙试验,分析优化方案下HC-8菌株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拮抗活性。【结果】HC-8菌株最适基础培养基为酵母蛋白胨培养基(YSP);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0 g/L、酵母膏25.0 g/L、麦芽糖10.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 6.0、转速180 r/min、接种量0.100%、装液量20 mL/300 mL、培养时间48 h。优化方案下,HC-8菌株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3.15%,显著高于优化前的74.65%(P<0.05,下同);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0.66%、59.03%和65.32%,显著高于优化前的54.31%、55.24%和59.17%。【结论】优化后的方案可提高HC-8菌株的发酵产量,并增强对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和轮状镰刀菌的拮抗效果及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建立的方案可用于快速、大批量发酵HC-8菌悬液。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一株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NBF-129)发酵工艺,以发酵液活芽孢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培养基优化结果为玉米淀粉2.0%、蚕蛹粉2.5%、酵母浸出粉1.0%、玉米浆1.0%。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培养温度30℃,转速220 r/min。优化后的侧孢芽孢杆菌摇瓶发酵液芽孢数达到4.12×10~9 CFU/mL,较优化前的2.30×10~9 CFU/mL提高79.1%。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30 L罐发酵小试,发酵周期为35 h,发酵液芽孢数为3.96×10~9 CFU/mL,发酵液离心浓缩后菌浆冷冻干燥,得到原粉芽孢数为6.70×10~(10) CFU/g。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具群体感应淬灭作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1株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其产孢量,为今后开发地衣芽孢杆菌制剂(抗菌益生菌)打下基础。【方法】在摇床发酵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T-1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并确定影响发酵菌液活菌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筛选出影响芽孢产量的2个最显著因素,以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其响应中心点和最佳浓度范围,然后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佳发酵培养条件。【结果】T-1株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37℃、盐度0.5%和pH 6.0,在此条件下T-1株芽孢产量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在培养48~60 h期间其芽孢产量趋于稳定。在对T-1株芽孢产量影响较大的6个因子[X_1(糖蜜)、X_2(可溶性淀粉)、X_3(酵母浸粉)、X_4(CaCl_2)、X_5(摇床转速)和X_6(接种量)]中,X_2(可溶性淀粉)对T-1株芽孢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X_5(摇床转速)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因子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T-1株的最佳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11%、酵母浸粉0.3%和CaCl_2 0.5%,在摇床转速218 r/min的培养条件下,其芽孢产量较优化前采用初始基础培养基的芽孢产量提高6.25倍。【结论】具群体感应淬灭作用地衣芽孢杆菌T-1株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条件下,其芽孢产量较优化前明显提高,且延长菌株生长的稳定期,加上优化筛选出的培养基是采用相对廉价且高效的原材料,有效节约了生产发酵成本,可在规模化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6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海洋拮抗细菌TC-1在BPDB培养基发酵的无菌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抑菌活性最好。在BPDB培养基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及用量,得到最佳配方为马铃薯200 g,牛肉膏20 g,葡萄糖20 g,玉米粉7 g、蛋白胨7 g,蒸馏水1 000 mL,pH自然;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的装瓶量、培养温度、初始pH、发酵时间和转速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装瓶量20%,培养温度27℃,初始pH自然,发酵时间72 h,摇床转速200 r/min;在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TC-1的无菌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24.3 mm,与优化前抑菌圈直径20.7 mm相比,抑菌活性提高了17.4%。  相似文献   

10.
采用类芽孢杆菌PLD-01发酵生产抑菌素,优化最佳生产条件,为其食品生物防腐剂领域应用奠定基础。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Minitab 15软件数据分析,获得PLD-01产抑菌素最佳培养条件:PLD-01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1%、大豆粉2%、无机盐为KH2PO40.2%;初始pH 7、发酵温度36℃、摇床转速179 r·min~(-1)时,产生抑菌素抑菌效果最佳,此时抑菌圈直径为15.7 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抗真菌活性菌株BP08进行鉴定,并对其最适培养条件和最佳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方法】从华南农业大学杀虫植物标本园土壤中筛选出1株BP08拮抗菌株,采用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BP08进行鉴定;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拮抗水稻纹枯病菌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初始pH值、发酵温度、装液量、接种量等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发酵液拮抗水稻纹枯病菌活性为指标,对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筛选的菌株BP08初步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在培养基初始pH值7.0~8.0,发酵温度30℃,装液量100 mL/L,接种量为3%,180 r/min条件下,菌株BP08生长量及拮抗水稻纹枯病菌的活性较高。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牛肉膏、CaCl2。【结论】短小芽孢杆菌菌株BP08在优化培养条件下能够得到大量的抗真菌物质,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从健康花椒根系土壤中分离获得的花椒根腐病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T-1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索在pH值1~11,盐离子浓度为1%~9%,6种不同温度条件和添加6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对贝莱斯芽孢杆菌T-1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花椒根腐病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T-1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H值5,温度30℃,NaCl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加工番茄田土壤中获得的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对加工番茄促生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种子催芽、穴盘育苗和盆栽试验方法。【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菌株发酵菌液25、50和100倍稀释液处理的加工番茄植株株高、茎粗、茎鲜重和根鲜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菌株JTB8-2发酵液25倍液、50倍液和100倍液处理的番茄植株茎鲜重显著高于NB培养基25倍液、50倍液、100倍液和空白对照;菌株JTB8-2菌株发酵液原液对20种作物种子萌发和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25倍及以上稀释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芽生长无影响。【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菌株发酵液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其发酵液原液不宜做作物浸种处理,发酵液25倍及以上稀释液可以浸种。  相似文献   

14.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絮凝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养殖水体的生物絮团中分离鉴定产絮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采集生物絮团样品,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以4g/L高岭土悬浊液为絮凝率测定系统,根据目标菌株的形态特征、API系统鉴定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以鉴定其种属,建立生长曲线以得到絮凝活性最佳培养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絮凝条件(高岭土悬浊液pH、发酵液投加量、助凝剂)等进行优化。【结果】分离筛选得到1株絮凝菌菌株G201441,该菌属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GenBank登录号为KP747687);培养48h后其发酵液絮凝效果最好;该菌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r/min;最佳絮凝条件为:高岭土悬浊液pH值7.0,发酵液投加量8%(体积分数),助凝剂为Ca2+。【结论】筛迭得到的产絮菌G201441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最适条件下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分析葡萄黑腐病的主要病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与营养或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产OTA的黑曲霉A.niger为试验菌株,察氏培养基为基础,观察和测定不同碳源、氮源、温度15~40℃和pH 3~9条件对该菌菌落直径及菌丝体干质量的影响;以2%水琼脂培养基为基础,测定不同碳源、无机和有机氮源、温度、pH条件下8h和10h的分生孢子萌发规律.【结果】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谷氨酸和蛋白胨,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为3~5;在分生孢子萌发阶段,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最佳氮源为氯化铵和蛋白胨,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0~35℃;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10min.【结论】A.niger在不同发育阶段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存在差异,因此要减少葡萄黑腐病病害发病率,控制OTA污染就必须对葡萄生长的环境条件或贮藏条件进行严格监控,并辅以适当措施减少昆虫和鸟类造成的葡萄表面的创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菌株BJM-11的生态学特性,为其菌种的发酵生产及在生姜生产大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观测分析菌株BJM-11在不同温度、pH、碳源和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特性。【结果】菌株BJM-11在10~35℃、pH 4.0~12.0及24 h连续光照、24 h连续黑暗和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25~30℃下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0.05,下同),在25℃下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在pH为5.0~6.0时的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pH处理,在pH为5.0、6.0和7.0时产孢量较大,且均显著大于其他pH处理;在24 h连续黑暗时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光照处理,在24 h连续光照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光照处理。菌株BJM-11能在8种碳源和11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其中碳源为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时菌落直径较大,碳源为甘露醇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碳源处理;氮源为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时,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氮源处理,而氮源为蛋白胨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氮源处理。菌株BJM-11在PDA等5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PDA和PSA培养基中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中的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结论】菌株BJM-11在温度25~30℃、pH 5.0~6.0、连续黑暗及以葡萄糖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蛋白胨或酵母浸粉为氮源、培养基为PDA或PSA条件下菌落直径较大,菌丝生长状况较佳;在温度25~30℃、pH 5.0~7.0、连续光照及以甘露醇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为PDA条件下产孢量较大,可供开发利用BJM-11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食醋原料淀粉利用率及其风味品质。【方法】分别利用透明圈法、Voges Proskauer显色反应对醋曲中产酸性糖化酶霉菌和产乙偶姻芽孢杆菌进行初筛,并进一步测定菌株产糖化酶与产乙偶姻能力,利用响应面法对得到的目的复配菌株进行复合麸曲制备工艺优化。【结果】从醋曲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酸性糖化酶霉菌和一株与前者无拮抗作用的产乙偶姻芽孢杆菌,经鉴定分别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SFM-1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SAU-1,对SFM-1与SAU-1复合菌麸曲的制备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米根霉SFM-1与芽孢杆菌SAU-1接种比例为15∶1、间隔接种时间为24 h、培养温度为31℃、培养时间为72 h,麸曲的生物量与糖化力达到最佳水平,该培养条件下霉菌孢子数lg值、芽孢杆菌活菌数lg值、糖化力水平分别为:8.94个/g、9.81 CFU/g、3 388.56 U/g干醅。【结论】获得一株高产酸性糖化酶米根霉和一株高产乙偶姻贝莱斯芽孢杆菌,并优化出复合麸曲最佳制备工艺,为麸曲的工业化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豆腐黄浆水为发酵原料制备芽孢杆菌制剂,降低芽孢杆菌制剂生产成本,提高菌制剂活菌数。【方法】利用豆腐黄浆水发酵制备枯草芽孢杆菌SB13和地衣芽孢杆菌BL14菌制剂,并以菌落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制备工艺优化;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及DNS法分析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功效。【结果】菌株SB13和BL14在黄浆水基质中均能正常生长,其产孢最佳温度为35℃,最适培养时间分别为72 h和48 h,最佳保护剂分别为10%脱脂奶粉和4%蔗糖,最适载体分别为10%麦耚和10%淀粉,最适干燥工艺均为冷冻干燥。此工艺条件下,SB13和BL14菌制剂的活菌数分别为6.40×10~8和9.80×10~8 cfu·mL~(-1),菌存活率分别为97.71%和94.69%。两种菌制剂经过人工胃、胰液处理2 h后,菌存活数在2.55×10~7~13.10×10~7 cfu·mL~(-1),内切葡聚糖酶活保存率均大于39%(胃液)和72%(胰液),并对鸡、猪和牛饲料均有显著的糖化作用。其中,菌株BL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结论】实现了黄浆水在芽孢杆菌制剂生产中的创新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工艺优化提高了菌制剂中的单位活菌数;制备的芽孢杆菌制剂有助于促进畜禽对饲料的吸收利用,其中菌制剂BL14还可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畜禽治疗。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577-1583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CM3的抑菌活性,对菌株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菌CM3的所需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基初始pH、接种量、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进行了筛选,并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培养基组成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终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为:玉米粉2%,豆粕0.5%,鱼粉0.5%,NaCl 0.1%;最佳发酵条件:pH值7.0,接种量5%,培养时间48 h,培养温度31℃;在优化后,拮抗细菌CM3的发酵液抑菌圈直径可达到37.58 mm,比优化前提高了22.7%。  相似文献   

20.
用含硒培养基,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从湖北恩施渔塘坝高硒环境中分离鉴定1株凝结芽孢杆菌。为确定该凝结芽孢杆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凝结芽孢杆菌的摇瓶发酵培养条件(碳源、氮源、温度和转速)进行了优化,为确定其培养时间作出了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温度对凝结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最大,其后依次为氮源、碳源和转速;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11 g/L,牛肉浸膏11 g/L,氯化钠5 g/L;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5℃,转速160 r/min;(2)从生长曲线可看出,0~1.5 h为停滞期,1.5~10 h为对数生长期,10~20 h为稳定期,最佳培养时间为10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