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红松木材透明涂饰涂膜耐光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监测表面颜色和光泽度变化的方法,对红松木醇酸树脂清漆,硝基清漆和聚氨脂清漆涂膜的耐光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三种涂料受光后的易发生变色,但三种涂料的耐光性硝基漆最差,聚所酯漆居中,醇酸制酯漆最好,建议在使用时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提高漆膜的耐光性。  相似文献   

2.
以表面粗糙度、底漆涂布量、面漆涂布量、固化时间为因子,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火力楠木材涂饰聚氨酯清漆工艺。结果表明,火力楠木材涂饰聚氨酯清漆的最佳工艺为:砂光表面粗糙度为3.28μm(选用150目砂带),底漆涂布量30g·m~(-2),面漆涂布量90g·m~(-2),固化时间8h;漆膜性能:附着力为1级;耐磨性平均失重量为0.058g;抗冲击性平均等级为2级。表面涂饰聚氨酯清漆后,明度(L*)降低,黄蓝轴色品指数(b*)增大,促进木材偏黄的特点,增强了木材偏红的特点;明显改善了木材的光泽度。SEM分析表面:适宜的表面接触角有利于漆膜与火力楠木材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6种人工林大径级桉树(27~29年生)木材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细叶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木材初期开裂等级均为5级,赤桉为4级,巨桉和粗皮桉均为3级,主要为端裂、端表裂、表裂和贯通裂;干燥结束后大部分试件出现内裂,尾叶桉木材内裂等级为5级,细叶桉和巨桉木材内裂等级均为4级,赤桉、粗皮桉和大花序桉内裂等级均为2级;巨桉、尾叶桉、赤桉、粗皮桉、细叶桉和大花序桉木材截面变形等级分别为5级、4级、3级、3级、2级和1级;巨桉、粗皮桉和大花序桉木材扭曲等级均为3级,细叶桉、赤桉和尾叶桉木材扭曲等级均为1级;细叶桉、赤桉、巨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木材干燥速度均为5级,粗皮桉木干燥速度为4级。6种桉树木材均属于难干木材,多裂,易变形。本研究拟定的干燥基准,可用于木材加工企业干燥人工林大径级桉树木材参考,为人工林大径级桉树木材的实木化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温热处理人工林杉木木材的材色和涂饰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林杉木试材在160-220℃下分别热处理3和5 h,测定并分析了热处理前后试材表面颜色、光泽度的变化,并采用醇酸清漆和聚氨酯漆分别对其进行涂饰,同时对涂饰后试材表面的颜色以及耐磨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木材颜色变深,明度和光泽度降低,色差增大,且随处理温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变化幅度增大;红绿轴色品指数降低,黄蓝轴色品指数总体增大,但均为无规律性变化.与热处理前后试材颜色参数的变化相比,涂饰后不同条件热处理材的明度及总体色差减小;与素材漆膜比,热处理使漆膜的耐磨性随处理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尤其是在200℃以上较长时间处理会使漆膜耐磨性显著降低从而影响漆磨质量,影响的程度与涂料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竹集成材性能优异,常被用于家具、建筑等行业。涂饰水性漆能有效保护竹集成材,目前竹集成材水性漆涂饰面临水性漆渗透困难、附着力差的问题。因而探究涂饰工艺及清漆和色漆对竹集成材水性漆的漆膜性能和附着机理的影响,有助于解决竹集成材水性涂装的难题。  方法  以竹集成材为基材,采用简易的多次喷涂底漆的涂饰工艺将水性清漆和色漆进行涂饰,并对漆膜硬度、附着力、光泽度、表面粗糙度进行测试,进一步利用电镜和红外分析探究漆膜在竹集成材上的附着机理。  结果  清漆漆膜硬度为1H,附着力为0级,而色漆因含有颜料,硬度更高为2H。颜料颗粒的存在影响了成膜的交联程度,使得色漆的附着力较差为1级,表面粗糙度高于清漆。说明本涂饰工艺能保持较强的附着力与漆膜硬度,能够对基材进行较好的保护。经过水性漆涂饰后的竹集成材表面光泽度显著增加,纵向的光泽度提高了5倍以上,大大提高了其装饰性能。且清漆涂饰前后总色差值较低,说明清漆能较好地保持竹集成材本身的颜色。水性漆中的成膜物质与基材之间产生了物理和化学结合,有助于水性漆更好的附着。  结论  本研究探明了竹集成材水性清漆和色漆的影响以及水性漆漆膜的附着肌理,为竹材的水性化涂装及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桑枝重组方材透明涂饰工艺提供基础数据,采用硝基清底漆和聚酯清底漆涂饰,研究不同砂光处理对桑枝重组方材表面漆膜附着力的影响;系统测试经2种清底漆涂饰后桑枝重组方材表面色度学和光泽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桑枝重组方材经过120#~400#的砂纸砂光处理后,2种清底漆涂饰后漆膜附着力均在2级以上;涂饰前后桑枝重组方材色度学特征的变化是渐变过程,与涂饰次数有关,第1遍涂饰对方材色度学参数的影响最为显著;桑枝重组方材经2种清底漆涂饰后光泽度均得到明显的提高,经聚酯清底漆涂饰后光泽度高于硝基清底漆涂饰,经2种清底漆涂饰3遍后,桑枝重组方材原有平行于纤维束和垂直于纤维束方向的光泽度差异几乎消失。研究结果为桑枝重组方材在产品包装、家具以及装饰等领域的高附加值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用桐油和硅酸钠浸渍或涂饰处理的尾巨桉为试样,分析试样浸渍或涂饰前后表面色差及耐腐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尾巨桉试样经浸渍或涂饰处理后明度L*、红绿轴色品指数a*和黄蓝轴色品指数b*均显著降低;硅酸钠对尾巨桉颜色的影响大于桐油,经硅酸钠浸渍尾巨桉试样的总色差ΔE*最大,且硅酸钠浸渍处理的色差变化大于涂饰处理,而桐油涂饰处理大于浸渍处理;经浸渍或涂饰的尾巨桉试样被绵腐卧孔菌(PV)侵染后质量损失率明显下降,涂饰桐油、浸渍或涂饰硅酸钠的尾巨桉对PV菌的耐腐程度达到Ⅱ级,而浸渍桐油达到了Ⅰ级。浸渍处理增大了桐油含量,耐腐能力增强。处理的尾巨桉耐腐效果,桐油优于硅酸钠,浸渍优于涂饰。  相似文献   

8.
以涂料直接涂饰的染色单板为试材,以氙光作为辐射光源,考察不同的涂饰染色单板在100 h光照过程中试材表面材色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试验因子对光变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涂饰染色单板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材色的明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而色度指数a*、b*变化各异。染料品种对色度指数的变化影响极显著,涂饰酸性蓝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显著大于涂饰酸性大红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涂料种类对色度指数b*影响显著,涂饰聚氨酯清漆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明显大于涂饰丙烯酸清漆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   相似文献   

9.
PU漆阔叶树材透明涂饰过程中色度学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8种阔叶树材采用聚氨酯清漆进行透明涂饰处理,定量检测和分析三次涂饰过程中木材色度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各色度学指标随涂饰次数和树种不同而异,涂饰前后色度学特征变化为明度均降低,色饱和度、黄蓝轴色品指数均增加,色差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桉木为基材,大果紫檀心材抽提物为研究对象,水性漆为主要溶剂,采用大果紫檀心材抽提物与透明水性木器漆进行共混处理。探究砂纸目数、抽提液质量分数、漆涂布量和涂饰次数4个因素对木材的色差、附着力、抗冲击性、硬度等理化性质以及甲醛挥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果紫檀心材抽提物的水性漆最佳涂饰工艺为:涂饰次数3,漆涂布量9 mL,抽提液质量分数10%,砂纸目数800目。4个因素影响漆膜色差值的主次顺序为抽提液质量分数>涂饰次数>漆涂布量>砂纸目数。根据国家漆膜测定标准,添加了大果紫檀心材抽提物的漆膜,附着力为1级,抗冲击力最高为6H,硬度为1级。空白组漆膜分别是附着力为1级,抗冲击力最高为6H,硬度为1级。添加了大果紫檀心材抽提物的水性漆能保持原有理化性能。漆膜的甲醛释放量为0.2 mg/mL,与空白组的漆膜挥发量相同。将大果紫檀心材抽提物与水性漆共混,探究水性漆的仿珍贵木材颜色以及各项理化性能指标。改善桉木表面颜色使其更接近天然红木,为提高桉木的使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室内自然光、氙光和紫外光辐射下桦木染色单板的变色过程及颜色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各色度指数对色差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光源辐射下,染色单板的光变色规律基本一致,a*、b*比L*对辐射光的反应更强烈,Δa*、Δb*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影响显著;染色单板在氙光、紫外光辐射下的光变色度与自然光辐射之间存在关系式:ΔE*X=1.095ΔE*N+3.005,ΔE*U=0.651ΔE*N+1.458。通过回归分析推导出方程K加速因子=TN/TX=EX/EN,论证了加速因子的实质是光辐射度的比率,从而可将不同光源辐射下染色单板光老化程度的评价基础由辐射时间转化为辐射度。  相似文献   

12.
泡桐材墙壁板两种涂饰工艺效果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醇酸清漆、木蜡油为漆料,采用对比法,对泡桐材墙壁板进行涂饰工艺实验,比较改进工艺和传统工艺涂饰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改进工艺的涂饰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工艺。采用改进工艺涂饰,明度下降较少;涂饰醇酸清漆,改进工艺比传统工艺的明度高4.62、明度偏差低3.47、明度变异系数低5.64%;涂饰木蜡油,改进工艺比传统工艺的明度高5.41、明度偏差低2.72、明度变异系数低4.25%。改进工艺的色差好于传统工艺的色差;涂饰醇酸清漆,改进工艺的色差比传统工艺的色差低0.94、色差偏差低2.80、色差变异系数低7.04%;涂饰木蜡油,改进工艺的色差比传统工艺的色差低6.10、色差偏差低1.80、色差变异系数低3.89%。仿珍贵木材色调涂饰正交优选试验的色精涂饰量为11 g/m2、面漆涂饰量为37 g/m2,可使桐材表面涂饰达到理想效果。8种珍贵木材色调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对桐材仿珍贵木材涂饰效果,比传统工艺效果好;色差偏差小,色度均一,颜色稳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地区不同桉树人工林树种生长应变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选择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尾巨桉、尾叶桉、大花序桉、粗皮桉和园角桉等5种桉树人工林树种,对不同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的生长应变水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间,由圆周4个方向测量的活立木生长应变平均值差异显著;而活立木同一高度的不同方向,生长应变差异不显著.②大花序桉在5种树种中具有最低的生长应变水平;而尾叶桉生长应变水平最高.③各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之间生长应变水平差异不显著.④各树种不同高度间生长应变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桉树人工林树种与种源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在东南,西南和华南地区进行许多桉树(Eucaly phtus)树种与种源试验,并以早期结果为依据,结合生物气候分析,在我国热带,亚热带范围内区划出下列五个发展桉树人工林的地理区域和可以应用的树种:(Ⅰ)东南沿海丘陵地区 巨桉,柳桉,赤桉,细叶桉,斑皮桉,尾叶桉,昆士兰桉和邓恩桉;(Ⅱ)两广区(雷州半岛除外) 尾叶桉,细叶桉,赤桉,巨桉,灰桉类和桃花心桉类;(Ⅲ)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区 赤桉,细叶桉,尾叶桉,剥桉,粗皮桉,柠檬桉,方格皮桉等其他热带桉类;(Ⅳ)西南高原区 兰桉,亮果桉,多枝桉,史密斯桉,樟脑桉,迪恩桉,猴桉,赤桉,细叶桉等其他温带桉树;(Ⅴ)中亚热带内陆区 赤桉,细叶桉,大叶桉,葡萄桉等。  相似文献   

15.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es of desert varnish reveal that microorganisms concentrate ambient manganese that becomes greatly enhanced in brown to black varnish.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 varnish and of varnish bacteria support a microbial origin for manganese-rich films. Varnish microbes can be cultured and produce laboratory manganese films. Accordingly, natural desert varnish and also manganese-rich rock varnishes in nondesert environments appear to be a product of microb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6.
Pilodyn方法评估阔叶树种人工林立木的基本密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采用Pilodyn设备评估立木的基本密度,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预测立木基本密度的方法。首先以我国种植的I-72杨、粗皮桉、尾巨桉和尾叶桉等4种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立木胸高位置处南北向进行Pilodyn测试,然后在Pilodyn测点位置附近钻取生长锥锥芯,并测定木材基本密度,最后比较立木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木材基本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未剥除树皮条件下,使用Pilodyn方法评估立木胸高处外侧的基本密度比整个径向的基本密度更具有优势,其中I-72杨、粗皮桉和尾巨桉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外侧的基本密度均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但尾叶桉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外侧及整个径向基本密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剥除树皮条件下,粗皮桉和尾巨桉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外侧及整个径向基本密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1),高于未剥除树皮时的结果;而尾叶桉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虽然Pilodyn方法在预测立木木材密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剥除树皮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其预测立木外侧及整个径向基本密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硅酸盐浸渍改性对杉木视觉物理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杉木素材与硅酸盐改性材的弦切板与径切板材色、光泽度、纹理进行测量与对比,分析硅酸盐改性处理对杉木视觉特性的影响规律。旨在为硅酸盐改性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指导杉木改性材相关产品的研发。  方法  在改性前后,对100 mm × 100 mm × 20 mm的杉木径切板和杉木弦切板的材色、光泽度、纹理进行测量,分析改性处理前后杉木视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结果  改性后,弦切板与径切板的红绿色度值分布区间分别为2.0 ~ 6.0和2.5 ~ 5.5,黄蓝色度值分布区间分别为17.5 ~ 24.0和18.0 ~ 24.0,两组数据均较素材小。明度值分布区间也有所下降,为61.0 ~ 71.0,表明改性处理对杉木的色彩倾向有所均衡,在明暗程度上也有一定影响。杉木素材的平行纹理光泽度(GZL)、垂直纹理光泽度(GZT)、光泽度比(GZB)分别为5.54%、4.32%、1.28,杉木改性材的GZL、GZT、GZB分别为3.32%、2.86%、1.16。两种杉木的GZL均略大于GZT,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改性后,光泽度线性趋势更加明显,而且数据也更为集中。杉木改性材的纹理粗细、纹理间距、纹理疏密度分别为0.55 mm、9.51 mm、0.06,与素材差别微弱,表明改性处理并没有对纹理的疏密程度产生影响。改性材弦切板与径切板的纹理灰度与背景灰度分布区间都较素材有所降低,说明改性处理使得杉木的纹理与背景的灰度等级变得更高。杉木改性材的纹理灰度与背景灰度分布较素材松散,两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但不紧凑。  结论  硅酸盐改性处理对木材颜色影响较小,杉木基本上维持了原有的颜色特征。杉木改性材光泽度略小于素材,基本分布规律相同。改性处理对纹理间距与纹理粗细的影响微弱,改性材仍保持同素材一样的纹理疏密程度,改性后的杉木纹理灰度值与背景灰度值差别变大,对比度稍高,使得改性杉木的纹理较素材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粗皮桉人工林木材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中国国家标准(GB/T 1933-2009)的直接测量法、X线密度仪和SilviScan木材材性快速测定仪对粗皮桉木材的气干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测量法、X线密度仪和SilviScan得到的粗皮桉木材试样的气干密度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并用近红外光谱方法对这些木材密度进行了快速预测,预测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将来木材密度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和粗皮桉木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